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現在學書法,基本上都是選好一本字帖,拿起筆就開始練,其中的筆法技巧和結體規律一概不管,就是單純的苦練。這樣做效果肯定有,不過在小編看來,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抬頭看路有時候比低頭苦練還要重要,在明白一些基本原理後再進行臨摹練習,效果會好的多。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本介紹大字楷書結體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古代皇帝學書法用的,不能錯過。
這本《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是明代的李淳為皇帝編寫的書法教材,其中別的沒講,主要是闡述了84個楷書結體的基本規律,分門別類,言簡意賅,講出了漢字結體的根本,現在看來,仍然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下面我們以其中的幾個片段來詳細了解一下。
以上圖為例,文中明確的指出了字中有「撇捺」等比較舒展的筆畫時,要寫的開張舒展一些,從而形成下寬的基本形狀。不過凡事無絕對,文中同時又指出了「捺」筆需要收斂的一些情況。簡單的幾個字,就闡述出了相似字結體的處理方式,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領悟。如果大家在日常書寫時,沒有注意到這些基本規律,哪怕練上千百遍,也是徒勞。
我們再來看第二張圖。當一個字筆畫比較多時,安排起來比較麻煩,應該怎麼處理呢?文中也說得很明白,一類是均勻分布,力求筆畫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這樣看起來才和諧美觀;另外一種就是筆畫相互交錯的情況,筆畫之間要有一個凝聚力,這樣才不致鬆散。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呢,如果對這些結體規律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寫起字來也肯定會遊刃有餘。
剩下的這些,小編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相關詳細資料進行深入的了解,分享以上的目的在於讓大家注意到歸納總結的重要性。還是那句話,學習書法,只有低頭的勤學苦練還不夠,還要勤於動腦,對其中的基本規律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不至於坐井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