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編輯特別摘編部分1949——201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素材主要來源於全國政協官網,並有傾向性突顯全國政協對外交往、聯絡等外事活動內容。除全體會議外,全國政協的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常規會議和活動並未全部摘錄。謹供參閱,更詳細資料可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下載議庫查看。
1959年
4月17日至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共有委員1071人。出席會議的委員列席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會議推舉毛澤東為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選舉周恩來為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此外,會議一致同意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所通過的關於西藏問題的決議,熱烈祝賀中央人民政府平定西藏反動集團叛亂的勝利。
4月29日,舉行60歲以上委員茶話會,周恩來在講話中希望「過了60歲的委員都能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留下來作為對社會的貢獻」。
7月21日,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全國政協委員會成立了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年4月改稱「文史資料委員會」),由范文瀾任主任委員。
1959年底,政協全國委員會根據毛澤東指示的精神,認真貫徹「弛」的方針,採取各種措施,以調整幾年來比較緊張的階級關係和同民主黨派的關係,對活躍統一戰線內部的民主生活,促進國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對調動各界人士的積極性克服暫時的經濟困難,發揮了統一戰線組織的重要作用。其中尤以推動和運用「神仙會」方法進行形勢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工作,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神仙會」是一個形象化用語。其實質是用和風細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明辨是非,提高認識,改造思想,加強團結的目的。它是一種在正確領導下的、群眾性的、民主的自我教育方法。
1960年
3月29日至4月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委員共有904人。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主持開幕式。全體政協委員列席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補選何香凝為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61年
6月2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與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聯席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主持會議。
9月15日,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舉行第二十次會議,決定隆重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一、1961年10月9日在北京舉行紀念大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於10月10日舉行紀念會。二、組織辛亥革命50周年紀念會籌備委員會,董必武任主任委員,宋慶齡等任副主任委員,由政協全國委員會邀請各方面人士參加,共同進行籌備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仿此辦理。
10月9日隆重舉行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會。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致開會詞,政協全國委員會為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還出版了辛亥革命史料,舉辦了辛亥革命文物展覽會。
12月2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與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九次會議在北京聯席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主持會議。會議決定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開會日期;討論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下鄉或在城市進行參觀訪問的問題。
1962年
3月23日至4月1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致開幕詞。
6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統戰部《關於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的報告》。批示指出,近幾年來在一部分同志中有一種忽視統戰工作的傾向,滋長了驕傲自滿寧「左」勿右的思想,這對於黨同黨外人士的團結合作,對於社會主義事業是十分不利的,必須堅決糾正。當前,為了保證順利完成調整國民經濟的艱巨任務,必須調整統一戰線內部的各種關係,發揚人民民主,團結一切愛國人士,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克服困難,爭取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勝利。
1963年
10月1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次會議與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0四次會議在北京聯席舉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朱德主持會議。會議決定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1月中旬在北京同時召開,並決定在這兩個大會召開之前,組織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進行視察。
11月17日至12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全體委員列席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會議決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任期延至1964年9月。
12月12日,毛澤東在中央宣傳部的一個內部刊物上對文藝界寫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批語,說:文藝界的「問題不少,人數很多,社會主義改造在許多部門中,至今收效甚微。許多部門至今還是『死人』統治著。」又說:「許多共產黨人熱心提倡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藝術,卻不熱心提倡社會主義的藝術,豈非咄咄怪事。」隨後,根據這個批語,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其所屬各協會開始整風。
1964年
6月27日,毛澤東在文藝界整風報告的批語中指出:文藝界各協會和它們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數,15年來,基本上不執行黨的政策,「最近幾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義的邊緣」。在這種不切實際的估計下,文化部和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所屬各協會再次進行整風。隨後,即對一些文藝作品、學術觀點和文藝界學術界的一些代表人物進行了錯誤的、過火的政治批判。7月初,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中央決定成立以彭真為組長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組。
12月20日至1965年1月5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一致同意推舉毛澤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選舉周恩來為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主席;選舉彭真等22人為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65年
3月1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通過了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工作機構和各工作機構負責人名單,決定撤銷政協全國委員會地方委員會、聯絡委員會、會刊編輯委員會。
5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對美國武裝侵略的聲明》。該聲明於通過後當天發表。
8月6日,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盛大歡迎茶會, 周恩來親自主持,彭真在會上致歡迎詞,對李宗仁的歸來給以及高的評價和熱烈的歡迎,同時重申對於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員和旅居海外的各方面人士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來去自由的政策。李宗仁歸國在當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10月2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隆重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並通過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為首的、271人組成的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籌備委員會委員名單。
12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與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北京聯席舉行。
相關閱讀:
1949——1958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1959——196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1966——1976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1977——1988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1989——1998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1999——2008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2009——2019年全國政協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