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可剛,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桂果鎮興平村的第一書記。在興平村兩年多的駐村經歷,讓我越來越感到第一書記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份厚重的責任。 駐村以來, 針對興平村各戶致貧原因實際問題,我堅持深入田間地頭,摸清村情民意,科學合理制定村發展計劃。
不同家庭,在致貧問題上存在差異性。我按照要求,與貧困戶人員分析貧困存在問題,對了解到的問題,及時同村鎮幹部溝通,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我覺得下基層開展幫扶工作,直接駐村入戶,群眾對此很關注。每名駐村幹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風形象,都應該用心用情投入到幫扶工作中去。
在鎮裡安排貧困戶數據質量提升的第六天,我準備去「串門」。正要出門,突然手機微信響了一下,我打開一看,是村主任助理周發志在村微信工作群發了一條信息,說護潔員周其紅不打掃衛生了,提出來大家商量看看換人不。
我回復了一條信息說我先了解情況再說,周其紅戶是我們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檢測戶,因為全戶無人外出務工,所以找了好幾次機會給他家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如果沒有這個崗位,有反貧風險。周其紅家離村辦公室不遠,我3分鐘就到了他家,可是沒有人在家,大門緊閉,我撥通了他的電話了解原因。
原來是他認為,他是護林員應該只守護山林,不應當參加打掃衛生。經過我做了幾分鐘的思想工作,他答應了村裡安排的工作。完成了這件「大事」,我繼續我的「串門行動」。走在鄉間平坦的水泥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地和我打招呼,村裡所有人也都已經熟悉了。
精準扶貧只有邁出穩健的步伐,一件一件規劃抓落實,才會問心無愧!把群眾想什麼了解清楚,才能去幫助群眾,扶貧幹部必須底子清方向明,使群眾早日致富起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楊儀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