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影視雙棲40年,被逼無奈轉型,卻發現了電視劇的另一面

2021-01-15 北晚新視覺網

△1989年,李少紅的名字首次在北京日報出現

1989年5月24日,李少紅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北京日報》的版面上。當天的《北京日報》二版中心區偏左的位置,有一個「豆腐塊」,標題有些聳動——本市上映的第一部「兒童不宜」影片《銀蛇謀殺案》。李少紅身上的另一個「第一」,是她1995年執導的電影《紅粉》,開啟了國產片分帳模式的先河。而隨後拍《雷雨》,更是讓她成為國內最早轉型拍電視劇的電影導演之一。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進入影視行業的李少紅,是為數不多在電影和電視兩個領域皆有建樹的導演。不管是電影《血色清晨》《紅粉》,還是電視劇《雷雨》《大明宮詞》《橘子紅了》《新紅樓夢》,皆有李少紅的鮮明烙印。儘管已過耳順之年,李少紅卻依然保持著年輕時超乎尋常的精力,自稱「影視兩棲動物」的她感慨:「能慢慢和這個時代一起發展和進步,我自己收穫很大,這幾十年也很充實。」

一個選擇

「不當導演我應該是醫生」

改革開放前,李少紅還在南京部隊醫院工作。1978年恢復高考,成了她命運的轉折點。原本準備考醫科大學的她,誤打誤撞學了導演,以致很多年以後她開玩笑說:「如果不當導演,我應該是一名醫生。」那時,有個同學遞給她一張《人民日報》,報紙的文藝版上有一欄北京電影學院(簡稱「北電」)的招生廣告。這位同學問她:「你媽媽不是學電影的嗎?」這讓李少紅有了學電影的想法,但不管是她自己,還是從事拍電影工作的母親,都認為她考上北電的可能性極小——幾萬名考生中僅招收百餘人。然而,幸運女神垂青了她。

考入北電,李少紅與陳凱歌、張藝謀等人成了同學,其後成為了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中堅力量。第五代導演,他們的成長背景有著抹不去的「文革」十年的時代烙印。特殊的成長背景,造成了他們在導演生涯的前10年對中國歷史和現實有著「耿耿於懷」的電影表述——《霸王別姬》《活著》《藍風箏》乃至《紅粉》皆是那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提及自己形形色色的同學,李少紅總是津津樂道,她說陳凱歌永遠很文藝,有領袖氣質;田壯壯比較實際,經常告訴旁人少看書,因為電影是拍出來的,而不是看出來的。當時,李少紅在班上的外號是「女人比男人更兇殘」(1967年英國電影名),「我們當時習慣用電影來起外號,當時有人說我比男人還狠,堪比昆汀,後來我確實也拍了《銀蛇謀殺案》《血色清晨》這樣的驚悚片。」

事實上,北電在「文革」前已經進行了10年的教學,導演系、美術系、攝影系、錄音系都已經比較規範。1978年恢復全國招生後,北電的老師們按照那個年代能給予的最明確、最系統的教學體系進行教學。曾教過李少紅的北電教授倪震不無自豪地說,北電沿用的是蘇聯的教學方法,和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論,「是單調了一些,但是保證了剪接的清晰流暢,保證了做電影的基本功。」

李少紅入讀北電的時代,有兩門課最受歡迎,一門是周傳基的「電影的聲音」,一門是倪震的「銀幕的造型」。拋開電影技術層面接受的專業教育,她更願意把自己接受的電影教育,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北電美術系的孔都教授以及中央美院的吳達志教授,在美學方面給予她極大滋養。著名文藝評論家李陀則幫助李少紅建立起歷史觀,「李陀告訴我,別光想導演是什麼,要把自己缺的知識充實起來,一本本看世界各國的歷史,慢慢從縱向和橫向了解歷史,隨後才有歷史觀和電影理論的結合。」

一段陣痛

大師情結撞上了商業片時代

1982年,李少紅走出北京電影學院大門,就進了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大門。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她來到謝鐵驪導演身邊做了副導演,就像她母親20年前從北電畢業,馬上做了謝鐵驪的副導演一樣——當年,謝導帶著她的母親拍《早春二月》;這一次她給謝導打下手的則是《包氏父子》。

