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守塔人」:常年駐守海拔3100米峰頂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神農架「守塔人」 他常年駐守海拔3100米峰頂 條件惡劣卻從不缺勤 連續4個春節堅守塔頂瞭望

王大志每天都要剷除臺階上厚厚的冰。

王大志在瞭望塔進行觀測。

被譽為「華中第一塔」的神農架神農頂民兵瞭望塔,始建於1985年,海拔3106.2米,最低溫度零下30攝氏度,一年有長達7個月以上的冰凍期。這裡空氣稀薄,氧氣不及山下的70%,紫外線強度則是山下的兩倍以上,為湖北省乃至華中地區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惡劣的民兵哨所。

34年來,神農頂民兵哨所從未缺人,先後有7任哨兵以哨所為家,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孤獨和艱辛,守護著我國內陸保存完好的唯一的一片綠洲——神農架。王大志是瞭望哨的第七任哨兵,他擔負著104萬畝原始森林的防火瞭望、資源管護、氣象監測、通信中轉、遊客協助等任務,每天要走30裡山路。今年春節已經是他在山頂上度過的第四個春節。

王大志今年45歲,但看起來卻比實際年齡更為蒼老,他的皮膚乾燥龜裂,兩側臉龐都被曬傷。王大志說,由於受到強烈的紫外線長期照射和風吹雨淋,哪怕是20歲的哨兵,往往面容都如同50多歲的人。

吃飯離不開高壓鍋

1月31日,神農架林區迎來大雪,峰頂的積雪已達到40釐米。2月1日,儘管天氣放晴,但通往山上的路依然被厚厚的冰層所覆蓋,上山的車輛都帶著防滑鏈龜速前進,從神農架松柏鎮到達神農頂,沿著逶迤的山路盤旋,整整花了5個小時。剛剛下車,記者就被山頂的狂風吹得站都站不穩,地面上結冰的雪片和冰碴子都被大風吹起,刮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痛。

出現在記者面前的王大志把自己包裹得裡三層外三層,只露出一對眼睛在外面。在零下20攝氏度的山頂,雪花都被凍得像石頭一樣僵硬,得用錘子才能敲碎;山上的煤爐看起來火焰一樣是紅的,但記者伸手過去試探,卻一點也感覺不到熱氣;哨所的牆壁儘管很厚,但依然寒氣逼人。

春節前夕,山上逐漸有了些過年的氣息,風乾的臘肉、臘魚飄著香味,紅紅的對聯傳遞出喜慶。王大志的午飯是白菜煮粉條,他準備了兩個高壓鍋,一個用來蒸飯,另一個用來煮菜。

2015年3月,王大志來到神農頂值守,開始了這段艱苦的磨鍊。在此之前,他已經在神農架的另外一個山頭駐守了4年。剛到神農頂時他很不習慣,首當其衝就是山頂上的飲食問題。因為氣壓低,山頂上的開水溫度只有80攝氏度,無法將米飯蒸熟,所以王大志做飯只能用高壓鍋。每到冬季他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八九點鐘的那頓主要是把前一天的剩飯剩菜解決掉,下午三四點鐘會用五花肉燉點白菜、土豆、粉條。

在山頂生活了4年,王大志吃得最多的就是火鍋和燴菜。他告訴記者,在山頂上要想炒幾個菜吃那是不可能的,首先是氣壓低,飯菜沒法熟;第二,山頂常年有十級大風,即便把窗戶關嚴,一個菜剛炒好,端出來兩分鐘不到就成「冰棍」了。

每天鑿冰取水抗嚴寒

作為神農頂哨兵,王大志每天和另外一名同事要定時觀測、記錄、報告、巡山,還要負責山上的保潔,即便淡季時也要保證每天有2人在此24小時值守。

在瞭望塔上生活,最大的困難是缺水。王大志在夏天時會將雨水儲存在水窖裡,冬天再將這些雨水融化後飲用。但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水窖裡的水結冰硬得像石頭。要想用水,只能用工具破開冰面,把裡面的冰塊取出來裝進水桶,再放進鐵鍋裡用電爐融化。屋子裡到處都布滿了白霜,水桶裡的水濺出一滴到地上,很快也會結冰。

每天清晨6點,王大志就起床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鑿冰取水。他拿起一根鋼釺,將水窖裡如石頭一般堅硬的冰塊鑿開,取出一桶碎冰,在鍋中整整加熱了20分鐘,一桶冰水才變成熱水。嚴酷的自然環境卻也造就了王大志樂觀的性格。他笑著說,這樣的冰水是名副其實的礦泉水了。

