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朝反腐奇招:南漢皇帝選官「閹然後用」

2020-11-29 中國網

本文摘自:《快樂老人報》2013年3月28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題為:《古代反腐的非常之舉》。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備受關注的話題。在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都強調反腐,「老虎、蒼蠅一起打」,大貪小貪均不放過。古籍上記載的三大特例,堪稱古代反腐的「非常」之舉。在這些常規選拔官員制度之外,不少朝代還結合朝情,推出一些「本朝特色」官員選拔手段。

南漢皇帝選官「閹然後用」

在公元10世紀的五代十國時期,曾出現一種另類選官絕招——「閹割」。實施這種制度的是南漢。《新五代史·南漢世家》記載,當時的南漢皇帝劉鋹相當荒淫,政事全權委託當時的龔澄樞、陳延壽一班人處理。龔澄樞等人便根據劉鋹的意思,規定擬用官員均須閹割,此即史書中「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閹然後用」記載。

如此選拔官員的理論依據何在?劉鋹有這樣一番解釋:「自有家室,顧子孫,不能盡忠,惟宦者親近可任。」沒了生殖器的官員就不為子孫著想,不貪,忠心?顯然是否定的。歷史上宦官腐敗一直是官場重災區,從秦二世時的宦官趙高,到明武宗時的掌印太監劉瑾,都以斂財弄權、禍害朝政出名。

漢武帝提倡「打小報告」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曾專門下詔,建立所謂「言事變」制度,鼓勵基層官員、民間人士越級上書、詣闕言事。這種行為其實就是俗話所說的「打小報告」。

南北朝時的北魏也提倡「打小報告」。魏明元帝專門下詔,鼓勵民眾舉告貪官:「守宰不如法,聽百姓詣闕告之。」到了北宋,如此「上奏言事」備受重視,範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給皇帝寫過很多這樣的反腐奏摺。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把「打小報告」推到了極致。不論大小官員,只要發現「私下巧立名目,害民取財」,老百姓可以聯名寫舉報信,到京城上訪。老百姓甚至可以將貪官直接「綁縛赴京治罪」。

朱元璋懲貪「剝皮實草」

「治貪用重典」,中國反腐立法時間相當早,在《呂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說法,即官員貪贓枉法,與犯人同罪。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於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下詔,「贓滿五貫文者處死」。5貫錢還不到當時一個縣令半月的工資。

