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疫|張星海:這一年我又重新回到地鐵,花更多時間拍人

2021-01-19 澎湃新聞

「這是這一年,我最喜歡的照片。2020年2月8日是中國農曆的正月十五,這天晚上我去了國貿,在空無一人的街邊,我看見了這尊雕塑。她就樹立在國貿的長安街邊上,我奇怪自己從前怎麼沒有看見過她。我不知道這個雕塑的名字,她應當是一個天使吧!她張開雙臂,做出飛翔的姿態,但滿臉、滿身全是雨水留下的汙痕。她看上去是那樣的哀傷,卻努力展開了雙臂要翱翔。」

——

張星海,北京科技報攝影記者,街頭攝影師。

2016年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的最後,張星海說,

《北京地鐵劇場》

十年了,該放下了,「我想拍點別的。」於是他就真的放下了,換了裝備,啟動了新的觀察和拍攝項目。

2020年的疫情洶湧至今,隔離以及社交距離的限制,直接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和計劃。而對張星海來說,最大的影響莫過於他又回到了地鐵拍攝,而且比之前花的時間更多。當然,特殊時期,繼續拍可以讓他的北京地鐵專題更豐富、完整,而更為重要的是,「只有人,活生生的人,我共同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人,才是我真正感興趣的。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直都是我鏡頭所關注的。」

2021年1月,整理完這一年的工作,澎湃新聞再次邀約張星海,聊一聊回歸地鐵拍攝的這一年堅持了什麼,又有什麼在悄無聲息中改變了。

2020年2月8日,農曆的正月十五日。和往年不太相同,雖然這一晚的月亮還是又大又圓,也早早掛在了長安街的上空。但由於疫情,天安門廣場是封閉的,天安門前觀光的遊客也少的可憐。 本文圖片 張星海

2020年2月14日,通州土橋站附近的八通線地鐵橋。由於疫情,夜晚的地鐵裡總是空空蕩蕩,大街上也空無一人。地鐵穿過橋梁,整個街道中都迴蕩著列車疾馳而過的聲音。雖然拍的很虛,但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在我的感覺裡,年初的北京城就是這個樣子。

2020年2月24日,夜晚,前門附近的胡同裡,從街上跑過的貓。

2020年2月14日一大早,大雪封路,通州一小區外的街頭。即使大雪,有人仍騎著自行車出門了。

2020年2月24日,北京地鐵晚高峰。整個2月裡,地鐵裡除高峰外,人非常之少。而上班的人,為了安全起見,大多都開始自己帶飯,手提包裡就是他們的午餐。

2020年4月23日,地鐵車廂。四月下旬,國內的疫情已被有效的遏制,新聞裡到處是復工復產的消息。這時的北京已經基本沒有了本土病例。這位小哥也開始為生計奔忙了。

2020年5月18日,地鐵裡經常會遇到化妝的女孩。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了,不得不在路上完成這一切。現在會想一下,古代的女子那真是悠閒,早晨梳洗打扮可以用上一兩個時辰。

2020年8月4日,地鐵7號線。

2020年5月16日,地鐵4號線西單站。該站是北京地鐵人流量最大的站點之一,特別是晚高峰的時間。西單,按網上的說法,這裡是金融白領的匯聚地。

澎湃新聞

:回望2020,您覺得這一年對你的攝影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平時拍攝,您是如何選擇需要定格的瞬間(人物與空間)?疫情期間,這些選擇有沒有發生改變?