水窖是2006年建成的,之前都是用100公斤重的膠桶送水上來,每次運七八桶,省著用能用10天。時間久了,王大志也摸索出一些化冰的辦法:晚上趁氣溫沒有降到最低時,把冰塊取出放到水桶裡,再把水桶放到吃飯的電爐子旁邊。只要保持電爐一檔800瓦的電管開著,旁邊桶裡的冰塊第二天可以化掉一半。

鏟雪、除雪是王大志冬季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通往峰頂只有一條路,路上全部都是積雪和厚冰,如果不鏟掉的話,不僅遊客沒法上山,就連景區觀光車都上不來。每天吃過早飯之後,王大志就開始鏟雪,錘子、鋼釺鏟在冰面上,就像擊打在石頭上一樣。「鏟雪是體力活,一天下來,我兩個膀子都疼得抬不起來。」王大志說。

在室外作業,王大志會把自己武裝到牙齒——穿一套秋衣秋褲、兩套保暖內衣、一件羽絨服、一件工作棉服;襪子得穿兩雙,有一雙還是帶毛的厚襪,鞋子也是帶毛的保暖鞋;帽子也戴兩頂,把耳朵藏在兩層帽子裡,整個人只露出面部。儘管如此,王大志的耳朵每年還是會被凍破,手上也會生凍瘡,來山上這麼多年了,他的身體還沒有完全適應這裡的酷寒。

如今隨著神農架冰雪旅遊日益紅火,不論冬夏遊客都很多。王大志也因此多了一項工作內容:接受遊客救助,他已經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將山中迷路的遊客護送下山了。去年夏天,一名來自北京的女遊客在神農谷爬山時與自己的男朋友走散了,暈倒在山谷中。當時,王大志是距離她最近的工作人員,他二話沒說,先是對這名女遊客進行急救,然後通知救援人員,將這名昏迷的女遊客從谷底抬到山頂,足足花了5個小時,再由救護車將她送到醫院搶救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最難熬的是孤獨」

為了抵禦嚴寒,王大志的床上除了床墊,還放了電熱毯和毛毯,睡覺的時候要蓋上兩床十多斤重的被子,整個人被壓得嚴嚴實實。「晚上從被窩裡爬起來出去巡查的時候最痛苦。」好在從今年冬天開始,為了改善哨兵們的條件,哨所增加了一個電暖器,晚上屋內還稍微有些暖意。

在這種嚴寒的氣候下,洗澡自然是不可能的。王大志只有每個月回家一趟時才能洗一個熱水澡,每次回家,他都會帶回去一大包髒衣服,回家洗好後再帶上山。

對於王大志來說,最難熬的往往是孤獨和寂寞。冬季大雪封山,山上就連飛鳥也難見到一隻。每天晚上7點過後,神農頂就進入了真正的黑夜,黑夜中安靜得連一片樹葉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早年哨所裡沒有電視也沒有網絡,王大志唯一的樂趣就是看風景,冬日玉樹瓊枝,美不勝收,王大志也經常用手機拍幾張照片。

年復一年地對著群山和樹林,王大志心中寂寥難以排遣時,他就對著大山吼幾聲,聽著山谷中傳來的回聲,王大志就好像在與另外一個人對話;他還買了一個嗩吶想自學,但吹起來有些走調;偶爾有勇敢的遊客登上峰頂,他會興奮地和對方聊上好久。「守山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見梅花鹿、黑熊等野生動物,看它們在叢林中奔跑、無憂無慮翻滾的樣子,你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從去年開始,哨所的條件已經有所改善,如今山頂上已經有了電視和網絡。但手機信號依然時斷時續。山上還經常停電,一旦遇到停電,王大志就只好吃冷食。

今年除夕夜,山頂寒意襲人。與窗外的凜冽寒風相比,屋內紅紅的爐火烘託出了過年的氛圍,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和嚼勁十足的臘魚,第一回在山頂用電視看著春晚,王大志覺得心滿意足。

連續4年在哨所過年

常年在高海拔和溼冷地區駐守,對王大志的身體帶來了不少傷害。體檢時醫生告訴他,山頂低壓、低氧、風速大、太陽輻射和紫外線照射量大,容易導致血氧量降低,出現不同程度的肺水腫、腦水腫等,提醒他要格外注意身體。而他體會最明顯的是自己的風溼病。「每當降溫或下雨時,我的腿都疼得厲害。」

