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詞
回望北京通信事業的七十年發展歷程,既是新中國不斷發展強盛的保證,也是一代代通信人艱苦努力的見證。
從1949年2月3日北平軍管會正式接管北平電信局,到2019年2月2日北京聯通實現國內首次5G園區駕駛應用,在天翻地覆的歷史畫卷上,通信技術一次次寫下了濃重的筆觸。今天,伴隨5G與千兆寬帶網絡的到來,通信網絡與技術,帶給人們的已不僅僅是生活與工作的便捷,更是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
為此,千龍網聯合北京聯通公司共同梳理了北京聯通(及其前身企業)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發生的幾十件大事,如同在北京通信歷史長河中撿起一些璀璨石子。與廣大網友一同回顧,曾經,那些悄然改變了我們工作的方式、學習的方式、娛樂的方式、生活的方式……
人民軍隊接管北平電信局(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北平軍管會正式接管北平電信局。
解放軍軍管會接管北平電信局的通令
1949年初,北平電信局的業務主要包括市話、長話、電報和無線,擁有電報電路52路(國內46路、國際6路);長途線路67路(國內有線54路、國內無線12路、國際1路);市內電話交換機25330門(自動16100門、共電9000門、磁石230門),共有用戶22451戶。
解放初期搶修通信設施
人民解放軍包圍北平後,郊區的許多機線設備被國民黨軍隊破壞或遭炮火摧毀,對外的長途電報電路僅剩16路,北平天津兩地的通信只有依靠無線電進行聯絡。對此,北平軍管會接管北平電信局後,發布告示闡明軍管的主要任務是:立刻著手「安定情緒,恢復業務;保護資財,嚴防破壞;熟習情況,準備接管」;保證通信聯絡「解放一城,通達一地」。同年5月,北平電信局改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電信總局北平電信局;5月30日軍管結束。"
建立香山電話專用局(1949年)
1949年3月初,中共中央準備將中央機關從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遷往北京香山。出於保證中央通信的需要,北平軍管會物資接管委員會電信接管部部長王諍指示:務必在3月23日前建立通信專用局。後選定香山慈幼院理化館舊址作為香山電話專用局的局址。裝機工程於1949年3月10日開工,僅用13天時間就圓滿完成了任務,初裝自動交換機150門,擴充線路60.24公裡。後又用一天時間安裝人工交換機一部。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在香山雙清別墅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央領導和中央機關陸續遷入城內後,籌建開通中南海電信局,香山專用局為黨中央服務的專用使命宣告結束。雖然香山專用局僅為黨中央通信服務了六個月,但其產生的作用和意義,將永遠載入中國通信發展的史冊。
香山電話專用局職工在清掃大門
香山雙清別墅毛主席辦公室
保障開國大典通信(1949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在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上,北京電信局在軍委三局的領導下承擔了相關的通信服務任務。為保證開國大典現場廣播,電信職工為大會指揮部在天安門地區安裝了200多部電話機,架設四、五十公裡被覆線和數百公裡的廣播遙控線,以及一批無線發信機。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莊嚴宣告,由有線和無線電波立即傳送到全中國和全世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在北京舉行的歷次重大會議、重要活動均由北京電信局(現北京聯通)承擔通信保障任務,為黨和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積累了豐富的重要通信保障經驗。
開國大典時的天安門廣場
開國大典上北京電信工人的遊行彩車
北京至莫斯科開通電報電話業務(1949年)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恢復建設國內長途電信網的同時,迅速開設與蘇聯、波蘭、匈牙利、東德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報電話業務。1949年7月開通北京與莫斯科之間的無線電報業務,11月21日開通北京至莫斯科無線電話電路。1950年12月12日我國第一條有線國際電話電路——北京至莫斯科電路正式開通,並經蘇聯轉接,陸續開放至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電話,成為當時歐亞大陸最長的有線載波電路。自此這條電路承擔了我國重要的對外聯繫任務。
關於開放莫斯科無線電報的代電原稿
第一次全國電信會議(1950年)
1949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成立,首任部長朱學範。北京電信局由郵電部直接領導,當時採取了「統一領導,分別經營,垂直系統」的體制。1950年1月25日-2月9日,郵電部召開了全國電信會議,會議主要議題是為了適應國家建設和經濟繁榮的需要,統一全國電信,把官僚資本主義企業徹底改造為新民主主義企業;在統一的基礎上擬定1950年全國電信恢復建設計劃,其主要內容為:1.以北京為中心,恢復建設全國長途主要幹線通信網;2.建設北京國際電臺,以解決國際通信、對外廣播和新華通訊社新聞傳播的需要;3.整修加強首都的市內電話;4.恢復加強江岸、海岸電臺以配合交通航務發展需要。這次全國電信會議在1949年7月華北電信會議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北京的全國電信中心地位。