李少紅在謝鐵驪身邊做了3年副導演,因為要生孩子,不得不暫停。等她生完孩子復出時,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已經不可避免地影響電影行業。1988年,時任北影廠廠長的汪洋專門抽調了幾位年輕導演,嘗試拍攝適合市場的影片,李少紅是其中之一。彼時,「商業片」這個詞剛被提出,所有人都是懵的。《銀蛇謀殺案》是北影廠分配給李少紅的,她第一反應「覺得自己特別倒黴」,哭得稀裡譁啦,「同學們都拍了《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盜馬賊》這樣的文藝片,我的命運卻不如他們。」

1978年到1982年期間,北電從老師到學生,心中有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就是大師情結。不向世俗和票房妥協成為那時青年人的精神主流。換句話說,電影學院從來不會教商業片的招術。倪震教授解釋:「不能說故意不教,即使反覆搞史匹柏,反覆搞香港電影研究,也不能壓抑、湮沒學生們對大師們的嚮往和尊崇。」

那時李少紅已畢業五六年,張藝謀、陳凱歌等同學都已經扛著拷貝,走出國門奔各大電影節去了,可她還是個副導演。田壯壯勸她:「拍吧,等於是個入場券。」李少紅咬咬牙,就把《銀蛇謀殺案》接下了。結果,那一年,北影廠最賺錢的影片就是《銀蛇謀殺案》,光拷貝就賣了二百多個。人們驚訝,一個女導演,竟能拍出這樣的影片——當年《大眾電影》雜誌曾列舉《銀蛇謀殺案》的18處兇殘血腥鏡頭。提起這,李少紅很驕傲,「那時候沒有什麼特效,都是真刀真槍拍出來的。」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吹響了改革的號角,也倒逼著電影業體制深入改革。在那段時間裡,中國電影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劇變。李少紅說:「原來都是計劃經濟,電影廠會把所有東西都配齊,1993年後開始體制改革,取消導演室,所有人的電影都是自籌資金。」

1995年1月5日,《北京日報》刊登了李少紅新片《紅粉》上映的消息。這部當年摘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作品,花了李少紅好幾年時間去找錢。香港導演徐克資助了《紅粉》前期籌備的錢,但等到電影立項時,相關政策規定取消合拍片,李少紅回憶:「徐克當時就傻了,連著問我『怎麼辦』,這錢等於打水漂了。」

△1995年1月5日《北京日報》第五版

《紅粉》最終籌到250萬元人民幣,因為在發行上急於收回投資,在1994年11月電影局審查通過《紅粉》之後,香港大洋影業有限公司就以380萬元人民幣買走了該片的全球版權。該片最終收穫了2800萬人民幣的票房,也是國產片第一次實行國際通行的分帳模式,製片方分成35%,電影公司+影院分成65%。李少紅感慨:「這個模式到今天幾乎沒有變,比例上都差不多。」

一種審美

電視劇可以用電影語言來拍

從電影轉向電視劇,對李少紅來說,多少是被逼的。《紅粉》在藝術和商業上是成功的,但在尋找投資上讓她感到心力交瘁,相比之下,拍電視劇不用為籌錢操那麼多心。當時,李少紅、滕文驥、夏鋼、何群等一批第五代電影人都「下海」拍起了電視劇。大家的普遍心態,不過是想「混口飯吃」——他們的眼光裡還流露著對電視劇的不屑,但在嚴峻的生活面前,只能暫時把藝術的夢想藏在心裡,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曲線救國」。

「第五代」們剛拍電視劇時,困惑是難免的,李少紅的北電師兄吳子牛導演說過一句大實話:「一個導演特別喜歡戰爭題材,但投資方不喜歡,而投資方喜歡的,他又不非常喜歡。怎麼辦?第一年拒絕,第二年拒絕,到第三年還能拒絕嗎?」而另一個矛盾是,從前只需要拍幾十分鐘的東西,現在卻要拍幾千分鐘,從敘事、結構到表現手法都不同。

