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我創作的最大優勢就是性別特點和女性眼光

2021-01-13 大河網

核心提示:

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近14億人民正在上演波瀾壯闊的活劇,社會的深度變革、基層百姓的歡樂憂傷,構成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生活中充滿感人肺腑的故事,這為文藝創作開闢了無比廣闊的空間。現實主義題材為眾多經典影視作品提供創作源泉,出席第35屆金雞百花獎的嘉賓就此共話現實主義。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9月24日,第3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在鄭州舉辦,著名導演李少紅分享了她的現實主義創作經驗。

李少紅最初對於電影的嘗試是1988年的《銀蛇謀殺案》。作為北影廠第一部商業片,誕生了賈宏聲這樣非常有時代意義的演員。1995年,李少紅執導了根據蘇童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片《紅粉》,由王姬、王志文、何賽飛主演,於1995年2月上映。

回憶起這部電影,李少紅記憶猶新:「1995年之前都是賣拷貝,1萬塊錢一張,之後就是看票房。而《紅粉》身處改革最重要的節點,上映後獲得了2800萬票房,提振了當時整個市場的信心,我也跟著這部電影走遍了全國。」

據李少紅講述,隨後火爆市場的就是1995年姜文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票房3800萬,直到現在也是經典之作。當時,現實主義題材風靡全國,比如李少紅執導,李雪健、宋丹丹主演的《四十不惑》,還有表現大批工人下崗的背景下普通人的自尊、自立與溫情的《紅西服》;表現黨心所向、民心所向的反腐倡廉的《生死抉擇》等,這些作品或題材嚴峻與尖銳,或以其對現實的深切關注與人文的關懷而贏得了觀眾的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我開始尋找人生的起點,很多導演都在表現大時代下的現實故事和心靈震撼,當時的很多作品都是表現導演的創作感受和時代變革。」李少紅說。

作為一個女性導演,從最初的電視劇《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到《紅粉》《戀愛中的寶貝》,李少紅一直將現實題材注入了浪漫色彩,但是她在這種關注中也有所收穫。李少紅說:「我從現實主義創作中發現了女性覺悟,發現我創作過程中最大的優勢就是性別特點和女性看待世界的眼光,因此我會繼續關注女性在時代中的變化。」

轉折就在於蘇童的《紅粉》,之前她就是以女性的視覺來講述故事,在改編這部作品時,李少紅更多關注的是兩個女性的命運,是在大時代帶給她們的影響和她們在時代下命運的選擇。

2020年,李少紅和張艾嘉、陳衝等5個女性在創作一部2020年女性遇到的故事。李少紅總結說:「這個劇本的視角很特別,精確地踩在了時代的熱點上,我就很有創作欲望和衝動。總而言之,現實主義伴是我們一生的創作課題。」

