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的生存境遇:社會的性別結構

2021-01-09 琛哥龍門陣

性別結構是指社會當中性別的一個結構安排,那麼在古代社會當中女性到底被安排在社會結構的哪個位置呢?這將決定女性在社會中的身份和地位。

一:空間結構

從空間結構上講,過去都是一家一戶,戶裡戶外,戶外實際上就是指社會,一個開放性的空間,公共空間。

而戶內是指家庭,內部空間,私人空間,這裡就產生了公私內外的概念,其實在周代就已經明確劃分了公私內外。

而女性就被安置在家庭內部的私人空間,在《詩經.大雅.詹卬》中有「婦無公事,休其蠶織。」意思就是女性沒有任何公共事務,她就在家養桑織蠶,紡線織布。

「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說文解字》這裡說的就是服,服侍的服,女性就是服侍丈夫,打掃庭院,生兒育女,照顧公婆。

她們與考取功名,治理天下沒有關係,那麼從上層社會來講,公事實際上是指政事,軍事,它是過去貴族男性的事情。

而在下層階級主要形成了一種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模式,那麼通過這樣的空間結構劃分和社會分工的劃分,就形成了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格局。

如果女性僭越了自己的權力,要去幹男性幹的事情,在古代就叫做牝雞司晨。

「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尚書.牧誓》中的意思就是,母雞打鳴了,母雞怎麼能打鳴呢?它就是幹了公雞該幹的事情。

如果女性做了男性該做的事情,那麼這個國家就要敗亡了,由此可見,把女性做了男性的事情之後的後果抬高到了什麼樣的高度了。

在男主外,女主內的界限內,反過來,男性也不能做女性該做的事情,也認為男性如果做了女性該做的事情,他也要倒黴。

古代的四大風流韻事之一的張敞畫眉就有這層含義,在《漢書.張敞傳》中記載了這個故事。

說張敞是漢宣帝時代的大臣,曾任京兆尹,為官賞罰分明,公卿皆服,而且有治世之才。

但是他喜歡給自己的老婆畫眉毛,長安城中傳說,張京兆畫的眉毛非常嫵媚,有司就用這事參奏張敞。

然後皇帝就問他有沒有此事,張敞說,我聽說在閨房之內,夫妻之間親暱的事中,有比畫眉更過分的還很多,皇帝愛惜他的才能,沒有責備他。

然而,張敞終其一生都沒有受到重用,為什麼這麼好的官員沒有得到重用呢?他為婦畫眉可能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因為他做了女人該做的事情,他就缺乏男性的氣概,怎麼能夠治理天下,做成大事呢?

其實到了今天,已經打破了公司內外的差別了,但我們在做家務這件事情上,還有很多的分歧。

就是男女按照自然的分工的話,男人走入社會去打拼事業,女人在家中照顧家庭也是很好的,為什麼一定要打破這個內外之別呢?

因為我們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如果我們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這沒有問題,但是很多男人會覺得自己在外打拼是高尚光榮的事,在家裡主內的女人就是應該如此的。

他們沒有覺得這是兩個人共同的努力造就的局面,把功勞歸於自己,所以很多女性就在家裡待不住了。

在西方國家也是一樣的,古希臘歷史學家,作家,蘇格拉底的弟子色諾芬在《經濟學》中就說過「對於女性來說,呆著家裡要比留在田野裡更光榮些。」

所以古希臘的女性也是被安置在了家庭當中,是不能出去的,在當時的古希臘公民中,是不包括:兒童,外邦人,奴隸和婦女的。

有一個古希臘的神話說明了這種社會現象,據說,當時有兩個大神,一個是海神波塞冬,一個是智慧神雅典娜,他們爭做雅典的保護神,然後就由雅典的公民來投票決定。

而女性公民就選擇了雅典娜,男性公民就選擇了波塞冬,可是沒想到,女的比男的要多,最後雅典娜獲勝了。

而波塞冬一怒之下就糾結起雅典的男人,把女人們全部趕回了家庭,雖然這是一個神話,但是神話在某種意義上也反應了現實。

所以西方古代和我們中國古代是一樣的。

那么女性在家庭內的結構當中,她們又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

二:人際結構

人際結構在中國被兩個三定位了,一個是三綱,一個是三從。

三綱我們都比較熟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思想最早在《韓非子》的忠孝篇裡有記載:「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自漢代董仲舒發揚了法家的三綱思想,在他的《春秋繁露.基文》中記載「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

