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英語作為一項旨在全方位提升學生、白領英語水平的產品,能夠較好地給用戶提供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
將教育行業與網際網路融合能夠促進資源共享,降低教育行業的軟體與硬體成本,在線教育的出現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必然結果。
目前我國的網絡用戶體量龐大,艾瑞諮詢在《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白皮書》中預測,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超過2.96億人,市場規模將超過4330億元。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之後,在線教育行業已成功度過萌芽期和生存期,逐步進入內容更加多樣的初步成熟期,形成B2C在線課程付費等較成熟的盈利模式。
在線外語教育作為在線教育行業的重要分支,其市場格局已相對集中,資本開始回歸理性,更重視商業模式成熟的企業,市場準入紅利降低。
極光大數據在《2018年6月成人英語學習用戶調研報告》中指出,英語學習已成剛需,背單詞是成人英語學習的首選方式,佔比超過7成。在成人英語學習群體中,大學生群體佔比近2/3,職場人士佔比1/3,且「高要求」、「目的性強」是成人英語學習群體的主要特徵,超6成人希望達到熟練或母語的水平。
體驗機型:iPhone6s plus
系統版本:iOS 12.1.2
APP版本:4.1.1
體驗時間:2019.1.8
產品名稱:可可英語
產品類型:語言類教育
產品介紹:可可英語是學生和白領必備的英語學習神器,豐富貼心的功能可以滿足英語聽力訓練、口語訓練、背單詞、英文閱讀和四六級考試等方面的學習需求。
產品Slogan:讓學英語更有效!
產品定位:英語聽力口語訓練神器
特色功能:
2.1.1 年齡分布
可可英語的產品介紹是「學生和白領的英語學習神器」,且擁有九宮格遊戲練聽力、背單詞闖關、贏可可豆換禮品等趣味靈活的功能,說明其目標市場主要針對的是年輕人。
圖2.1 可可英語使用人群佔比(來源:艾瑞APP指數)
從圖1艾瑞數據提供的2018年11月的使用人群比例圖中可以看出:可可英語的用戶主要集中在兩個區間,24歲及以下和25-35歲,這兩個區間佔比超過90%。其中佔比最高的是24歲及以下用戶,該部分人群以在校學生為主,對四六級、雅思、託福等考試的需求較高,同時也可能在學習BEC等商務英語;25-35歲的用戶多為白領,這部分人對商務以及實用英語的需求更高。
2.1.2 性別分布
可可英語的用戶中,女性佔62.34%,男性佔37.66%,女性用戶明顯高於男性,這可能是因為女性的專業以及工作性質導致其對英語水平的要求高於男性,同時女性對語言學習興趣可能高於男性。
圖2.2 可可英語實用人群性別佔比(來源:艾瑞APP指數)
2.1.3 地域分布
從使用區域來看,可可英語的用戶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廣東省以10.57%的比例遠超於其他省份,其次是山東、河南、江蘇、四川等地的使用量也較高。形成這種分布的原因可能是中部地區經濟較發達、教育水平高,對英語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
圖2.3 可可英語使用區域佔比(來源:艾瑞APP指數)
2.2.1 用戶目標
基礎英語:主要是中小學生,希望通過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提升英語水平。
英語考試:主要是大學生群體,希望順利通過四六級,及雅思、託福、GRE等出國考試
