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何大多壽命不長?

2021-01-09 雨夜讀史

古代由於生活水平低和醫療條件差,古人的平均壽命比較低,只有50多歲。皇帝則不同於一般老百姓,他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且擁有全國最好的醫生(御醫),按理來說,他們的壽命應該比普通老百姓長。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據統計,我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比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還低。這是為何?

一是縱慾過度。皇帝擁有三宮六院眾多的嬪妃,他們夜晚十分操勞。

許多皇帝面對美色,無法把持自己,在房事上過度操勞,導致英年早逝。

比如漢成帝劉驁就是典型的例子。漢成帝貪戀美色,每晚都要妃子侍寢。

公元前18年,漢成帝在陽阿公主家裡做客時,他被一名舞女吸引,於是帶回宮中,此後漢成帝十分寵幸這名舞女,她就是趙飛燕。

趙飛燕為了鞏固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她向漢成帝推薦自己的妹妹趙合德。

趙氏姐妹深得漢成帝的歡心,為了應付兩個如花似玉的美女,漢成帝服用春藥,最後被掏空了身體。

公元前7年4月17日,漢成帝死於趙合德的床上,正史的記載為中風而死,實際原因是縱慾過度,趙合德也因為害死了皇帝,壓力太大而被迫自殺謝罪。

二是服食丹藥。由於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都希望自己能長命百歲,因此許多皇帝服用丹藥,希望可以延年益壽。

經過現代科學分析,丹藥的主要成分是重金屬和礦物質,長期服用。不僅不能延年益壽,還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許多皇帝就是嗑藥過多致死。

比如唐朝的皇帝就非常迷戀丹藥,唐朝22位皇帝中,有15位皇帝沉迷丹藥,其中有5位皇帝死於服食丹藥。

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晚年由於服食大量的丹藥,導致病情加重最終不治身亡。

唐朝另一位明君唐憲宗,在取得「元和中興」的偉業後,開始服食丹藥,導致性格大變,暴躁易怒,經常斥責身邊的官宦和宮女,甚至無端將他們殺害,搞得唐憲宗身邊的人,人人自危,最後唐憲宗死於官宦之手。

唐武宗李炎也效仿先輩,服食丹藥,並因此中毒,死前有多日無法說話,最後年僅33歲就死於丹藥。

三是死於不良的生活習慣。俗話說,酒色不分家,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除了好色外,還有許多好酒之徒。

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在即位前期,英明神武,到了後期,他嗜酒如命,性情大變。

高洋喝醉酒後,喜歡殺人,他為金鑾殿放置了一口鍋和一把鋸,方便他喝醉後殺人。

由於高洋經常喝醉,身邊的親信、宮女和官宦被他殺死不少,為了解決這種供不應求的現象,高洋命人將死囚押送到皇宮中,供他殺人取樂。

更為離譜的是,高洋喝醉酒後連親娘都不認,而他在沒有喝醉時對母親是很孝順的。

有一次,高洋喝醉後發酒瘋,其母婁太后因此責備他,高洋此時醉得六親不認,他惡狠狠地對婁太后說:「可惡的老太婆,明天把你送到胡人那裡,給他們做老婆。」婁太后被氣得說不出話。

由於酗酒,導致高洋無法進食,天天以酒為食,結果他在31歲時就英年早逝。

四是死於政變。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皇帝的寶座被許多人覬覦,有不少皇帝死於宮廷政變。

第一個死於政變的皇帝是秦二世胡亥。胡亥由於寵信趙高,造成眾叛親離,天下民變四起,劉邦率領的義軍打到鹹陽附近,胡亥派人責備趙高,趙高為了自保,決定發動政變,殺死胡亥。

趙高秘密與弟弟趙成和女婿閻樂商議,由閻樂帶兵入宮,捉拿胡亥,並且逼胡亥自殺,胡亥死的時候才23歲。

除了胡亥,還有宋文帝、隋煬帝、唐中宗、唐敬宗、唐昭宗等許多皇帝都是死於宮廷政變。

從以上的幾種原因可以看出,皇帝之所以短壽,是由內因和外因造成的。

內因主要是在於皇帝自身,縱慾過度、服食丹藥和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皇帝短壽的重要原因。