而且董仲舒是一個尊陽賤陰的儒學家,所以他把陰陽關係同性別關係比附起來,把君權,父權,夫權發揮到了極致。

這對後來幾千年文明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三從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一個女人一生實際上都處在男性的管理之下,或者叫監護之下,這就是三從思想。

從可以是聽從,跟從,輔佐等含義,那麼一個女性不能夠自主,她的一生都要聽從男性的安排。

像卓文君這種夜奔相如的故事,就是大不孝,不守婦道給家人蒙羞,雖然故事最後是比較完滿的,但是當時她的做法就是有違婦道的。

而像漢文帝時的淳于緹縈,為了使自己的父親免受肉刑之苦,就隻身去勸說漢文帝廢掉肉刑,最後漢文帝很感動,一個女子為了自己的父親能這麼勇敢,他也覺得這種肉刑太殘忍了,最後廢除了。

然後使得淳于緹縈的父親得救了,那麼這種孝女當然就是舉國表彰的典範。

其實我覺得孝是肯定沒問題的,但愚孝就不行了。

對於既嫁從夫來說,就是嫁出去的女人就必須輔佐,忠於自己的丈夫,哪怕自己的丈夫不好,但你一生都要忠於他。

其實既嫁從夫在結婚的儀式上就已經開始了,在《禮記郊特牲》中記載:「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從此始。」

意思就是女人從出嫁那一天起,就是男人在領著女人往前走,而女人是不可能走到男人前面的。

在《宋史列傳》中有這樣一個記載:「帝,太后將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輦先帝行,宗道曰:夫死從子,婦人之道也。」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三從,女人一生都要依從男人。

在西方羅馬時期,在《十二銅表法》當中,第五表第一條這樣規定:「女性,即使她們已經成年,由於其思想輕浮也必須被置於被監護的地位,除了維斯塔貞女之外,婦女受終身的監護。」

這裡講的維斯塔貞女其實是由六個人構成,這六個人是由貴族家庭中選出來,守護國社聖火的,她們終身不嫁,三十年去守護國社聖火,如果她們違背了貞潔誓言的話,就會被處以活埋的懲罰。

可見西方女性和中國女性一樣,處於三從的地位,雖然在不同時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地位的提高,但是總體來講,這樣的結構並沒有改變。

性別結構的穩定有賴於相適應的性別制度的推行,這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本,我們只有從過去走來才能更清楚女性角色地位的演變過程。

