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67年)

2021-01-09 中國新疆網

  1967年

  1月

  19日在上海「一月奪權風暴」的影響下,兵團機關一派群眾組織奪取了兵團黨、政、財、文大權。

  26日石河子發生武鬥,造成流血事件,死27人,傷78人。事後,逮捕審訊49人,逼供致死6人,1000餘人受株連。1978年12月27日,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對該事件作出結論:「一.二六事件」是丁盛等人製造的一起大冤案,經反覆調查,現已查明,「一.二六事件」與張仲瀚等沒有關係。對無辜受難、受誣陷和被捕入獄的同志進行了平反昭雪。

  2月

  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頒布《關於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大革命的規定》(簡稱「十二條」),規定指出,兵團在新疆軍區領導下,實行軍事管制,由黨委領導進行文化大革命。除大中學校、醫療單位、文藝團體和科研部門外,其餘所有單位,一律不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據此,兵團黨委對駐烏魯木齊市的五一印刷廠、七道灣醫院、天山食品廠、雲母加工廠、汽車一團等單位首先實行軍管。3月,兵團黨委電示各師:「沒有武裝幹部參加的黨委,一切決定都是無效的。」

  3月

  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通知,將在北京的張仲瀚留京監護,隔離審查。不久改由「中央專案審查小組」第一辦公室進行監護審查。1975年5月人民解放軍軍總政治部批准解除對張仲瀚的監護、隔離審查,住進總政招待所。1979年12月17日,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以(1979)政幹字第524號(通知),對張仲瀚同志的問題做了複查,指出「經複查,原結論中所認定的問題,有的與事實有出入,有的是斷章取義,屬誣衊不實之詞」。「所謂『張仲瀚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期間犯有路線錯誤,是不對的,強加給張仲瀚同志的一切誣衊不實之詞,應予以推倒,恢復名譽。撤銷1977年5月經中央批准的原中央專案一辦1975年6月21日《關於張仲瀚同志的審查結論》」。

  12日石河子駐軍及兵團職工1萬餘人舉行抓革命、促生產誓師大會。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徐國賢到會講了話。

  3月中旬兵團黨委抽調大批幹部,組成「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分赴南、北疆各墾區抓革命、促生產。

  28日兵團臨時文化革命委員會成立。裴周玉任主任,丁盛任第二主任,李荊山、王振東(兵團司令部副參謀長)任副主任,楊貫之(兵團司令部副參謀長)等9人為常委。隨即布置在兵團進行全面奪權。

  3月30日至5月8日兵團臨時文化革命委員會,先後作出錯誤的決定,呈報新疆軍區將兵團副司令員陶晉初、參謀長陳實、副參謀長曾繼富、幹部部副部長楊兆元、計財部部長毛乃舜、供銷部代部長陳明池、石管處副政委汪培模、農一師師長林海清、工二師師長傅志華、農六師政委趙予徵等10人停職反省。

  6月

  18日新疆軍區和生產建設兵團萬餘人在烏魯木齊市北門體育場集會,慶祝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22日兵團黨委機關報《生產戰線》停刊。後以群眾組織名義出版了《主沉浮》報紙。

  同月 中共中央決定:任命裴周玉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二政委、黨委第二書記;丁盛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司令員,黨委第三書記。

  7月

  10日兵團臨時文化革命委員會常委召開會議,決定成立「兵團駐烏魯木齊市8萬革命職工自衛反擊制止武鬥指揮部」,丁盛任總指揮。

  8月

  中央軍委任命現役軍人孔瑞雲、杜海林為兵團副司令員,曾如清為兵團副政委,朱鐵谷為兵團司令部副參謀長。

  12月

  29日《新疆日報》報導: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地區棉布、毛紡、織染、砂糖、電力等超額完成全年生產計劃。

  年底 兵團糧食總產為5.84億公斤,比上年下降18.9%;棉花總產為2408萬公斤,比上年下降3.5%,油料總產863.16萬公斤,比上年下降40.7%,甜菜總產14.83萬噸,比上年下降38.5%,牲畜存欄205.3萬頭,比上年減少3.2萬頭(只)。工農業總產值8.64億元,比上年下降10.2%,財務綜合虧損3849萬元,為兵團歷史上第一個經營虧損年。

