「我的扶貧故事」對每戶群眾都認真負責|織金縣桂果鎮興平村第一...

2021-01-14 天眼新聞

我叫王可剛,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桂果鎮興平村的第一書記。在興平村兩年多的駐村經歷,讓我越來越感到第一書記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份厚重的責任。   駐村以來, 針對興平村各戶致貧原因實際問題,我堅持深入田間地頭,摸清村情民意,科學合理制定村發展計劃。

不同家庭,在致貧問題上存在差異性。我按照要求,與貧困戶人員分析貧困存在問題,對了解到的問題,及時同村鎮幹部溝通,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我覺得下基層開展幫扶工作,直接駐村入戶,群眾對此很關注。每名駐村幹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風形象,都應該用心用情投入到幫扶工作中去。

在鎮裡安排貧困戶數據質量提升的第六天,我準備去「串門」。正要出門,突然手機微信響了一下,我打開一看,是村主任助理周發志在村微信工作群發了一條信息,說護潔員周其紅不打掃衛生了,提出來大家商量看看換人不。

我回復了一條信息說我先了解情況再說,周其紅戶是我們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檢測戶,因為全戶無人外出務工,所以找了好幾次機會給他家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如果沒有這個崗位,有反貧風險。周其紅家離村辦公室不遠,我3分鐘就到了他家,可是沒有人在家,大門緊閉,我撥通了他的電話了解原因。

原來是他認為,他是護林員應該只守護山林,不應當參加打掃衛生。經過我做了幾分鐘的思想工作,他答應了村裡安排的工作。完成了這件「大事」,我繼續我的「串門行動」。走在鄉間平坦的水泥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地和我打招呼,村裡所有人也都已經熟悉了。

