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夏天,長沙人過得不輕鬆。從氣象部門認定7月16日進入晴熱天氣算起,到8月26日這一天最高氣溫退出36C止,整整長達40天。期間,37C以上高溫達21天。
2019年的夏天,阿信過得也不輕鬆。從6月10日起,肩負重任,頂著烈日,在9個單位穿梭,一會兒城東,一會兒城西,又一會兒城南,一會兒城北,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不忘初心的諾言。工作之餘,早出晚歸,追逐長沙最美的日出日落,留住了這個夏天完整的記憶。
進入9月,夏天夏天悄悄過去,暑去涼來,讓人有了心情去回望剛剛褪去火熱的夏季。(圖、文/阿信)
6月21日:夏至
所謂夏至,就是表示炎熱將至的意思。圖為夏至前一天(20日)拍攝的萬家麗快速幹道三一大道立交橋晚霞景色。
長沙這天天氣是陰轉雨,最高氣溫31C,最低氣溫22C。老人說,立夏下雨,就意味著這個夏天不會太熱。長沙人期待著。圖為6月20日拍攝的瀏陽河和月湖晚霞景色。
7月7日:小暑
所謂小暑,就是表示小熱的意思。圖為小暑前一天7月6日拍攝的長沙城日出。
長沙這天天氣多雲轉雨,最高氣溫29C,最低氣溫22C。這來勢,似乎長沙今年的夏天會輕輕鬆鬆過去。圖為7月6日拍攝的年嘉湖晨景。
7月12日:初伏
所謂初伏,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表示暑天的開始。圖為初伏前2天即7月10日拍攝的長沙城市景觀。
三伏的概念,是古代秦德公提出來的,距今已有2千多年。伏,是隱伏起來避暑的意思。圖為7月10日拍攝的橘子洲頭景觀。此時,湘江正在漲大水。
長沙這天天氣是中雨轉暴雨,最高氣溫27C,最低氣溫23C。圖為7月14日拍攝的年嘉湖上風雨橋。
老人說,起伏這天涼快,伏中10天都會涼快。長沙人又熱切地期待著。老人沒有說錯,長沙人沒有白等。頭伏期間的10天,還真是涼快。圖為7月16日拍攝的年嘉湖傍晚景色,不少遊人划船度暑。
頭伏期間涼快,那是因為,一場暴雨接著一場暴雨!圖為7月13日拍攝的北辰三角洲的水位牌被淹了一半。
7月10日18時22分,今年湘江洪峰順利通過長沙。此後至今,再無大水。此時的湘江水,混濁不堪。清清的瀏陽河水流入湘江,在兩河交匯處,呈現出涇渭分明的景觀。
7月22日:中伏
所謂中伏,是一年中最高氣溫且潮溼、悶熱的日子。一般中伏和初伏一樣是10天,但有些年份是20天,如今年。這大概註定了今年夏天是一個大熱天。圖為7月22日拍攝的晚報大道,一輪紅彤彤的太陽從城市東方冉冉升起。
長沙這天天氣是晴,最高氣溫36C,最低氣溫28C。圖為7月22日拍攝的車站北路與晚報大道交匯處,被太陽烤紅了的城市。
今年長沙熱,就熱在中伏這20天。從這天起,20天內,最高氣溫沒有低過36C。圖為7月22日拍攝的夢澤園。
然而,熱是熱,天空卻特別美。這對攝影愛好者,可是一個福音。下面請不要眨眼:大片來襲!(全是7月22日至8月2日期間拍攝的。)
長沙晚霞。
寧鄉道林神仙嶺風車。
長沙北辰三角洲夜景。
長沙城。
長沙三叉礬大橋晚霞。
長沙三叉礬大橋晚霞。
長沙開福區某樓盤。
瀏陽河日出。
長沙城晨景。
俯瞰嶽麓山。
從長沙河西看河東。
湘江晚霞。
長沙天空出現長條白雲奇觀。
賀龍體育場。
年嘉湖晚霞。
長沙會展中心。
8月8日:立秋
所謂立秋,就是預示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圖為8月2日拍攝的長沙高鐵南站東廣場晚霞。
不過,長沙人對立秋後的天氣並不抱希望,因為長沙的老人都知道,立秋後,還有「24個秋老虎」,也就是還有24天熱。這種熱,是一種燥熱,比夏天的熱還要難受。圖為8月3日拍攝的長沙梅溪湖夜色。
這天長沙的天氣是多雲轉晴,最高氣溫35C,最低氣溫28C。圖為8月4日拍攝的長沙日出。
8月11日:末伏
所謂末伏,就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天。這天在立秋之後,俗有「三伏在秋」之說。圖為8月11日拍攝的三叉礬大橋引橋。
這天長沙的天氣是晴,最高氣溫36C,最低氣溫28C。雖是末伏,天氣卻沒有一絲的涼爽。從這天起,到25日,天老爺在長沙演繹了一場酷暑好戲,氣溫一直維持在37C——38C,成為今年最熱的一段日子。仿佛是熱魔不甘消失,要在人間作最後的掙扎。圖為8月11日拍攝的三叉礬大橋晚霞。
城裡熱,不妨遠離它,來到大山之顛。這裡,涼風習習,仿佛深秋。圖為8月9日拍攝的瀏陽大圍山晚霞。
8月23日:處暑
所謂處暑,就是表示炎熱暑期將過去的意思。圖為8月24日處暑第二天拍攝的湘江景色。
這天,長沙的天氣是晴,最高氣溫36C,最低氣溫27C。圖為8月24日處暑第二天拍攝的洋湖溼地景色。
熱魔終於被趕走。從8月25日起,氣溫就降至35C以下了,直至今天最高氣溫在30C以下了,人們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空調中,舒服極了。圖為8月30日拍攝的年嘉湖晚霞。
阿信夏季肩負的重任已經圓滿完成,作稍事休整,將重返崗位。同壕的戰友們將赴新地,繼續履行新的使命。
秋天來了。我們在火熱的夏季孕育的種子,在秋季會熟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