張星海

:2020年疫情,我花在地鐵的時間更長了,許多次,在地鐵呆的時間都超過了4個小時。可能許多人並不知道,超過4個小時之後,是出不了站的,必須補票。地鐵裡變化還是很大的,年初的地鐵裡,人非常少,除了特定的站和時間,即使在車廂裡,人們也嚴格遵守著一米的社交距離。而且我發現,那時有過半的人都自己帶飯,你能看見許多人手裡都拎著裝飯盒的手提包。5月之前,戴面罩的人非常多。有的甚至戴著防毒面具。穿著雨衣乘坐地鐵也經常碰到。5月之後,北京的生活基本恢復正常,地鐵又變得和從前一樣的擠。夏季,在有些站點,我仍看見便衣民警們在抓地鐵中的「鹹豬手」。

我雖然是一名攝影記者,但我真正感興趣的地方卻是街頭。2020年,我最想的還是走上街頭,但5月份之前的北京過於空空蕩蕩,許多大街和小巷都封閉了,感覺哪都去不了。我所能去的就只剩下了前門、國貿、三裡屯、798和自己居住的小區的周圍。在這些地方,我仍是拍了一些小照片。

2020年6月30日。北京的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了。在北京站南部的明城牆遺址公園裡,晚飯後,散步和納涼的人非常之多。小朋友們借著路燈在踢足球、丟沙包,簡直玩瘋了。

2020年7月13日,北京798裡,錄各種視頻的時尚青年們。

2020年8月20日,北京三環外的朝陽路邊一小區的入口。

2020年8月20日,北京三環外的朝陽路邊。2020年,最忙碌的人恐怕就要算快遞人員了。

2020年11月20日,北京三裡屯邊過路的人們。

2020年11月20日,北京三裡屯太古裡,一樓的星巴克咖啡館裡,正在享受著午後時光的年輕人。

澎湃新聞

:在疫情中什麼樣的瞬間或者主題最打動你?疫情後又有什麼觸動你的主題和時刻?

張星海

:疫情中,最能打動我的是年輕人對愛情、對時尚、對傳統的那種不懈的追求。疫情中我拍攝了許多情侶。愛情對年輕人來說一直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他們隔著口罩親吻的舉動吸引了我。

我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中國人,對洋節一直無感。但11月1日這天傍晚,我在地鐵7號線突然碰見了無數個過萬聖節的青年們。他們一個個喜氣洋洋,都花心思裝扮了起來,去歡樂谷聚集。那一晚,我一直在歡樂谷地鐵站跟拍。我拍了許多的照片,跟隨他們擠進車廂,最後又擠出來。這就是年輕人生命的活力吧!年輕,就需要歡樂,需要去釋放。

(左上)2020年2月27日夜晚,地鐵7號線,回家的路上,地鐵裡人很少。一對情侶情之所鍾,突發抱在了一起。(右上)2020年5月15日,地鐵中的一對情侶。
(左下)2020年7月10日,地鐵10號線雙井站。在北京的地鐵站裡,永遠上演著悲歡離合的故事。(右下)2020年7月8日,北京地鐵四惠站。愛情是年輕人永恆的主題,也是街頭攝影師永恆的主題之一。

(左)10月31日,萬聖節的前一天傍晚,歡樂谷地鐵站站口。(右)11月16日,地鐵5號線裡盛裝出行的女子。

11月1日,萬聖節當天。歡樂谷遊樂園並沒有相關活動,但難耐寂寞的青年人都精心打扮後在到這裡聚集。站臺上和車廂裡擠滿了過萬聖節的人們。

年輕人觸動我的另一點是他們開始對傳統的回歸。我是一個非常景仰孔子的人,對我們的傳統文化非常喜歡。在2020年,我發現穿漢服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們是那麼的自然,沒有絲毫的尷尬和不自然。中國人對傳統的喜愛,已經開始願意主動地表達出來了。這是中國人自信力的一個回歸吧!

