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抽動症越來越多了,他們的抗壓,抗挫能力該如何提升?

2021-01-10 韓海英兒童心理諮詢

韓海英慧心源兒童心理諮詢中心

最近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疫情期間出現了抽動症狀,不知道孩子會有啥壓力?說到壓力,千萬不要看孩子年齡小,就以為孩子沒有壓力,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心理壓力,一點都不少。根據家長們的疑惑:抽動症孩子為什麼會有壓力、有負面情緒,哪些孩子容易得抽動症,該如何幫助孩子去分析和提升?就這些問題來給大家進行下分析。

根據我的診斷和治療經驗這幾類特點的孩子更容易患抽動症

1.孩子具有完美主義的性格特點,尤其是在某些細節方面,雖然有的家長說他孩子追求完美,感覺不到。

2.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尤其是來自老師的好的評價。

3.對結果的過度在意。

4.普遍偏向壓抑,在表達情感方面會顯得非常的沉悶,不愛說話。

5.容易焦慮的孩子,遇到事情容易想到糟糕至極的情況。而此類孩子也特別容易受監護人的情緒影響,尤其是這類孩子的父母或者長輩一般也是易焦慮、謹慎小心的性格特點。

抽動症通常開始於四到七歲,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第一次的抽動的表現,往往是始發於眨眼睛,聞東西,清嗓子或者是咳嗽,抽動的嚴重程度和頻率波動都很大。

一般在四到六歲之間會開始出現輕微的或短暫的抽動的表現,但是這個時候,孩子往往不會被家長帶去看醫生,認為這可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一個短暫的階段性的表現。

然而,有的孩子是短暫的,抽動的表現,在今後的成長過程當中,可能這些症狀不會再出現,或者是偶爾出現,也不會非常嚴重,但是其中1%-2%的孩子會受到慢性的持續性地抽動或者是抽動穢語症候群的影響,對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都會帶來嚴重的幹擾。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身體和心理髮育都還不成熟,但在學習方面,小學是一個吸收知識,打牢基礎的階段,很多小學生面臨大量的作業和補習班、輔導班,為從小培養孩子,家長和老師都會對孩子進行生活和學習上的嚴格要求。

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壓力其實非常大。但卻沒有時間和合適的渠道去進行發洩。這個時候,負面情緒積累很多的情況下,孩子就容易產生抽動症。

而如果孩子的性格內向,敏感,追求完美,在意他人評價,面對挫折和困難難以接受,就會更容易產生抽動症。

所以抽動症孩子的訓練提升,歸根結底,就是幫助孩子解決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也就是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這樣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正確地看待困難,並積極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挑戰,減少負面情緒,從緩解抽動症狀。

家長提問:我小孩子今年六周歲半,性格一直是比較敏感的,比較在意他人對他的看法,很敏感死亡,前年過年開始有發聲性抽動症狀。後來到了暑假裡有症狀減輕,今年過年開始有點吸鼻子現象,本身也有鼻炎,喜歡咬指甲,指甲四歲以後沒剪過,經常說無聊沒意思,做作業喜歡拖拉,不自信,怕自己做錯,睡覺很怕黑,入睡有點困難,有時會異常興奮,喜歡大叫,有點又會好一些,和小朋友玩看他玩得比較開心,但問他又會說沒意思不開心。這個能疏導嗎,平時也很注意跟他的交流,儘量也不給他壓力,但感覺還是無法放鬆他。

海英博士回答:孩子已經出現了發聲性抽動,證明孩子的症狀還是有些嚴重的。敏感,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自信,害怕自己做錯,這是抽動症孩子普遍存在的性格特點。而且孩子喜歡咬指甲,證明孩子是比較容易感到焦慮的。這些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很容易造成孩子抽動,但通過心理疏導是完全可以幫助到孩子的。作為家長來說,能意識到減輕給孩子的壓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家長並非專業人士,能起到的作用還是十分有限的,對於家長希望的完全幫助孩子放鬆,還是需要專業人士的一些幫助的。

