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鑄劍為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奏響維穩...

2020-11-29 澎湃新聞

本文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鑄劍為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奏響維穩戍邊新戰歌》

1954年8月6日,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五、六師和第六軍第十六、十七師等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以及第五軍一部組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這是新中國最早的屯墾戌邊部隊。

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在軍隊整編中誕生

1952年2月1日,毛澤東主席籤署《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宣布將部分部隊改編為生產部隊。根據上述命令,1953年5月,新疆軍區將駐新疆部隊分別整編為國防軍和生產軍。其中,第二、六、五軍大部和二十二兵團全部編入生產部隊,擔負屯墾戍邊任務。

1954年7月15日,新疆軍區發電報給西北軍區、西北局和軍委總參謀部,提出「在此次整編中確定將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的機構劃開。」並建議「生產部隊的領導機構由二十二兵團部和軍區生產管理部合併組成。」關於生產部隊的領導機構名稱問題,報告「認為以『生產建設兵團』較為適宜」。

8月6日,軍委總參謀部復電新疆軍區、新疆分局:「同意第二十二兵團部與新疆軍區生產管理部合併後改用生產建設兵團的名稱。」

10月7日,新疆軍區代司令員王震、代政治委員王恩茂、參謀長張希欽籤署命令,《公布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下轄10個農業建設師,2個生產管理處,1個建築工程師,1個建築工程處及一些直屬單位,總人口17.5萬人,官兵10.55萬人。有農牧團場43個,耕地7.73萬公頃。

12月5日,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舉行成立大會,首任兵團領導成員:兵團司令員陶峙嶽,政治委員王恩茂(兼)。兵團黨委由27人組成,王恩茂為第一書記,張仲瀚為第二書記。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的成立,標誌著新疆農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歷史時期。

從1956年5月起,兵團受國家農墾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

1975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被撤銷,不過到了1981年年底,中央決定恢復兵團建制,名稱由原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配合改革開放,向企業化進行轉型。

時至今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轄14個師(市),管轄總面積7.06萬平方公裡,實行黨、政、軍、企四維合一的特殊管理體制。

開疆闢土,老照片盡顯崢嶸歲月與豪情壯志

1949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五師十五團用半個月時間,徒步790餘公裡,克服了挑戰人類生命極限的艱難險阻,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大沙漠。

照片裡第一個戰士穿著短袖短褲,而後面的四個戰士穿的卻是棉褲。據介紹,為了在這片不毛之地上建設城鎮,1950年到1953年每年建設兵團只發一身冬季禦寒的軍衣,這三年共節約軍費2.6億元,為新疆的工業和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4年8月,遵照毛澤東主席指示,解放軍駐疆10.5萬官兵連同6萬餘家屬集體就地轉業,組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履行屯墾戍邊的職責。

剛從戰爭硝煙中走出來的軍人,徵塵未洗又走向荒原,「軍墾第一犁」撕開了新疆戈壁大漠,播下了理想和希望。

創業初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地窩子」,所有的兵團人的居所。

繼往開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就璀璨藍圖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僅擔負著維穩戍邊的光榮任務,還承負著帶動邊疆經濟發展,社會生活進步的歷史職責。

在經濟方面:2018年,兵團生產總值2515.16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5.61億元,增長7.9%;第二產業增加值1050.17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919.39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21.7%、41.7%、36.6%。三次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28.5%、3.8%和67.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7、0.2和4.0個百分點。

在農業生產方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力推進全國節水灌溉示範基地、農業機械化推廣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設,在節水灌溉、農業機械和植物育種與栽培、牲畜育種與飼養等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研發上取得突破,並在全疆大規模推廣應用。依靠科技創新和組織化規模化的優勢,兵團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節水灌溉基地和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在工業生產及招商引資方面:2019年,兵團立足兩大工業基地和六大產業支撐,著眼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力促招商引資,就目前公開的數據來看,共涉及到226個項目,計1923億元。這批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涉及紡織、節能環保、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多個領域,一些項目對推進南疆師團發展、產城融合、產業集聚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第一師阿拉爾市推介總投資16.5億元的三大紡織產業項目,著力打造紡織服裝城。立足發展現代農業、強力脫貧攻堅,第十四師重點推介昆玉市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項目、紅棗深加工項目。其中,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項目投資近8億元,計劃引進特色林果、設施蔬菜等品種400個,配套推廣新技術200餘種,吸引5家至10家涉農高新技術企業進駐。五家渠市今年招商引資重點推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社會停車場等項目。近期,該師市總投資30億元的27個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涉及工業、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