今年春節,王大志又在神農頂值守,與另外一位同事結伴在冰天雪地的山上過春節,這已經是他連續第4年在哨所過春節了,對此他早已習慣。但在海拔3100米的深山裡,過年要想吃上新鮮蔬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你看,我前天帶上來的番茄和白菜都凍壞了。」他說。在山上,王大志能吃上的蔬菜無非是黴乾菜、紅薯粉這些能夠耐儲藏的食物,唯一能算得上蔬菜的就是土豆。不過,今年的年貨比往年要豐富一些,除了臘肉、臘魚外,還有蒜薹和豆腐乳等。「應該夠我在山上生活十多天了。」

常年在山上駐守,王大志與妻子聚少離多。他的妻子在神農架木魚鎮種菜,靠著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她也是每天都要上班,一天沒有菜賣出去就沒有收入。」王大志說,有時他放假回家,妻子還在外面賣菜,一年下來,夫妻倆相聚的日子還不到一個月。

說起妻子,王大志眼神中滿滿的都是愧疚。這麼多年下來,家中老人和孩子,基本上都是妻子一個人操持,不論是家中老人生病還是孩子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都靠妻子一個人跑前跑後。「我已經好多年沒有陪老婆和孩子過過生日了。」王大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家人一開始都不理解他的工作,覺得他整天不回家。兒子最初跟他說,「爸爸你的工作挺輕鬆的,在上面上班就是做個飯吃,睡睡覺,到處看一下就可以了」。王大志決定把兒子接上山,讓他看看父親到底在做著一份什麼樣的工作。「他當天上來下著雪,還帶小雨,他跟我一起巡邏,風雨挺大,當時就把他身上的衣服淋溼了,他才體會到老爸的工作真是挺不容易的。」 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堅定了王大志在山上繼續堅守的決心。

「我要一直幹到退休」

哨所雖小,在王大志眼中,這卻是自己的家。神農頂瞭望哨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團隊,前輩們感人的故事一直激勵著他。30年來,歷任哨兵從未間斷對自然保護區的守護,傳送電報 2萬餘份,記錄監測數據9萬餘份,累計巡山1萬餘次、行程50 餘萬公裡,先後發現、撲滅森林火情50餘次。 在他們的守護下,神農架保護區內原始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63.7%上升到96%。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由500多隻增加到1200多隻。

儘管常年駐守深山,條件艱苦,但所有的隊員從來沒有叫苦叫累,也從來沒有人主動要求從山上撤下。回憶起建哨初期的艱苦,第一任哨兵袁裕豪說:「當時通往哨所的只有土石鋪成的路,報火警都是跑到山下打電話,生活物資靠自己一路背上山,喝水要到 22 裡路以外的地方挑。」袁裕豪說,這些都不是最苦的,在夜晚的原始森林,餓狼的嚎叫聲才讓人毛骨悚然。有時候為了抵禦內心的恐懼, 他就喝酒壯膽,與狼對吼。條件雖然艱苦,可袁裕豪一點兒也不後悔,他覺得這是一份光榮的使命,也正是在他的影響下,2002年,他的兒子袁選斌和妻子後來成了哨所的第五任哨兵,一幹就是 8 年。

群山無言,見證了哨兵們在山林裡30多年艱苦奮鬥的每個瞬間。第二任哨兵譚志剛曾遭遇暴雪,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滾落半山腰,最終憑藉頑強的求生意識堅持到了救援隊到來;第四任哨兵王少清曾與妻子在深夜與盜獵者勇敢對峙,並最終配合公安幹警將盜獵者一網打盡。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的前輩們在沒水、沒電、沒網絡、沒電話的情況下都在山上生活了8年,現在山頂上的條件已經大大改善,我沒有道理退縮。」王大志樸實的語言中充滿了對前輩的敬意。「我要一直幹下去,幹到退休。就算我一輩子在山上工作,也無怨無悔。」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感謝通訊員羅永斌、龔俊對本文的貢獻)

