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鼓舞簡介
朝鮮族長鼓舞是中國朝鮮民族用以自娛自樂的舞蹈藝術,又稱「杖鼓舞」。長鼓舞的鼓面分為高音鼓面和低音鼓面,高音鼓面用長約一尺的長鞭敲打,低音鼓用手掌拍擊。鼓面傳來的音高不同,節奏也不同,配合著優美的舞姿,音樂的搖曳,無論是觀賞者還是表演者都會隨著長鼓舞的進行變得格外興奮愉悅。跌宕起伏,戛然而止,朝鮮族長鼓舞有著讓人熱血澎湃的感染力。
2008年6月7日,「朝鮮族長鼓舞」經由國務院審批,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歷史起源
公元四世紀,印度的細腰鼓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後又流傳東至朝鮮。長鼓是古代的細腰鼓的變體,隋唐時稱為「都曇鼓」等,雖還未有長鼓之稱,但已被實際應用於諸多音樂之中,宋代時以「杖鼓」的名稱載入史冊,元代時期記載尤為詳細。
3.長鼓舞特色
長鼓舞歷史悠久、音色柔和、構造獨特,女性長鼓舞風格優雅別致,男性長鼓舞瀟灑豪邁,一手鼓一杖鼓,高低錯落間音韻和諧。變化諸多的舞蹈與音樂,輕歌曼舞中令人賞心悅目,異彩連連。獨舞、雙人舞、群舞等,長鼓舞的表演形式靈活多變,充滿了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更具感染力。
4.傳承保護
長鼓舞在中國始於中原,而今卻在中原銷聲匿跡。長鼓舞屬於農樂舞,是人們閒暇時期較好的放鬆方式,為了傳承保護,不如與現今的廣場舞進行融合,使中原的城市風貌裡多出一些民族的氣息和時代的氣息,彰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
5.小結
長鼓舞作為舞蹈和音樂相結合的藝術,一方面可強身健體愉悅身心,另一方面也可陶冶情操撫平躁動。長鼓兩頭粗而中間細,左鼓比右鼓直徑長一釐米,而鼓更厚,右邊聲高而左邊聲低,配合起來就能敲擊出豐富多彩的節奏和音律,起到伴奏和渲染的作用,情緒高昂時,觀眾與舞者一起擺動,自在揮灑,這才是最歡樂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