語言提升:希望通過歐美廣播、演講、公開課等提升自身的英語聽說能力,通過口語跟讀等模塊改善發音。
社交需求:通過軟體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2.2 用戶場景
①姓名:小明
年齡:15
職業:高中學生
場景:小明不太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進度,在英語聽說方面存在明顯短板,背單詞也有些吃力,下載可可英語APP,添加了背單詞任務和聽力課程,在課餘時間對英語學習進行鞏固,多樣靈活的學習方法讓他重新培養起了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②姓名:Mary
年齡:20
職業:在校大學生
場景:已經大三的Mary有出國的意願,開始準備託福考試,她的英語基礎較好,但是不太熟悉託福的考試方式,而且對自己的聽力水平沒有信心。她在可可英語APP中添加了託福聽力課程,同時每天早晨聽英語電臺,堅持了1個月之後明顯感覺做聽力題目時順利了很多。
③姓名:Jim
年齡:26
職業:外企市場部
場景:Jim畢業後選擇進入一家外企工作,由於是國際型公司,內部的英語學習氛圍濃厚,而且由於在市場部,與國外客戶的合作較多,需要較高日常以及商務英語能力。Jim下載了可可英語,利用下班以及擠地鐵的時間學習BEC高級,提高自己的商務英語水平。
④姓名:Anna
年齡:32
職業:導遊
場景:Anna熱衷看美劇,但是還不能擺脫字幕;非常喜歡歐美文化,在計劃去美國旅行。她下載了可可英語,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能夠擺脫字幕看美劇,順利與英語母語的朋友交流。她每天會通過可可英語看美劇原聲、聽影視歌曲,同時學習一些旅遊口語。
2.2.3 用戶痛點
英語在學習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愈發突出,但由於語言環境、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欠缺,英語學習的障礙也一直存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在線語言類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通過合適的APP學習英語。把用戶對英語教育類APP的需求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基本型需求:在APP中能夠找到合適的,並且能夠及時更新的單詞、聽力、閱讀資源。
期望型需求:學習過程能夠更加靈活多樣,擺脫枯燥的死記硬背,讓學習的過程更有樂趣。
興奮型需求:能夠具備一些線下學習的效果,比如組建教室,成績排行榜,以及好友動態等,創造一種團體學習的氛圍,增加學習的持續性和積極性。
可可英語最大的特點是功能豐富,涵蓋了聽力、口語、背單詞、閱讀、各類考試等在內的全方位的學習需求,擁有超過3000的優質英語節目和30萬篇有聲資源,語音同步雙語字幕,並且支持高速批量下載、離線收聽,與其聽力口語訓練神器的定位相匹配。
下圖是可可英語的功能結構圖,結構圖整體較複雜,給人一種功能繁雜,無法抓住重點的感覺,而且存在功能入口重複的問題。
圖3.1 可可英語APP功能結構圖
將結構圖進行總結梳理,可以將可可英語的功能總結為以下幾點:
①精品課程,是以盈利為主的功能,涵蓋範圍廣,從少兒英語到大學英語一應俱全,還包括各類英語考試、商務英語、影視美劇、口語等模塊,該功能的課程大部分為收費內容。
②英語電臺,是歐美電臺的實時播放,涵蓋了新聞、音樂、體育、綜合等各個方面,比如BBC、VOA、NPR、TED演講等。英語電臺可以設置播放模式,但是沒有字幕和翻譯,適合英語水平高的用戶在閒暇時收聽。
