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英慧心源兒童心理諮詢中心
最近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疫情期間出現了抽動症狀,不知道孩子會有啥壓力?說到壓力,千萬不要看孩子年齡小,就以為孩子沒有壓力,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心理壓力,一點都不少。根據家長們的疑惑:抽動症孩子為什麼會有壓力、有負面情緒,哪些孩子容易得抽動症,該如何幫助孩子去分析和提升?就這些問題來給大家進行下分析。
根據我的診斷和治療經驗這幾類特點的孩子更容易患抽動症
1.孩子具有完美主義的性格特點,尤其是在某些細節方面,雖然有的家長說他孩子追求完美,感覺不到。
2.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尤其是來自老師的好的評價。
3.對結果的過度在意。
4.普遍偏向壓抑,在表達情感方面會顯得非常的沉悶,不愛說話。
5.容易焦慮的孩子,遇到事情容易想到糟糕至極的情況。而此類孩子也特別容易受監護人的情緒影響,尤其是這類孩子的父母或者長輩一般也是易焦慮、謹慎小心的性格特點。
抽動症通常開始於四到七歲,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第一次的抽動的表現,往往是始發於眨眼睛,聞東西,清嗓子或者是咳嗽,抽動的嚴重程度和頻率波動都很大。
一般在四到六歲之間會開始出現輕微的或短暫的抽動的表現,但是這個時候,孩子往往不會被家長帶去看醫生,認為這可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一個短暫的階段性的表現。
然而,有的孩子是短暫的,抽動的表現,在今後的成長過程當中,可能這些症狀不會再出現,或者是偶爾出現,也不會非常嚴重,但是其中1%-2%的孩子會受到慢性的持續性地抽動或者是抽動穢語症候群的影響,對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都會帶來嚴重的幹擾。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身體和心理髮育都還不成熟,但在學習方面,小學是一個吸收知識,打牢基礎的階段,很多小學生面臨大量的作業和補習班、輔導班,為從小培養孩子,家長和老師都會對孩子進行生活和學習上的嚴格要求。
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壓力其實非常大。但卻沒有時間和合適的渠道去進行發洩。這個時候,負面情緒積累很多的情況下,孩子就容易產生抽動症。
而如果孩子的性格內向,敏感,追求完美,在意他人評價,面對挫折和困難難以接受,就會更容易產生抽動症。
所以抽動症孩子的訓練提升,歸根結底,就是幫助孩子解決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也就是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這樣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正確地看待困難,並積極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挑戰,減少負面情緒,從緩解抽動症狀。
家長提問:我小孩子今年六周歲半,性格一直是比較敏感的,比較在意他人對他的看法,很敏感死亡,前年過年開始有發聲性抽動症狀。後來到了暑假裡有症狀減輕,今年過年開始有點吸鼻子現象,本身也有鼻炎,喜歡咬指甲,指甲四歲以後沒剪過,經常說無聊沒意思,做作業喜歡拖拉,不自信,怕自己做錯,睡覺很怕黑,入睡有點困難,有時會異常興奮,喜歡大叫,有點又會好一些,和小朋友玩看他玩得比較開心,但問他又會說沒意思不開心。這個能疏導嗎,平時也很注意跟他的交流,儘量也不給他壓力,但感覺還是無法放鬆他。
海英博士回答:孩子已經出現了發聲性抽動,證明孩子的症狀還是有些嚴重的。敏感,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自信,害怕自己做錯,這是抽動症孩子普遍存在的性格特點。而且孩子喜歡咬指甲,證明孩子是比較容易感到焦慮的。這些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很容易造成孩子抽動,但通過心理疏導是完全可以幫助到孩子的。作為家長來說,能意識到減輕給孩子的壓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家長並非專業人士,能起到的作用還是十分有限的,對於家長希望的完全幫助孩子放鬆,還是需要專業人士的一些幫助的。
家長提問:老師好!我家孩子三年級了,5歲診斷多動症,一年級出現了抽動症,發聲,眨眼,時好時壞,今年出現了身體偶爾動的動作,感覺很著急。孩子之前吃過治抽動症的西藥剛開始挺管用吃了一個多月沒症狀了,由於是西藥沒敢多吃就停了,後來幾個月又出現了,再吃藥效果不明顯了。去年改了中藥,我家孩子沒效果。孩子尤其是看書和睡前躺床上的時候比較頻繁,孩子心事重,容易委屈但也不說。尤其遇到比賽,考試會更頻繁。我們是三線城市治療抽動症不是吃完就是針灸實在沒有合適的心理輔導,我家孩子這種複雜的咱們的線上訓練怎麼進行呢?
海英博士回答:聽這位家長的描述,孩子也是試了很多種藥物。但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徹底幫助到孩子。在我的工作經驗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如果沒有發展到發聲抽動或者是抽動狀態嚴重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態,是不建議採用藥物的。一方面藥物只是起到抑制症狀的作用,並不能徹底根治;另一方面藥物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副作用。看得出來孩子的性格比較敏感、心事重,容易受委屈但不說,說明孩子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也會積累較多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抽動症狀。如果孩子想做心理輔導和訓練的話,是可以線上進行的。抽動症孩子的治療還是以心理疏導和能力提升為主。前期先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之後幫助孩子提高情緒表達和管理能力,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並相應提高孩子的抗挫折方面的能力,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至關重要,心理健康度提高了,抽動症狀也就相應消失了。
最後針對抽動症,給各位家長一些具體的建議:
一、孩子出現抽動時,家長首先要和孩子進行及時溝通,看看孩子的狀態。
二、家長要關注到孩子的情緒狀態是焦慮的,適當地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
三、家長要正確認識抽動症的起因,看到吃中藥,做針灸,按摩等這些方式的局限,要看到孩子的情緒狀態,自信心等各方面在其中的影響,幫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四、求助專業人士對孩子進行幹預。專業的幹預比較系統、科學、有效。
希望能幫到各位家長朋友們,如果有更多的問題 ,歡迎留言或者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