李少紅選擇了《雷雨》作為自己試水電視劇的第一部作品。理由是,《雷雨》自己比較熟,上學時演過這個戲。當然,那時電視劇之於她,還顯得十分陌生,「了解下來,大概摸索出一些規律:第一個就是室內劇,第二個就是家庭倫理,和老百姓比較接近,再一個就是場景比較集中,不能像電影那樣散,倒有點兒像舞臺劇,人物也比較集中,但也不能太多,多了拍起來不方便。」

《雷雨》的成功,讓李少紅髮現,電視劇完全可以是另一種面貌,而不必都拍成土得掉渣兒的生活原生態,「它的影像和造型可以是很精緻的,它的敘事也可以有很強的戲劇性。」隨後她又拍攝了《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影像和造型的地位被有意識地強化。《大明宮詞》獲得極大成功,又鼓舞她在《橘子紅了》中更加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影像和造型的審美。

從2000年3月到2002年3月,因為《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李少紅的名字在《北京日報》上出現近十次。將電影鏡頭般的惟美畫面與精雕細琢的細膩情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這種詩一般的「美麗與哀愁」成了李少紅的招牌。吳子牛的評價是:「李少紅讓人知道了電視劇也可以這樣拍。」某種意義上說,李少紅的這種審美風格,是對時代的一種呼應——觀眾不僅希望能了解更多的東西,他們還希望能獲得更好的視聽感受。

△2000年3月30日,《北京日報》對電視劇《大明宮詞》的報導

儘管拍電視劇似乎顯得更為「穩妥」,但這些年李少紅從未放棄自己對電影的初心。拍完《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她又回頭拍愛情片《戀愛中的寶貝》《門》《生死劫》。2004年,《戀愛中的寶貝》上映前,電影業處在轉型期,真正有序的電影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她形容自己就像古代戍邊的將士,懷著馬革裹屍的悲壯,「當時拍電影環境困難,但我學的就是電影,後來幹的也是電影,我怎麼能放棄它呢?」今年,李少紅的新片《媽閣是座城》在備受期待中終於與觀眾見面,她的另一部電影《解放了》和電視劇《大宋宮詞》不久也將和觀眾見面。

而電影導演和電視劇導演這兩個角色,之於李少紅並不存在什麼衝突,因為不管拍什麼,她運用的一直都是電影語言。時間倒回到40年前,李少紅從南京到北京備考北電,借住在母親的北電導演系同窗張暖忻的家裡,耳濡目染著張暖忻和李陀夫婦談電影語言。他們告訴她:「你必須要有一套自己的語言系統,不是文學的,但是你能表現文學,表現文學裡的含義。」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電影語言」,還會出現在李少紅接下來的每一部作品裡。

