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大事記

2021-01-12 中證網

  摘自《人工智慧簡史》

  漫長的萌芽期:17世紀中期-20世紀50年代

  ●17世紀中期,萊布尼茨、託馬斯·霍布斯和笛卡兒提出形式符號系統假設,為人工智慧(AI)的研究打下基礎。

  ●19世紀初,查爾斯·巴貝奇設計了一臺機械式可編程計算機(「分析機」),但未能完成。

  ●20世紀,喬治·布爾的《思維規律的研究》、弗雷格的《概念文字》、伯特蘭·羅素和其老師懷特海的《數學原理》這些著作在數理邏輯研究上有了極大的突破,使得人工智慧呼之欲出。

  ●1936年,數學家阿隆佐·邱奇和艾倫·圖靈命名的邱-圖靈論題,提出所有計算或算法都可以由一臺圖靈機來執行,該論題被譽為構建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之一。

  人工智慧橫空出世:20世紀40年代-50年代

  ●1948年,早在計算機時代剛剛進入黎明時,諾伯特·維納就提出了「控制論」的概念。維納是最先預見到信息技術兩面性的人,這把雙刃劍可能逃離人類掌控並反過來控制人類。

  ●1950年,圖靈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預言了創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機器的可能性。圖靈測試是人工智慧哲學方面第一個嚴肅的提案。

  ●1951年,馬文-明斯基與迪恩·埃德蒙茲一起建造了第一臺神經網絡機SNARC。

  ●1954年,喬治·戴沃爾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機器人。

  ●1955年,赫伯特·紐尼爾和艾倫·西蒙在J.C.肖的協助下開發了「邏輯理論家」。這個程序能夠證明《數學原理》中前52個定理中的38個,其中某些證明比原著更加新穎和精巧。這一斷言後來被約翰·塞爾稱為「強人工智慧」,即機器可以像人一樣具有思想。

  ●1956年,馬文-明斯基與約翰·麥卡錫、克勞德·香農等人一起發起並組織「達特茅斯會議」,並在會議上首度提出「人工智慧」概念,這次會議之後被譽為「人工智慧的起點」。

  人工智慧的黃金時代:20世紀50年代-70年代

  ●1956年,喬治·戴沃爾與約瑟夫·恩格爾伯格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家機器人公司一尤尼梅特。

  ●1957年,赫伯特·細厄爾和艾倫·西蒙等開始研究一種不依賴於具體領域的通用問題求解器,他們稱之為GRS(General Problem Solver),這一時期,搜索式推理是許多AI程序共同使用的基本算法。

  ●1958年,約翰·麥卡錫發明Lisp計算機分時程式語言,該語言至今仍在人工智慧領域廣泛使用。

  ●1958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以下簡稱DARPA)成立,主要負責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

  ●1962年,世界上首款工業機器人「尤尼梅特」開始在通用汽車公司的裝配線上服役。

  ●1963年6月,麻省理工學院從新建立的ARPA即後來的DARPA獲得了220萬美元經費,用於資助MAC項目,其中包括馬文·明斯基和麥卡錫5年前建立的AI研究組。此後ARPA每年提供300萬美元,直到20世紀70年代為止。

  ●1966-1972年間,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ute.SRl)研製了移動式機器人Shakey,Shakey是首臺採用了人工智慧學的移動機器人,引發了人工智慧早期工作的大爆炸。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系統工程師約瑟夫·魏澤堡和精神病學家肯尼斯·科爾比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個聊天機器人Eliza。Eliza的智能之處在於她能通過腳本理解簡單的自然語言,並能產生類似人類的互動。而其中最著名的腳本便是模擬羅傑斯心理治療師。

  ●1968年12月9日,加州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發明計算機滑鼠,構想出了超文本連結概念,它在幾十年後成了現代網際網路的根基。思格爾巴特提倡「智能增強」而非取代人類,被譽為「滑鼠之父」。

  ●1972年,維諾格拉德在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一個用自然語言指揮機器人動作的系統SHIRDLO,它能用普通的英語句子與人交流,還能做出決策並執行操作。

  人工智慧第一次低谷:20世紀70年代-80年代

  ●20世紀70年代初,AI遭遇瓶頸。當時的計算機有限的內存和處理速度不足以解決任何實際的AI問題,多個機構的研究經費開始被削減。

  ●約翰-塞爾於1980年提出「中文房間」實驗,試圖證明程序並不「理解」它所使用的符號,即所謂的「意向性」問題。塞爾認為,如果符號對於機器而言沒有意義,那麼就不能認為機器是在「思考」。