相關焦點

  • 李少紅 「戲大於天」該傳承,別只講曝光和流量
    在電影導演領域,女性是絕對的少數派,她們中的佼佼者可謂巾幗不讓鬚眉,優秀的女導演們帶著對電影的滿腔熱忱,勇敢地闖入這方歷來由男性主宰的世界,同時也憑藉著自身的才華和女性特質,為影壇增添了一抹別樣不同的亮色。  跟著改革開放的腳印一直走到今天,李少紅無疑見證了整個四十年的過程。
  • 中國女孩,你可能從未意識到的性別優勢和危機
    我想和妹子們,尤其是大城市的妹子們說,千萬別信田園女權那一套,說什麼男人比女人多3000w,男人找不到老婆blabla。首先,留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男性比女性多,從兒童青少年到成年,每一個階段男性意外死傷都比女性高得多,睪酮素風暴去掉好大一個男性比例,這些都除掉之後,男人根本不剩多少。
  • 種族優勢、性別關係與男性氣概
    方剛  在中國,白種男人很容易找到中國女性伴侶,但白種女人卻極少有中國男性伴侶。而中國人到了西方國家,女孩子很容易找到白種男性伴侶,男孩子卻很少能找到白種女性伴侶。  這背後首先是種族因素。不可否認,在長期以來的文化構建中,白種人的種族優勢地位不僅為白種人認可,也為其他膚色的人所接受。至少,人們的潛意識深深受此影響。
  • 性別和運動能力:男性真的比女性更強嗎?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肘屈肌和膝伸肌中男女的力量和肌肉大小。他們發現,女性上半身的力量大約是男性的52%,而下半身的力量則是男性的66%。結果表明,女性在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肌肉也比男性少。同樣,上半身的差異最大。在肱二頭肌和肘屈肌中,女性的肌肉組織減少了45%和41%,在大腿外側和膝伸肌中的肌肉量減少了30%和25%。
  • 評論:藝術家所進行的美學創作都是「女性」
    在母系世俗社會,女性的子宮被當作是人類的未來;在長久的父系世俗社會裡,男性用生物論將女性置於不平等的地位。而在當下,人們逐漸發現沒有任何生理、心理、經濟的定命能夠決斷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正是這一變化使「女性」成為了男性與無性之間的另一種性別。  在很長一段時間,男性在藝術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 論女性題材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
    一些女性題材電影淡化了人與社會的關係,迴避個體所置身的社會與時代,側重於女性的自我及自身世界。現實主義在其歷史演變中不斷延展內涵和擴充類型,但是其核心始終未變。現實主義主題就是反映歷史或當下的社會現實。女性題材電影在現實主義主題表達方面必然要將女性從「自我」走向「社會」,用女性視角瞄準現實世界,直指當下的社會語境,反映現實、記敘社會,以引起人們對社會問題、女性問題的追問和反思。
  • 李少紅《媽閣是座城》定檔5月17日
    李少紅新片《媽閣是座城》正式宣布定檔5月17日。該片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由蘆葦、嚴歌苓、陳文強擔任編劇,白百何、吳剛、黃覺領銜主演。此次公布的「戒不了」定檔海報和預告中,賭城澳門紙醉金迷,白百何飾演的女疊碼仔和吳剛、黃覺、耿樂三個男人之間或深情、或曖昧,愛情與金錢的博弈初現端倪。前所未有的「女性視角版賭城迷情」正式揭秘。
  • 李少紅影視雙棲40年,被逼無奈轉型,卻發現了電視劇的另一面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進入影視行業的李少紅,是為數不多在電影和電視兩個領域皆有建樹的導演。不管是電影《血色清晨》《紅粉》,還是電視劇《雷雨》《大明宮詞》《橘子紅了》《新紅樓夢》,皆有李少紅的鮮明烙印。儘管已過耳順之年,李少紅卻依然保持著年輕時超乎尋常的精力,自稱「影視兩棲動物」的她感慨:「能慢慢和這個時代一起發展和進步,我自己收穫很大,這幾十年也很充實。」
  • 中國男作家如何看待女性?請聽60位中堅作家的回答|張楚|李修文|吳...
    經過初步整理,我對60位作家的選擇做了統計。其中30位作家選擇了第一題,即「在書寫女性形象時,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性別的嗎,你在創作中會有意克服自己的『男性意識』嗎」。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的問題恰恰在於我是一個「男性作家」,它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我用更寬廣的眼光審視這個世界和掙扎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事情就是這麼奇妙。奇妙得都「顛倒」了,都「錯位」了,都「交雜」在一起了。可是,有意思的地方也正在於此,很微妙了。兩性的「顛倒、錯位和交雜」構成和推動了文學,文學是兩性關係的產物。
  • 為什麼中國女性有強大的潛在能力和優勢,但很多人沒辦法綻放?