在兵地一家親方面,兵團牢記殷殷重託,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堅持兵地一家親、兵地心連心,積極推進兵地在經濟、文化、社會、民族團結等方面的交流協作,努力打造兵地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以2019年為例,1月18日,三師圖木舒克市衛生局與喀什市衛生局籤署雙方年度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兵地醫療機構結對共建;2月14日,九師與額敏縣籤訂醫療融合發展框架協議,為兵地各族群眾共享醫療發展成果帶來更多實惠;2月18日,由八師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和沙灣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兵地相融合親如一家人」2019年迎新春鬧元宵專場音樂會在沙灣縣影劇院隆重舉行,精彩的文藝演出為推動兵地文化交流共融再添新色彩;3月29日,七師與奎屯市共同召開醫療保障兵地融合推進會,建立定期召開醫療保障體系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確保今後形成合力,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的目的;4月10日,七師一三七團與烏爾禾區召開兵地融合發展結對結親見面座談會,22對兵地幹部群眾結了親,互換了結親卡,進一步推動兵地融合民族團結……

塔河為鏡,映照著兵地共融;天山作證,見證著鄰裡守望。自恢復建制來,兵地各族幹部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兵地幹部群眾發揮所長,在多個領域互相支持,相互幫助,互通信息。通過兵地資源共享,把兵地各種優勢資源整合起來,促進了兵地共同繁榮發展,讓兵地各族群眾得到了實惠,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進步。

海河傳媒中心出品

來源:津雲(參考資料:人民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官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民晚報、中國網絡電視臺等)