澎湃新聞

:介紹你在這一年自己最喜歡的一張(幾張)照片。

張星海

:除了那張不知名的雕像和八達通地鐵橋的空鏡,還有幾個瞬間也很打動我。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我像南方人一樣喜愛下雪。2月14日,北京終於迎來了多年難得的一場大雪。但在疫情中,這場雪來得分外寂靜。路邊的車上「瘟疫」兩個字是我自己寫下的,為了記住這不同尋常的雪。

這張照片是我在前門大街拍到的,年初在疫情最嚴重的幾個月裡,前門大街始終對外開放。在大街上,我遇到了這隻流浪狗。我明白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為什麼把犬比作自己,「走到小巷子裡,看著街道與街道之間的縫隙,拍著照片,即使原本在大路上,也會不自覺拐進小巷裡。野狗不也是這樣嗎?一直在搜尋隱藏的小路。我是和它們類似的生物吧!我拿著照相機,那種逡巡的方式,行走或是停下來的方式,不是很像嗎?」街頭攝影師都和流浪狗一樣,他們在街頭孤獨的逡巡,覓食,也在都市的街頭中迷失。

這張照片是在北京動物園拍攝的。12月3日這天下午,我在北京天文館忙完活,便一人拐進了北京動物園。我不自知走到了這個金絲猴館邊。

黃昏時節,動物園空無一人。這隻猴子在獨自攀爬。我不知道,它是無處消耗自己身上的能量,還是渴望到外面的世界裡去。看到它,我有些悲涼,天色已經暗下來了,園子裡非常寂靜,只有遠處的鳥叫聲。

不知是疫情的緣故,還是一直如此,動物園裡沒有路燈。拍了兩張,我便趕緊去尋找出園的路。

澎湃新聞

:疫情反覆,您在哪一刻感受到希望將至,或沒有?

張星海

:2020年的疫情對我自己倒沒有什麼影響。年初的時候,突然買不著口罩了。好在在北京,大家家裡或多或少都會積攢下一點口罩,都是那幾年霧霾積攢下來的,而且還都是N95口罩。戴一戴,晾一晾,又可以戴了。

我知道,對有些人來說,2020年註定是一個艱難的年份。年底採訪一個網際網路相關行業的老總,他說,上半年短短幾個月他就虧掉了過去三年賺的錢,多虧他動作快,第一季度就辭退了公司絕大多數的員工,退掉了一層樓的辦公室,只把幾個鐵桿的骨幹留了下來。他是一個講究的老闆,雖然辭掉了大多數員工,但按國家的規定,該補發的工資都補發了。他說,如果那時不夠果斷,到現在,家裡的所有房子也得賠進去。

2020年6月29日,北京地安門外大街。通常,從這裡可以直接進入後海。但由於疫情,通往後海的路已經被完全封死了,至此,後海徹底變成了湖兩岸居民們的後海了。

2020年6月29日,北京地安門外大街一家倒閉的服裝店。

2020年7月13日,因為疫情,北京798也已失去往年的熱鬧景象。在一個窗臺上,花朵也日漸枯萎。

(左)2020年7月31日,地鐵中裡正在轉場的農民工。(右)2020年12月25日,地鐵10線上,一個建築工人在趕路。

2020年12月2日,北京工人體育館北路。一個打扮怪異的男子不時拿起帽子對著空氣施禮,嘴裡一直在嘟囔著什麼。

年底,我還遇到一個搞攝影的朋友。他是一個自由攝影師,平時也接一些商業的拍攝。2020年,為了節省開支,他不得不從城裡搬到燕郊去住。

許多人對疫情沒有太過深刻的感受,這是因為我們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平行的世界之中,我們都只能看到我們周圍還小的一個範圍。很多人也許已經注意到,大街上的服裝店面基本都關了門。許多店鋪塑料模特的衣服已經沒了,孤零零的站立在玻璃櫥窗裡;有的房子裡邊已經空空噹噹,只留下裸身的模特支架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

現在,2020年已經結束,隨著疫苗開始注射,我相信,2021年疫情會得到緩和,終將過去。

2020年6月9日,北京地鐵14號線,早高峰的金臺路站。因為是6號線和14號線的交匯處,人流量非常之大。這裡是地鐵裡幾個著名的堵點之一。夏季早高峰,這裡的「鹹豬手」很多,便衣民警也很多。

(左)2020年6月18日,北京地鐵裡帶防護罩的人很多,但這樣防護到位的,估計只能是在醫院工作的大夫或護士了。(右)2020年8月13日,地鐵10號線,地鐵中戴面罩的人還是很多。