  人工智慧大繁榮:1980-1987年

  ●1981年,日本經濟產業省撥款8.5億美元支持第五代計算機項目。其目標是造出能夠與人對話,翻譯語言,解釋圖像,並且像人一樣推理的機器。其他國家紛紛做出響應,DARPA也行動起來,組織了戰略計算促進會,其1988年向AI的投資是1984年的3倍。

  ●約翰-霍普非爾德和大衛·魯姆哈特重新發展了神經網絡理論,AI再獲新生。

  ●1982年年初,矽谷著名人工智慧公司Teknowledge終於能夠用兩個月的時間處理100萬美元的業務了。

  ●1986年,在裡根時代「星球大戰計劃」的推動下,美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軟硬體銷售額高達4.25億美元。

  人工智慧寒冬:1987-1993年

  ●20世紀80年代中期,商業機構對AI的追捧與冷落符合經濟泡沫的經典模式,泡沫的破裂也是政府機構和投資者考量AI時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20世紀80年代晚期,戰略計算促進會大幅削減對AI的資助。DARPA的新任領導認為AI並非「下一個浪潮」,撥款將傾向於那些看起來更容易出成果的項目。

  人工智慧之春:1993年至今

  ●1997年5月11日,「深藍」成為戰勝西洋棋世界冠軍加裡·卡斯帕羅夫的第一個計算機系統。

  ●越來越多的AI研究者開始開發和使用複雜的數學工具。AI已成為一門更嚴格的科學分支。這些變化被視為一場「革命」和「簡約派的勝利」。

  ●AI在產業界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應用了AI技術的有數據挖掘、工業機器人、物流語音識別、銀行業軟體、醫療診斷和Google搜尋引擎等。

  ●2005年,史丹福大學開發的一臺機器人在一條沙漠小徑上成功地自動行駛了約210公裡,贏得了DARPA挑戰大賽頭獎。

  ●2007年,亞當·奇耶創立Siri,蘋果公司在2010年4月28日完成了對其的收購。

  ●2010年,塞巴斯蒂安·特龍領導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曝光,當時已經創下了超過16萬公裡無事故的紀錄。

  ●2013年年末,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前往位於塔霍湖的一家酒店參加神經信息處理系統(NIPS)技術會議。扎克伯格的到來成了一個風向標,人工智慧再一次從單純的學術研究走向商業化。

  ●2016年3月,谷歌公司人工智慧程序「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在圍棋上正面交鋒。李世石最終以1:4的成績不敵AlphaGo,投子認輸。

  ●2017年5月,AlphaGo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挑戰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並以3比0獲勝。(摘自《人工智慧簡史》)