來源:藝綻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李少紅 「戲大於天」該傳承,別只講曝光和流量
    跟著改革開放的腳印一直走到今天,李少紅無疑見證了整個四十年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她拍戲,經歷了電影製片廠最早的體制改革,自己找投資,也經歷了市場化,例如《紅粉》是當年第一部票房分帳的國產影片,拍《雷雨》的時候,李少紅成為國內最早轉型拍電視劇的電影導演之一,「能慢慢和這個時代一起發展和進步,我自己收穫很大,這幾十年也真的很充實。」
  • 李少紅:我創作的最大優勢就是性別特點和女性眼光
    現實主義題材為眾多經典影視作品提供創作源泉,出席第35屆金雞百花獎的嘉賓就此共話現實主義。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9月24日,第3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在鄭州舉辦,著名導演李少紅分享了她的現實主義創作經驗。李少紅最初對於電影的嘗試是1988年的《銀蛇謀殺案》。作為北影廠第一部商業片,誕生了賈宏聲這樣非常有時代意義的演員。
  • 出道二十年未演電視劇的章子怡破例了,謀女郎僅鞏俐只拍電影了
    電影和電視劇兩種藝術有很多相似處,所以很多演員都是影視雙棲發展。但這兩者又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就會出現一些優秀演員在電視劇方面大放異彩,演電影卻反響平平,也有一些電影明星,演電視劇的表現就沒那麼優秀了。但相比之下,很多演員都是雙棲發展或者以電視劇為主,只演電影不演電視劇的演員並不多,最有代表性就是張藝謀捧紅的謀女郎。不過最近這些年謀女郎很多都不堅守「謀女郎只拍電影」這個不成文的規則了,最早就是董潔。其實董潔只拍過一部張藝謀的電影,雖然是以謀女郎身份走紅,後來影視雙棲發展,但這些年她的電視劇作品更多更紅,看來她更適合演電視劇。
  • 《大宋宮詞》進入排播階段,李少紅表示:劉濤周渝民有「夫妻相」
    上圖:劉濤飾在劇中飾演皇后劉娥由李少紅執導的大型古裝、歷史電視劇《大宋宮詞》,其實於2018年說法已經殺青,經過兩年的緊張後期剪輯工作,該劇目前現在已經進入了排播階段。《大宋宮詞》在開封、橫店拍攝完成,該劇於2018年5月18日曝光了海報 。2019年1月,該劇又公布了幾位主要人物的古風定妝海報。
  • 看似兩代人,實則老同學,給陳凱歌戴生日帽的李少紅好年輕!
    看似兩代人,實則老同學,給陳凱歌戴生日帽的李少紅好年輕!文/陸地上的海蠣子可能不少年輕人都是看著陳凱歌這一代導演的電影長大的,在娛樂圈裡這一代的導演也的確是給我們奉獻了不少優秀的影視作品,而昨天(12日)是陳凱歌的67歲生日,在這裡老海也祝這位娛樂圈裡優秀導演生日快樂!
  • 娛樂資本風光不再,年內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
    來源:經濟日報影視寒冬仍未退。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影視(公司/項目)現在不看了,」某基金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影視行業回款慢,政策風險也高,去年開始我們就很少投資純內容的公司了。最近比較關注科技行業,預計一兩年內都不會再考慮影視(公司)了。」
  • 孫莉小女兒被逼無奈,黃少艾要練習彈鋼琴,聽從安排卻繃臉
    儘管黃少艾很喜歡自己的姐姐黃多多,但很多時候,大家發現黃少艾很少像黃多多那麼聽話。 從前陣子孫莉分享的黃少艾被要求練習鋼琴的情形來看,黃磊的小女兒真的是被逼無奈。
  • 小蘇明玉在李少紅導演戰隊能否奪冠?
    最近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非常的火爆,吸引了很多優秀演員登場對決,其中曾在電視劇《都挺好》裡面飾演「小蘇明玉」的的演員薇薇獲得了不少觀眾的青睞。對自己也非常有信心,在第五期待定選手重新衝擊過程中毅然選擇李少紅導演。為爭奪晉級席位,候選人都拿出了最好的表現,但是薇薇的表現在節目中更為突出,自然、流暢、狀態非常好,得到了李少紅導演的肯定,最終實現了逆襲,成為了李少紅導演戰隊的一員。
  • 最慘電視劇背後的生意:範冰冰套現4000萬,唐德影視仨月後定生死
    招股說明書顯示,唐德影視成立於2006年10月,由曾在中影系統工作多年的影視圈大咖吳宏亮聯合劉朝晨、趙健(趙薇之兄)合計出資100萬元設立,並於2007年與剛開辦個人工作室不久的範冰冰結緣,聯合出品電視劇《胭脂雪》。這部電視劇很快在各個地方頻道熱播,並最終為唐德影視帶來了2946.73萬元的銷售收入。
  • 精彩的宮鬥文,她本是小小宮女,被逼無奈逆襲上位,成寵妃奪後位
    精彩的宮鬥文,她本是小小宮女,被逼無奈逆襲上位,成寵妃奪後位大家好,小編來推薦超好看的言情小說了,今天給大家帶來5本精彩的宮鬥文,她本是小小宮女,被逼無奈逆襲上位,成寵妃奪後位,解救書荒中的你。免費入坑,趕緊收藏起來吧!
  • 熱錢「逃離」影視行業:融資縮水80% 今年僅29起,10個項目9個虧
