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楷書教材,這樣一筆不苟,太精準了!

2021-01-10 網易

2019-03-06 20:04:38 來源: 在水藝方

舉報

  

  這本楷書教材叫《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是明代大臣李淳奉明代宗朱祁鈺之命所撰寫的御用書法課本,主要講楷書的結體。

  

  

  1.天覆

  要上面蓋盡下面法,宜上清而下濁。

  2.地載

  要下劃載起上劃,宜上輕而下重。

  3.讓左

  須左昂而右低,若右邊有謙遜之象。

  

  4.讓右

  宜右聳而左平,若左有固遜之儀。

  5.分疆

  取左右平而無讓,如兩人並相立之形。

  6.三勻

  取中間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之狀。

  7.二段

  要分為兩半,較其長短,微加饒減。

  8.三停

  要分為三截,量其疏密,以布均停。

  9.上佔地步

  要上面闊而劃清,下面窄而劃濁。

  

  10.下佔地步

  要下面寬而劃輕,上面窄而劃重。

  11.左佔地步

  要左邊大而劃細,右邊小而劃粗。

  12.右佔地步

  要右邊寬而劃瘦,左邊窄而劃肥。

  13.左右佔地步

  要左右瘦而俱長,中間肥而獨短。

  14.上下佔地步

  要上下寬而微匾,中間窄而勿長。

  15.中佔地步

  要中間寬大而劃輕,兩頭窄而劃重。

  

  16.俯仰勾趯

  要上蓋窄小而勾短,下腕寬大而勾長。

  17.平四角

  要上兩角平,而下兩角齊,法忌挫肩垂腳。

  18.開兩肩

  要上兩肩開,而下兩腳合,法忌直腳卸肩。

  19.勻劃

  黑白喜得均勻。

  20.錯綜

  三部怕成犯礙。

  21.疏排

  疏排之撇須展,不展則寒乞孤窮。

  

  22.縝密

  縝密之劃用蹶,不蹶則疏寬開散。

  23.懸針

  懸針之字,不用中豎,若中豎則少精神。

  24.中豎

  中豎之字,不用懸針,若懸針,則字不穩重。

  25.上平

  上平者,則小者在左,而莫錯方隅。

  26.下平

  下平者,則小者在右,而勿差地位。

  27.上寬

  上寬者,下面固然難大,惟長趁而方佳。

  

  28.下寬

  下寬者,上面已是成尖,用短蹶而方好。

  29.減捺

  減捺者宜減,不減則重捺難觀。

  30.減勾

  減勾者宜減,不減則重勾無體。

  31.讓橫

  讓橫者,取橫劃長而勿擔。

  32.讓直

  讓直者,要直豎正而勿偏。

  33.橫勒

  橫勒者,但放平而無勢。

  

  34.均平

  均平者,若兼勒以失威。

  35.縱波

  縱波之波,惟喜藏頭收尾。

  36.橫波

  橫波之波,先須拓頸寬胸。

  37.縱戈

  縱戈之戈,但怕彎曲力敗。

  38.橫戈

  橫戈之戈,尤嫌挺直勾平。

  39.屈腳

  屈腳之勾,須要尖包兩點

  

  40.承上

  承上之撇,宜令叉對正中。

  41.曾頭

  曾頭者,用上開而下合。

  42.其腳

  其腳者,用上合而下開。

  43.長方

  長方者,喜四直而寬大。

  44.短方

  短方者,貴兩肩而平開。

  45.搭勾

  搭勾者,勾須另搭,不則累苟筆之態。

  

  46.重撇

  重撇者,撇須宛轉,不則犯排牙之石。

  47.攢點

  攢點之點,皆宜朝向,不則為砌石之樣。

  48.排點

  排點之點,須用變更,不則為布棋之形。

  49.勾努

  勾努之字,不宜用裹,若用裹,字便不方圓。

  50.勾裹

  勾裹之字,不宜用努,若用努,字最難飽滿。

  51.中勾

  中勾之字,但憑偏正生妍。

  

