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八月桂花開

2021-01-15 紀錄中國docucn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正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經過三年時間拍攝製作的《八月桂花遍地開》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和安徽衛視播放。全片為《革命火種》《紅軍搖籃》《生死轉戰》《北上先鋒》《鐵血堅守》《將星璀璨》六集,時長300分鐘。該片立體地展現出一幅氣勢磅礴、宏闊遼遠的歷史長卷,把老區精神所蘊含的意義、價值,既韻味悠深又酣暢淋漓地展現給億萬觀眾,使人們在現實與歷史的情感中,盡情享用苦難輝煌的老區人民奉獻給中國和世界的寶貴精神財富。以其翔實的史料、精心的編排和多維的呈現受到觀眾的特別關注。可以說,在近年來反映金寨紅色文獻題材的紀錄片中,這是一部有高度、有質量,且極具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的作品。

安徽省金寨縣,位於大別山腹地,地處鄂豫皖三省結合部。這是中國革命產生的縣。在風雨如磐的歲月裡,先後有十多萬金寨兒女投身革命,絕大多數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已被追認在冊的革命烈士有11093人。金寨先後誕生了多支主力紅軍,走出了59位開國將軍,是全國第二大將軍縣,可謂戶戶有紅軍、村村出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鑄英魂。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決心用影像為紅色金寨作傳,攝製一部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以反映這個縣作為中國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重要發源地、中國共產黨重要建黨基地的歷史地位。可以說,在不忘初心、不負使命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在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八月桂花遍地開》是紀錄片工作者向全國人民奉獻的一部極其生動的革命史的教科書。

《八月桂花遍地開》之所以讓人震撼,是它的視野開闊,不再局限金寨一縣範圍之內就事論事,而是以金寨縣為源點,站高望遠,向四周輻射。

一是從第一集《革命火種》開篇,創作者們就把觀眾的目光引向了遙遠的蘇俄,像是尋找黃河源一樣尋找到中國革命鮮為人知的起源。以金寨縣第一個共產黨員蔣光慈生命足跡為主線,輻射到蕪湖、上海、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涉及到陳獨秀、劉少奇、任弼時、瞿秋白、肖勁光等領袖及共產黨人,「打開」了莫斯科共產國際的檔案,讓我們「聽到了」俄羅斯和美國研究者的聲音,展開了「國際」視野。

二是以59位將軍為輻輳,展現他們的戰鬥遺蹟。在僅僅六集的電視片中,每個將軍都留下人生精彩畫面,前後搭配、錯落有致、重點突出、簡略得當,操作難度非常大,而且操作得非常成功。

三是史料的豐富,不僅寫了紅四方面軍、紅25軍、紅28軍,而且寫了中央紅軍、第二方面軍和陝北紅軍;寫了紅四方面軍的長徵和西徵,展示了這支部隊從鄂豫皖到川陝、從川陝開始長徵三過雪山草地,然後分兵西渡黃河,血戰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悲壯徵程;寫了紅25軍從大別山開始的長徵,譜寫了孤軍北上的輝煌歷程。這兩支部隊後來在抗戰及解放戰爭中都創造了輝煌的戰功,成為中國人民武裝第四野戰軍、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主力。也寫到了紅軍主力轉移後,留在根據地由高敬亭領導開展的三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甚至還寫到了桐柏山遊擊隊,寫到他們作為新四軍華中主力及解放戰爭華東野戰軍主力的業績。從金寨最基層的紅軍戰士到徐向前元帥、許繼慎、蔡申熙、曾中生、徐海東、王樹聲、陳賡等軍事家,通過一個縣的紅軍展現全國紅軍行動。

四是覆蓋面廣。從金寨縣到安徽省到整個鄂豫皖蘇區,再到中國革命的各個地區和階段,甚至還延伸到抗美援朝戰爭……

能從這樣一個高度和廣度去規劃作品和思考問題,不僅反映了編導人員的大局意識和宏觀思維,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他們對歷史的熟悉和客觀把握。我們在《八月桂花遍地開》中感受到的那種激情和發自內心的感動,很重要的是編導對老區精神的感悟和理解達到一種新的高度。

其次,《八月桂花遍地開》把歷史細節與宏大敘事相結合、區域發展個人命運與國家沉浮相勾連,重視對細節的再現和敘述。這部紀錄片的編導以金寨縣的光輝徵程為源點,分赴俄羅斯和中國20多個省份攝製的這部以大視野反映紅色題材的紀錄片,旨在通過眾多人物、眾多史料、眾多專家學者,對金寨老區紅色精神的歷史碎片予以時空聯接和精神重塑。