③雙語視頻,擁有內容豐富的雙語視頻,在漲知識的同時學英語,在這個模塊的「精品」中會推薦一些付費的精品課程。
④電臺播客,這部分和英語電臺不同,它是一種以漢語為主的電臺,主要是教一些學英語的技巧、趣味英語等,趣味性較高,而且每一期都會給出重點單詞,用戶可自行加入生詞本。
⑤背單詞,這一功能跟百詞斬等背單詞APP的功能類似,用戶自行選擇單詞書、制定背單詞計劃,進行打卡等。
⑥課文點讀,這個功能相當於一個關聯APP的推廣,用戶通過這個連結下載可可寶貝APP(可可英語旗下的一款小學英語課本點讀APP)。
⑦備考專欄,幫助考生制定考試計劃,涵蓋了相關考試的所有題型,會有考試時間題型以及微課,不過其考試的類型只有中考、高考英語,英語三級、四級、六級,專業四級、八級,以及考研英語。
⑧雙語閱讀,包括時事、科技、經濟等多類型的免費內容,單擊每一個單詞會出現對應的詞義,並且每篇文章都會總結出重要單詞。
⑨訓練,主要是對聽力進行訓練,成績達到60分可以打卡,訓練內容包括視頻課程和聽力課程,一部分課程需要VIP才可以使用(VIP可以通過可可豆開通)。
⑩其他功能,包括下載、收藏、生詞、訂閱,以及查詞、翻譯等功能等。此外,可可英語還會在「雙語視頻」、「電臺播客」中插入一些廣告的推廣來盈利。
可可英語的定位是英語聽力口語訓練神器,它擁有超過30萬篇有聲資源,九宮格遊戲等多樣的聽力訓練方式,以及智能口語評分系統,它的主要功能也聚焦在提升用戶聽力、口語能力等方面。以下將對可可英語的主要功能進行具體分析。
3.2.1 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作為可可英語的重要盈利模塊,在首頁的「推薦」和「分類」兩個入口均可進入,而且在「推薦」中還有專門的輪播圖推薦相關的課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用戶對精品課程的點擊率。
圖3.2 精品課程入口
精品課程詳情頁如圖2 所示,頂部是四個課程分類,點擊後可以進入相應的課程進行選擇。下方可以下拉的區域是全部課程分類,一共有15類課程。可可英語將「英語口語」、「趣味英語」、「四六級」、「新概念」這四類課程單獨標註可能是基於產品定位以及目標人群數量的考慮。比如,「英語口語」契合了「口語訓練神器」的產品定位;四六級是大學生必過的考試,有大量的目標用戶。但是這種頁面布局方式比較雜亂,用戶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所有的課程分類,可能在發現頂部的課程分類中沒有自己所需的課程後退出精品課程,會導致用戶流失。
圖3.3 精品課程詳情頁
點擊某一課程後,即可進入該課程的詳情頁,詳情頁中會展示課程已更新的內容、價格,以及簡介、評論、下載方式等。通常每門課程的前1-2期是免費的,類似於試聽課,用戶在試聽之後可以選擇是否購買。
在評論這一欄中有一點比較特別:用戶未點讚的評論右邊的大拇指符號是深藍色的,點讚之後顏色會變淺。我認為這種方式能夠突出用戶未點讚(大概率也是用戶未瀏覽)的評論,有助於增加用戶在評論區的互動。
圖3.4 某一課程的詳情頁
建議:
①部分課程分類的入口較深,可能導致用戶流失,建議將所有課程分類的入口均設置在頂端,縮減下方的下拉頁面,將其換成課程的推薦或更新。
②目前用戶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評論區進行,建議可以設立相應課程的教室或討論小組,增加用戶互動的同時也能模擬現實中課堂的氛圍。
3.2.2 英語電臺
英語電臺的入口同樣有兩個,分別在首頁的推薦和分類裡。英語電臺的詳情頁如圖2所示,頂部是電臺的分類,底部的下拉框是收錄的所有電臺。英語電臺非常適合英語水平較高的用戶在閒暇是收聽。但是它的分類存在一定的問題,圖3是音樂類欄目下的電臺,雖然大部分都是音樂電臺,但是第一項卻是一個播放全球新聞的節目。由此可見,可可英語的電臺分類不夠準確,容易給用戶造成誤解,降低用戶體驗。
