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開篇序
在之前的文章之中,已經為大家分享過「北鬥」的民間傳說和道教文化,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道教:「南鬥」和「文昌」的傳說及民間傳說,你是否全都知曉?
02南鬥
南鬥即二十八宿中之鬥宿,北方玄武之第一宿。因與北鬥位置相對,故名。早在戰國時代,它已與北鬥一起在民間信仰中佔重要地位,和日、月、參、辰等星神一樣建有廟宇。最晚也在漢魏之際,與「北鬥主死」之說相對應,出現了「南鬥主生」之說。
當時有一傳說:術士管輅行至平原縣,見少年顏超,相貌很不好,是個短命之徵。顏父求管輅用法術延命。管輅便道:「你們回去,準備清酒一榼,鹿脯一斤,在卯日那天,那塊剛收割完麥子的田地之南,大桑樹下,有二人正在圍棋。
顏超只管斟上酒,把肉脯放在旁邊,他們自會飲酒,飲了一杯,你就再斟一杯,直到楂中酒盡為止。那二人要是問你什麼,你但管叩頭,什麼也不要講。那時自會有人救你。」
顏超依言而往,果見二人圍棋。顏超就照管所囑置脯斟酒。那二人只顧圍棋,一面飲酒食脯,卻也不看酒脯是從哪裡來的。數巡之後,北邊坐者忽見顏超在旁,叱道:「何故在此?」顏超只管叩頭,一語不發。南坐者便道:你剛才吃了人家喝了人家,就不講些情義嗎?」
北坐者道:「文書已定。」南坐者道:「借文書看之。"只見文書上寫著顏超壽只十九歲,便取筆把「九」字挑到「十」字之上,對顏超道:「我救你活到九十歲。」顏超拜謝而回。
管輅對顏超說:「北邊坐者是北鬥,南邊坐者是南鬥。南鬥注生,北鬥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鬥過北鬥。所有祈求,皆向北鬥。」《三國演義》中也演繹了這個故事,只不過把顏超改為趙顏了。
這一傳說對北鬥「本命延生」的生意無疑要"分一杯羹",但好在影響並不大,人們要求延壽時,還是給北鬥送禮的多。但「南鬥主生」之說也沒有消沉下去,到近代仍有一些民間祠廟建有延壽司,禱祭的就是南鬥星君。
民間香客求壽的人求完北鬥再求南鬥,見神就磕頭,禮多人不怪,這是我們禮儀之邦中小民的美德。南鬥與北鬥同塑在一起的時候,北鬥是一副兇煞相,南鬥則是滿面慈祥。但有人不那麼說。
清末人俞樾在《右臺仙館筆記》中說到南鬥的相貌「赤發赬顏,手執筆,跳舞於前,若俗所畫魁星之狀。」魁星為北鬥第一星,而此星神與魁星相似,腦袋和臉卻是紅色的,紅是南方之色,所以此神正是南鬥之神。但此說應是文人臆測,民間並不承認。
03文昌
《史記·天官書》道:「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鬥魁就是北鬥的鬥,正如飯杓的構的部分。而那個「匡」,就是一個敞著的筐,文昌六星用線連起,成筐形。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文昌六星一曰上將,二日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
東漢的緯書《春秋元命包》說:「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司命主老幼,司災(即司中)主災答也。」北鬥與文昌合起來看,好像一個長柄的構子正往容器中放東西,也許是命運把壽天、福禍以及貧富、貴了賤都放進去吧。
但文昌為後代所矚目,主要是他的「文昌」二字,望文生義,讓他成了讀書人的福星。緯書《孝經援神契》說:「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宮。」「可見「文昌」二兩字本來與國家或個人的文運昌盛並無關係的。
可是,讀書人既然認定文昌是他們的福神,別人也是奈何不得的,正如大盜柳下蹠成了勾欄姐妹的護法,他自己都百口莫辯,推託不掉。好在讀書人很快便把文昌星君變成了文昌帝君。
在四川梓有一座地方祠廟,祀奉著張亞子,四川讀書人進京趕考,途經此地,使燒香求籤,據說顏為靈驗,於是這個張亞子就為讀書人所信奉,進而與天上的文昌掛了鉤,張亞子就成了文昌帝君。
04結語
好了,《道教:「南鬥」和「文昌」的傳說及民間傳說,你是否全都知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此,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喜歡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朋友還請繼續關注,未來會持續給大家不斷更新。
最後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祝各位有緣的讀者及家人餘生順心如意,富貴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