(左)2020年5月15日,五一假期之後的北京已經非常非常暖和了,地鐵中穿短袖的人已經非常多,乘客人數也開始多了起來。(右)2020年12月3日,地鐵車廂中,12月的北京已是異常寒冷。即使在車廂中,人們也包裹的嚴嚴實實的。

地鐵中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小細節。

2020年7月3日,北京地鐵10號線。儘管北京的疫情控制的非常好,但在地鐵經常會碰見包裹的非常嚴實的人。

2020年7月8日,北京地鐵中。

2020年8月15日,地鐵10號線。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人的生活始終是最忙碌的。網上關於北京和成都的感染者的流調軌跡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明。在北京生活的人們似乎都很「勵志」。

2020年8月5日,三個穿著工裝趕地鐵的青年。

2020年10月31日,地鐵10號線。北京地鐵的包容還表現在,在這裡,你會看到很多的少數民族的服飾,你也能見到許多戴著口罩的外國人。

2020年1月25日,地鐵八通線。北京的生活早已恢復正常,地鐵車廂還是那麼擁擠。上班族們忙完一天的工作,一邊刷著手機,一邊乘車回家。

與他們對視的我。

2020年12月17日,北京工人體育館北路,一次小型的交通事故,摩託車主和受傷的女人正在等待警察的到來。

澎湃新聞

: 在這種歷史時刻您認為作為一名攝影師/攝影愛好者能夠做到什麼?

張星海

:拍照。拍攝自己所見所想所感。雖然是疫情期間,日子還要照樣過。花還會照常開放和枯萎,樹葉也還會從綠色變得發黃,燕子也會按時回到我樓下的門洞的巢穴裡,生命生生不息。

澎湃新聞

:新一年有什麼樣的拍攝計劃?

張星海

:新的一年,我想拍出一些更生猛、更有分量的照片,我也換了相機,拍攝方式估計也會改變很多。

2020年6月28日,北京通州某小區的攝影師家的門洞。樓下單元的門洞一直有一兩個燕子窩,每年燕子都會回到這裡哺育後代。一窩小燕子有時是三四個,有時竟達六七個。等它們都大些之後,在巢口邊沿擠得滿滿的,整天張著嘴在等待老燕子餵食。剛開始的時候,保潔員嫌清掃燕子屎麻煩,竟用杆子把燕子窩給捅了。後來,大爺大媽是這樣教訓保潔員的,「燕子能帶來財運,你怎麼能給捅了呢?這不是要斷我們的財路嗎?」此後,保潔再也不敢捅我們的「財路」了。於是,每年燕子都會按時到來。

【關於攝影】

澎湃新聞

:你使用什麼相機?在哪裡學習的攝影,哪位攝影師曾經影響過你?

張星海

:2020年,我一直在使用索尼的RX1R拍攝。真正的攝影師其實不太願意談論相機,這臺相機是我2014年買的,對它的優點和缺點我太清楚了。給單位拍攝用的是佳能的6D, 也算個老機器了。所以出門佳能索尼都得背著,挺累的。

我的攝影完全是自學的,開始純粹是愛好,最後竟也變成了自己的職業。對我產生影響的攝影師很多,瑪格南的許多攝影師我都非常喜歡,像布列松、馬克·呂布、寇德卡、布魯斯·吉爾登等,我也喜歡威廉·克萊因、維吉和深瀨昌久。在我的攝影學習過程中,兩個來自臺灣的攝影師對我影響很大。他們一個是瑪格南攝影師張乾琦,一個是攝影大師張照堂。我參加過張乾琦在北京舉辦的攝影工作坊,在東營攝影工作坊聽過張照堂先生的課。從張乾琦那裡我明白了報導攝影,在張照堂那裡我知道了自己將來拍攝的方向。

澎湃新聞

:你認為攝影中重要的是什麼?