圖3.5 英語電臺入口
圖3.6 英語電臺詳情頁
圖3.7 英語電臺音樂類詳情頁
建議:
①增加電臺分類的準確度。
②將每一類型中用戶收藏的電臺自動置頂,方便用戶查找。
3.2.3 雙語視頻
雙語視頻同樣在「推薦」和「分類」頁面中均有入口,從雙語視頻的詳情頁中可以看出,這一板塊沒有分類,用戶需要自行下拉瀏覽所有的視頻,這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此外,在雙語視頻中會插入小部分廣告推廣,如圖1的紅框所示,這樣可以給APP增加一條盈利途徑。
圖3.8 雙語視頻詳情頁
在視頻詳情頁中點擊「修煉」即可顯示所有的功能,比如改變語速、循環播放、下載視頻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項功能,集中訓練了用戶的聽、說能力。「九宮格」和「精聽」的功能存在重複,都是訓練聽力;「跟讀」旨在提升用戶的口語水平,系統會給出用戶的跟讀準確率和排名,用戶可以多次跟讀,直到準確度達到滿意的水平。
跟讀功能需要開通VIP方可開啟(可可豆可用於購買VIP),跟讀結束後用戶也可將結果分享至社交平臺。此外,在「跟讀結果」頁面會推薦相關課程(多為口語課程),增加了用戶使用精品課程的概率。
圖3.9 某一視頻詳情頁
圖3.10 九宮格和精聽功能
圖3.11 跟讀功能
建議:
①在雙語視頻頂部添加一個分類欄,使頁面更具條理的同時亦便於用戶查找。
②「九宮格」和「精聽」的功能重複,而且只訓練了「聽」,可以將其中一項改為「聽寫」,提高用戶對單詞的掌握水平。
③雙語視頻主要訓練用戶的「聽」和「說」,但對學生黨不太友好,可以根據熱門考試的提醒,增加相應的訓練模式,比如選擇題,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學生用戶,畢竟學生仍然是目前學習英語的主要人群。
3.2.4 電臺播客
電臺播客和雙語視頻的布局極其相似,都在「推薦」和「分類」兩個頁面中設置了入口,且詳情頁提供信息的方式也相同,包括廣告推廣。電臺播客大部分的內容是免費的,主要是為用戶提供生動全面的英語講解,比如英文發音、實用口語等,內容實用簡短,很適合在乘地鐵等零碎時間裡學習。
同時,在每個節目中通常會進行公眾號推薦,個人猜測是可可英語與一些公眾號進行的合作,一方面可可英語可以給用戶提供大量的免費資源,另一方面也會給公眾號吸引流量。
圖3.12 電臺播客詳情頁
圖3.13 電臺播客部分內容展示
建議:
①在電臺播客頂部添加一個分類欄,使頁面更具條理的同時亦便於用戶查找。
3.2.5 背單詞
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8年6月成人英語學習用戶報告》顯示,背單詞是成人學習英語的首選方式,佔比達到71.7%,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外語學習類APP將背單詞作為核心功能。
相比之下,可可英語對背單詞的側重度沒有很高,只在推薦頁面設置了入口。但是,可可英語提供的單詞書內容非常豐富,且用戶均可免費學習。
背單詞部分採取的是「制定學習計劃——闖關——打卡」的模式,用戶可根據需求選擇單詞書、發音類型及拼寫測試。系統會根據用戶選擇的單詞書自動分配闖關次數並記錄,每天在學習新詞之前會有複習環節(用戶可選擇跳過)。
背單詞的方式有漢選英、英選漢、填句子、聽單詞選詞義和聽寫五種方式,較為全面。每闖關2次後,用戶可以打卡賺可可豆,可可豆可用來兌換VIP、購買課程等。
用戶還可通過榜單來查看排名,並與其他用戶互動,這樣可以激發用戶的挑戰欲望,能夠促進用戶持續學習。
可可英語的背單詞模塊有詞彙豐富、背誦模式豐富、可以互動等優點,但是我認為仍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①在每一關的開始,可可英語目前會給出所有的新詞供用戶熟悉後再「開始測試」。可以改為先讓用戶選擇「認識」、「不認識」,以此為基礎用戶決定是否「劃掉」單詞,然後再進入「開始測試環節」,這樣不僅能讓用戶進行自我預判,還能削減不必要的背誦,提高效率。
