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民國大城市排名

2021-01-18 黑則鳴

1948年民國大城市排名,按人口數量從多到少排列!


第一名:妥妥的十裡洋場大上海,人口達到了四百三十萬,亞洲唯一的金融中心。


同樣也是亞洲最大的城市,金融、航運、貿易、紡織、造船、服務業、重工業發達,工商業體系健全,有了初步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二名:天津,人口一百七十一萬,在工商業發展史上,唯一能與上海相提並論的城市,北方最大城市。


別的不說,北京城的有錢人,很多人每到周末都會坐著火車去天津度過。


第三名:北平,人口比天津略少,一百六十七萬,六朝古都,文教產業發達,元明清一直到北洋政府首都都設置在這裡,有濃厚的歷史底蘊。


第四名:瀋陽,當時剛從"奉天"改名而來,人口一百零九萬人,東北最大城市,地理位置優越,商業繁榮。


第五名:南京,南京市是民國時期的首都,人口一百零三萬人,江淮一帶經濟龍頭。


第六名:重慶,國民政府曾經的陪都,人口剛好一百萬人,隨著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經濟形勢受到很大影響,但仍然是西南地區中心城市。


第七名:廣州,華南區域經濟中心,老牌貿易中心城市,人口九十六萬,與外國人開發上海不一樣,廣州的繁榮主要靠自己人的打拼。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廣州和香港的商家有廣泛的聯號經營制度,這也說明了省港經濟的高度協同性。


第八名:青島,人口七十六萬,青島的經濟發展主要得益於德國人的城市建設,以及民國期間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紡織業最為發達。