張星海

:一個是情感,另一個是照片背後的隱喻。我不喜歡玩弄概念的照片,不管它們名頭有多大,評價有多高。

張照堂的一句話我印象深刻:「攝影是magic(魔法),是活用的,是預先設計不出來的。」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一樣要把攝影弄的像咒語、像蠟像一樣乏味。

我喜歡那些能觸動我們靈魂的照片,這些照片看一眼你就能記住一輩子。看到這些照片,我們就能看到了作者那一顆敏感而悲憫的心。這些照片就像好的音樂、詩歌和小說一樣,是人類心靈和文化的結晶。

澎湃新聞

:面對你眼前的這些照片你是否有什麼遺憾?

張星海

:有遺憾,也沒有遺憾。遺憾的是它們不夠好。沒有遺憾是2020年我沒有虛度,我一直還保有著對攝影的熱情。來日方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我在現場|多年以後,希望我的照片能把人們帶回到這一年
    從2021年1月4日起,新華社客戶端「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0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們的鏡頭和講述,能將我們帶回到那一個個新聞發生的現場。2020年,我像打了雞血一樣出沒在醫院病房、社區街道、防洪大堤、救援現場……手握相機,步履不停,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多地記錄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
  • 關於旅行攝影星空:漫天銀河也沒那麼難拍,調整時間,參數
    器材準備;我默認看這篇文章的,手頭至少有一部入門單反。由於星野攝影屬於夜景拍攝,所以你還需要準備一個三腳架。三腳架不用買太高端,某寶或者某東上挑個便宜的爆款就行。至於其他的器材,先不著急買買買,等玩了一段時間後再購置也不遲。這張攝於2016年雲南元陽梯田的照片,就是我用一個幾十塊錢的腳架拍的。時間及地點選擇。星野攝影雖然不怎麼要求器材,但對於時間和地點上的要求還是挺高。
  • 我在現場|多年以後,希望我的照片能把人們帶回到這一年|醫護人員|...
    從2021年1月4日起,新華社客戶端「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0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們的鏡頭和講述,能將我們帶回到那一個個新聞發生的現場。2020年,我像打了雞血一樣出沒在醫院病房、社區街道、防洪大堤、救援現場……手握相機,步履不停,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多地記錄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
  • 六旬翁迷上人體攝影 滿屋內放6000張人體照(圖)
    故事導讀  64歲的黃興貴痴迷拍人體藝術照,4年來拍了6000餘張。而今,他最大的困惑是找不到滿意的人體模特。他想搞個正式的人體藝術攝影個人展的夢想也一直沒實現。  對拍人體,老黃既陶醉又苦惱。  老黃說,27日在重慶系統科學研究院召開的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們推薦了他的作品,並建議請更多的專家進行專題研究。他正在為研討會挑選作品。  自從老黃迷上人體藝術攝影以來,這是他得到最權威的讚許,他很興奮。  在黃家,懸掛在牆上的幾幅照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 攝影就是披著羊皮的狼,我很晚才意識到這一點
    陳榮輝 :在路上一直都是攝影的一個重要傳統,不管是歐美還是我們國內。只是我們以前不太使用這個詞而已。因為我之前的創作都是業餘時間完成,我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所以在路上對我而言是一種心態,一種逃離。同時也是一種方法論,讓我重新認識攝影,認識更廣泛的攝影。