家長提問:老師好!我家孩子三年級了,5歲診斷多動症,一年級出現了抽動症,發聲,眨眼,時好時壞,今年出現了身體偶爾動的動作,感覺很著急。孩子之前吃過治抽動症的西藥剛開始挺管用吃了一個多月沒症狀了,由於是西藥沒敢多吃就停了,後來幾個月又出現了,再吃藥效果不明顯了。去年改了中藥,我家孩子沒效果。孩子尤其是看書和睡前躺床上的時候比較頻繁,孩子心事重,容易委屈但也不說。尤其遇到比賽,考試會更頻繁。我們是三線城市治療抽動症不是吃完就是針灸實在沒有合適的心理輔導,我家孩子這種複雜的咱們的線上訓練怎麼進行呢?

海英博士回答:聽這位家長的描述,孩子也是試了很多種藥物。但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徹底幫助到孩子。在我的工作經驗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如果沒有發展到發聲抽動或者是抽動狀態嚴重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態,是不建議採用藥物的。一方面藥物只是起到抑制症狀的作用,並不能徹底根治;另一方面藥物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副作用。看得出來孩子的性格比較敏感、心事重,容易受委屈但不說,說明孩子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也會積累較多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抽動症狀。如果孩子想做心理輔導和訓練的話,是可以線上進行的。抽動症孩子的治療還是以心理疏導和能力提升為主。前期先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之後幫助孩子提高情緒表達和管理能力,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並相應提高孩子的抗挫折方面的能力,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至關重要,心理健康度提高了,抽動症狀也就相應消失了。

最後針對抽動症,給各位家長一些具體的建議:

一、孩子出現抽動時,家長首先要和孩子進行及時溝通,看看孩子的狀態。

二、家長要關注到孩子的情緒狀態是焦慮的,適當地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

三、家長要正確認識抽動症的起因,看到吃中藥,做針灸,按摩等這些方式的局限,要看到孩子的情緒狀態,自信心等各方面在其中的影響,幫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四、求助專業人士對孩子進行幹預。專業的幹預比較系統、科學、有效。