第九名:大連,人口七十二萬,大連這座城市從俄國人建設到轉歸日本人管理,城市的經營管理一直不在國人手中,成為事實上的經濟特區。


第十名:漢口,人口六十四萬人,假如把第32名的武昌加上漢陽合併成一個大武漢。


當時的武漢也有百萬左右的人口,發起首義、曾成為國民政府所在地的九省通衢的大武漢排名應該還可以提升三四名。


經典推薦

3、150年前,被藏在英國圖書館的照片

4、1944年,一位德國女人走進了南京城

5、可怕的合肥,可怕的合肥人

6、注意桌上的大吃大喝

7、呆在家裡的重磅照片

8、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深度文章

相關焦點

  • 1948年民國大城市排名,按人口數量從多到少排列
    1948年民國大城市排名,按人口數量從多到少排列!第一名:妥妥的十裡洋場大上海,人口達到了四百三十萬,亞洲唯一的金融中心、同樣也是亞洲最大的城市,金融、航運、貿易、紡織、造船、服務業、重工業發達,工商業體系健全,有了初步的社會保障體系。
  • 民國時期排名前幾的大城市,看看和如今有什麼變化
    軍閥混戰的民國,正是中國城市發展最為畸形的時期。一方面,最廣大的農村地區,官僚、地主、土匪、地痞、軍閥部隊橫行,普通農民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而另一方面,少數幾個大城市卻因為流民的湧入、列強的租界等種種原因,畸形的繁榮起來。
  • 【遂昌歷史人物】吳瑤—— [民國][公元1900年-1948年]
    吳瑤[公元1900年-1948年]   吳瑤(1900—1948),又名朝周,字子嘉,號伯華,原住遂昌王村口鎮山前村,民國初,隨父遷居石練鎮中街
  • 1948年民國政要最後"全家福":宋子文等缺席(圖)
    這張多達191人的合影被稱為民國政要在大陸的最後一張「全家福」。但是,這張「全家福」的政要並不全,甚至有幾位參加覲賀的高級官員都沒「露面」。他們去哪兒了呢?在1947年的制憲國大上,80多歲的吳稚暉擔任主席團主席。到了1948年的行憲國大,年邁的吳稚暉依然「捧場」,入選主席團。5月20日上午十點在國民大會堂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上,吳稚暉作為監誓人,監誓總統就職儀式。但在儀式結束後,吳稚暉沒有隨行到總統府,畢竟在政府中沒有擔任要職,在這個場合坐哪都是個難題。
  • 發現無錫:1948年的一本婚禮帳單
    但李柳佚素來喜愛這些老東西   主人見狀隨即以之相贈   今天,我們試圖通過對它的解讀   還原1948年當時   無錫的社會背景、百姓生活    一張民國結婚證書   我國最早在明清時期出現「合婚帖」、「龍鳳全書」和「鸞鳳和鳴」等,作為當時聯姻的憑據。
  • 上海在民國末期被各種傳染病困擾,從1946年直到1948年,死人無數
    到了1948年,霍亂疫情基本消失了,但其他的幾乎所有的傳染病出現了,諸如天花、斑疹傷寒、赤痢、白喉、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傷寒、瘧疾、黑熱病等,均對上海市民產生了一定數量的殺傷。二、1948年2月,天花感染494人,死亡117人;赤痢1人,無死亡;白喉47人,死亡8人;猩紅熱21人,無死亡;腦膜炎56人,死亡26人;傷寒24人,死亡6人;黑熱病4人,無死亡。全月總計感染各種傳染病647人,死亡157人。
  • 1948年,瀋陽的國民黨士兵
    1947年以來,東北解放軍轉入攻勢,東北蔣佔區日益縮小。1948年春季以後,瀋陽及其外圍已完全孤立,東北野戰軍就駐紮在城外。這年的冬天特別冷,每天的清晨,瀋陽的街頭總會出現倒騎三輪車,這種車在東北俗稱倒騎驢,三輪車上面擺放著不大的棺材。他們走街串巷,是專門的收屍人。蔣在一月之內三度飛臨瀋陽,親自指揮作戰,但每一次都加速了東北蔣匪的崩潰。
  • 1948年的北京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為北京。雖然北京早在隋朝就有了北平之名,但在對大多數人來說,"北平"代表了民國,代表了風雨飄搖的年代中最後的風情雅韻,無數文人墨客的風流傳奇在這座城市裡上演。
  • 1947年民國教育部國立大學排名,大部分仍是名校,復旦、河大巨變
    而教育部沒有進行過明確的官方排名,只不過每隔幾年會進行一次學科評估,而且學科評估並不進行準確的排名,只是以A、B等等級進行區分,所以並不能稱得上是大學排名。但是在1947年,民國教育部曾評選出20個最強國立大學,並進行了排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當時的民國大學是怎樣的一個狀況。
  • 「夢回1948年老集市」,是對歷史無知
    這兩天,盒馬鮮生一張民國風的宣傳海報,引發輿論關注。這張海報題頭幾個大字:民國集市。下有這樣一行小字:穿越歷史老集市,讓物價回歸1948。底下還有一行字:一夜春風,讓我們夢回民國。客觀而言,整個海報的風格都是做舊的,有些滄桑,有些惆悵,帶有濃濃的懷舊氣息。調性挺好,遺憾的是,被文案煞了風景。
