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南鬥」和「文昌」的傳說及民間傳說,你是否全都知曉?

2021-01-15 歷史國學教堂

01開篇序

在之前的文章之中,已經為大家分享過「北鬥」的民間傳說和道教文化,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道教:「南鬥」和「文昌」的傳說及民間傳說,你是否全都知曉?

02南鬥

南鬥即二十八宿中之鬥宿,北方玄武之第一宿。因與北鬥位置相對,故名。早在戰國時代,它已與北鬥一起在民間信仰中佔重要地位,和日、月、參、辰等星神一樣建有廟宇。最晚也在漢魏之際,與「北鬥主死」之說相對應,出現了「南鬥主生」之說。

當時有一傳說:術士管輅行至平原縣,見少年顏超,相貌很不好,是個短命之徵。顏父求管輅用法術延命。管輅便道:「你們回去,準備清酒一榼,鹿脯一斤,在卯日那天,那塊剛收割完麥子的田地之南,大桑樹下,有二人正在圍棋。

顏超只管斟上酒,把肉脯放在旁邊,他們自會飲酒,飲了一杯,你就再斟一杯,直到楂中酒盡為止。那二人要是問你什麼,你但管叩頭,什麼也不要講。那時自會有人救你。」

顏超依言而往,果見二人圍棋。顏超就照管所囑置脯斟酒。那二人只顧圍棋,一面飲酒食脯,卻也不看酒脯是從哪裡來的。數巡之後,北邊坐者忽見顏超在旁,叱道:「何故在此?」顏超只管叩頭,一語不發。南坐者便道:你剛才吃了人家喝了人家,就不講些情義嗎?」

北坐者道:「文書已定。」南坐者道:「借文書看之。"只見文書上寫著顏超壽只十九歲,便取筆把「九」字挑到「十」字之上,對顏超道:「我救你活到九十歲。」顏超拜謝而回。

管輅對顏超說:「北邊坐者是北鬥,南邊坐者是南鬥。南鬥注生,北鬥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鬥過北鬥。所有祈求,皆向北鬥。」《三國演義》中也演繹了這個故事,只不過把顏超改為趙顏了。

這一傳說對北鬥「本命延生」的生意無疑要"分一杯羹",但好在影響並不大,人們要求延壽時,還是給北鬥送禮的多。但「南鬥主生」之說也沒有消沉下去,到近代仍有一些民間祠廟建有延壽司,禱祭的就是南鬥星君。

民間香客求壽的人求完北鬥再求南鬥,見神就磕頭,禮多人不怪,這是我們禮儀之邦中小民的美德。南鬥與北鬥同塑在一起的時候,北鬥是一副兇煞相,南鬥則是滿面慈祥。但有人不那麼說。

清末人俞樾在《右臺仙館筆記》中說到南鬥的相貌「赤發赬顏,手執筆,跳舞於前,若俗所畫魁星之狀。」魁星為北鬥第一星,而此星神與魁星相似,腦袋和臉卻是紅色的,紅是南方之色,所以此神正是南鬥之神。但此說應是文人臆測,民間並不承認。

03文昌

《史記·天官書》道:「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鬥魁就是北鬥的鬥,正如飯杓的構的部分。而那個「匡」,就是一個敞著的筐,文昌六星用線連起,成筐形。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文昌六星一曰上將,二日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

東漢的緯書《春秋元命包》說:「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司命主老幼,司災(即司中)主災答也。」北鬥與文昌合起來看,好像一個長柄的構子正往容器中放東西,也許是命運把壽天、福禍以及貧富、貴了賤都放進去吧。

但文昌為後代所矚目,主要是他的「文昌」二字,望文生義,讓他成了讀書人的福星。緯書《孝經援神契》說:「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宮。」「可見「文昌」二兩字本來與國家或個人的文運昌盛並無關係的。

可是,讀書人既然認定文昌是他們的福神,別人也是奈何不得的,正如大盜柳下蹠成了勾欄姐妹的護法,他自己都百口莫辯,推託不掉。好在讀書人很快便把文昌星君變成了文昌帝君。

在四川梓有一座地方祠廟,祀奉著張亞子,四川讀書人進京趕考,途經此地,使燒香求籤,據說顏為靈驗,於是這個張亞子就為讀書人所信奉,進而與天上的文昌掛了鉤,張亞子就成了文昌帝君。

04結語

好了,《道教:「南鬥」和「文昌」的傳說及民間傳說,你是否全都知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此,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喜歡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朋友還請繼續關注,未來會持續給大家不斷更新。

最後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祝各位有緣的讀者及家人餘生順心如意,富貴安康!