明朝懲治腐敗也厲害。據清趙冀《二十二史札記》「重懲貪吏」條,朱元璋於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下詔, 「盡逮天下官吏之為民害者」。一般貪官罰到京師「築城」;貪汙銀子60兩以上的,「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實際上,朱元璋的反腐手段可謂無不用其極,凌遲、梟首、棄市、族誅……當時僅「空印案」、「郭桓案」兩案,朱元璋就殺了8萬多人,後來發現,其中有不少是冤枉的。(摘編自《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公共基礎知識之古代中國選官制度
    2021年社區筆試課程免費領在社區工作者的筆試中,常識部分內容佔比比較多,其中對人文歷史常識的考查中,經常會出現對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相關知識點的考察。其中關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內容考察和歷史先後排序以及科舉制的形成過程題目裡經常出現,學員做題時候容易混淆,所以本篇由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帶來這方面知識的講解:一、世卿世祿制盛行於夏、商、周。選賢讓能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代替。禹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
  • 史上最淫亂的皇帝是誰?古代皇帝野史大盤點
    有一次他在外地看上一個男童,竟然將之帶入宮閹了。樂極生悲,朱厚照整天泡在美女們的溫柔鄉中,年僅31歲就一命嗚呼了,但如果不早死,朱元璋這個丟人後代,還不知又要弄出什麼傷風敗俗之事呢,朱厚照讓朱元璋丟盡了他那張麻臉啊!
  • 南漢開國皇帝為自己造了一個新詞:「」,意思很霸氣
    在這些割據中,南漢開國皇帝劉焉稱帝後,像唐朝武則天為自己造新詞「zhào」一樣,也為自己造新詞「yn」,改名劉。劉氏(889-942)原名劉巖,又名劉志。祖籍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後遷嶺南,南海王侯亮,節度使劉寅之弟清海(今廣州)。911年,劉寅病逝。劉氏繼任官職和軍職,成為嶺南地區的實際控制人。後來,劉氏逐漸消滅了嶺南的割據村落。
  • 古代廉政文化對中國特色反腐的現代意義
    在經濟社會快速改革發展的今天,我國傳統廉政文化對當前的廉政文化建設仍然具有現代價值,對形成中國特色的反腐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促進作用。【關鍵詞】傳統文化 廉政 反腐敗【中圖分類號】D691       【文獻標識碼】A中國古代廉政文化思想是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豐富、內涵深刻,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各個時期和階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揭秘】:中國歷史上最淫亂的十大皇帝!
    秦始皇自古帝王多淫棍,古代帝王擁有數之不盡的后妃與宮女,無非為了發洩淫慾。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從六國掠來的上萬名宮人、女樂據為己有,大修宮室以蓄女作樂。姐妹倆輪流侍寢,還經常三人同床淫樂,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玩「3P」、「雙飛」。因為這樣,後宮如雲佳麗連成帝的邊都靠不上。飛燕除了擅媚術外,還會配製一種助陽藥的春藥,這種藥一服用就上癮,戒也戒不掉。所以,成帝成了歷代帝王中最有名的嗜春藥皇帝。每次與趙氏姐妹上床都要來一粒,在溫柔鄉中享受快樂。成帝自甘墮落,迷戀酒色,不理朝政,為了將淫慾進行到底,他過量服用春藥,最後精絕而死,做了風流之鬼,享年45歲。
  • 巫師對皇帝說:我是玉皇大帝,你是我的兒子,皇帝聽後竟唯命是從
    大寶十四年(971年),宋軍進攻南漢,南漢百姓不僅不反抗,還迫不及待地出城迎接。大勢所趨之下,劉倀只好投降。自此,南漢滅亡。 劉倀非常信任宦官,在他看來,朝臣們就是再忠心,畢竟家有妻兒老小,肯定不能完全對自己效忠。因此,他對大臣們很是提防,唯獨對宦官言聽計從。有些人看到了這個門路,竟然,主動將自己閹割之後再找劉倀。劉倀一見,立即歡喜地予以重任。
  • 雍正四爺反腐,膽肥權大路子對
    深悉下情而一朝居於高位,對下面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災難。因為什麼動作皇帝都明白呀。這種多年的官場歷練,遠比調研可靠得多了。而當時的大清國,急需銀子。國庫都空了,地方上更是爛掉了,這些雍正全都知悉。「歷年戶部庫銀虧空數百萬兩」,「道府州縣虧空欠量者正復不少」,「藩庫錢糧虧空,多至數十萬」。(按:藩庫,是清代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 古代越南是如何脫離中國的?
    秦始皇徵服百越之地,越南始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後,並沒有止步於此,他首先派出大將蒙恬統軍30萬北伐匈奴,從草原民族手中奪回了河套地區,然後又徵集了50萬人揮師南下,向百越之地進軍。
  • 看完古代皇帝的作息表 網友:果然皇帝才是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古代皇帝身處禁宮,一般人不知其形貌,更不知其日常作息為何。清朝皇帝的《起居注》是歷代最完整的皇帝言行記錄,經由這些歷史資料,人們才窺探到清朝皇帝的作息。