相關焦點

  • 「銀色蜘蛛俠」邱中華:電力檢修9年如一日 不懼3100米海拔與「死神...
    封面新聞記者 朱珠在四川的大山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承擔著15000多公裡超特高壓輸電線路的查看維護,在3100米海報高度挑戰80萬伏帶電作業,被稱作「銀色蜘蛛俠」。帶電作業前,邱中華必須穿上屏蔽服,並在距離導線0.6米的地方,使用點位轉移棒接觸導線,讓自己身上的電位與導線的電位相同,這樣才能避免觸電,而這一剎那就被稱為帶電作業。邱中華第一次進80w伏的等電位是在成都最熱的時候,外面溫度達到35度,屏蔽服內的溫度還要高15度左右。
  • 海拔5200米看珠峰頂上的絕美星空
    海拔5200米看珠峰頂上的絕美星空 2020-05-08 13:47:28   來源:央視網
  • 別再說華頂是天台最高峰了,西南角還有座大雷山,海拔1229.4米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這是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的描述,但是當你登上大雷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現,「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這句話用在這裡真是再恰當也不過了。
  • 廣西的一座山,海拔最高1979米,內有桂中第二峰
    廣西是我國山川觀光景點很顯眼的自治區,桂林市足夠吸引世界上很多遊客,另外,在其他城市,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非常不同,我覺得有旅行的意義,這座山在廣西的特邀金秀自治縣,海拔1600米以上,而且海拔最高,高1979米,屬於高山和險峻的山。
  • 十四座8000米都有哪些?
    幹城章嘉峰的名字有「雪神五項珍寶」之意,從它有五個峰頂而得來。它的知名度雖然遠不及只高它300多米的珠穆朗瑪峰,但在世界第一高峰被確認之前,它曾被以為是世界最高峰。幹城章嘉峰是一組巨大的群峰的主峰,它坐落在三座海拔超過8400米的高峰中央,西側有雅蘭康峰(海拔8438米),東側緊靠主峰的叫幹城章嘉II峰(海拔8438米),最東邊的叫達龍康日峰(海拔8476米)。
  • 崑崙「牛人」衝「峰」不止,深藏功與名
    ▲「牛人」團隊牽著犛牛穿過冰河(2020年12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左起分別為:29歲的阿卜力米提· 阿卜拉、30歲的李宏炯、32歲的亞森·亞亞、27歲的吐迪斯衣提·艾麥提、32歲的阿布杜麥提·土蓀麥麥提。
  • 珠峰海拔足足8848米,登頂的人如何平安下山的?看完恍然大悟
    這座山海拔足足8848米,每年都吸引著許多愛好登山的人。雖然山頂的含氧量很低,但很多人為了山頂的美景,都會不辭辛苦爬上去。爬上珠穆朗瑪峰以後,整個人會站在8848米的高度,到了這個位置以後,你就能看到最純淨的景色。這裡的海拔非常高,幾乎很少有人能登到峰頂,因此,這裡的景色沒有被人類活動破壞過,是地球上不多的一片「淨土」。
  • 神農架因野人出名,其實哪裡有什麼野人,只有鬱鬱蔥蔥的高山叢林
    說到神農架,人們馬上會想到「野人」。最早知道神農架這個地方,就是緣於野人的傳聞。從解放前開始至今,一直有探險家甚至學者在這片山林裡尋找野人,卻最終沒人得到足夠的證據證明野人的存在。有人信誓旦旦聲稱目睹了野人在林木間倉皇奔跑,卻沒有任何影像記錄,沒準就是黑猩猩呢。
  • 越野八閩第一峰,看冰淞霧靄,得純銀狼戒指!
    100KM 5分 , 50KM 3分 , 25KM 1分12月1日2018野狼100建寧金鐃山越野賽金鐃山,又名太弋山,位於福建省泰寧縣和建寧縣兩縣境內,海拔1858米八閩第一峰金鐃山綿亙300餘裡,共有84峰,峰峰險峻,主峰白石頂把山分為東西二麓,東麓多為懸崖絕壁,西麓多為奇峰峻岭,有"八閩第一峰"之稱。
  • 深藏功與名,崑崙「牛人」衝「峰」不止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葉城二牧場三連,地處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崑崙山腹地,駐守在高寒地區。對兵團人來說,「放牧就是巡邊」。作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海拔最高的邊境連隊,三連有一支被戲稱為「牛人」的團隊,他們定期向著峰頂進發,完成巡邊任務。隆冬時節,滴水成冰,山谷裡的寒風刺骨。
  • 7546米!蘇州登山隊將探秘「冰山之父」
    今年6月,他們將挑戰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這也是蘇州登山隊首次挑戰七千米級的山峰。剛剛過去的一年,蘇州登山隊克服重重困難,先後組隊攀登了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海拔5588米的那瑪峰、海拔 5254.5米的崗什卡雪峰以及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共計60多人次順利登頂。2021年,蘇州登山隊將繼續相約山巔之間,並刷新高度,首度挑戰七千米級高山慕士塔格峰。