百載時光流轉,關於那段紅色記憶已漸漸被歲月淹沒。在苦難與輝煌交織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徵程中,當年的親歷者已日漸稀少。在攝製過程中,編導進行了一次搶救性拍攝和搜集資料:攝製組歷時兩年,採訪了健在的老將軍、老紅軍,真實記錄了一段段鮮活的歷史。

2020年11月、享年105歲的金寨籍最後一位開國將軍詹大南病逝,攝製組的圖像資料已成絕響。編導通過設計採訪專家、學者以及與金寨籍革命先輩相關的當事人及其後人,信件及文物展現了很多細節,多為第一次展現;片中庾家河戰鬥犧牲的紅軍團長葉光宏的後人,從金寨縣送去兩棵桂花,栽種在庾家河烈士陵園內,讓烈士聞到家鄉的桂花香,就十分感人。

在人物、故事、史料的有序交織中,講述漸次推進。金寨的先驅者都是「土馬克思主義者」,商南立夏節起義的軍事領袖周維炯在敵人戰報中只是一個「士兵」,可是他們精心籌備,成功發動起義,以最小的損失創建蘇區和紅軍,那種忠誠、勇敢和艱苦是一些讀者難以想像的。

開國少將肖選進13歲摸過周維炯的大槍;作為旅長的皮定均大家很熟悉,可是這次卻挖出了作為班長皮定均的戰鬥故事;從「列寧號」飛機參戰到珠海航空節,紅軍戰士的家書、大別山民謠、志誠小學校歌、川陝蘇區的民歌、《草地夜行》課文的運用、紅25軍血雨腥風的長徵、吳煥先犧牲、徐海東、程子華負傷;在「用戰鬥勝利接應到中央紅軍」時,給中央送錢、送槍、送物!抗戰時營救美軍飛行員,抗美援朝時詹大南率部,首戰打垮美軍王牌師「北極熊團」;還有方子翼從識字不多的紅軍戰士成為空軍師長,抗美援朝帶機首次升空作戰就擊落美機;「皮有功、少晉中」、洪學智兩授上將,更是中國革命的傳奇。志願軍副軍長吳國璋從援越戰場轉戰援朝戰場,參加了五次戰役,準備勝利後回大別山看望剛剛聯繫上的母親,卻血灑朝鮮戰場……

這樣大量細節的再現,為一部紀錄片增添了巨大的感染力。這樣的細節,絕不是編導憑空想像所能完成的。這就需要紀錄片創作者用專注的精細和激情的生動去實現,從而使紅色基因的脈絡呈現得更加紅豔。

「重複是紀錄片創作之大忌」,數十年來,描寫和歌頌金寨紅色歷史的作品不勝枚舉,稍不用心就會步入老套。該片主創人員介紹說,「一開始,我們就把藝術創新作為本片的標高,採取最具開創性的新視角來講述金寨。此次,我們沒有重複以往的講述方式,而是以一種國際化視角與當事者視角交互印證,廓清歷史迷霧,從而清晰地顯影、解讀紅色金寨這一部恢宏史詩。」對金寨的紅色資源,我們曾一次次紀念,曾經無數次地挖掘採訪,但很多故事,依然需要像《八月桂花遍地開》的編導一樣,做一些深入的開掘和採訪,體現出「這一個」創新性的原則。

第三,這部作品是一個在思想和史料價值上具有意義的高端作品。人們從艱苦卓絕的徵程,從老一輩革命家的思想精神中再次受到深深感染。一是自始至終充溢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氣神。老區兒女面對強敵在惡劣的情況下,依舊憑堅強的鬥志堅持下去,因為他們的心中有信仰,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引導,所以一步步都走得無比堅定。二是用心寫作,它不是敷衍地應付差事,而是扎紮實實帶著濃濃的情感在謳歌紅色金寨、革命老區,在讚頌革命前輩的英雄壯舉,在用史詩的筆法頌讚偉大的老區精神。這部作品的解說詞,以精煉、精準、精彩的敘述,時時敲擊著觀眾心靈動情的穴位,與觀眾產生了思想的共鳴。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重視語言的錘鍊打磨,重視每一句解說詞的感染力、穿透力。

我們共產黨人不能忘記初心,不能忘記我們出發的路。什麼是初心?千千萬萬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英勇犧牲和無所畏懼的壯舉,對此作出了最完整的詮釋。《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一堂展示共產黨人初心的思政課。讓我們為《八月桂花遍地開》點讚叫好。(圖文:馬德俊 紅四方面軍戰史專家、作家)