  52.綽勾

  綽勾之字,亦喜妍生偏正。

  53.伸勾

  伸勾之字,惟在屈伸取體。

  54.屈勾

  屈勾之字,要知體立屈伸。

  55.左垂

  左垂者,右邊不得太長。

  56.右垂

  右垂者,左邊須索要短。

  57.蓋下

  蓋下者,左右宜乎均分。

  

  58.趁下

  趁下者,兩邊貴乎平展。

  59.縱腕

  縱腕之腕宜長,惟怕蜂腰鶴膝。

  60.橫腕

  橫腕之字嫌短,不宜鶴膝蜂腰。

  61.縱撇

  縱撇之撇最忌短,仍患鼠尾牛頭。

  62.橫撇

  橫撇之撇偏喜長,惟怕牛頭鼠尾。

  63.聯撇

  聯撇之法,取下撇之首,對上撇之胸。

  

  64.散水

  散水之法,超下點之鋒,應上點之尾。

  65.肥

  肥者止許略肥,而至於浮腫。

  66.瘦

  瘦者但須少瘦,而休反為枯瘠。

  67.疏

  疏本稀排,乃用豐肥粗壯。

  68.密

  密雖緊布,還宜自在安舒。

  69.堆

  堆者累累重疊,宜重累處以鋪勻。

  

  70.積

  積者總總繁紊,用繁紊中而取整。

  71.偏

  偏者還須偏稱。

  72.圓

  圓這則喜圍圓。

  73.斜

  斜者雖斜,而其中要取方正。

  74.正

  正者已正,而四方無使餘偏。

  75.重

  重者下必大。

  

  76.並

  並者右必用寬。

  77.長

  長者原不喜短。

  78.短

  要寫得短些

  79.大

  大者既大,而妙於攢簇。

  80.小

  小者雖小,而貴在豐嚴。

  81.向

  向者雖迎,而手足亦須迴避。

  

