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代表著古代的四大美女,而「閉月」指的是貂蟬。那麼貂蟬為何被稱作「閉月」呢?
貂蟬非常喜歡賞月,她覺得賞月是一種享受,皎潔的月光灑落,能映照出人的心靈。儘管每個月的月亮有圓有缺,但正是因為月亮的圓缺,才讓人懂得去珍惜。每到月圓之夜,貂蟬就會到後花園去賞月,感受月光的灑落,興趣起來時會獨自撫琴一曲。
有一天月圓之月,貂蟬正在後花園撫琴賞月,忽然一陣風吹來,天上一朵雲把滿圓的月亮給遮住了。此時淡淡的月光從雲縫中灑下,照在貂蟬的臉上,旁邊的守衛都看的眼前一呆,這是傾城傾國的美貌,當世獨一無二。正巧這個時候她父親王允來到後花園,看到自己的養女如此美麗動人,不由的讚嘆:「我女兒的美和月亮比起來,月亮都黯然失色,都躲到雲彩後面去了。」過後王允遇到熟人就這樣誇讚他的養女貂蟬,自然而然的,貂蟬的「閉月」之稱就這樣流傳了出去。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
王允得知後其身世後心生一計,設家宴款待太師董卓,讓貂蟬與董卓見面。王允又設宴招待呂布赴會,讓他與原配妻子相會,並承諾改日讓他們正式團聚。
之後王允便送貂蟬到董卓家,董卓誤以為是王獻給自己的厚禮,喜出望外,當晚便共赴雲雨之好。呂布得知董卓的行為後,勃然大怒,提劍入堂殺害醉倒的董卓。
遠離了富貴繁囂地,
告別了龍爭虎鬥門。
辜負了錦繡年華,
錯過了豆蔻青春。
為報答司徒大義深恩,
拼舍這如花似玉身。
從今後再不見兒的身影,
也再不聞兒的聲音。
貂蟬已隨著那清風去,
化作了一片白雲!
正如歌詞裡面所寫的那樣。貂蟬的人生是悲劇的,但是結局是盪氣迴腸的,也許,她在這麼做的時候,也會想到這樣的結局,但是並不妨礙她為了維護穩定做出犧牲自己,哪怕背負罵名。
論巾幗英雄,前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後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馬革裹屍名垂千古。但是貂蟬美人計的故事卻被淡化。古往今來,使用美人計的故事不勝枚舉,但是棋子大多沒有好下場,這多半是由於中國人保守傳統觀念造成。犧牲自己,埋沒本性,我覺得美人計也不失為一種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