相關焦點

  • 歷史斷裂中的網絡穿越小說:我們失去了想像性別平等的能力?
    新時空通常「子虛烏有」,是一個含混著歷史和幻想的產物,既有「男尊女卑」的性別架構設置,也有著江湖、廟堂、青樓、塞外這樣的混合景觀。穿越女們象徵著日常生活秩序之外的「異常」,她們需要面對和處理一個全新的社會結構,並試圖找到「我」的生存意義與生命位置。這類小說的敘事線索非常明確,女性從無法言說,到窺視、僭越與真正進入。
  • 泰拳運動的性別迷思
    由於整個國家普遍篤信佛教,受佛教身體觀的影響,社會對性別認知的塑造還滲透進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男性通過泰拳與出家兩種極端的方式,即通過身體暴力的男性競技參與世俗活動,或是通過放棄世界參與宗教禁欲主義,形成日常性別意識形態和社會實踐制度的基礎,從而將女性排除在權力體系之外。
  • 古代女性為何都要纏腳?這個原因難以啟齒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女人們有著纏足的習慣,其來源也是眾說紛紜令人難以捉摸。大師可能是古代男性覺得「三村金蓮」好看把,可是這好看的背後難免有很多女人的犧牲。人們在今天還是很難去破解這個名字的由來,可是這個存在了近千年的陋習確實深深迫害了我國封建女性的社會地位。為什麼一定要去纏足呢?
  • 反雞湯丨「大腦結構決定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
    儘管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表明,人類大腦結構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是「女性的生理構造決定她學不好理工科」,依然是社會中隨處可見的聲音。芝加哥醫學院的Lise Eliot教授在《粉色大腦,藍色大腦》(Pink Brain, BlueBrain)一書中對一千多名男性與女性的大腦與行為進行了研究分析,她指出目前並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人類大腦結構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 女性價值觀是社會的導向,正確的價值觀是社會的財富
    我想談談這個話題,我不知道女性開始主宰社會多久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普遍現象,我國婦女地位很高,性別平等已不再是一種社會追求,甚至可以說,女性的地位高於男性,在兩性關係中,女性的地位相當高,而男孩總是應該向女性屈服,否則她就應該忽視你,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陷入慢慢地並走上舔狗的道路,女朋友似乎已經成為社會認同的象徵。
  • 從《易經》陰陽說和中醫神魂論理解性別議題
    易經陰陽之說和中醫神魂理論再理解   即便如此,如今社會性別角色的變化似乎已是大勢所趨,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和承認,我們都生活在一個被婦女運動改造過的,以及正在改造的世界裡,這正如《女性的奧秘》作者貝蒂·弗裡丹所言,「婦女運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和正在帶來的變化,有可能像柏林圍牆的倒塌一樣富有戲劇性,一樣的引人注目。」
  • 論女性題材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
    《嘉年華》觸及了當今社會的許多由男權衍生的矛盾與不合理性:性侵昭示著男性在生理和心理上對女性的侵佔和傷害;而警察、賓館老闆、地痞小建、小君的家長對性侵不置可否的態度則是對施害者「權威」的屈服,對女性權利的忽視和踐踏。影片也表現了當下部分弱勢女性面臨的生存境遇:她們遭受侵害,聲音被掩蓋,還可能受到來自威權的利誘和脅迫,很少旁觀者替她們發聲,有時只能選擇迎合或妥協的立場。
  • 從《牽手》《我的前半生》《我的不惑青春》到新《流金歲月》,女性...
    比如朱鎖鎖因為借住舅父母家而懂事、自尊和獨立;又比如《都挺好》中姚晨扮演的蘇明玉,沒有家庭的溫暖也沒有一個強勢男友的幫扶,完全靠自己而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女性,並「反哺」其家庭。第三種面相可謂沒有性別的女人,也即消磨女性之性別。這種對於女性性別的消磨,在當前的影視劇中主要表現在以成功為表象的女性塑造上。
  • 中國女孩,你可能從未意識到的性別優勢和危機
    微博上說性別不平等的很多,拜託,那些掏下水道陰溝救火救災抓盜賊打仗的工作,你真的想打著性別平等的態度去做嗎?你真的會去做嗎?你真的做得好嗎?大多數女人的體力是不如大多數男人的,這種苦累髒活送命活都由男性包了也是這個道理。如果男女體力一樣強,那奧林匹克運動會還分性別幹嘛。智力也一樣,世界上有幾百個高智商協會,在這裡面,智商門檻越高的協會,女性比例越少。
  • 《不完美的她》:那些關於女性境遇的表達,雖不完美,但有意義
    從影視評論角度看,這些聲音大多都是客觀的,但即使如此,筆者仍願意星夜兼程刷劇不停,並想要趁著感覺尚熱敲下些許文字,根本無關製作或演員,就只是因為這些講述的並不完美的故事中關於女性境遇的表達本身就有意義。
  • ...我的不惑青春》到新《流金歲月》 女性的新故事如何突破舊套路