  • 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 超過百萬人口大城市只有9座(排行榜圖)
    美國人口325951778,從人口統計數字看,美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只有9座,百萬人口大城市這麼少有點出乎意料,畢竟美國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人口也有3.2億多,在世界上佔第3位,僅次於中國與印度。
  • 新浦老街|1948年的東海縣商會,會員商號停業逐漸增多
    1904年(光緒三十年)次年由海州富商殷克勤發起,籌建商人組織,經籌備第二年商會在海州成立,公推殷克勤為第一任會長,稱海州商會。1912年(民國元年)海、灌分治,海州商會改稱東海縣商會。1925年(民國十四年),因新浦己成為新興商貿中心,為便於工作,各商業公會一致決定遷入新浦,東海縣商會隨後也自海州搬至新浦天后宮。
  • 美國畫家的1948年中國友誼地圖:南京還是首都,上海經濟接近崩潰
    此圖由美國友誼出版社於1948年出版。目前此圖收藏在史丹福大學圖書館。插畫師 Louise E.Jefferson 雖然為毛澤東的朋友,但1948年依然還是民國政府主政,友誼地圖中出現的幾位人物也是民國幾位主要領導者。圖中的人物分別是孫中山(DR.SUN YAT-SEN),晏陽初(Y.C.YEN),吳貽芳(DR.WU YI-FANG),以及顧子仁(DR.T.Z.KOO)。
  • 中國軍服演變史1905年——1948年士兵軍裝篇
    清光緒31年(1905年),清帝國八旗軍和新軍士兵軍裝1912年,中華民國革命軍和清帝國新軍士兵軍裝1924年直奉大戰時期,直系和奉系士兵軍裝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和北伐時期張作霖任總司令的民國軍政府安國軍士兵軍裝
  • 盒馬下線 「物價回歸 1948 年」營銷,自稱罰抄歷史課文 100 遍
    IT之家4月13日消息 今天盒馬鮮生上線了一夜夢回老集市活動,自稱是民國集市,穿越歷史回到老集市,讓物價回歸1948年,本意可能是優惠促銷,不曾想到歷史可能沒學好,1948年可能是我國近代史上通貨膨脹最嚴重的年份之一。現在盒馬已經下線物價回歸「1948年」營銷,自稱罰抄歷史課文100遍。
  • 1948年,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背後的真實北平
    最近一部電視劇《北平無戰事》廣泛受關注,其講述的是1984年國共兩黨在北平進行地下鬥爭的故事。1948年,國共內戰已經進行兩年,國共兩黨已屆決戰,國統區經濟全面崩潰。此時的北平,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景色?北平機場,等待飛機的小男孩
  • 1948年遼瀋戰役,「六星上將」洪學智為何沒有參加?被緊急調走
    1948年9月,遼瀋戰役爆發,林彪、羅榮桓率領東北野戰軍百萬大軍(70萬正規部隊,30萬地方部隊)對固守瀋陽、錦州、長春等幾個大城市的國民黨55萬餘守軍發起攻擊;至11月2日,瀋陽、營口解放,遼瀋戰役勝利結束。
  • 1948,新中國成立前一年,一位美國記者鏡頭下的北京
    以下的照片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姊妹刊物——《LIFE》雜誌的攝影記者拍攝於1948年。當時的北平,並未受到抗日戰爭煙火的摧殘,在傅作義的守衛下,深幽而平靜。古老的建築和市井的人民依舊過著安逸的日子。1948年,北平。天安門,城樓前走過一排女學生,城樓牆上是「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 1948年的中國有12個直轄市,為什麼現在只剩4個?
    1928年7月,國民政府頒布了《市組織法》和《特別市組織法》,分別規定特別市與普通市的組織形式。在1930年5月,又頒布了在民國時期施行較久,影響較深的新的《市組織法》,將市分為院轄市和省轄市兩類,院轄市與省同級,省轄市則與縣同級。
  • 民國時期貨幣有哪幾種?
    民國初期以銅元(俗稱「銅鐳」)代清末銅錢為輔幣,原來規定每個銅元可當銅錢10文(枚)用,10個銅元為1角,但以後1角只換得12個銅元。大約在1930年左右,竟貶值至1角只可換得32個銅元。1918年陳炯明率領粵軍入閩,建立「閩南護法區」以後,曾鑄造民國八年、民國九年兩種雙角銀毫,質量比「龍毫」差,比值亦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僅限於統轄地區。至1923年、1924年間,又鑄造「三面旗」銀毫,質量亦差,流通範圍亦不廣。同時廣東省鑄造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雙角銀毫,亦流通於漳屬一帶,但數量極少。由於各種銀毫的質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為銀元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