相關焦點

  • 走近道教:民間傳說的「五文昌」指的是哪五位神仙?看完長知識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談論一些神仙傳說時,一般會把「神仙」二字作為一個詞語放在一起。但是如果細分的話,「神」與「仙」還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神一般是司職的,每位神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都有不同的司職,仙一般沒有官職,十分的逍遙自在。在道教的神明中,有五位神仙被稱為「五文昌」,分別是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和文衡帝君,他們執掌著世間的功名利祿,本期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道教的七星高照與民間的七星高照區別及禳星拜鬥
    福星,民間傳說之神。象徵能給大家帶來幸福、希望的人或事物。福星起源甚早,據說唐代道州出侏儒,歷年選送朝廷為玩物。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上任後,即廢此例,並拒絕皇帝徵選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遂祀為福神。宋代民間普遍奉祀。到元、明時,陽城又被傳說為漢武帝時人楊成。以後更多異說,或尊天官為福神。祿星,顧名思義,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
  • 道教中的「五文昌」指的是哪幾位?其中有文昌帝君和關聖帝君
    據《文昌應化元皇大道真君說注生延嗣妙應真經》有,文昌帝君佐南鬥而注生,判桂祿以翊運。若有善男信女,欲求嗣息者,可在二月初三和每月的朔望日、本命甲子庚申等日,持齋虔禮,捧誦此經,自然居室歡和,精神完暢,祥光馥鬱,生氣氤氳。當有九天監生高元帥,招神攝靈,篤生桂胤,比及生產,太乙在門,司命在庭,或有觸冒,或有兇厄,虔誦此經,即得九天衛房聖母元君,陰空抱送,臨盆有慶,子母無虞。
  • 文昌帝君為何成為讀書人祭拜的神靈,原來和這個天文現象有關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神仙傳說中只說了「魁星」,並沒能解釋什麼是「點鬥」,這就有點意思了吧。魁星點鬥·網絡供圖對於講解何為「點鬥」之前,咱們需要再引出一位,在民間的神仙信仰中地位更高的一位神靈「文昌帝君」。他主掌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另外在古代還多為讀書學子、考取功名者及官員所最為尊奉的神靈。
  • 海南古建築玉蟾宮——被道教奉為「南宗宗壇」
    玉蟾宮位於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山麓,是道教南宗的實際創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終歸隱之所。玉蟾宮是道教在海南唯一的合法廟宇,被道教奉為「南宗宗壇」。玉蟾宮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道教建築群,由祈求平安的慈航殿、和合姻緣的月老殿、囑照本命的元辰殿、開啟智慧的文昌閣、健康長壽的藥王殿、發家治富的財神殿等近20座殿堂組成。建築結構完整、風格鮮明,系統地展現了道家主題文化特色。
  • 道教的七星高照與民間的七星高照區別
    福星,民間傳說之神。象徵能給大家帶來幸福、希望的人或事物。福星起源甚早,據說唐代道州出侏儒,歷年選送朝廷為玩物。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上任後,即廢此例,並拒絕皇帝徵選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遂祀為福神。宋代民間普遍奉祀。到元、明時,陽城又被傳說為漢武帝時人楊成。以後更多異說,或尊天官為福神。
  • 諸神的傳說(中國篇·五)
    西王母和東王公是道氣陰陽之父母,共理二氣,育養天地,陶鈞萬物。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在東方主理陰陽之氣,主掌仙籍。凡升仙的,要先拜木公,後拜金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見元始天尊。東王公神誕日為農曆正月初六。民間亦有傳說「西王母」與「玉皇大帝」是一對夫妻,最初情況卻並非這樣。
  • 道教神仙:神話傳說中的文昌帝君是誰?他和文曲星有什麼關聯嗎?
    在宮觀裡我們發現有一間文昌殿,文昌殿內供奉的神仙是文昌帝君,他掌管世間功名祿位之神。那麼文昌帝君有何來歷?他和文曲星有什麼關聯嗎?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神仙裡的文昌帝君。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的神仙體系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形成了以三清天尊、玉皇大帝、四御為主神的神仙體系,道教內部除了那些逍遙事外的「仙」以外,諸多的「神」都是有神職的,其中執掌世間武事的最高神是真武大帝,而文事的最高神則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具體神職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
  • 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的天機秘密
    古雲「南鬥注生,北鬥注死」,人的生死籍傳說是由南鬥與北鬥所控制的,所以出現了北鬥的信仰。中國文化與其它文化共同點是有太陽神的信仰或月亮神的信仰,但有顯著的不同於其它所有的文化的就是北鬥的信仰,道教對於北鬥的信仰有極多的繼承。 道教重視鬥星崇拜,稱「南鬥注生,北鬥注死」,南鬥星君掌管生存,北鬥星君掌管死亡。凡人受胎,皆從南鬥過北鬥。北鬥星君掌管死亡,若能朝拜北鬥,便可得道成仙,從死籍上永遠除名。
  • 地府是傳說嗎?道教又如何看待陰間路與轉世投胎?
