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近14億人民正在上演波瀾壯闊的活劇,社會的深度變革、基層百姓的歡樂憂傷,構成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生活中充滿感人肺腑的故事,這為文藝創作開闢了無比廣闊的空間。現實主義題材為眾多經典影視作品提供創作源泉,出席第35屆金雞百花獎的嘉賓就此共話現實主義。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9月24日,第3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在鄭州舉辦,著名導演李少紅分享了她的現實主義創作經驗。
李少紅最初對於電影的嘗試是1988年的《銀蛇謀殺案》。作為北影廠第一部商業片,誕生了賈宏聲這樣非常有時代意義的演員。1995年,李少紅執導了根據蘇童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片《紅粉》,由王姬、王志文、何賽飛主演,於1995年2月上映。
回憶起這部電影,李少紅記憶猶新:「1995年之前都是賣拷貝,1萬塊錢一張,之後就是看票房。而《紅粉》身處改革最重要的節點,上映後獲得了2800萬票房,提振了當時整個市場的信心,我也跟著這部電影走遍了全國。」
據李少紅講述,隨後火爆市場的就是1995年姜文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票房3800萬,直到現在也是經典之作。當時,現實主義題材風靡全國,比如李少紅執導,李雪健、宋丹丹主演的《四十不惑》,還有表現大批工人下崗的背景下普通人的自尊、自立與溫情的《紅西服》;表現黨心所向、民心所向的反腐倡廉的《生死抉擇》等,這些作品或題材嚴峻與尖銳,或以其對現實的深切關注與人文的關懷而贏得了觀眾的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我開始尋找人生的起點,很多導演都在表現大時代下的現實故事和心靈震撼,當時的很多作品都是表現導演的創作感受和時代變革。」李少紅說。
作為一個女性導演,從最初的電視劇《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到《紅粉》《戀愛中的寶貝》,李少紅一直將現實題材注入了浪漫色彩,但是她在這種關注中也有所收穫。李少紅說:「我從現實主義創作中發現了女性覺悟,發現我創作過程中最大的優勢就是性別特點和女性看待世界的眼光,因此我會繼續關注女性在時代中的變化。」
轉折就在於蘇童的《紅粉》,之前她就是以女性的視覺來講述故事,在改編這部作品時,李少紅更多關注的是兩個女性的命運,是在大時代帶給她們的影響和她們在時代下命運的選擇。
2020年,李少紅和張艾嘉、陳衝等5個女性在創作一部2020年女性遇到的故事。李少紅總結說:「這個劇本的視角很特別,精確地踩在了時代的熱點上,我就很有創作欲望和衝動。總而言之,現實主義伴是我們一生的創作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