  82.背

  背者固扭,而脈絡車自貫通。

  83.孤

  孤者劃孤,而惟患於輕浮枯瘦。

  84.單

  單者形單,而偏重於俊麗清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大字結構八十四法》,皇帝用的書法教材,珍貴
    古代皇帝學習書法,肯定有著他人比不了的資源和優勢。宮廷內收藏的歷代名家法帖,一般的普通人可能一生都無緣見一面,而皇帝只要喜歡,盡可以日日把玩品讀,另外,皇帝身邊名師眾多,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書壇領軍人物,天天和這些大師級的名家呆在一起,想寫不好都難。
  • 《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古代皇帝學書法用的,不能錯過
    這樣做效果肯定有,不過在小編看來,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抬頭看路有時候比低頭苦練還要重要,在明白一些基本原理後再進行臨摹練習,效果會好的多。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本介紹大字楷書結體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古代皇帝學書法用的,不能錯過。
  • 他是清朝進士,楷書筆畫勻稱而精到,被稱為「清朝楷書第一人」!
    其楷書筆畫勻稱而精到,結體嚴謹而端莊,既精於法度又賞心悅目。古代的書法家特別是隋唐以來的書法家楷書都過關,這是不爭的事實。原因是科舉考試楷法要過關,選拔官員的四個標準是:書、言、身、判,楷書書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能否中舉中進士做官,楷書是最實用的科舉敲門磚,讀書人不敢不重視。古代大多數讀書人學書法以皇帝的喜好為標準,所以明清楷書很流行。
  • 古代皇帝選妃侍寢,除了翻牌子,還能這樣幹
    在古代,皇帝選擇妃子的時候,因為後宮人數太多,所以一般通過翻牌子這種手段來選妃侍寢,牌子上畫有各個妃子的畫像以及一些信息,比如擅長什麼、出身什麼的,皇帝看中哪個就將哪個牌子翻過去,但是時間一長,每次都翻牌子,皇帝都翻的膩歪了,於是就心血來潮發明了各種比較奇葩的方法來選妃侍寢。一、掛燈籠。
  • 古代皇帝如何理髮?談論起乾隆理髮,還有這樣一個典故
    古代皇帝如何理髮?談論起乾隆理髮,還有這樣一個典故從古至今,理髮都有很多講究,我們觀看歷史類的影視作品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市集上有很多賣東西的商家,也有在旁邊雜耍賣藝的江湖人士。古代可不比現在,沒有精美的剪刀,所以理髮的時候就會經常受傷。可是皇帝需要理髮的時候難道也是這樣的嗎?皇帝本就是地位尊貴,更不用說頭部了。古代的皇帝理髮的時候並沒有御用的剃頭師,但是規矩卻是不少的。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壽命不長?
    歷代中國的皇帝中,由於放縱享樂、累於政事或遭人暗算,所以導致短命者居多。中國歷史上唯一長壽的皇帝,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了,他活了八十九歲。 說到古代皇帝壽命的事,估計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中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應該是不足40歲,這個水平是低於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 楷書字根技法8|特例「卩」偏旁字田英章工筆楷書技巧分析
    這樣的寫法嚴格意義上與新華字典寫法肯定不合要求,但是就是這種寫法反而顯得順眼。人道是書法「一字一畫」。的確不假,「書學有道,楷法無欺」只是一句鼓勵我們的話。在「卩」右偏旁的處理時,只能單獨記住這樣的「下沉」特例規則。「卩」字根同樣位於最右側偏旁時,在「柳」「仰」的左中右結構中,「卩」偏旁就得重新回道「左部字根中位線」與「右部字根中線」貫穿一線的規則,否則一定產生參差不齊的觀感。
  • 歐陽詢楷書筆法學習字帖,偏旁結構技法演示,歐體楷書的帖學範本
    楷書是一切書法的基礎,也就是說楷書寫不好,行書草書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局限性的。網上流行一句話叫做:不練楷書,寫不好行書;不練行書,楷書寫不活。可以說是很全面地闡述了楷書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針對當下最受喜歡的歐體楷書,分享楷書的書寫方式。在學習之前,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楷書的學習。練習行楷,速度與美觀兼而有之。在默寫處,你只需要放慢速度不連筆就可以解決。
  • 古代皇帝的「啟蒙」老師,教完皇帝之後,結局怎樣?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皇宮中負責教授皇帝生理知識的人,一般都是一些女官。古代皇帝的「啟蒙」老師,教完皇帝之後,結局會怎樣?「啟蒙」老師這些皇帝也學習生理知識,並不像我們上生理課那樣,而是有女官一對一對皇帝進行服務和教學。女官也不是隨隨便便給皇帝上課的,經過相關人員的精挑細選,被選上的女官為皇帝一人傳授相關知識。那麼她們在為皇帝傳授相關知識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為何卻大都短命?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為何卻大都短命?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有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
  • 顏真卿的楷書「端莊雄偉」,李煜卻說筆畫象粗壯的莊稼漢
    顏真卿楷書顏真卿的楷書歷來是學書者臨帖的典範摹本,其字的特點是「端莊雄偉顏真卿楷書李後主皇帝當的不成功,可是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是個除在當皇帝這個職業上失職,其他都稱得上全能型的牛人。顏真卿楷書李煜除去擅長詩詞,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他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並總結為廣為書家所知的「擫、押、鉤、揭、抵、拒、導、送」八種技藝。
