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鏡頭前的每一個主持人都是經過千挑百選的,若沒有足夠的能力,他們也不會被推到臺前。然而,正所謂「世事難料」,意外總會在不經意間降臨,1991年,第一次主持春晚的倪萍就差一點遭遇職業生涯滑鐵盧,若不是她及時利用4張白紙撒了一個彌天大謊,恐怕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1979年,央視春晚的前身——迎新春文藝晚會如約而至,只不過,當時的春晚並不是現場形式,而是提前錄製好,然後再準時播出的。1983年,央視春晚正式登臺亮相,由於沒有專門的主持人,所以整個晚會可謂是「乾貨滿滿」,每一位老藝術家都在竭盡所能地奉獻,他們載歌載舞,拼盡全力調動觀眾情緒。最後,第一屆春晚受到了觀眾一致好評,在此基礎上,春晚節目的種類也在逐年遞增。
1984年,小品演員第一次被國人熟知,馬季、陳佩斯、朱時茂的精彩演技,深深印在了每一個觀眾的心裡。另外,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蔣大為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以及李谷一的《難忘今宵》,每一首歌曲都是傳世經典,直到今天仍是春晚的靈魂所在。然而,1985年春晚卻出現了失誤,由於電視技術落後的原因,導致晚會拖了6個小時才完成,觀眾對此頗有微詞。
正所謂「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既然已經出現了一次失誤,就決不能再犯相同的錯誤。之後幾年,不少優秀的演員登上了春晚舞臺,他們精心打造的節目,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不過,再精彩的節目也少不了主持人串場,就像是一臺精密的儀器設備少不了潤滑油一樣,只有將他們合二為一,才能呈現出最完美的舞臺。
1991年,倪萍第一次被選為央視春晚主持人,當時,她僅僅是一個調到臺裡不滿3年的新人,主持《綜藝大觀》一年都不到。不過,臺裡賦予她這樣重大的任務,一是為了考察,二是為了提拔。還好,一切都很順利,在趙忠祥老師的帶動下,倪萍順利度過了前幾個小時,她的專業素養使所有人眼前一亮。
時間過得很快,春晚即將迎來最後一個環節:口播祝福語。零點前,倪萍收到了臺上遞來的一個信封,由於沒時間查看內容,於是她馬上就拿著上臺了。在萬眾矚目之下,倪萍拆開了信封,依次取出了4份賀電。沒想到的是,在所謂的「賀電」上一個字都沒有,這根本就不是什麼賀電,而是4張白紙。那一刻,倪萍如墜冰窟,她臉上的笑容差一點沒有繃住,可是,為了全國觀眾的歡樂,她只能豁出去了。
就這樣,倪萍憑空念出了4段賀詞:此時此刻,我們在紅其拉甫守衛著祖國的邊疆,希望祖國人民幸福安康;一線工作人員向全國人民問好,孩子們向爺爺奶奶問好……念完之後,全場掌聲雷動,歡呼聲驟然響起,退入幕後的倪萍被臺長緊緊擁抱在懷裡,若不是她的臨場應變,這屆春晚就搞砸了。直到29年後,倪萍才把這段往事說出來,她向全國觀眾鄭重其事地道歉,說自己欺騙了大家。不過,事到如今,大家還會怪她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