編輯:馬揚洋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 ↓

在看

相關焦點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用的歷史考察與思考
    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用的歷史考察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年來,根據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和中央戰略部署的需要,不同時期任務不同,因而其作用也不同,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954年成立到1966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要發揮著開發和建設新疆的作用。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其實「生產建設兵團」並非新疆獨有,在新中國歷史上,先後有12個兵團。現在,只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還存在,是最成功的一個! 附:十二個建設兵團名單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轄10個農業師,1個建築工程師,總人口200萬,職工92萬,15年時總人口276.56萬人,一直保留至今,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67年)
    「所謂『張仲瀚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期間犯有路線錯誤,是不對的,強加給張仲瀚同志的一切誣衊不實之詞,應予以推倒,恢復名譽。撤銷1977年5月經中央批准的原中央專案一辦1975年6月21日《關於張仲瀚同志的審查結論》」。  12日石河子駐軍及兵團職工1萬餘人舉行抓革命、促生產誓師大會。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徐國賢到會講了話。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90年)
    13日國務院下發國函[1990]24號文件即《國務院關於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批准兵團實行計劃單列。通知內容是:  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行業納入國務院有關部門計劃,實行計劃單列。兵團可向國務院部門直接請示、報告工作,聯繫有關業務。各部門召開的有關會議通知兵團派人參加,有關文件發給兵團。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81年)
    2月       王震視察新疆。他在自治區廳、局以上幹部會議上講話時指出:「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軍區的後備軍,是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重要力量。」「生產建設兵團搞了農業、畜牧業、工業、商業,還有交通業,辦的完全對。」  同月  農墾部在北京召開全國農墾廳、局長會議,重點討論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問題。
  • 新聞聯播中提到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只有新疆才有嗎?湖北也有。
    文末有視頻講解每天的疫情播報少不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讓更多的不了解兵團的人突然覺得這個「兵團」好神秘,也好期待去了解。全中國只有新疆有生產建設兵團嗎?當然不是。新中國成立後,為屯墾戍邊、鞏固邊防,同時發展經濟、安置人員,全國卻陸續出現過12個兵團,3個農建師。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58年)
    16日《新疆日報》報導:生產建設兵團烏蘇墾區十九團農場王效文玉米豐產小組1957年種植的128.96畝玉米中有1.8畝平均畝產達1095.5公斤,創全疆玉米豐產最高紀錄。  18日兵團司令部機務處與兵團運輸處合併,成立兵團機務運輸處。  同月 中共中央南寧工作會議,大批反冒進,使「左傾」思想迅速抬頭。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54年10-12月)
    10月,經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准,成立了兵團黨委,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第二書記張仲瀚,第三書記悅長,副書記王季龍。12月5日舉行兵團成立大會,陶峙嶽為司令員,王恩茂兼政委。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初期,受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軍區領導。195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墾部成立後,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受國家農墾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黨政工作受治區黨委領導。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75年1-5月)
    報告中肯定了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組建20多年來,廣大軍墾戰士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關懷和支持下,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生產隊。  2月  2月18日至3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關於改變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體制會議」。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部隊嗎?嚴格上講,它現在並不算是一支部隊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嗎?很多人表示不了解,從來只知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什麼鬼?是軍隊嗎?嚴格意義上來講,它不是部隊。有人就疑惑了:兵團,兵團,不就指的是部隊嗎?
  • 新聞裡提到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一個什麼機構
    為此,除了維護邊疆安全,官兵們把很大精力都用在墾殖生產上,一年之內就實現了基本自給自足,給當地政府和各族人民減輕了不少負擔。到1953年,這支駐疆部隊就相繼成立了7個農業師和1個建築工程師,承擔起生產建設的任務。 1954年10月,中央正式決定駐新疆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約10.5萬名官兵脫離國防部隊序列,集體就地轉業,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簡稱「建設兵團」,接受軍政雙重領導,勞武結合、屯墾戍邊。
  • 我國曾有過12個兵團和3個農建師,目前卻只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經常看新聞的讀者朋友們應該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個名字,因為很多新聞的結尾,或者中央政府的文件開頭都會出現這個名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生產建設兵團。生產建設兵團顧名思義就是擔負著圍墾戍邊的任務的兵團,目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墾區達7.06萬平方公裡,佔到了新疆面積的4.25%,像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北屯市都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基本上一個師就是一個市。說到這裡,筆者不禁有所疑惑,我們有著2萬多公裡的陸地邊界線,西北,東北,西南等地區都有大量的土地資源,為何目前只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個呢?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75年5-12月)
    1975年  5月  24日自治區黨委決定,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墾總局(以下簡稱「農墾總局」),任命肖鳳瑞為總局黨的核心小組組長、總局局長;劉一村、鐵木諾夫.依克木、袁新為總局核心小組副組長、總局副局長;毛乃舜、龔建章(來到職)、王錦山、賀元伍、王孟閒為總局黨的核心小組成員、總局副局長。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92年4-9月)
    15日中國農業銀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行正式成立,兵團分行主管新疆農墾信貸,在總行實行計劃單列,是金融業務二級分行。共有機構287個,其中分行1個,中心支行3個,縣級支行13個,營業所199個,儲蓄所69個,其他機構2個,網點遍布全疆城鄉,共有幹部職工2398人。  16日至17日兵團在喀什召開對外開放工作南疆片會。農一、二、三師及和田農場管理局的主要領導參加了會議。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80年)
    自治區黨委、革命委員會同上海市委、農墾部、國家勞動總局、國務院知青辦公室,經緊急座談協商,作出《關於做好穩定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工作的座談紀要》,提出了《關於解決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問題的具體規定(送審稿)》。  25日自治區農墾總局作出決定,在部分農場實行區域化、專業化生產。
  • 新疆兵團第二師歷史沿革是什麼?
    同年6月 5 日,新疆軍區轉發中央軍委命令,步兵第六師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二師,所轄十六團、十七團、十八團依次更名為農業建設第四團、第五團、第 六團。師部駐焉耆。1954年10月,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成立後,第二師歸屬兵團建制,成為少數幾個比兵團成立還早的師。1960 年 9 月師部移駐庫爾勒。
  • 11月8日0時至8日24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無...
    2020-11-09 21:34:58來源:FX168 11月8日0時至8日24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這是此次喀什疏附縣疫情發生以來,首次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零新增。
  • 新疆人文:南疆兵團古絲綢之路重鎮——阿拉爾市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兵團城市「石河子和阿拉爾」的地位和作用尤為重要。儘管石河子設市早於阿拉爾,但阿拉爾的重要性在南疆地域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座兵團城市位於阿克蘇地區境內,北起天山南麓,南至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世界最大的內陸河——塔裡木河穿過阿拉爾市區。
  • 中國唯一現存的兵團,總人數達300萬,建造了14座兵團城市
    古代的屯田制在《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當中,趙充國曾對漢武帝說過這樣一句話:「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正是這句充滿新意的言論,使得屯田制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不僅解決了國家的糧食問題,還增添了大量的人口。屯田制雖說在曹魏末年被最終廢止,但以此為基礎的改良版屯田制卻在歷史上多次出現,比如說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生產建設兵團制度。
  • 全國唯一一個還沒有被撤銷的兵團:300萬人,建造14座兵團城市
    兵團,是我國在特殊歷史時期下產物。建國初期,我國的邊疆地區仍然衝突不斷,為了加強我國邊疆的防禦力量,中央在研究之下決定設立「兵團」這一相當規模的常備武裝力量。 然而在我國,「兵團」的職能卻不僅僅限於防衛祖國邊疆,還在於幫助人們建設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