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鑄劍為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奏響維穩戍邊新戰歌》
1954年8月6日,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五、六師和第六軍第十六、十七師等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以及第五軍一部組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這是新中國最早的屯墾戌邊部隊。
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在軍隊整編中誕生
1952年2月1日,毛澤東主席籤署《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宣布將部分部隊改編為生產部隊。根據上述命令,1953年5月,新疆軍區將駐新疆部隊分別整編為國防軍和生產軍。其中,第二、六、五軍大部和二十二兵團全部編入生產部隊,擔負屯墾戍邊任務。
1954年7月15日,新疆軍區發電報給西北軍區、西北局和軍委總參謀部,提出「在此次整編中確定將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的機構劃開。」並建議「生產部隊的領導機構由二十二兵團部和軍區生產管理部合併組成。」關於生產部隊的領導機構名稱問題,報告「認為以『生產建設兵團』較為適宜」。
8月6日,軍委總參謀部復電新疆軍區、新疆分局:「同意第二十二兵團部與新疆軍區生產管理部合併後改用生產建設兵團的名稱。」
10月7日,新疆軍區代司令員王震、代政治委員王恩茂、參謀長張希欽籤署命令,《公布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下轄10個農業建設師,2個生產管理處,1個建築工程師,1個建築工程處及一些直屬單位,總人口17.5萬人,官兵10.55萬人。有農牧團場43個,耕地7.73萬公頃。
12月5日,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舉行成立大會,首任兵團領導成員:兵團司令員陶峙嶽,政治委員王恩茂(兼)。兵團黨委由27人組成,王恩茂為第一書記,張仲瀚為第二書記。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的成立,標誌著新疆農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歷史時期。
從1956年5月起,兵團受國家農墾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
1975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被撤銷,不過到了1981年年底,中央決定恢復兵團建制,名稱由原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配合改革開放,向企業化進行轉型。
時至今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轄14個師(市),管轄總面積7.06萬平方公裡,實行黨、政、軍、企四維合一的特殊管理體制。
開疆闢土,老照片盡顯崢嶸歲月與豪情壯志
1949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五師十五團用半個月時間,徒步790餘公裡,克服了挑戰人類生命極限的艱難險阻,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大沙漠。
照片裡第一個戰士穿著短袖短褲,而後面的四個戰士穿的卻是棉褲。據介紹,為了在這片不毛之地上建設城鎮,1950年到1953年每年建設兵團只發一身冬季禦寒的軍衣,這三年共節約軍費2.6億元,為新疆的工業和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4年8月,遵照毛澤東主席指示,解放軍駐疆10.5萬官兵連同6萬餘家屬集體就地轉業,組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履行屯墾戍邊的職責。
剛從戰爭硝煙中走出來的軍人,徵塵未洗又走向荒原,「軍墾第一犁」撕開了新疆戈壁大漠,播下了理想和希望。
創業初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地窩子」,所有的兵團人的居所。
繼往開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就璀璨藍圖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僅擔負著維穩戍邊的光榮任務,還承負著帶動邊疆經濟發展,社會生活進步的歷史職責。
在經濟方面:2018年,兵團生產總值2515.16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5.61億元,增長7.9%;第二產業增加值1050.17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919.39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21.7%、41.7%、36.6%。三次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28.5%、3.8%和67.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7、0.2和4.0個百分點。
在農業生產方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力推進全國節水灌溉示範基地、農業機械化推廣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設,在節水灌溉、農業機械和植物育種與栽培、牲畜育種與飼養等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研發上取得突破,並在全疆大規模推廣應用。依靠科技創新和組織化規模化的優勢,兵團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節水灌溉基地和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在工業生產及招商引資方面:2019年,兵團立足兩大工業基地和六大產業支撐,著眼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力促招商引資,就目前公開的數據來看,共涉及到226個項目,計1923億元。這批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涉及紡織、節能環保、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多個領域,一些項目對推進南疆師團發展、產城融合、產業集聚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第一師阿拉爾市推介總投資16.5億元的三大紡織產業項目,著力打造紡織服裝城。立足發展現代農業、強力脫貧攻堅,第十四師重點推介昆玉市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項目、紅棗深加工項目。其中,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項目投資近8億元,計劃引進特色林果、設施蔬菜等品種400個,配套推廣新技術200餘種,吸引5家至10家涉農高新技術企業進駐。五家渠市今年招商引資重點推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社會停車場等項目。近期,該師市總投資30億元的27個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涉及工業、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
在兵地一家親方面,兵團牢記殷殷重託,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堅持兵地一家親、兵地心連心,積極推進兵地在經濟、文化、社會、民族團結等方面的交流協作,努力打造兵地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以2019年為例,1月18日,三師圖木舒克市衛生局與喀什市衛生局籤署雙方年度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兵地醫療機構結對共建;2月14日,九師與額敏縣籤訂醫療融合發展框架協議,為兵地各族群眾共享醫療發展成果帶來更多實惠;2月18日,由八師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和沙灣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兵地相融合親如一家人」2019年迎新春鬧元宵專場音樂會在沙灣縣影劇院隆重舉行,精彩的文藝演出為推動兵地文化交流共融再添新色彩;3月29日,七師與奎屯市共同召開醫療保障兵地融合推進會,建立定期召開醫療保障體系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確保今後形成合力,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的目的;4月10日,七師一三七團與烏爾禾區召開兵地融合發展結對結親見面座談會,22對兵地幹部群眾結了親,互換了結親卡,進一步推動兵地融合民族團結……
塔河為鏡,映照著兵地共融;天山作證,見證著鄰裡守望。自恢復建制來,兵地各族幹部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兵地幹部群眾發揮所長,在多個領域互相支持,相互幫助,互通信息。通過兵地資源共享,把兵地各種優勢資源整合起來,促進了兵地共同繁榮發展,讓兵地各族群眾得到了實惠,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進步。
海河傳媒中心出品
來源:津雲(參考資料:人民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官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民晚報、中國網絡電視臺等)
編輯:馬揚洋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 ↓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