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姨和狗狗在一起。
在重慶市沙坪垻區歌樂山的大山裡,有一個常年緊鎖的大鐵門,只有在有人進出的時候會打開一個縫隙,隨即又被鎖上,站在門口,能聽到裡面不時傳來的犬吠聲。這裡,就是重慶文阿姨流浪動物救助站。
救助站裡,住著文軍紅和她救助收養的1300多個「毛孩子」,以狗狗居多,也有兔子、馬和貓......為了它們,女兒賣掉了外公留給她的房子,文軍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退休金,甚至還欠下了外債。
聽說過她故事的人,會覺得她「瘋了」「沒有理智」「不知道量力而行」,這些年有很多人當面這樣對她說過,但真正了解她的人,卻會被她的執著深深地感動。
△狗狗們的夥食。
救助站裡的1300多個「毛孩子」
11月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叩開了救助站的大門。今年68歲的文阿姨留著幹練的短髮,面色紅潤,看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些,穿著一件紅白格子的帶袖圍裙和防水靴,脖子上掛著一串鑰匙。記者進門後,她便將門重新鎖上。
隨手關門,是養寵物的人都懂得的細節。
狗舍兼廚房裡,工人們正在煮飯,巨大的電飯鍋不停的工作著,煮好的米飯被倒進大號的不鏽鋼盆子裡,再拌上一旁煮好的鴨肝、肉末和胡蘿蔔,這就是救助站裡狗狗們的主食,一天一頓,要用掉500斤大米、5件鴨肝、2鍋肉末和若干蔬菜。
狗籠在房間裡排成了一列列,狗狗們見到了陌生人,有些躁動,在籠子裡不停地向外張望,一隻「大白狗」被拴在後門口,試圖想要跟來人親近一番,記者摸它的頭,它便順勢趴下,溫順又顯得有點拘謹。在大白狗旁邊的樓梯走下去,一間棚子裡有4匹馬正在吃草。
穿過狗籠後方的走廊,一側是「臥室」,兩間屋,兩張大床,一間住著文阿姨和兩名女工人,一間住著三名男工人,房間裡堆滿了一袋袋大米。另一側是通往二樓的樓梯,打開鐵門上樓時,一隻金毛和一隻德牧興衝衝的跑下來「求抱抱」。
樓上一間間屋子好似學校的宿舍,每間屋子裡都住滿了狗狗。房間被打掃的很乾淨,狗狗們精神很好,長得都很「壯實」。
△這隻小狗的媽媽死了,是文阿姨一針管一針管羊奶粉餵大的。
「這3隻小狗媽媽死了,被我救了回來,非常粘人。」
「這個狗兒是被車子壓斷了腿,被人救下來後送到了我這裡來。」
「這個今年8歲了,是個老狗了。」
「這個是我當初爬進下水道救回來的小狗崽......」
文阿姨開心地介紹著,如數家珍,不時打開籠子抱抱它們。
推開狗舍後門,後面是一個圍了一圈房子的大院子,住滿了各種品種的狗,小狗被關在一起,金毛被散放在走廊,阿拉斯加、哈士奇等體型較大的狗,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在一間房子的走廊裡,記者被一隻金毛抱住,安撫了許久,才得以脫身。
目前救助站裡已經住了1300多隻動物,都是文阿姨的「心肝寶貝」,對於這些小動物來說,文阿姨就是它們的媽媽。
△救助站裡很多狗狗都是從狗販子手上解救下來的,有不少阿拉斯加、哈士奇和金毛。
曾有人勸過她:「別失了理智。」
文阿姨曾是一家國營廠的技術職工,多年以前她和幾歲大的女兒在街上救了一隻受傷的流浪狗,收養回家,女兒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文靜」,狗狗特別乖巧懂事、通人性,陪伴了母女兩個9年後離世。從收養「文靜」開始,文軍紅便注意到街上的流浪狗,後來「文靜」離去,她便開始不斷收養。
最開始,是在家裡,後來家裡放不下了,而且鄰居投訴,她便在電力學校廢棄的宿舍租了一層房間來收養流浪狗。那時候,她在空餘時間會去白市驛的救助站做義工,當時救助站的陳站長跟她說:「你可別像我一樣,千萬別失去理智,救助沒有回頭路......」
可她沒有聽進去。隨著收養的流浪狗越來越多,她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複雜。投訴、驅趕、堵鎖眼、被謾罵威脅、狗販子尋仇......這些年來,她搬了6次家,最近一次從南山搬來歌樂山,女兒為了支持她,賣掉了外公留下來的房子,把錢用來修建了這個救助站。重慶知名的動保人士「劉校長」捐贈了接近30萬元的建築材料幫她修建救助站。
「女兒特別支持我,她覺得我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說起女兒,文阿姨滿滿的驕傲。文阿姨女兒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成績優秀,有一份好工作,為了支持媽媽的救助站,她賣掉了外公留給她的房子,另外每個月還從工資裡拿出5000元給媽媽用來救助動物,每天會打很多個電話叮囑媽媽注意身體。
△「臥室」裡堆滿了大米
維持救助站運轉一個月要80000元
文阿姨自己每個月有3000多的退休金,女兒每個月給她5000元,動物保護志願者們建了一個微信群支持她,目前每個月會有幾千元的捐款。
但這些錢遠遠不夠。大米、鴨肝、牛肉沫……記者幫文阿姨粗略的算了一個帳,動物們一個月的夥食就要消耗大約50000多元,一個月電費要接近10000元,水費要5000,6名工人的工資要16000多,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個月差不多要80000多元才能維持救助站的運轉,這還是沒計算狗狗生病的治療費用。
收入相比支出,簡直如杯水車薪。
△文阿姨救回來的流浪貓
由於文阿姨年紀較大,她弄不來抖音、微博,也沒有宣傳過自己的救助站,只有一個志願者自發成立的微信「日善群」,所以收到的捐助不多。另外有些志願者會經常來救助站送些大米、狗糧等等。
「有一天我做夢夢見狗狗們沒飯吃了,半夜被驚醒。」文阿姨常常為此焦慮,「工人的工資也有幾個月沒有發給他們了,還好他們都能理解,有的時候真的不敢去想將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為什麼不讓大家多多來領養,這樣不是可以減輕些負擔嗎?面對記者的問題,文阿姨有些欲言又止。
領養的「門檻很高」,一般要熟人介紹來,這樣知根知底,知道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有穩定收入,有固定居所,家人要同意,要有愛心、有耐心,因為流浪狗受過一次傷害,心防不會那麼容易打開,要接受定期的回訪......
△救助站裡還有馬
「以前被領養走的狗兒,好多都是沒隔多久就跑丟了、送人了、病死了......有些人嫌貴,不肯給狗狗治病......」文阿姨說,她以前為了這些事哭過好多次,後來面對領養,她開始變得謹慎。
文阿姨患有乳腺癌,前些年做過手術後,控制住了病情,目前身體狀況良好,但不排除會復發的可能。「我就害怕那天要是我不在了,毛孩子們該怎麼辦......」文阿姨說,她現在是「脫不到手」,也不想「脫手」,她想陪著狗狗們一起變老。
「雖然艱難,但從沒後悔。」
△文阿姨(左三)和救助站的工人們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宋劍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