  • 【真相】歷史上最淫蕩的十大皇帝
    自古帝王多淫棍,古代帝王擁有數之不盡的后妃與宮女,無非為了發洩淫慾。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從六國掠來的上萬名宮人、女樂據為己有,大修宮室以蓄女作樂。誰能稱為天下第一淫帝?在歷代帝王中,好女色居多,但也有不少皇帝特好男色,蓄養男寵。在漢朝皇帝中,「同性戀」是最為普遍的現象,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幾乎每個皇帝都把男寵作為性愛對象,其中以漢哀帝為最。
  • 古代皇帝上朝都是幾點,時間都是怎麼安排的
    在古代,皇帝住在深宮大院,除了後宮嬪妃和王公大臣,其餘人很難見到一面,更別說知道他的日常作息。 要說幾點才是早朝,大臣會在午夜就開始起床準備了,走過京城的各大地方到午門,凌晨三點大臣們都聚集了,一直到大約凌晨五點的時候,大臣們都開始去上朝了。等到宮門開啟了,就依次排隊覲見,其實並不是所有朝代都這樣,由此可見,上一次早朝耗費了不少時間,真的非常辛苦。 上早朝這一制度形成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期,當時朱元璋從放牛娃做到了皇帝,實屬不易,他也十分珍惜。
  • 古代皇帝出巡,會用什麼方法穩定朝局,保證不會出現謀反的事情?
    當然啦這只是一些題外話,我們現在要回答的是「古代皇帝出巡,會用什麼方法穩定朝局?」首先我們要知道古代皇帝能出巡,或者說是敢出巡的,都是手中權利穩定,威望也甚高,同時朝堂的官員們也都很穩定,民間也都繁榮昌盛,可以說這麼說能出巡的皇帝要嗎就是開國皇帝,要嗎就是盛世皇帝,要嗎就是朝堂政治環境很穩定的皇帝也就是實權皇帝,如果這三樣都不是的皇帝,歷史還真的沒有哪個敢出巡的,其實不敢出巡的原因很明顯,你連自己都軍政大權都掌控不了,官員們都蠢蠢欲動的,民間也是怨聲載道的,請問誰敢出巡啊?
  • 中國歷史上最獨特的朝代,12個「漢」朝,一共有50位皇帝,享國666年
    2.東漢 劉秀推翻王莽後建立東漢,定都洛陽,政權維持196年,共歷12位皇帝,最後禪位曹丕,東漢滅亡。 3.蜀漢 劉備佔據荊州和益州後建立蜀漢,定都成都,政權維持43年,共歷2位皇帝,最後投降魏國。
  • 中國選官制度的演變:從世卿世祿到科舉制
    導語: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本文我就以這角度來分析一下,看歷代的選官制度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演變過程,這個演變過程又有什麼內在的原因?咱們先來整體的認識一下。2,察舉制察舉制即規定由地方官考察其轄區內的士人再舉薦給朝堂,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考察和舉薦人才為官的制度。類別眾多如有:孝順清廉者謂之孝廉;品行賢良行為方正者謂之賢良方正等。察舉制打破了世卿世祿制的「圈子」,在當時是有一定進步性的。在這種制度下,即便你是出身寒門,只要你有才、只要你孝順你就有出仕為官的可能。
  • 中國古代的官員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呢!?
    九品中正制是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重要選官制度。這種選官制度,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或者說是察舉制的另種表現形式。著名的歷史學家唐長孺認為,中正的任務是品第人物作為政府用人的根據。所有官職授受,除了皇帝特權來處理之外,都必須經中正審查這一道手續。中正品第並非只是一種褒貶虛名,而是和入仕途徑以及任職有不可分離的關係。官位必須與品第相符,降品等於免官,如果升官則必須同時升品。
  • 為什麼古代宦官總是會提醒皇帝:辰時了,辰時是什麼時候?
    皇帝在埋頭批閱奏摺,旁邊一名隨侍的太監小聲提醒道:「萬歲爺,辰時到了。」那麼辰時到底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宦官總是要在辰時提醒皇帝?我們古代的計時跟如今的24小時不一樣,中國古代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
  • 中國古代皇帝服裝上的龍圖騰
    中國古代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服裝,因為穿著者的特殊身份而備受關注——這種服裝就是龍袍。我們現在所說的龍袍,多是通俗叫法,把皇帝所穿有龍的服裝都叫龍袍。其實確切地說,皇帝身上帶龍的服裝有兩種,冕服和龍袍,而這兩種服裝,所貫穿的理念是大不相同的。
  • 中國各朝代皇帝的壽命有多長?
    ,後來還成了皇帝的代稱。超過三分之二的皇帝壽命不過五十歲,七十歲以上的只有三國的吳大帝孫權(七十歲)、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八十五歲)、唐朝的武則天(八十一歲)、唐玄宗李隆基(七十七歲)、宋高宗趙構(八十歲)、元世祖忽必烈(七十九歲)、明太祖朱元璋(七十歲)、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皇帝,八十八歲)。二百零九個皇帝的平均壽命是39.2歲。清朝皇帝的平均壽命在各朝代中是最長的,也只有52.4歲。
  • 中國各統一王朝末代皇帝的結局
    中國統一的封建王朝,從秦朝開創封建時代後,共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九朝。朝代更迭時,末代皇帝由於自身的身份,政治地位通常都是死的極慘的「陪葬品」!首先是秦朝,秦始皇最小的孩子秦二世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