②其次,可可英語單詞詳情頁中包含漢語釋義、助記、例句三個內容,略顯枯燥,可以加入英文釋義、圖片聯想、近義詞等功能,讓用戶的記憶更深刻。
③可可英語中背單詞闖關計劃是系統設定的,每關15個單詞,用戶無法修改,沒有考慮到用戶的多樣性。建議將闖關由系統自定改為用戶創建,用戶可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每一關背誦的單詞數量。
圖3.14 可可英語的單詞書
圖3.15 可可英語背單詞計劃
圖3.16 可可英語單詞釋義詳情頁
3.2.6 備考專欄
備考專欄相當於是可可英語中所有聽說讀寫功能的系統匯總,這個模塊涵蓋了相關考試的所有題型訓練。
比如,點擊「專業八級」中任意的功能分類,即可跳轉到相應的訓練,很大程度上節約了用戶的搜索時間,讓用戶的複習更有條理。對於專項訓練,採取的是考試模式,能夠較大程度上為用戶營造考試的氛圍。
該模塊還給用戶提供了微課,大部分課程需要付費,支付方式有支付寶、微信和可可豆三種。此外,該模塊還設有考試倒計時和討論小組,用戶可以相互交流,模擬了真實的課堂氛圍,能夠調用用戶的學習積極性和持續性。
我認為備考專欄這個功能設置的很合理,但是仍有幾點建議:
①涵蓋的考試範圍較少,主要是中、高考和英語等級考試,沒有涉及出國、商務英語考試,建議適當增加雅思、託福、GRE、BEC等考試,因為用戶對出國考試和商務英語的需求較高。
②雖然專項訓練中會顯示用時,但是相對於用時而言,倒計時可能更能引起用戶注意。而且如果能根據每種題型的合理用時給用戶設置倒計時,不僅能夠促進用戶注意答題進度,而且能夠幫助用戶養成合理規劃答題時間的習慣。
③只有單詞、聽說以及各種題型的單項訓練,如果能有套題訓練可能更有助於用戶適應考試流程。
圖3.17 備考專欄詳情頁
圖3.18 備考專欄-專八討論小組詳情
3.2.7 雙語閱讀
雙語閱讀
雙語閱讀的入口設置在「推薦」頁面中,詳情頁的布局與「英語電臺」相同,頂部是文章的分類,底部的下拉框是收錄的所有文章。不過雙語閱讀中的分類要更加多樣,而且用戶可以自行添加/刪除,並自主選擇分類的排序。同時,也會在文章列表中會插入一小部分廣告推廣。雙語閱讀的下拉部分也存在與之前模塊相同的問題:下拉列表太長,需要大量拖拽,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建議:
①強化上端的分類模塊,不要把全部內容都放在下拉框,相應地替換成文章更新或推薦。
圖3.19 雙語閱讀詳情頁
圖3.20 某篇文章的詳情頁
圖3.21 點擊單詞查詞義
3.2.8 訓練
可可英語將「訓練」設置成了一個單獨的功能頁面,可見其對該功能非常重視。「訓練」頁面又分成「課程」、「關注」、「動態」三個子頁面。「課程」頁面的頂部最顯眼的部分展示的是每日完成課程及打卡情況,累積打卡達到一定天數還能獲得相應的勳章。
將學習情況放在醒目的位置能夠達到督促用戶學習的作用,累積打卡贏勳章能增強用戶學習的持續性,進而增強用戶粘性。
「課程」頁面也需要下拉,下拉可以看到所有的課程分類:今日更新、視頻課程、聽力課程。關注頁面中用戶可以查看所有關注的視頻和聽力訓練課程,動態頁面展示的是用戶對課程的評論,且用戶只有完成訓練之後才能評論。
「訓練」部分主要是對聽力和口語的訓練。其中視頻課程訓練的是聽力,題型包括選擇和填寫句子,結束時系統會顯示用時和得分,超過60分方可打卡。聽力課程中包含了大量考試內容,可同時訓練聽力和口語。聽力課程的訓練採取解鎖的方式,每一關的難度依次遞增,而且加入了九宮格等趣味考核方式。