    道教對於人死後的看法是什麼樣呢?特此分享!民間流傳一句話:「一落一魂生,一七一魄散」,前一句說的是人出生的聚魂描述,後一句就是對人死後燒七七的描述!說到生,人們必然很開心,而談到死亡,大家都會很避忌!道教對於生死並不看重,更看重善惡福德!看看80歲的老道長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第一:道教對於人死後陰間路的描述!
  • 中國民間傳說五路財神是哪幾位?
    那中國民間傳統的五路財神又是誰?沒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中國民間傳統主要供奉的五大財神,他們分別是:中斌財神——王亥(中路);文財神——比幹(東路);範蠡(南路);武財神——關公(西路);趙公明(北路)。中國傳統上一般是文財神比幹,或武財神趙公明配以四路財神為主。
  • 「文昌帝君」廟—七曲大廟山香火旺。翠雲長廊風景秀
    但有一座廟很特別,它是文昌帝君的發源地。故有「北孔子廟,南 有文昌帝君廟」之說。其中南文昌帝君廟就是今天軍哥要和夥伴們聊的「七曲大廟」。「七曲山大廟」位於四川省梓潼縣城城北的七曲山,因此稱為「七曲山大廟」。距離綿陽市49公裡,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始建於晉,為蜀地百姓祭祀張亞子而建。
  • 道教神仙:傳說中的火神是誰?很多人都不知道
    左祝融、右回祿,同秉赫赫明明之德峙丹山、流赤水,永靖嘻嘻咄咄之災自遠古的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以來,人類對於火有著很深敬畏和崇拜。作為傳統文化一部分的道教,也將火的崇拜神話為了對火神的崇拜。因為在道教看來,火不僅僅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元素之一,也在道教的丹道與齋醮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時至今日,全國還有很多供奉火神的火神廟,那麼道教的火神是哪位神仙呢?本期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在《西遊記》裡,有一個劇情是孫悟空跟青牛怪大戰的時候,由於青牛精使用的法寶太過厲害,孫悟空鬥不過他,於是搬來了火德星君這位救兵。
  • 我國民間有關五鬼的傳說
    在我國民間有五鬼的傳說,五鬼也就是所說的瘟神,如果說起瘟神大概無人不知,但是,具體怎麼回事可能知道的不太多。瘟神,又稱五瘟,分別是:春瘟張元伯手執杓子和罐子,夏瘟劉元達手執皮袋和劍,秋瘟趙公明手執扇,冬瘟鍾士季手執錘,總管中瘟史文業手執火壺。
  • 封神中被封文曲星的比幹,和文昌帝君是同一個人嗎?上下級關係
    比幹在封神之時被封文曲星君,可以說是一個清貴的神位,是學子文士們最喜愛的神仙,在民間,那些科舉順利的才子會被譽為文曲星下凡。那麼文曲星比幹,是掌管學問的神仙中職位最高的神仙嗎?說到掌管「文」事的神仙就不得不提一下文昌帝君,很多民間傳說中,都把文曲星和文昌帝君混為一談,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文昌帝君有名有姓喚作張亞子,也是一位逐漸吸收文化底蘊,而豐滿起來的一位道教神明。
  • 神仙轉世之民間傳說童子命的,兩種說法其中童子的來歷
    童子命,有兩種說法:1、童子命是道教典籍記載為妖邪附體的一種形式,即童年附體,意思是人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被妖邪潛伏進身體。2、民間傳說童子命是前世某種形態生命轉世投胎而來;其中,民間傳說童子的來歷(五類):
  • 北極紫薇大帝,在神話傳說中,為何受道教追捧
    在中國的道教體系中,最高的神仙為三清,三清之下,便是四御。那麼四御都有哪些呢,四御分別是,中天北極紫薇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袛。中天北極紫薇大帝主要的職責是輔助玉帝的,幫著玉帝管理星辰運轉,四時氣候的。中國民間百姓把紫薇大帝認作萬象之主,人世間的一切跟天氣有關的事情都是有紫微大帝管理的。
  • 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八大戰神,你聽說過幾個?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的神職是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執南北二極和天、地、人三才,並主管人世間的兵革戰爭之事。四御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僅次於三清天尊和玉皇大帝,因此勾陳大帝的地位也極為尊貴。據《太上玄靈鬥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記載,鬥姆元君「應現九道體,化生九子,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
  • 農曆七月初七「魁鬥星君」聖誕,怎麼拜魁鬥星君才能金榜題名?
    魁鬥星君又稱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在古代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為魁星「屈曲相鈞,似文字之書」,被認為是主宰文運之神。凡參加考試者,無不尊敬,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魁鬥星君,魁鬥又稱奎星。究其源,與古代奎宿崇拜有密切的關係。奎宿為星官的名稱,又叫「天豕」、「封豕」。為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認為他是主管文運的神,遂對其加以崇拜。
  • 道教神仙之南鬥六星君
    雷祖及部署(九司三省與北極四聖),鬥姆元君,九天玄女,黎山老母,二郎神,哪吒,三霄娘娘,碧霞元君,媽祖,寶生大帝,天王李靖,北鬥七星君。這篇裡我們介紹一下南鬥六星君。南鬥六星君前面的文章我們介紹了三清,六御,五方五老,金母木公,三官大帝,十方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