    女人在這個時代獲得成功已經是比比皆是了,但是我發現其實我們中國女性,在骨子裡還是有很根深蒂固的一些枷鎖或者禁錮。我們女人有非常強大的女性的潛在的能力和優勢,然而有一個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將自己從自己設定的一個性別框架中剝離出來。我見過很多的中國女性,活在非常壓抑的一種框架裡面,也希望獲得成功,也希望獲得美好的情感。我很佩服一個女性,鄧文迪。
  • 鄭小瑛丨性別歧視一直存在,但指揮臺不應拒絕女性!
    在音樂界性別歧視一直就有,像卡拉揚樂隊的一個女黑管都鬧了那麼大的風波,何況是指揮。指揮本來就是男人的崗位。當我出現在西方人面前,他們很驚奇。因為當時熱播的電影是《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這些,中國女性在西方人心中基本都是那些電影中的形象,而我這樣一副「呼風喚雨」的樣子讓他們很難相信我是中國人。
  • 從《牽手》《我的前半生》《我的不惑青春》到新《流金歲月》,女性...
    影視劇中女性獨立的三種面相及其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女性的獨立與自強日益成為大眾普遍關注的話題,也必然會反映在電視劇的創作生產中,使得以此為主題或主要情節的電視劇不斷湧現。大體而言,電視劇塑造的獨立女性的形象有三種面相。第一種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瑪麗蘇」模式。
  • 古代女性的生存境遇:社會的性別結構
    性別結構是指社會當中性別的一個結構安排,那麼在古代社會當中女性到底被安排在社會結構的哪個位置呢?這將決定女性在社會中的身份和地位。一:空間結構從空間結構上講,過去都是一家一戶,戶裡戶外,戶外實際上就是指社會,一個開放性的空間,公共空間。
  • 伯克夏婦女和性別研究大會的前世今生
    今年6月1號到4號,我受到哥倫比亞大學愛麗斯·凱斯勒-哈裡斯(Alice Kessler-Harris)教授的邀請,參加了三年一屆的伯克夏婦女和性別研究大會。作為婦女史領域規模最大的學術會議之一,伯克夏大會在國內的知名度似乎不高。雖然我本人並不從事婦女史研究,但很願意與國內的研究同仁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 了解性別差異,發揮優勢彌補劣勢最重要
    男寶和女寶在發育過程中,大腦會有一定的區別,女孩更善於語言的表達,所以對於閱讀,寫作,聯想,記憶等,都會更容易拿高分,味覺,觸覺等能力也會稍高於男生。而男孩對反應能力,空間感知,分析能力,數學科學機械能力等會有優秀表現。但是男生對語言的推理,女生對數學運算和位置記憶的能力,都會略高一籌。所以大部分女人的智商無法用數字衡量,也無法用車技衡量。
  • 看似兩代人,實則老同學,給陳凱歌戴生日帽的李少紅好年輕!
    看似兩代人,實則老同學,給陳凱歌戴生日帽的李少紅好年輕!想想這個歲數對於普通人來講早就呆在家裡享受著天倫之樂,而他生日這天卻在綜藝節目錄製現場度過,與老同學李少紅和妻子陳紅同框合影留念,兒子陳飛宇也通過VCR向爸爸送祝福。看著照片中的陳凱歌,還真的如李少紅所說的那樣,不愧是他們班的老大哥,不過說來也有趣,67歲的陳凱歌也許是沒有打扮或者化妝,看著明星要比李少紅年長許多,甚至看著像兩代人的感覺。
  • 難道性別也是優勢?
    在經過一定的了解之後,我們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信息即研究生導師在複試中更偏愛男生,不管是人文社科類的、工科類的、理科類的等,幾乎都會有這種現象,一時間我們不得不質疑難道每年的研究生複試中性別也是很有優勢嗎?
  • 認識威尼斯雙年展上的女性藝術家和策展人
    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第一次在男性和女性藝術家的人數上達到平衡,並且還展出許多由女性創作及策展的作品——這是個步伐雖小卻頗具正面意義的一步,引領藝術界脫離長久以來由男性主導的狀況。Laure 在此次專題的創作過程中有實際走訪過法國;我們沿路上與 12 名人物相遇,其中穿插了一些超現實與厭離世俗感的文字敘述;她清楚地表明她國家代表的身分,接著再顛覆這種形象。Laure 在作品中對於語言的關注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她總是在各種語言之間切換使用。我對她投注於周遭環境的那份關注也很有興趣。
  • ...我的不惑青春》到新《流金歲月》 女性的新故事如何突破舊套路
    比如朱鎖鎖因為借住舅父母家而懂事、自尊和獨立;又比如《都挺好》中姚晨扮演的蘇明玉,沒有家庭的溫暖也沒有一個強勢男友的幫扶,完全靠自己而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女性,並「反哺」其家庭。  第三種面相可謂沒有性別的女人,也即消磨女性之性別。這種對於女性性別的消磨,在當前的影視劇中主要表現在以成功為表象的女性塑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