「訓練」作為可可英語的重要內容,涵蓋了豐富的課程資源,而且功能的設置考慮了增加用戶持續使用率和互動等內容,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①採用下拉的方式展示課程分類不夠簡單明了,導致頁面較繁瑣,不利於用戶選擇。建議將課程分類直接設置成小按鈕放在課程頁面下方。
②「動態」功能中的用戶互動效果不夠明顯,可以增加評論功能,讓進行了同一課程訓練的用戶可以雙向交流。
圖3.22 訓練詳情頁
圖3.23 視頻和聽力課程詳情頁
圖3.24 視頻課程訓練模式
圖3.25 聽力課程訓練模式
可可英語所有版本累計有10954個評分,綜合得分4.7分,其中五星好評率85.76%,比例較高。通過分析近一個月的三星及以下評論,將用戶對最新版本的反饋總結為以下幾個問題:
①安卓系統和ios系統的學習進度不同步。比如單詞闖關中在安卓系統中已完成200關,換成ios系統後,背單詞進度沒有同步,相當於用戶需要從頭開始重新闖關,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②數據異常,更新了版本之後wifi狀態下無法正常使用。
③ 新版本的翻譯功能出現BUG,翻譯會出現錯誤。
④登錄和註冊等存在BUG,比如無法通過微博登錄、註冊不發送驗證碼、收藏時出現閃退等。
建議:
①確保用戶在安卓系統和ios系統中的數據一致,提高用戶粘性。
②解決數據異常問題,尤其是wifi條件下軟體使用的流暢度。
③優化翻譯功能,提高翻譯的質量。
④修復登錄、註冊及閃退等BUG,允許用戶關聯微信、QQ、微博、手機等帳戶,這樣也能夠利用用戶帳戶進行拉新、促活。
圖5.1 可可英語所有版本評分
AARRR漏鬥模型包括五部分:Acquisition(獲取用戶)、Activation(提高活躍度)、Retention(提高留存率)、Revenue(獲取收入)、Refer(自傳播)。
圖6.1 AARRR漏鬥模型
Acquisition即大家經常提到的「推廣」,是運營移動應用的第一步,可可英語進行Acquisition的方式主要包括兩種:
①用戶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分享到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臺,為APP吸引新的用戶。
②用戶將自己的打卡情況分享到社交平臺,打卡連結可以直接將新用戶引流到APP。
通過刷機、廣告等途徑將用戶引入應用之後,需要採取措施將其轉化為活躍用戶,可可英語提高用戶活躍度的方式可以分為APP內和APP外兩類。
在APP內,主要有以下幾種促活方式:
①通過打卡、籤到等獲得可可豆,可可豆可用於購買課程、升級VIP等。
②通過加入討論小組、與用戶互粉互動等方式提高用戶的歸屬感和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活躍度。
在APP之外,可可英語通過微博、公眾號進行促活。
可可英語網旗下所有產品有一個統一的官微「可可英語官微」,粉絲34萬,平均每兩日更新一次,更新內容以外文新聞、名著、日常英語為主。可能由於很少發布宣傳、聯動等活動,粉絲的活躍度很低,而且在2018.12.29日(正值可可英語要推出新版本)的微博中有較多的用戶在反應登錄、搜索功能出現BUG,但官微並沒有給予回應。
可可英語官微的更新頻率不高,且每條微博的評論、點讚量很少,可見其官微活躍的粉絲很少。而且官微很少發布推廣活動,也缺少乾貨,不利於帶動粉絲的活躍度。此外,官微很少對粉絲的評論給予回復,尤其是對一些關於應用程式BUG的評論,容易造成用戶的流失。
圖6.2 官微粉絲評論
可可英語專門設置了公眾號,其中「聽讀寫」和「影視音樂」是APP相關功能的入口,起到了推廣引流的作用。公眾號每日推送3條以上,可可英語對公眾號的重視程度高於微博。推送主要包括每日新聞、雙語閱讀、英文歌曲、經典翻譯等與APP功能相匹配的內容,以及今日話題等互動內容,能夠有效地調動用戶的積極性。
圖6.3 可可英語公眾號