    比如朱鎖鎖因為借住舅父母家而懂事、自尊和獨立;又比如《都挺好》中姚晨扮演的蘇明玉,沒有家庭的溫暖也沒有一個強勢男友的幫扶,完全靠自己而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女性,並「反哺」其家庭。  第三種面相可謂沒有性別的女人,也即消磨女性之性別。這種對於女性性別的消磨,在當前的影視劇中主要表現在以成功為表象的女性塑造上。
  • 多一分對女性的理解,慎用「中華田園女權」標籤
    從張雨綺家暴老公、俞敏洪談「女性墮落」再到蔣勁夫家暴日本女友,關於「女權主義」的話題一點就爆,不斷地刺激著關心「性別平等」網友脆弱的神經。對於網絡過於激烈擁護「女權主義」的言辭,我們不必上綱上線去攻擊「反應過度」的女性群體。對女性多一分理解,探究其「反應過度」的根源才能正確看待問題。
  • 鄭小瑛丨性別歧視一直存在,但指揮臺不應拒絕女性!
    原標題:鄭小瑛丨性別歧視一直存在,但指揮臺不應拒絕女性! 性別歧視一直存在 記:有人說女性不適合站在指揮臺上,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鄭:要看是誰了,不要籠統的講。在音樂界性別歧視一直就有,像卡拉揚樂隊的一個女黑管都鬧了那麼大的風波,何況是指揮。指揮本來就是男人的崗位。當我出現在西方人面前,他們很驚奇。因為當時熱播的電影是《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這些,中國女性在西方人心中基本都是那些電影中的形象,而我這樣一副「呼風喚雨」的樣子讓他們很難相信我是中國人。
  • 人生會經歷理解、孤獨、境遇,生存的過程,終將走向遠方
    人註定是孤獨的,因為不可能有人能,並且有義務,真正理解你和你的境遇。所以,學會如何在孤獨中生存,是一個人的必修課。以前的想法是遠離政府和官商,為此從深受廳幹賞識的國企處幹位置上激流勇退,不被所有人理解。現在還要增加一條,遠離國內市場。
  • 全球人口「性別」比例分布圖
    《看著這張圖,我的聯想~》詩歌這是我能找到的最新且最可視化的全球性別地圖其實很多時候想這些乾巴巴的文字,有時候不如一張地圖信息更豐富很多人的確在追隨的可視化及視頻化的東西一些真正好的內容工作者和藝術家們很痛苦人們喜歡看「小黃書」一樣的內容,這我們都知道上有「zheng治正確需要考慮」下有「人民喜聞樂見的簡單幸福快樂需要包裝」每個人都不容易但這個「不容易」編制起來的意義之網我們的後代們,孩子們的未來似乎沒有人去關心很多人謾罵,現代社會沒有大師
  • 國產獨白劇《聽見她說》:這一次,由女性來講自己的痛苦、掙扎
    前段時間剛落下帷幕的國產劇《聽見她說》試圖講述女性面對的一些現實困境,被認為是首部國產女性獨白劇。該劇脫胎自BBC於2018年為紀念英國婦女獲取投票權而製作的單元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聽見她說》塑造8個人物,對著鏡頭,長則半小時,短則15分鐘的喃喃自語,分別聚焦原生家庭、容貌焦慮、中年危機、全職主婦、性別定義等「當代女性生存痛點」。
  • 中國30歲以下男性比女性多逾2000萬 光棍危機凸顯
    擠壓到一定程度,再向別的地區發展——城裡哥找鄉下妹,富裕地區的男性找欠發達地區的女性。「剩男」最後沉積在低收入的貧困階層。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曾選擇東、中、西部28個省份的369個有代表性的行政村,進行大齡未婚男性群體(28周歲及以上、從未結過婚)調查,做出《百村性別失衡與社會穩定調查技術報告》。
  • 李少紅:我創作的最大優勢就是性別特點和女性眼光
    核心提示: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近14億人民正在上演波瀾壯闊的活劇,社會的深度變革、基層百姓的歡樂憂傷,構成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生活中充滿感人肺腑的故事,這為文藝創作開闢了無比廣闊的空間。
  • 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琴棋書畫、待字閨中,均為貴族女子的專享
    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琴棋書畫、待字閨中,均為貴族女子的專享現代社會「男女平等」已經被寫入憲法,在長達60多年的積極貫徹下,女性的地位不僅完全實現了平等,而且在社會中也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但是在時間久遠的古代社會,由於封建禮制的強烈束縛,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屬品」。據《儀禮·喪服·子夏傳》記載:「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
  • 丨性別測試
    古希臘有個傳說曾講到過人類性別的由來,說最早的人類是雌雄共體,而且還是兩個頭、四條手臂、四條腿,他們不會感到孤獨和恐懼,而且孔武有力。神擔心他們太強大,就將他們從中間劈開,一分為二。 於是便有了彼此分開的:男人和女人。男女除了身體結構不同,在性格特質方面也有著不同的特點。男性在性格上更容易表現出:獨立、勇敢、有主見也更具攻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