  • 花卉攝影:人稱羅密歐與朱麗葉之花的紫茉莉,代表堅貞質樸
    大家好,歡迎瀏覽小國攝影的花卉攝影頻道,在這裡我們每期認識一種花,探討拍攝心得與技巧,分享新鮮出爐的原創攝影作品。我這麼拍,你呢?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花卉攝影作品是:被視為羅密歐與朱麗葉之花的紫茉莉。紫茉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可達1米。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無毛或疏生細柔毛。葉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兩面均無毛,脈隆起。花常數朵簇生枝端。紫茉莉雖因紫紅色花朵得名,但其花色豐富,紅色、黃色、白色、雜色均較為常見。
  • 花卉攝影,用3個技巧,拍好看被稱為是「牡丹吊蘭」的心中日中花
    單聽這倆名字就知道用途了——食用穿心蓮,肯定能入口;牡丹吊蘭,肯定是能開花,作為盆栽植物,裝扮家居生活。說的再明白一點,心中日中花,菜市場就有賣的。接下來侍墨姑娘就以一個親手養過心中日中花的攝影愛好者的身份,跟您聊聊——心中日中花。怎麼拍?心中日中花,拍攝時間:白天心中日中花的葉子是碧綠色的,開花的時候,花朵是紅紫色,花蕊是明黃色——就算不是拍照,光是看心中日中花的這三種顏色,搭配在一起也是蠻鮮豔的吧?拍攝心中日中花,想要拍攝花朵盛開的樣子,一定要在白天!
  • 牛子藩《星海薔薇》珠海熱拍 解鎖完美安白夜
    由優酷、中廣影視、君爵號傳媒出品,改編自人氣作家Fresh果果同名科幻都市愛情小說的網劇《星海薔薇》正在熱拍。演員牛子藩在劇中飾演的安白夜,是一名冷酷高傲的完美人。讓大家甚是關注。牛子藩飾演的安白夜是一位做任何事情都是完美優雅,並對母星忠心耿耿的守護者。
  • 2020年,就這12張照片
    2020年,依然是抓著手機時不時就拍一下,有時是有想法的,有時是真正的隨手拍,隨意拍。有時拍了就發朋友圈,有時拍之後似乎沒拍一樣。這裡選了12張照片,每月1張。這12張照片都是我日常上班路線所遇。有幾張是離這路線很近的某個地點,屬於細微的偏航。只是細微的偏航,遠沒有算得上意外。
  • 他拍鄉村20年,一張張舊照令人唏噓
    為了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我選擇了一個最慢的交通方式:先坐6個小時車到雲陽縣城,然後坐兩天兩夜長江客船到重慶,再坐火車到成都,要一天一夜。花三天多才能到我上學的地方,這一路上的經歷到現在依然印象深刻。這張是2006年拍攝的,對我來說他是一個少年的我。在我們地處偏僻的家鄉,很多人去外地打工,遠行前都會穿上家裡面最好看的衣服,少年當時在長江船上那種儀式感,仿佛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的狀態。
  • 入圍2019年5奧地利超級攝影巡演
    我入圍了奧地利超級攝影巡迴展的五部作品!成績和去年略有提高,參加五組入圍五名,取得4A滿分!他參加了7個小組,進入6張,獲得4A滿分。奧地利超級攝影巡迴展(簡稱「奧賽」)成立於他是由奧地利超級攝影學會主辦的以哈蘇命名的國際攝影沙龍展覽。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已成為世界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攝影沙龍。這裡有幾張我參加比賽的照片。
  • 拍證件照180元!這類照相館火了,但有人說,還不如美圖秀秀,醜得我媽...
    對樓下列印店的老闆而言,這是一塊背景布、一臺相機就能解決的事情。從顧客進門,到拿著照片離開,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客單價在30元上下。結果呢?不少人站在列印店門口,看著自己迷之醜陋的證件照,流下了悔恨的淚水。對想把證件照拍出「花」的人而言,事情就複雜了。2010年,畢業於計算機專業的周揚在復旦大學旁邊開了一家提供精緻證件照的照相館天真藍。