解決了用戶活躍度問題後,要考慮提高用戶粘性,可可英語主要是通過內容更新和用戶學習的連續性來提高留存率的:
①可可英語每天會更新視頻、電臺等內容,通過「消息通知」提醒用戶。
②用戶制定了一項學習計劃後,比如單詞闖關,系統每天會提醒用戶學習,而且累計打開換取可可豆等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戶粘性。
③可可英語中的討論小組、班級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現實中的上課環境,用戶之間的互動也能增加學習的聯繫性。
營收是應用程式運行最核心的部分,收入來源主要有:付費應用、應用內付費和廣告,其中付費應用在國內的接受程度很低。可可英語應收的途徑主要是付費課程和VIP服務,此外還會在雙語視頻和電臺播客中插入極少量的推廣廣告。可可英語支持支付寶和微信兩種支付方式,同時還有自己的虛擬貨幣——可可豆,可用於購買課程和升級VIP,打卡、分享、籤到等均可獲得一定數量的可可豆。
通過廣告獲取收入是工具類APP常用的獲利方式,但這種方式會降低用戶體驗。可可英語營收的來源主要是付費課程,可以適當增加收費的方式,比如備考專欄的課程增加「考不過全額退款」等條件給用戶提供保障,能提高付費比例。
Refer誕生的基礎是社交網絡的興起,使運營可以基於社交網絡進行病毒式傳播,是一個低成本、高效果的獲取用戶的途徑,唯一的要求是產品本身有較好的效果。可可英語的Refer主要通過在社交網絡打卡、分享實現,通過獎勵可可豆激勵用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分享優質內容或學習進度,發掘更多潛在用戶。
可可英語作為一項旨在全方位提升學生、白領英語水平的產品,能夠較好地給用戶提供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我曾經也通過可可英語訓練六級詞彙和聽力,最終以比較滿意的成績通過了考試。
①海量內容。可可英語為用戶提供3000+優質英語節目,擁有超過30萬篇有聲資源。且雙語視頻、電臺推薦、單詞書、雙語閱讀中的大部分內容均為免費的,即使是付費或VIP服務也可以用可可豆換取。
②注重聽說訓練。將英語很好地「說」出來是很多人學習英語面臨的難題,可可英語設置了「跟讀」模式,讓用戶大膽開口,而且提供了大量的日常口語內容。聽力涵蓋內容更廣,包括新聞、歌曲、體育、影視等。
③備考訓練。可可英語有各階段考試的訓練題,設有班級和討論小組,模擬了真實的課堂環境。
④內容劃分難易。可可英語的訓練內容會標有「難」或「易」,讓用戶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單詞闖關、備考專欄也根據學生的需求設有不同的難度。
⑤設有可可豆,用戶可以通過學習、打卡籤到獲得,可可豆可用於購買課程、升級VIP,這樣也可以激勵用戶持續學習。
⑥與公眾號合作,為用戶提供免費內容,也與其他應用程式合作進行推廣,獲取收益。
①用戶引導不足。首次使用時沒有對用戶進行充分的引導,而可可英語的功能較多,會增加用戶的使用成本,甚至有的功能會被用戶忽略。可以在引導註冊之後多增加一些彈窗對用戶進行引導。
②頁面布置過於繁瑣。比如「推薦」和「分類」兩個頁面的功能重複;很多頁面需要用戶下拉,不能很快找到想要的內容;內容分類不夠合理;功能很多導致頁面較複雜,易用性不高等。
③產品穩定性不高。有用戶反映在WIFI條件下使用的流暢度不穩定;更新之後翻譯不準確;註冊、分享等偶爾會出現bug;下載之後的文件偶爾會出現有點單詞沒聲音。
④改錯能力不夠。跟讀、聽力、閱讀錯誤的解析不夠,比如跟讀只會顯示得分,但是沒有相應的糾錯方案,而且內容太多用戶易懈怠。建議增加錯題解析,對不標準讀音進行音標提示,還可以建立錯題集,讓用戶可以進行複習。
本文由 @Sirius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