精準扶貧只有邁出穩健的步伐,一件一件規劃抓落實,才會問心無愧!把群眾想什麼了解清楚,才能去幫助群眾,扶貧幹部必須底子清方向明,使群眾早日致富起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創新方式謀發展 思路一新利民興|織金縣八步街道...
    我叫耿忠雄,是畢節市織金縣疾控中心副主任,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於2018年4月到八步街道利民居幫扶,於2019年7月擔任八步街道利民居的駐村第一書記。  走村入戶熟民意  織金縣八步街道利民居位於八步街道西南面,距離街道政府6公裡,省道S209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八步街道最大的一個村。
  • 「我的扶貧故事」難忘的笑聲|織金縣茶店鄉山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龐成智
    我叫龐成智,是畢節市織金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3月擔任織金縣茶店鄉山林村駐村第一書記。該村是茶店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有224戶82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69人,易地搬遷7戶26人,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高達20.09%。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丨大方縣鼎新鄉長豐村第一...
    我叫彭睿,是畢節市大方縣民政局派駐到鼎新鄉長豐村任第一書記。2018年,根據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鼎新鄉長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兩年來,通過實地走訪,摸透村情。根據扶貧政策,抓實黨建,服務群眾,發展產業,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
  • 【我的扶貧故事】索玉鴻:讓群眾儘快過上好日子
    我叫索玉鴻,是黔南州貴定縣工會服務職工中心主任。3年前,我被選派到貴定縣雲霧鎮燕子巖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從駐村第一天開始,我的目標就只有一個:讓群眾儘快過上好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時間,「老古板」的十本筆記本丨七星關區團結...
    我是個糙漢子,在農村工作了近20年;我是個「老古板」,在走訪時總是要把每家每戶的情況、訴求都記錄在筆記本上;我還是個老街坊,幾年下來村裡人都把我當老大哥看待。我叫宋保軍,今年51歲,是畢節市郊供電局派駐七星關區團結鄉團結村的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有一分熱 發一分光|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第一書記...
    我叫潘學忠,是黃平縣稅務局派駐紙房鄉天馬村的第一書記,今年57歲,現離退休只有3年……  2017年3月,我主動請纓來到這片熟悉又陌生之地,剛駐村報導時就被這裡崎嶇的山路刺痛了雙眼,當真正走進天馬村,才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沉甸甸。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去駐村,只為了讓德過村的脫貧攻堅氛圍越來越濃、脫貧基礎越來越實、脫貧攻堅質量越來越高、鞏固提升脫貧成效越來越好的良好,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到村後,由於村裡住宿和辦公條件簡陋,剛來時一度不適應,我堅信只要堅持一下就過去了,條件會越來越好的。因為時間短很多扶貧政策不懂,貧困戶家庭情況也不熟,壓力非常大。
  • 「我的扶貧故事」3年4本民情日記10本會議記錄|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
    我叫趙寧,2017年4月,我被遵義市委選派到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板村開展駐村工作,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嚴格按照駐村工作相關要求,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廉潔奉公、攻堅克難,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駐村3年多來,我走訪了了全村7個村民組511戶,走訪最多的每戶達50餘次,最少的也是兩次以上。我月平均駐村22天,先後做民情日記4本,會議記錄10本,撰寫請示報告、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心得體會、經驗交流、信息簡報等各種文字材料130餘篇20多萬字,參與或組織召開群眾會開展政策宣講培訓50餘場次。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情贏民心丨天柱縣坌處鎮地衝村駐村幹部李紹昌
    我叫李紹昌,是天柱縣坌處鎮地衝村駐村幹部。2019年六月,我被派往天柱縣坌處鎮地衝村開展駐村工作。初到地衝村,人生地不熟。為了能順利開展工作,我先後拿出一千餘元與我網格內的群眾吃連心飯,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詢問他們家裡困難,探討發家致富的路子。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楊再義支書熱情地握著我的手久久不放開,我頓時感覺肩上的任務更重了。到村裡後,我迅速的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投入了緊張的扶貧工作中,每天走村入戶,穿梭在田間地頭。為了儘快掌握群眾的基本情況,我建立了一本「扶貧日記」,將自己負責的群眾一一登記在冊。這本日記幫我迅速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更好的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扶貧小故事 幫扶大真情
    記得我剛入村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難題。村民們對我這個陌生的外來人並不信任,工作開展起來十分困難。為了能夠和群眾打成一片,我總是找各種機會和大家拉家常,想通過這種方式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於是我利用休息時間,經常邀約起起支書或主任到每家每戶串門。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基層就是為了真心服務群眾|劍河縣南哨鎮翁座...
    我叫楊鳳林,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員,2017年剛參加工作就被派駐村,我懷著對農村的一顆熾熱之心,離開舒適的城市生活,來到了劍河縣南哨鎮翁座村。楊鳳林幫助老百姓搶收秋糧到村任職三年多來,我走遍了翁座村的每一個角落,在春播繁忙的時候,在晚歸休憩的農戶家中,隨處可見我忙碌的身影。   記不清多少次冒著酷暑、暴雨,嚴寒行走於貧困戶之間。村裡的每一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住址所在、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聯繫人等信息都基本了解。
  • 「我的扶貧故事」精準施策暖人心丨獨山縣基長鎮秀峰村第一書記韋...
    我叫韋樹桐,2017年5月,經獨山縣委組織部選派,來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基長鎮秀峰村,成為了這個非貧困村的第一書記。秀峰村雖不是貧困村,但區域面積大,人口多,貧困戶有411戶。駐村後,我認真對待每一個群眾,很快就從初來乍到無人識變成無人不識,有困難找第一書記,成為了秀峰村民的共識。   秀峰村翁標組是全村最偏遠,最貧窮的村組。距村委會8公裡,只有不到40戶人家,滿寨都是老木房,進寨2公裡的小道山險河急,一到下雨就難以出行。韋樹桐(右)入戶走訪因為自然條件惡劣,寨子裡條件稍好些的人家都搬出去了,留在家裡的都是老弱病殘。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丈量扶貧路丨三穗縣武筆街道辦事處工作員吳...
    我幫扶的貧困戶分別是雪洞鎮巴仙村盤田組何林根等戶。作為網格員,除了要關注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外,還要負責新州、稿茶組幾十戶群眾的走訪調查、解決群眾訴求和困難等工作,增進群眾對幫扶政策的了解和對幫扶工作的支持。
  • 「我的扶貧故事」為了鄉親的笑容丨赫章縣財神鎮拉蘇社區第一書記...
    我叫韓德紅,赫章縣教育科技局督導室主任。2018年7月,在脫貧攻堅戰如火如荼之際,我毅然選擇到財神鎮拉蘇社區擔任第一書記,成為光榮的脫貧攻堅隊伍中的一員。  拉蘇社區是財神鎮的五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山深土荒、偏僻落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 「我的扶貧故事」盡職盡責為群眾辦好實事|印江自治縣纏溪鎮土坪村...
    是我踏入扶貧路一直踐行的座右銘。我叫劉倩,現任職貴州省印江自治縣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2017年,我成為了印江自治縣纏溪鎮土坪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土坪村位於纏溪鎮東南面,距集鎮14千米,平均海拔850米,距印江縣城42千米。全村共有8個村民組,屬二類貧困村。該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村民多半依靠傳統的種養殖業維持生計。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與向叔一家「結成親」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車潔,是沿河自治縣後坪鄉雙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8年被鄉裡下派到雙坪村,負責包保雙坪村雙坪組。兩年多來,群眾的大小事始終佔據在我的心裡,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我的一貫做法。我行事風風火火,幹起活來,不怕髒不怕累,遇事從來不推脫。
  • 「我的扶貧故事」第一書記的「扶貧經」丨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駐村...
    自2015年受組織委派擔任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第一書記以來,我充分發揮勤懇細緻、求真務實工作作風,以一名共產黨員的真切情懷和為民服務本色,情系貧困群眾,用實際行動念了一句又一句駐村幫扶工作「真經」。2019年,麼扒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時功強(右一)入戶走訪農戶要想精準幫扶,必須先了解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農村後備幹部「成長記」
    親身體會到扶貧工作和扶貧幹部的艱辛和不易,堅定了我向黨組織靠攏、向黨員幹部看齊的決心,2016年7月,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順利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脫貧攻堅每天要上報的大量數據和表冊,還有審核、校對、錄入系統等一系列複雜的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小嬋做事認真細緻,我建議由她擔任咱們村的『專職副主任』。」村級調度會上,在村指揮長馮玉蘭提議下,我兼任起脫貧攻堅專職副主任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