希望能幫到各位家長朋友們,如果有更多的問題 ,歡迎留言或者私聊。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抗壓能力弱,遇到事情就喜歡哭鼻子,父母應該如何引導?
    如果孩子一直這樣下去,以後如何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呢?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成為了很多父母的心病。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培養好抗壓能力,在長大以後孩子只能夠逃避,在社會中也總是趨於弱勢,很難成為社會中有用的人才。而面對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父母應該怎樣做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有很多憤憤不平。認為所有的好事都應該由自己來承擔。
  • 成大事者,學會抗壓能力很重要:三個方法,提升抗壓能力
    一個能承受壓力的人,不是指壓抑情緒的人,而是指抗壓能力強的人。抗壓能力強的人,當他們遇到一些難以處理的事情時,他們選擇的不是抱怨,不是放棄努力,而是願意忍受這種壓力,不輕易放棄。抗壓能力越強的人,越是能夠堅守職責,越具有責任感。逆商高的人,還具備一個好的品質,那就是情緒穩定。
  • 當代人該如何提升抗壓能力?
    很多人站著說話不腰疼,說什麼怎麼現在這些年輕人啊,心理承受能力怎麼那麼差啊,這就不做個弊被抓了麼,又不是幹嘛。站在你的立場,你肯定會覺得沒什麼,但所有事情我們都不能感同身受。我們覺得很小的一件事,可能對於另一個人而言,那都會讓他崩潰。那麼,我們該如何提升我們的抗壓能力,或者說是,心理承受能力呢?或者是這樣說,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該如何改變?
  • 孩子經常眨眼可能是抽動症的信號!
    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經常做一些奇怪的動作,比如:聳肩、扭頭,噘嘴,擠眉弄眼,清嗓子、發聲甚至說髒話罵人等。 有人說他們是壞習慣,有人說他們沒禮貌,甚至有人說他們是異類......孩子這些怪異的表現,能讓家長瞬間崩潰,孩子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這些奇怪的動作?
  • 抗壓能力最強的命格TOP4
    所以,年底也是考驗大家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的時候。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十四主星裡,抗壓能力最強的主星有哪些!趕快來了解一下,看看他們都是如何做到的吧!1、以下內容參考紫微命盤命宮主星,請點擊【紫微排盤】查看命宮左上角紅色字主星。
  • 抗壓能力強,懂得辛苦是暫時的,面對困難不退縮的星座
    作為一個成年人,工作和生活需要兼顧,這就導致了很多時候,有一些人沒有很好的抗壓能力導致自己精神崩潰。如何培養自己的抗壓能力成為了一個關鍵話題。但是下面這些星座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他們面對困難不退縮,即使前方是艱難險阻,他們也會義無反顧的衝上去。雖然現在非常的辛苦,但這只是暫時的,日後的生活一定會非常幸福。
  • 抗壓能力強 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星座
    在如今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生活中,抗壓能力逐漸成為個人素質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十二星座都有屬於自己的解壓方式,但並不是每個星座的抗壓能力都很強。有一些星座並不擅長解壓,但有一些星座卻能在重壓之下依舊專注於解決難題。
  • 孩子出現「蛋殼心理」家長要重視,培養娃抗挫能力提高逆商很關鍵
    文丨飯飯媽玻璃心,一種對心理抗壓能力低的描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蛋殼心理」。孩子產生蛋殼心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很明顯,那就是很難獲得成功。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很難成功只是最基本的後果,更嚴重的後果其實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 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能力,研究如何培養學生英語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掌握,是小學生學好英語的保障。聽可以說是四項技能中最基礎的一項,但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說,也是最難的一項。對於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由於資源、設備等有限,學生只能在課堂上進行聽力練習,而課堂上需要對聽、說、讀、寫進行全面的練習,對於聽力這一項來說時間真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導致學生聽力越來越差,越來越不愛聽,最終導致遇到聽力就頭疼。
  • 怎樣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逆商讓孩子脫穎而出
    那麼怎樣加強孩子挫折能力的教育呢?通過學習,我發現最基礎的是:從日常的小事開始,讓孩子學著自己解決問題,承擔事情的後果,從而達到抗壓受挫能力的培養。我們的壓力由內在壓力和外在壓力組成,而且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這一對壓力是同現同銷的。所以只有提高其中的一種抗壓能力,另一種也會相應地提升。
  • 青少年傷己害人事件頻發:部分青少年抗壓能力弱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種種問題的矛頭,部分指向了一些青少年「脆弱」的抗壓能力。而這種「脆弱」,則由一系列「缺失」共同造成。  那些徘徊於脆弱與暴虐的孩子們  這是令人揪心的一幕。「對青少年來說,一旦出現極端念頭,不要掩著、藏起來,要向同學、老師、社會機構等積極尋求幫助,一旦有了『外援』,他們往往會發現,生活不是他們想像得那麼痛苦。」  在我國,李獻雲所提到的外部幹預機制,早就存在。