  • 【人像攝影】國慶在家就用這13招,拍出團圓全家照
    家裡孩子比較多也可以找個梯子依次坐在一起~人更多一點也可以坐得下匹配50款主流相機也可淘寶搜索「好機友攝影學習U盤」家族人比較多的話,拍全家福選擇樓梯做背景最合適啦當然是親吻啦~也是明星拍全家福常用的套路哦!
  • 32張示例照片,10個字攝影口訣,講「不露臉」的5個實拍技巧
    不存在扮與裝;而是因為,每次拿起相機,我都習慣把鏡頭朝前,把臉放在取景器之後——這也是我多年養成的攝影習慣。——經常摁快門的,卻總想不起來給自己留影。好容易想起來找朋友給自己拍一張,也是「相機長在臉上」的「拍攝進行時」。其實,我挺喜歡「相機長在臉上」的感覺的,至少,我是實打實地在拍照,實打實地在寫分享。
  • 9種秋日攝影題材,拍好了每一張都是「濃濃的秋意」
    如何拍出最美的秋色呢?這裡為大家總結了9大秋日攝影題材及拍攝技巧,拍好了每一張都是濃濃的秋意。1、秋葉相比較於春夏的花,攝影者更加迷戀秋天的葉子,因為秋季的葉子更有代入感,更具表現力。秋葉,如具有代表的銀杏、胡楊林;紅色的楓葉;不輸銀杏楓葉的「蘆葦」;粉紅色的粉黛亂子草……滿山遍野儼然一副濃墨重彩的天然畫卷,原來樹葉爭豔起來絲毫不比鮮花遜色。
  • 表情時刻變換,攝影和生活的意義卻是永恆 輪值主編 No.39
    遼寧省青年攝影十佳「金鏡頭」獎獲得者。作品曾獲遼寧省攝影藝術展銀獎、銅獎,在各大國內外攝影節上展出,多幅攝影作品及攝影文章刊發在《中國攝影藝術年鑑》、《文明》、《人民攝影報》等報刊雜誌上。2014年5月24日註冊成為快拍小友,精選快拍作品20幅《現場·表情》在中國黟縣攝影大展、延邊國際攝影文化周上展出。
  • 2016年星海音樂學院寒假放假時間安排一覽
    ▲星海音樂學院   校歷  校歷是學校以學期或學年為單位編制的日曆,是學校一年內工作和學習的日程安排,用來規劃學校的一年整體工作部署。它鮮明地標註出本學期教學、複習考試和放假時間。2016年星海音樂學院寒假放假時間安排一覽  星海音樂學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華南地區唯一的高等音樂專業學府;孕育了冼星海、蕭友梅、馬思聰、李凌等一批引領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潮流的傑出音樂家。
  • 燭火拍出12生肖 這位攝影達人一拍就是16年
    今天就請大家跟隨上遊新聞,去認識一下這位16年如一日拍攝廟中燭火的攝影達人——何先友。在華巖寺,我們見到了何先友。細雨霏霏中,他端著相機一動不動的蹲守在香燭祭臺前,仿佛一座雕像。隨著快門聲聲,一張張跳動的燭火定格在畫面中。「你看,今天我拍到一位美女。」何先友笑著為記者調出圖像——畫面中,金色的燭火勾勒出一個窈窕的身形,正是一位佳人的形態。
  • 上遊紀錄丨燭火拍出12生肖 這位攝影達人一拍就是18年
    今天就請大家跟隨上遊新聞,去認識一下這位18年如一日拍攝廟中燭火的攝影達人——何先友。在華嚴寺,我們見到了何先友。細雨霏霏中,他端著相機一動不動的蹲守在香燭祭臺前,仿佛一座雕像。隨著快門聲聲,一張張跳動的燭火定格在畫面中。「你看,今天我拍到一位美女,」何先友笑著為記者調出圖像——畫面中,金色的燭火勾勒出一個窈窕的身形,正是一位佳人的形態。
  • 東京地鐵毒氣事件:重新認識邪教
    就在阪神大地震發生2個月後,一場日本戰後史上最嚴重的恐襲事件,在東京早高峰繁忙的地鐵裡發生了。  1995年3月20日上午7時50分,日本東京地鐵3條線路5輛列車同時遭遇沙林毒氣攻擊,共造成13人死亡,超過5510人受傷。此次地鐵毒氣事件打破了戰後日本社會維持近50年的安全神話,許多人通過這起事件重新認識了奧姆真理教這個邪教團體——擁有化工廠,能製造沙林毒氣,在地鐵中投毒後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