    有橫店影視工作人員也曾對媒體透露,橫店影視城的劇組與幾年前相比,幾乎減少了一半。  據橫店影視城官網劇組公告顯示,11月21日,開機劇組21家, 2016年至2018年同期,這個數字分別為39家、33家、38家。與此同時,在廣電總局網站上的可查詢的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的備案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7%。
  • 請回答2000,是誰定義了這二十年的娛樂圈?
    回望2000,二十年前的娛樂圈已為今天定義流行。春這一年開春沒多久,《大明宮詞》在央視開播。李少紅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她還在計較央視審片後把她的40集刪改成37集。央視已經很給面子,畢竟那個年代電視劇的標配是20集。
  • 現在才知道,他們也是被逼無奈!
    當2020年只剩最後一天的時候,大家都滿心歡喜的期待著2021年的到來,但是郭敬明和於正的道歉卻打破了這份安靜的氛圍。《閱微草堂筆記》中有句話寫的非常好:物之反常者為妖, 何瑞之有!而郭敬明和於正這份遲來的道歉也不單單只是出於自己的良心發現,從現在發展的趨勢來看,他們也是被逼無奈!
  • 《銀鼠》大結局:美女拒絕嫁到欒府,被逼無奈,撞壁而亡!
    殷三向仇隱徹底揭開了二十年來大內銀庫官員與庫兵上下沆瀣一氣合夥盜竊庫銀的醜惡秘密。真相終於大白,仇隱和齊達仁合計如何披露此事,是公了還是私了?沒想到齊達仁不同意公了,他把自己隱藏多年的經歷告訴仇隱:原來他本是朝廷刑部的監斬官,當他發現有些罪大惡極的死囚被悄悄救出,而真正有冤的無辜又無處申訴。於是他憤而出走,隱遁鄉村做起郎中。
  • 2017年全國獲準發行國產電視劇題材統計表
    A1:2019年,我參與了公安部新聞宣傳局組織的「新中國成立70年優秀公安題材影視作品回顧」活動,以不同歷史時期的百餘部公安題材影視代表作品,重溫70年來新中國公安事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及「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歷史足跡。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公安事業始終與黨和國家的事業共命運、同進步。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影視名片 電視劇《追夢者聯盟》盛大開機
    繼參與投資出品的《特赦·1959》、《太行之脊》、《追夢》等大劇相繼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後,廣東廣播電視臺又在自製電視劇方面發力2020年12月1日,首部粵港澳大灣區題材都市輕喜劇《追夢者聯盟》在廣州舉行開機儀式。該劇由廣東廣播電視臺立項,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廣東衛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廣東南方領航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該劇也是廣東廣播電視臺繼《外來媳婦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後又一部志在打造的長壽劇,和前兩部定位不同,該劇將焦點對準了「粵港澳大灣區」、「年輕」和「追夢」。
  • 張麻子、沙狼、林宗輝,盤點經典影視作品中氣場強大的義士
    實話說,最近的影視作品讓小編覺得有點乏味了,各大影視平臺放眼望去,暖甜寵的戀愛劇佔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被其他類型劇瓜分著,然後劇情中還要穿插著不可缺少的愛情部分……確實,我們現在看的影視作品製作水準越來越高是事實,只是在看這些劇的時候,小編總覺得心裡缺了點什麼,好像沒了當初看《鐵梨花》、《讓子彈飛》、《破冰行動》等等那種能被燃起激情的感覺。
  • 李少紅《媽閣是座城》定檔5月17日
    李少紅新片《媽閣是座城》正式宣布定檔5月17日。該片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由蘆葦、嚴歌苓、陳文強擔任編劇,白百何、吳剛、黃覺領銜主演。此次公布的「戒不了」定檔海報和預告中,賭城澳門紙醉金迷,白百何飾演的女疊碼仔和吳剛、黃覺、耿樂三個男人之間或深情、或曖昧,愛情與金錢的博弈初現端倪。前所未有的「女性視角版賭城迷情」正式揭秘。
  • 《石頭開花》電視劇在線觀看,當貝市場分享在線觀看詳細方法
    《石頭開花》電視劇在線觀看,當貝市場分享在線觀看詳細方法 2020年11月17日 10:14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由李少紅、劉家成、滕華弢、高群書等聯合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