  • 星座說:抗壓能力強的4個星座,天蠍不服輸,射手肯吃苦
    ,如果要想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就要具備抗壓這種能力,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那些抗壓能力強的星座。處女座:處女座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完美,他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也逐漸在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在工作中即使是遇到了很大的問題,處女也會讓自己安靜下來再進行處理,從來不會有失態的時候,處女座的自律性也是非常好的,即使身處逆境也會勇往直前,他們會把這些不好的經歷當作經驗一樣在慢慢儲備,之後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 我的抗壓能力低怎麼辦?
    隨著壓力的逐漸提升,工作效率便會隨之提升,但是當壓力增長到一個峰值即臨界點之後,壓力再繼續增加,工作效率反而會呈現急速下降的趨勢。每個人的抗壓能力不同,所以臨界點出現的位置也不一樣。如果我們要做壓力管理,首先就得找到自己的臨界點在哪裡,自己在什麼程度的壓力環境中工作效率最高?只有通過多次的實驗才能夠做到心裡有數,然後才能考慮通過什麼方式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 職場中,招聘單位要求有一定的抗壓能力,是什麼原因有這個要求?
    畢竟在工作中,少不了遇到困難,不可能都是簡單的事,要是抗壓能力較弱,遇到問題就會開始抱怨或者喪氣,覺得自己完不成。於是,他們可能會放棄努力,「另謀高就」。反之,抗壓能力較強的人,越不會輕言放棄。這就在無形中節約了企業的用人成本。 2.有一定抗壓力,越冷靜 有一定抗壓能力的人,很多時候比沒有抗壓能力的人要冷靜的多。
  • 孩子的抗壓能力不強,面對困難,該怎麼辦?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孩子從小學、初中成績都優秀,她很少為孩子的學習操過心,現在上的高中人才濟濟,學習壓力增大,朋友很擔憂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學習,孩子將來要遇到的挫折不知還有多少,如果沒有很好的抗壓能力,怎麼辦?方一帆就是抗壓力高的孩子,即使在考試成績倒數媽媽火急火燎的報補習班的時候,也能理直氣壯地告訴媽媽:「我可能智商就是沒有別人高,但是我情商比他們高啊,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學習不好,但是我在別的方面就是比他們要強!」這就顯示了強大了抗壓能力。按他的話:「我的人生才剛開始,才不會到了終點呢!」而抗壓能力弱的孩子,長大之後不敢迎接挑戰、沒有信心、容易焦慮和不安。
  • 什麼原因引起的兒童抽動症
    什麼原因引起的兒童抽動症?抽動症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一般患上抽動症的孩子都是非常自卑的,不敢靠近同齡的孩子,同齡的孩子也不願意跟他們玩的,患病的孩子是很害怕同齡人驚嚇或嘲諷目光的。那麼,什麼原因引起的兒童抽動症呢?
  • 想培養個樂觀、抗壓能力強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以下幾點
    抗壓能力對孩子有多重要?抗壓能力也叫做抗挫折能力,一個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在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往往能夠重新站起來,走向成功,抗挫折能力可以說是孩子成功的一種捷徑,擁有抗挫折能力的孩子會積極地面對錯誤和失敗樂觀的生活下去。
  • 想讓孩子抗壓能力強,提高「心理彈性」很重要
    可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的心裡不僅僅是叛逆因素在影響著,孩子們那無法排解的心理壓力,才是讓他們從乖孩子變成熊孩子的關鍵。心理彈性影響著孩子的抗壓能力,家長別再忽視。不久前,蚌埠公安高新分局接到了當地居民的求救電話,稱自己家小孩離家出走了,因中考臨近,小孩學習壓力大和家長發生矛盾,便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幸運的是當地警官很快找到了孩子,並安全送回了家。
  • 觸網年齡不斷降低的孩子,如何提升數位化生存度
    導語:面對觸網年齡不斷降低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應對?《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孩子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網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早,大約有超過六成的孩子「觸網」年齡在6-10歲,對比2017年和2020年的數據發現,8歲前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孩子增多,且八成以上都具備較強的網絡使用能力,接近半數的孩子每天上網時長都能控制在兩小時以內。隨著網絡接入的便捷和普及化,孩子上網地點越來越集中在家庭。「全民上網」已經成為孩子的顯著標籤。「數字原住民」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 孩子抗壓能力差,該怎麼辦?
    孩子的抗壓能力差,我覺得是有這幾個方面造成的:1、被保護的太好。此類的反饋都會讓孩子下次遇到挑戰的時候思考自己的能力,如果覺得沒有把握就絕不去做,因為一旦沒有成功,得到的沒有安撫,空間,全都是一味地否定指責,孩子當然不敢嘗試,為了不去嘗試,告訴自己「我就是不夠好的」「我不行」「不要去試,代價太大了。4、別把迎難而上,臨危不懼,勇敢之類的詞掛在嘴邊,有的時候連成人都會選擇不迎難而上,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做到所有的事情呢?這是孩子的需求還是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