相關焦點

  • 八月桂花-中新網
    八月桂花   一首白居易的《憶江南》:「讓我想到又近八月桂花香的日子了。杭州西湖近年來年年舉辦桂花節,據說盛況空前,可惜我沒有眼福。信手翻翻,倒見到不少詠桂花的詩詞,心中竊喜,何不在詩詞中尋訪桂花,一覽桂花之倩影,二嗅桂花之幽香,三思詩人之情懷?  桂花樹分為四個品種,即丹桂、金桂、銀桂和四季桂。其中丹桂、金桂和銀桂都是秋季開花又可以統稱為八月桂。
  • 「失約」中秋八月桂花九月香 專家解讀:受氣候影響
    中國園林網9月13日消息:往年中秋節前後,長沙處處可以聞到桂花香味。今年中秋假期,我和家人去了一些公園,想看看桂花是不是開了。結果發現很多公園景點桂花都沒什麼動靜,去年好像也是這種情況。為什麼這兩年桂花開花期都推遲了?還要多久才能聞到桂花香呢?
  • 詩畫尋芳丨八月桂花香
    農曆八月,又被稱為桂月。這時桂花開得正歡,走進江南小巷,微風拂來陣陣桂花香,淡雅而不疏狂,「雖非傾國色,卻是惱人香」。桂花,又名「木犀」,是中國傳統觀賞花木。關於桂花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南山經中的第一山招搖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據考證,招搖山在廣西桂林,其南郊甑皮巖洞穴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曾發現桂花花粉化石,證實桂花在我國生長的歷史可達到一萬年以上。
  • 八月桂花逸清秋 十首妙辭人間留
    人間八月花仙客,江南清飄一桂香。清秋之美,在於桂香。尤其身在江南,微風輕拂,葉落滿城,清桂花香,馥鬱三秋。桂花,歷史追溯到2500年以前,自古就被譽為美好的象徵。《呂氏春秋》稱它:「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更成為千百年來,文人詩客筆下賦筆起興的抒懷之佳品。
  • 何開四:古代成都就有桂花會 成都人對桂花情有獨鍾
    古代成都就有桂花會成都人對桂花情有獨鍾。茅盾文學獎評委、著名文藝評論家何開四介紹,古代的成都就有了桂花會。「每年八月中秋前後,大家聚在一起喝桂花茶,逛桂花街、吃桂花糕、飲桂花酒,可以說,中秋的桂花,已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何開四還提出「花期的審美的對應」觀點,在他看來,這也是成都獨有的特點。
  • 八月桂花逸清秋
    葉密千層綠,桂花花開萬點黃。(馬小江 攝)這個季節,桂花也成了古城的一道風景。○馬小江金秋時節,漫步在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不時會有一股馥鬱的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桂花,又名木犀、巖桂、九裡香,系木犀科常綠灌木,其園藝品種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等,栽植歷史悠久。桂花原產於我國西南部,經過人工栽培、選育,產生了許多栽培品種。桂花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古籍裡很早就有關於「桂」的記載。
  • 古今八月唯美的別稱,祭月中秋來相聚,月桂花下食五仁
    祭月中秋來相聚月桂花下食五仁八月通常稱: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桂月:農曆八月。傳說月中有桂,因稱。出處:庾信《終南山義谷銘》:"桂月危懸,風泉虛韻。"指農曆八月。此時月桂花盛開,故稱。
  • 國學家張昌餘趣談桂花與中秋:中秋詩詞中桂月不分家
    在美女們看來,桂香溫柔可親,是人人都駕馭得了的馨香,紅樓夢中都有段子「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不用桂花油」,可見桂花香真是深入草根;在饕餮者眼中,桂花又是美味的,無論做糕點還是入茶,都讓人口齒留香,這個季節,很多人會專門採集剛開的桂花,做一罐桂花蜜、泡點桂花酒,或者窨一罐桂花茶;在詩人們看來,這種香味入骨、入文、入畫,有「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意境;在講究寓意的人家,桂花更是寓「貴」,在川西壩子的大戶人家
  • 如何區分九裡香與桂花? 桂花和九裡香的區別
    如何區分九裡香與桂花? 桂花和九裡香的區別時間:2018-04-11 10:40   來源:花百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區分九裡香與桂花? 桂花和九裡香的區別 它們雖然相像,但還是可以通過不同的方面進行區分。首先是高度,桂花的高度要比九裡香高,能夠達十八米,而九裡香一般不會超過八米。
  • 桂花是什麼季節開的 不同品種時間自然不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桂花是盛開在秋季的,它芳香撲面讓人心曠神怡,如同繁星的花朵讓人喜愛不已,其實這種植物有很多的品種,開花的時間也不單單只是在秋季。   大家要清楚的是,不同品種桂花的開花時間不一樣,而且開出的花色也是不一樣的。
  • 桂華秋皎潔,詩中桂花香
