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名為《趣味》的月刊歸納出關於人類進化廣為流傳的十個誤解和謊言。第一條就是「人不是猴子變的」。但不管怎麼說,人和猴子的緣分始終很深。要說名氣最大的猴子,莫過於孫悟空。孫悟空並不是吳承恩憑空臆造出的、中國神話傳說中有「四大神猴」,前兩種分別是靈明石猴孫悟空,通臂神猿袁洪。
作者:戍顏
現代 來楚生 猴肖形後二者中,六耳獼猴,能夠以「假」亂真;赤尻馬猴,名氣看似小,其實本領大,善於控水,就連水神共工都不敢小覷,甚至望塵莫及。六耳獼猴被孫悟空打死,比較悲催。袁洪在《封神演義》中有描述,就已經與楊戩結下梁子。有人就將兩部神話合起來讀,認為袁洪是孫悟空的前世,在《西遊記》中繼續和楊戩糾纏。
嚴格說,猿和猴之間有一定區別。一般情況下不用細分,常人也分不清猿和猴,猩猩和狒狒。況且,猴子也有很多品類。古人的描述非常精細,今人的描述常常粗糙化。這也是文化粗鄙化的一個見證。猿與猴相比,猿的形體較大,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猴子無疑要低得多,在接近人的程度上,在與人的親緣關係上,猴要遠得多。
過去有許多老行當和手藝人,現在有的已經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繼承人,有的則完全絕跡。比如耍猴人,走街串巷,賺幾個辛苦錢養家餬口。要是現在,早已被動物保護機構抗議了,侵犯「猴權」。其實還有更不人道的,比如吃猴腦、熊掌。要說龍肝鳳膽,那是誇張,前兩者卻貨真價實。人類為滿足口欲之嗜,有時超出了殘忍的底線。其實,把猴子關在動物園的籠子裡,比起吃掉又要好到哪裡?讓動物喪失天性和人類喪失文化,一樣可怕。
對於猴子的管束,太閒散也不行。很多風景區的猴子成了「老油條」,一點也不害怕人,反倒是遊客敬而遠之。隨便地搶奪衣物。就連一種叫「千日瘡」的怪病,民間也稱之為「猴子」,意思是極為難纏,實際上醫學名是「瘊子」。看來,猴性和人性類似,在隨意和約束之間,需要掌握。但說到底,猴子是生活在森林的,是人類改變了與之相處的方式。
生活中與猴相關的詞大多有貶義,如殺雞儆猴,主要針對的是猴,雞卻成了冤死鬼。有的時候甚至沒有明顯的效果。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需要「殺猴儆猴」才有功效。一個人急了,最明顯的特徵是臉紅,會被熟人好友開玩笑說成像猴屁股一樣。形容一個人長相不佳,喻之為尖嘴猴腮。凡此種種,實際上是猴子在背黑鍋。要知道,人長大了需要一定的猴氣,機靈一些,懂得變通。每到猴年,許多年輕夫婦就計劃養一個猴寶寶。對於一個事業心強的人來說,猴氣和虎氣皆不可缺。
說到猴子,真正和書法篆刻相關的並不多。不像雞、羊和黃鼠狼等,直接給書法史貢獻了毛筆。只有來楚生先生以猴為素材,創作出一批關於猴的肖形印,各呈其態,分外精彩。不過,閱讀回味以猴相喻的一些成語和俗語,卻似乎可以感悟當下書法圈亂象。
現代 來楚生 日利
現代 來楚生 長壽現代 來楚生 猴肖形現代 來楚生 潘現代 來楚生 猴肖形現代 來楚生 猴肖形現代 來楚生 玄廬生乙巳 慧心生戊申現代 來楚生 德侯
如今各種培訓班泛濫成災,普遍都有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按照正常路徑,要想成功,還不得等到「猴年馬月」!?
現在各種偽大師橫行,如過江之鯽,真正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再者,沒有真才實學的大師,就只能靠「裝」和「吹」。「裝」是當下書家通病,會想到「沐猴而冠」一詞。現在流行的拜師,早已喪失了傳道授業的本意,本質是拉山頭、佔碼頭,拉幫結派,老師成了老闆,學生成了學徒,當彼此間再也沒有利益需要,結局就是「樹倒猢猻散」。
人一旦被利益衝昏了頭,不會比猴子聰明多少。為了當猴王,猴子彼此間會有激烈競爭,爭奪的是地盤,書家爭奪的是名利。很多人迷信所謂「速成秘笈」。實際上,學書法根本沒有所謂秘笈。第一,真正的秘笈必定獨佔,不會授予他人。第二,別人的秘笈未必適合自己,甚至還可能是毒藥;第三,就書法本身的性質而言,需要「慢熱」,即使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書家須耐得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如果是「猴子屁股坐不住」,心態浮躁,結果只能是「猴子撈月——空歡喜」。
(原標題:學書最忌是猴急)來源:北京晚報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