  • 中國古代「最清廉」的宰相,窮到連皇帝都看不下去,皇帝:多少留點給...
    對於貪官我們一貫是罵的,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還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那就是皇帝很貪財,但是大臣卻十分清廉。 所以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中國古代「最清廉」的宰相,窮到連皇帝都看不下去,皇帝:多少留點給自己吧!咋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古代皇帝駕崩以後,他的嬪妃怎麼辦?第三種太亂,第四種太悽涼
    隨著如今宮廷戲的火熱播出,皇帝大多都擁有很多妃嬪,不計其數,還有很多的宮女,歷史上的帝王大多數,都比較短命。在這些帝王過世之後,他的後宮和嬪妃們,都是怎樣處理的呢?小編對此感到非常非常的好奇,所以翻閱了很多資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當帝王死後,身邊的這些女人們到底怎樣處理?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壽命不長?
    古代由於生活水平低和醫療條件差,古人的平均壽命比較低,只有50多歲。皇帝則不同於一般老百姓,他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且擁有全國最好的醫生(御醫),按理來說,他們的壽命應該比普通老百姓長。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據統計,我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比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還低。這是為何?一是縱慾過度。皇帝擁有三宮六院眾多的嬪妃,他們夜晚十分操勞。
  • 古代妃子例假遇到皇帝寵愛,該如何滿足皇帝?方法多種多樣
    古代的皇帝有著絕對的統治權,可以說皇上想幹嘛,基本上是沒人攔得住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下,皇帝們的後宮,更是有數不清的美女,甚至他們一天換一個,幾年都換不完的妃子。只要是皇帝想寵愛哪個妃子,這個妃子就得洗白白,等著皇帝來寵信自己,但是就有那麼一個問題,沒懷孕的女子,每個月是有例假的,但是要是趕上了這個例假,那就沒辦法伺候皇上了,那麼她們該如何跟皇帝溝通呢?
  • 從甲骨文到楷書,2000多年前的文字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王勃在他著名的《滕王閣序》中提到「鐘鳴鼎食之家」,形象的描寫了豪門大戶的貴族之家,而古代的文字的識別和書寫也往往掌握在統治階層的手中,一些寒門學子獲取知識學習文字是很不容易的。 隸書成為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至此漢字的形體發展終於邁進了今文字的階段,隸書楷書向我們走來。 現在我們更常用的還是楷體字,書寫時橫平豎直,想必每個人從小學習寫字都是從學楷書開始的,端端正正,一如做人,學習寫字的開始也是學習做人的開端。
  • 古代皇帝條件那麼好,為何壽命卻不長
    中國古代500多位帝王,除了康熙,乾隆,武則天和蕭衍外,大多數皇帝的年數都不長,古代帝王平均年齡只有39歲,相比於古人的平均壽命足足少了16年,他們享受著當時最好的衣食住行條件和最高的醫療水平,為什麼這樣短命呢?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工作壓力大。
  • 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為什麼?
    太皇太后,也就是皇帝的祖母,這裡面包括了皇帝的嫡祖母、宗法上的祖母和親生祖母,是對還在世的先帝母親(嫡母和生母)的尊稱,先帝在世時,稱皇太后,新帝即位後,晉升為太皇太后。古代的皇位繼承制度,主張「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子在整個皇位繼承體系佔據最尊崇、最高貴的地位。
  •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都英年早逝?原來是有這些致命因素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都英年早逝?原來是有這些致命因素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工蓋五帝」,便將「皇」與「帝」這兩個字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皇帝」這個詞,意思是指天地,而天地是萬物之主,可見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地位是相當的崇高,九五之尊。回顧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歷史,其中到底有多少個皇帝呢?我們先來看看封建王朝一共是有八十三個,而皇帝與地區的國王加起來就有五百五十九位,這其中稱王的有一百六十二人,稱帝的有三百九十七人。都說古代人的壽命都比較短,那麼我們今天來說道一下古代帝王他們的壽命一般是多少呢?
  • 楷書偏旁技法|「冫」兩點水偏旁漢字田英章工筆楷書技巧分析
    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冫』下點應略微偏左,以便穩定重點。兩筆距離不要太遠,稍需緊湊,而提鋒切忌太長,並注意所指的方向。還應該體會和觀察兩點的呼應關係的連帶關係。」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理解到,書法漢字的觀感就是從3個方面體現:1)「筆法」技法負責的「筆畫的形態」;2)「結構」經驗處理「筆畫幾何位置」,結構保證漢字穩定不倒;3)筆畫間在形態與位置上的「呼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