相關焦點

  • 小米小愛同學2017年終盤點 總結2017年大事記
    ­  小米首款人工智慧(AI)音箱小愛同學官方帳號今日在微博發布消息,總結了2017年大事記。大事記中顯示,2017年8月10日,小愛同學正式開啟公測報名,21小時公測預約總量突破1000000人,24小時達成1064770人預約。
  • 人工智慧屬於什麼專業_人工智慧專業就業前景如何_人工智慧專業...
    什麼是人工智慧專業   人工智慧,即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門包含計算機、控制論、資訊理論、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等綜合學科。人工智慧是從計算機應用系統角度出發,研究如何製造出人造的智能機器或智能系統,來模擬人類智能活動的能力,以及延生人類智能科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2020-11-2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2年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大事記
    關於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大事記  為了翔實地記錄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CNNIC於1999年編輯並首次發布了《大事記》。《大事記》發布後,被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業內人士、新聞媒體廣泛引用,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成為研究中國早期網際網路發展的寶貴文獻。
  • 大名大事記(83)
    大名大事記(83) 2020-04-14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七) 2020-11-13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網絡安全大事記
    以下,安全牛圍繞2020年網絡安全十大熱點,簡要回顧和盤點2020年網絡安全重大事件和數據統計,並在文章末尾附上相關大事記列表(2019年1月開始,安全牛網絡安全大事記實現在線動態更新,讀者可在安全牛網站上隨時查閱最新數據)。
  • 美刊總結2012年科學大事記(全文)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2013年1月號(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2012大事記1.颶風「桑迪」
  • 人工智慧的潛在威脅與應對思路
    尚未實現的超級人工智慧儘管當今人工智慧發展迅速,但尚處於弱人工智慧階段。超級人工智慧存在威脅對於超級人工智慧,不要低估人類與它們的差距。超級人工智慧應具備利他性鑑於超級人工智慧有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我們必須設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 人工智慧專家崗位要求是?
    人工智慧專家都是各企業的頂尖人物。各個企業也在爭搶人工智慧專家是人工智慧領域及其緊缺的崗位那想做人工智慧專家,需要達到哪些崗位技能?
  • 大名大事記(238)
    大名大事記(238) 2021-01-04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59——196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編者按: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編輯特別摘編部分1949——201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素材主要來源於全國政協官網,並有傾向性突顯全國政協對外交往、聯絡等外事活動內容。除全體會議外,全國政協的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常規會議和活動並未全部摘錄。謹供參閱,更詳細資料可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下載議庫查看。
  • 上海推出在線版「抗疫大事記」,疫情後將編纂「抗疫實錄」
    為及時履行地方志機構「存史、育人、資政」基本職能,更好發揮地方志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作用,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會同上海通志館、《上海年鑑》編輯部迅速行動,及時收集、整理上海防疫抗疫的實時資料、文獻資料和新聞報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製作和推出在線版《上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事記》(簡稱《大事記》)。
  • 人工智慧價值觀:技術與倫理的衝突
    這個書名從側面證明了,一個真正的人工智慧並非完全遵循程序設定,它會做一些從未做過的夢,會脫離程序設定的範疇。當然,現在人工智慧很明顯還沒到可以做夢的地步,就算有也是程序事先設定好的。但是!人工智慧裡倒是出了個「精神變態」。一個沉迷謀殺的人工智慧是什麼樣?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研究人工智慧,應該從哪裡入手?這是個問題。它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人工智慧是一臺計算機嗎?是,又不僅僅是。人工智慧是一段程序嗎?是,又不僅僅是。顯然,如果只了解計算機和程序,那最多也就能組裝一臺電腦、編寫一段代碼,跟人工智慧還差得太遠。
  • 【評論】遷移學習讓人工智慧舉一反三
    當你用手機訂餐、購物、打車,享受著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各種便利時,您的這些生活數據,正為「人工智慧」貢獻著力量。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楊強表示,說起人工智慧,很多人可能對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慧很熟悉,但其實還有基於小樣本的嘗試和遷移,這也是人工智慧的一種路徑。
  • 人工智慧贏得德州撲克「人機大戰」
    新華社華盛頓1月30日電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開發的人工智慧Libratus與4名人類頂尖德州撲克選手之間的「人機大戰」於當地時間30日在美國匹茲堡結束,人工智慧取得勝利。這是人工智慧在各種棋牌遊戲中對人類取得的又一個勝利。
  • 古文字考釋與人工智慧
    圖一圖二「人工智慧+」已經跟很多行業發生關係。據人工智慧專家介紹,凡是邊界清楚的問題,最適宜用人工智慧來解決。因此,像古文字考釋這種道理上只允許存在一種正確結論的學問,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輔佐研究,自然再適合不過。
  • 人工智慧外語教學意味著什麼?
    本文轉自【大眾網】;清睿教育(口語100)在中國推動人工智慧外語教學已經9年了,人工智慧外語教學到底意味著什麼?清睿教育對於人工智慧外語教學又意味著什麼?外語學科可以說是中國學生普遍投入產出最差的一個學科,多年的學習投入卻難以應用,聽不懂、說不出、記不住、沒興趣。英語學習不能僅僅學知識和考察知識掌握,而是必須面向應用,考察應用能力。
  • 東湖國際人工智慧高峰會議在漢召開
    會上,湖北省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正式揭牌,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慧典型應用場景首次對外發布。在發言中,他們都強調了人工智慧產業在當今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重要性,呼籲加強合作,共享研究成果。   據悉,本屆東湖國際人工智慧高峰會議以「創新·賦能」為主題,「湖北省人工智慧學會年會暨湖北省人工智慧產學研合作與發展論壇」「湖北省人工智慧產學研高峰對話」「2020年湖北省人工智慧學會理事會」等特色專題活動同步舉行。   今年9月,武漢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