    又是一年桂花盛開的季節,滿園飄香,滿目金黃,花開雖不嬌豔肆意,但花香醉人,有其獨特一番風味。當然,作為眾多人喜愛的花卉,桂花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種植歷史,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是舊戰國時期(前475——前221)的《山海經·南山經》,謂「招搖之山多桂」。
  • 八月桂花繪「聲」繪「色」 導演吳斯:面對宏大題材的小切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5日下午,曾執導《中國文房四寶》、《八月桂花遍地開》的紀錄片導演吳斯做客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欄目。1月7日起,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年首,一部全景式展現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以安徽金寨縣59位開國將軍為主體人物的大型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和安徽衛視先後開播,央視頻、學習強國、嗶哩嗶哩、西瓜視頻等平臺也跟進播出,收穫上佳口碑。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便是吳斯。
  • 你知道如何辨別桂花品種嗎?
    見習記者 汪玲 文/攝 在中國,有這幾句話總伴隨相聯:「丹桂飄香、秋風送爽……」幾天前,杭州少兒公園的桂花開了,圓圓的花苞已經鑽出來,花香撲鼻。 昨天上午,科學松果會神奇校車第42期開進了少兒公園,小果凍們要在這裡來一場和桂花的約會。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文字 趙 建 林-、 農曆八月十五,中 秋 節!顧名思義,秋天中間的節日,農曆七月 八月 九月是秋天,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正中間,所以叫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桂花鄉裡開出老百姓的好日子——記第一書記朱鳳
    今天的臨沂高新區羅西街道西磊石村,享有江北最大桂花基地的美譽,「磊石桂花」是國家地理標誌品牌,這也讓它當之無愧成為高新區的城市綠肺。而兩年前,這個500多戶村民的村子還是個班子渙散,村集體收入為零的薄弱村。
  • 詩與紫砂壺:那些吟詠八月的好詩
    八月古稱壯月,因為居於秋季之中,所以又叫「仲秋」。八月是桂花盛開的季節,人們賞花有感,所以八月又稱「桂月」。八月正值中秋佳節,又適逢桂花飄香,自然是被文人墨客所青睞,註定會成為一個詩情畫意的月份。《八月》(唐)章孝標徙倚仙居繞翠樓,分明宮漏靜兼秋。長安夜夜家家月,幾處笙歌幾處愁。天上的神仙為什麼好,因為他們可以無憂無慮,不似人間,只有喧囂得人知,何人了解喧囂後的寂寞。可是幻想終歸是幻想,秋夜靜籟,神思飛遠,卻也不免被遠處的宮漏聲阻斷,令人回到現實,倍感人間悽涼哀婉。
  • 十天幹乙木生於八月論一生富貴運勢
    八月乙木八月乙木,芝蘭禾稼均退,以丹桂為乙木,在白露過後,桂蕊未開,專用癸水,以滋桂,若秋分後,桂花已開,又當向陽,宜先用丙,癸水次之,丙癸兩透,科甲名臣。八月乙木,以丙癸並用為貴,如辛金出幹,或支成金局,則宜有丁火制之,癸辛丁並透,大貴之格,食神制煞,貴,多就武,見下閻湯諸造例證,倘無丁癸制化,則木被金傷,殘疾夭折之命,所謂秋乙逢金,非貧即夭是也。若有癸水,如子得母,其人一生豐盈,若癸出幹,終身秀才。或丙癸兩透,見戊雜出,不過異路顯職。
  • 桂花種植在庭院的風水
    桂花是一種四季常綠、一季飄香的常見樹木,因為桂花每逢九月開花,花期長、花香甜美,又可作為泡茶、甜點的食用,倍受人們喜愛,在古時人們更有「雙桂當庭、雙桂留芳」一說,就是把兩顆桂花樹栽種自己庭院兩旁,也是一種會迎來貴客、桂花留香的美譽
  • 李清照霸氣側漏的詞作不少,這首為桂花討公道,14個字傳誦千古
    文人墨客毫不吝嗇為各種花花草草寫詞,有詩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鮮豔,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有杜甫「短短桃花林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的溫柔,有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孤傲,有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美好……每一詞,每一句都讓人在他們勾勒出來的美景中流連忘返,從古至今,所有詞人在各種花草上下的功夫絕對不亞於對於生平和歷史的解說
  • 秋天開什麼花 哪些花在秋天開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但是同樣的,秋天臨近冬天,所以註定不會有春天夏天那種百花齊放的場面發生,但是秋天開的花也有很多,它們都別具一番風味。秋天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的,紅色、黃色、綠色,田園的稻穀泛出淡淡的金黃,松柏樹木的葉子更綠了。秋天的花草也唱歌,歌唱大自然的靈性與美麗。那秋天會開哪些花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