短波電臺建設(1951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解決邊遠地區和國際間的聯繫,短波通信是唯一手段,為此國家在北京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短波通信建設。1951年1月3日北京國際電臺中央收信臺(第五電臺)落成,同年6月北京國際電臺中央發信臺(第三電臺)和國內發信臺(第四電臺)落成,第三電臺是新中國建立後的第一個重點通信建設工程,1952年朱德、聶榮臻同志前往視察。1958年6月3日,北京國際無線發信臺(第一電臺)投產。這些短波電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承擔對邊遠地區和遠距離國際通信的重要手段,直至20世紀70年代後期,短波電臺逐漸被微波、光纜和衛星通信所取代,但在災害、氣象、水情等特殊場合,短波通信依然發揮著作用。
1958年第一電臺落成
第五電臺於1951年1月3日在大興黃村落成
創辦傳呼公用電話(1951年)
1951年5月15日,北京電信局在全國率先開辦市內公用電話傳呼業務。所謂傳呼,就是藉助全市的公用電話,給沒有電話的人提供使用電話的機會。傳呼分兩種,一種是傳話,無需回電;一種是需要回電話的。該業務受到北京市民的普遍歡迎。這種形式的公用電話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逐漸被有人或無人值守公用電話替代。傳呼公用電話是一個創舉,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市內電話的不足,曾經為人民生活帶來重要影響,也成為人們回憶的一部分。
北京的傳呼公用電話
北京市話交換機1.2萬門擴容工程(1954年)
北京市內電話擴容1.2萬門交換機工程於1952年4月開工,引進捷克斯洛伐克步進位交換機1.2萬門,三、四、五、八分局各增裝2000門,新建六分局安裝4000門,1954年工程全部竣工。這項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引進國外自動交換機的重點工程。機、線、電力等設備安裝都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工程中培養鍛鍊了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其中新建西單電話6分局裝機工程於12月31日竣工,1955年1月1日開通。"
1954年市內電話新裝1.2萬門自動交換機
首次開放全國會議電話業務(1956年)
1956年2月28日晚,在北京市長途電話局一間裝有隔音設備的會議電話室裡,中華全國總工會負責人聽取了上海、雲南、成都、烏魯木齊等10個省、市工會負責人匯報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的情況,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全國會議電話,以這次會議為標誌,北京可以與27個省、市通達會議電話。這套會議電話設備完全是我們自己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和職工設計安裝的。
新中國第一次全國電話會議現場
農村區鄉電話建設(1956年)
1956年3月,根據中央發展農村電話要求,北京市市內電話局完成南苑、東郊、豐臺、海澱、石景山、門頭溝、坨裡、齋堂八個區的電話建設,架設明線1400多對公裡,為312個鄉安裝了電話。
1956年北京郊區各鄉安裝電話工程
微波通信建設(1957年)
1957年12月我國第一條微波電路(24路)採用引進設備,自行設計安裝,在北京至保定間建成。在北京廠甸電話局南樓建成北京最早的微波站,1958年電報大樓建成後,在電報大樓內設北京微波總站,1976年北京微波總站移至長話大樓。北京至各省相繼開通北京—天津、北京—太原—西安、北京—武漢—廣州、北京—上海—杭州、北京—瀋陽—哈爾濱等微波幹線電路。微波電路可以提供電報、電話、電視信號傳送等業務,及時把北京的電視畫面傳送到祖國各地。2003年北京長話大樓的微波站告別模擬技術時代,通信實現全數位化。2006年6月23日,在北京運營了48年的長途主幹微波電路全部退出運行,其承載的全部業務由光纜、衛星等媒介手段替代。
北京最後一個微波中繼站——房山微波站
北京第一個微波中繼站周口店站員工合影
70年代長話大樓960路微波設備
北京電話九分局開通(1957年)
1956年7月,北京第一個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安裝的電話局—九分局(展覽路局)開工,安裝捷克斯洛伐克產步進位交換機2000門,當年12月開通,至此北京電話2~9局號全部佔滿。
1957年北京市市內電話九分局正在安裝總配線架
北京電報大樓落成(1958年)
1958年9月29日,北京電報大樓舉行落成典禮,該工程是國家「一五」計劃中郵電建設重點大型綜合通信樞紐工程。大樓主體七層(地上六層,地下一層)連同鐘樓部分共十二層,總高度為73.37米,主樓建築面積20108平方米,該工程於1956年5月開始動工,通信能力初裝204路電報電路(終期600路),除電報設備外,還有微波等通信設施。北京電報大樓是全國第一個國際國內通信樞紐,也是新中國郵電通信事業的標誌性建築。1959年3月15日周恩來總理、賀龍、李富春、李先念副總理和董必武同志來電報大樓視察。
電報大樓國內報房
1959年國慶時的電報大樓
北京市話86分局建成 (1959年)
1959年12月31日新建電話86分局投產,這是北京第一個全部採用國產設備,實行六位撥號制的電話匯接局,初裝步進位交換機2400門。同時部分分局陸續改為六位撥號制,北京電話撥號開始由五位制向六位制的過渡。
機務員在測試交換機
焊接配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