  • 地球上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
    海拔高度:8586米 第一次成功登頂記錄:1955 英國登山隊G. Band, J. Brown首登 (因為地處偏遠且難度較高,攀登幹城章嘉的人並不多,至1999年底僅有146人登上幹城章嘉峰,是14座8000米中,倒數第三名的,且其中只有一位女性,而死於此山的人則有38人。)
  • 只為衝頂測量那一刻
    人民網日喀則5月25日(記者谷業凱、袁泉)在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前線獲悉,5月24日14時15分,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部分人員從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出發,前往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準備第三次向頂峰發起突擊。
  • 惠遊湖北 初秋遊玩神農架正當時
    >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充滿負氧離子的空氣讓人頭腦清新,呼吸舒暢。因此每年的九月至十月中下旬,從神農架的谷底到山巔接近2700米落差,五大植被帶,千葉萬樹,色彩紛呈,一樹引領,滿溝呼應,萬畝山林頓時躍動起來。由於神農架氣候變化就在轉瞬之間,可能就那一兩天,可能就是一場雨。此時你來神農架,正好可以一次性體驗到初秋至深秋的層次美。
  • 8848.86米!珠峰最新「身高」是怎麼測出來的?
    科研人員收集了珠峰及鄰近地區100多萬平方公裡最新地形數據,總量達1.44億條,並實現了多個「首次」地球表面地形起伏巨大,科學家們假設靜止的海水面向大陸延伸,把地球包裹起來形成「大地水準面」,珠峰高程即珠峰海拔高,即峰頂到大地水準面的距離。
  • 遊覽黃山不可錯過的精華路線,從蓮花峰到光明頂
    於天都峰絕頂回望西南,玉屏樓之後更有一座山峰在雲霧中兀然突起,聳入青天,這就是黃山三大主峰之一的蓮花峰。蓮花峰位於黃山中部,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64米,是黃山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第三高峰。此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擁,儼若新蓮初開,仰天怒放,故名「蓮花峰」。「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李白詩句裡的菡萏金芙蓉,或說就是此峰。
  • 登都嶠山二圍頂,欣賞大自然風光
    二圍頂是玉林容縣都嶠山第二峰,海拔730米,與都嶠山第一峰大圍頂(海拔740米)屬於都嶠山貴妃峰景區內。兩峰一起也稱為香爐峰。因玉林容縣是古代四大美女楊貴妃的故鄉,而該景區大圍頂、二圍頂酷似一對豐滿的乳房而名為貴妃峰景區,也叫貴妃峰生態園。貴妃峰景區位置離縣城15公裡,位於容縣至岑溪一級路的南側,離一級路6公裡。
  • 光明頂開闊可觀日出觀雲海,有「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之說
    此光明頂並非《倚天屠龍記》裡的武林常爭之地,而是黃山第二高峰。這個地方開闊可觀日出觀雲海。別的地方因為小霧氣都看不清楚景色的時候,只有光明頂可以看到。個人覺得光明頂比蓮花峰要好看,可能是因為蓮花峰上面地方太狹小了,光明頂是很大一片空地,站在山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光明頂位於黃山中部,海拔1860米。為黃山第二高峰,與天都峰、蓮花峰並稱黃山三大主峰。一聽名字,大家自然會聯想到明教總舵光明頂,還有不靠譜的留言讓我去學學乾坤大挪移,但實際這裡跟明教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只因這裡高曠開闊,日光照射久長,故而得名光明頂。
  • 8848.86米是怎樣測量出來的
    王少勇向大家介紹,我國1975年第一次把測量的覘標豎在了珠峰的峰頂上,當時是利用傳統的三角交會測量的方法,測得珠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13米,並向全世界公布。    在2005年,我國又第二次對珠峰進行了大規模的測量,隨著測繪科技的進步,當時不只採用了傳統的大地測量方式,還加入了全球衛星的導航定位這種手段,並且在峰頂還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冰雪的厚度。
  • 安徽的一座山,最高峰海拔165米,有中國「第一文山」美譽
    那是浮山,安徽省是一個多山的省份,特別是以黃山為代表的著名山川本身就非常有魅力,對當地城市旅遊產業的推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雖然不能說所有的人都去過黃山,但是從對外的人氣和知名度來說,是值得觀光的,對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也有好處,兩個都有比較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