相關焦點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81年)
    2月       王震視察新疆。他在自治區廳、局以上幹部會議上講話時指出:「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軍區的後備軍,是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重要力量。」「生產建設兵團搞了農業、畜牧業、工業、商業,還有交通業,辦的完全對。」  同月  農墾部在北京召開全國農墾廳、局長會議,重點討論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問題。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90年)
    1990年  1月  8日國務院發出國閱[1990]5號文件《關於聽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的會議紀要》。對兵團計劃體制、產品經營、外貿、農牧團場職工幹部的城鎮戶口和商品糧、資源開發利用、邊境農場建設等方面的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58年)
    16日《新疆日報》報導:生產建設兵團烏蘇墾區十九團農場王效文玉米豐產小組1957年種植的128.96畝玉米中有1.8畝平均畝產達1095.5公斤,創全疆玉米豐產最高紀錄。  18日兵團司令部機務處與兵團運輸處合併,成立兵團機務運輸處。  同月 中共中央南寧工作會議,大批反冒進,使「左傾」思想迅速抬頭。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54年10-12月)
    1954年  10月  7日新疆軍區遵照中央軍委、總參謀部8月6日決定發布命令,宣布新疆軍生產建設兵團成立。  兵團的籌建始於1953年5月。當時,新疆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及西北軍區的命令,將所屬部隊整編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75年1-5月)
    1975年   1月  3日自治區黨委和新疆軍區黨委聯合向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上報《關於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改變生產建設兵團體制的請示報告》。報告中肯定了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組建20多年來,廣大軍墾戰士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關懷和支持下,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生產隊。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80年)
    自治區黨委、革命委員會同上海市委、農墾部、國家勞動總局、國務院知青辦公室,經緊急座談協商,作出《關於做好穩定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工作的座談紀要》,提出了《關於解決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問題的具體規定(送審稿)》。  25日自治區農墾總局作出決定,在部分農場實行區域化、專業化生產。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75年5-12月)
    1975年  5月  24日自治區黨委決定,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墾總局(以下簡稱「農墾總局」),任命肖鳳瑞為總局黨的核心小組組長、總局局長;劉一村、鐵木諾夫.依克木、袁新為總局核心小組副組長、總局副局長;毛乃舜、龔建章(來到職)、王錦山、賀元伍、王孟閒為總局黨的核心小組成員、總局副局長。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用的歷史考察與思考
    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用的歷史考察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年來,根據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和中央戰略部署的需要,不同時期任務不同,因而其作用也不同,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954年成立到1966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要發揮著開發和建設新疆的作用。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92年4-9月)
    三、要正確處理好生產與生活的關係,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需要量力而行。  30日應俄羅斯聯邦阿爾泰邊區經濟聯合企業邀請,由兵團科委、農業局、農墾科學院等單位組成的新疆農墾農牧科技考察團,參觀考察了該區的畜牧科學研究院、農業研究院、羅金斯基國營農場和比斯凱克肉聯廠等單位。雙方就開展農牧業生產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多次座談,並籤訂科技合作意向書。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其實「生產建設兵團」並非新疆獨有,在新中國歷史上,先後有12個兵團。現在,只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還存在,是最成功的一個! 附:十二個建設兵團名單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轄10個農業師,1個建築工程師,總人口200萬,職工92萬,15年時總人口276.56萬人,一直保留至今,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歷史上的今天|鑄劍為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奏響維穩...
    本文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鑄劍為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奏響維穩戍邊新戰歌》1954年8月6日,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五、六師和第六軍第十六、十七師等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以及第五軍一部組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這是新中國最早的屯墾戌邊部隊
  • 新聞裡提到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一個什麼機構
    到1953年,這支駐疆部隊就相繼成立了7個農業師和1個建築工程師,承擔起生產建設的任務。 1954年10月,中央正式決定駐新疆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約10.5萬名官兵脫離國防部隊序列,集體就地轉業,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簡稱「建設兵團」,接受軍政雙重領導,勞武結合、屯墾戍邊。
  • 新聞聯播中提到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只有新疆才有嗎?湖北也有。
    組建這麼多生產建設兵團,就是想通過軍墾這種特殊體制,達到鞏固邊防,發展經濟,安置人員的目的。不過,在1974年和1975年之間,生產建設兵團和農建師全部被撤銷,最後收歸當地農墾局了。不過新疆兵團這根獨苗在西北廣闊的天地裡大展拳腳,特別能建,不僅建工場、建農場,還建道路、建學校,連城市都建了好幾個,除了國家不能建,其他該建的全都建了。改革開放後,1981年,王震親自給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寫信,建議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我國曾有過12個兵團和3個農建師,目前卻只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經常看新聞的讀者朋友們應該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個名字,因為很多新聞的結尾,或者中央政府的文件開頭都會出現這個名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生產建設兵團。生產建設兵團顧名思義就是擔負著圍墾戍邊的任務的兵團,目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墾區達7.06萬平方公裡,佔到了新疆面積的4.25%,像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北屯市都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基本上一個師就是一個市。說到這裡,筆者不禁有所疑惑,我們有著2萬多公裡的陸地邊界線,西北,東北,西南等地區都有大量的土地資源,為何目前只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個呢?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部隊嗎?嚴格上講,它現在並不算是一支部隊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嗎?很多人表示不了解,從來只知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什麼鬼?是軍隊嗎?嚴格意義上來講,它不是部隊。有人就疑惑了:兵團,兵團,不就指的是部隊嗎?
  • 11月8日0時至8日24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無...
    2020-11-09 21:34:58來源:FX168 11月8日0時至8日24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這是此次喀什疏附縣疫情發生以來,首次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零新增。
  • 新疆兵團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艾斯蓋·卡德爾被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李源)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委監委網站消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統戰部(兵團民族宗教事務局、兵團臺灣事務辦公室)副部長(副局長、副主任)艾斯蓋·卡德爾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新疆人文:南疆兵團古絲綢之路重鎮——阿拉爾市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兵團城市「石河子和阿拉爾」的地位和作用尤為重要。儘管石河子設市早於阿拉爾,但阿拉爾的重要性在南疆地域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座兵團城市位於阿克蘇地區境內,北起天山南麓,南至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世界最大的內陸河——塔裡木河穿過阿拉爾市區。
  • 全國唯一一個還沒有被撤銷的兵團:300萬人,建造14座兵團城市
    而新中國的新疆建設兵團,卻要追溯到1949年。 新中國成立時,新疆剛剛和平解放。在新疆一百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卻是以農牧業為主體的自然經濟,生產水平及其落後,人們生活貧苦不堪。隨後,在中央的支持下,由王震等一行人所帶領的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受命進入新疆地區。
  • 10月25日新疆(含兵團)最新疫情通報
    10月25日新疆(含兵團)最新疫情通報 2020-10-26 09:1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