外因則是皇帝寶座太誘人,許多皇帝在宮廷政變中死於非命。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條件那麼好,為何壽命卻不長
    中國古代500多位帝王,除了康熙,乾隆,武則天和蕭衍外,大多數皇帝的年數都不長,古代帝王平均年齡只有39歲,相比於古人的平均壽命足足少了16年,他們享受著當時最好的衣食住行條件和最高的醫療水平,為什麼這樣短命呢?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工作壓力大。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壽命不長?
    說到古代皇帝壽命的事,估計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中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應該是不足40歲,這個水平是低於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現在都知道想要獲得長壽,除了遺傳因素以外,生活習慣和飲食條件缺一不可,是一個綜合的因素,不是靠單純某一個方面就能保證的,所以古代皇帝每天光靠錦衣玉食是無法保證長壽的,而這些皇帝大多數是勤政累壞的,當然也有別的原因,不過大多數是因為勞累過度。
  • 古代皇帝的壽命為何大多不長?一個惡習所致,乾隆戒掉後活了89歲
    曾經有人列出了一項數據,從秦始皇時期開始算,到清廷最後一位皇帝結束為止,歷史上200多位帝王,平均壽命加起來才不到39.9歲,明擺著是一門高危職業。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即便拋開那些陷入戰爭或者宮鬥,因此死於非命的君主之外,大部分太平盛世期間的皇帝,壽命也不長久,按照道理,雖然古代生產力落後,但是他們吃穿用度,無不是用得最好,為什麼會出現壽命不長的現象呢?實際上,一個惡習佔據了很大的原因,那就是煉丹術。
  •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為何卻大都短命?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為何卻大都短命?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有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
  • 古代皇帝享受榮華富貴,配套醫療條件也是最佳,卻為何大多短命?
    皇帝,九五至尊,全天下最讓人羨慕的身份。根據統計,中國歷史上一共83個王朝,559個帝王,其中皇帝302個,平均年齡為39.2歲。雖然古人的壽命遠非今天可比,但連40歲都不到也真的是太短命了。按理說,皇帝不愁吃穿,又有御醫照顧,究竟是什麼影響了皇帝們的壽命?其實,享受榮華富貴,恰恰是威脅皇帝健康的第一大殺手。
  • 擁有無窮資源,享受最好待遇,為何皇帝壽命一般都不長
    中國歷史上從秦始皇建立皇帝稱號到清末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共有皇帝422人,平均壽命只有39歲。真正高壽的皇帝只有梁武帝蕭衍、武則天、康熙、乾隆等寥寥數人。自古皇帝難長壽,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皇帝是個高危職業,心理壓力特別大。歷史上皇帝壽命特別低,很多情況都是非正常死亡。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短命,不及太監長壽?你看看嬪妃的「侍寢制度」
    皇帝是一國之君,九五之尊,歷史上皇帝往往是最威風的一個,權利十分大,因此不少人擠破頭也想當皇帝。  不過有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在古代,長壽的皇帝往往很罕見,歷史上的幾個高壽皇帝用手指頭就能數的出來(劉徹、武則天,蕭衍,乾隆)。
  • 為何古代皇帝的諡號越來越長,是皇權逐步加強還是大臣曲意逢迎
    從今以後無論皇帝有多麼昏庸多麼不堪,也沒有得過"紂"這個惡諡。 在周武王姬發登基之後,便廢除了廟號這個制度,開始普遍的使用諡號,在春秋時期諡號的使用尤其明顯,如晉文公,楚莊王等等,這其中的"文"和"莊"都是諡號。在這個時期諡號大多還能保持其公正性,如楚靈王中的"靈"就是惡諡。
  • 為什麼明朝皇帝的壽命大多數都不長?原因有3點
    而此後皇帝的普遍壽命都不高,從第四任到第十五任皇帝,平均壽命為40歲。如果再除去嘉靖帝和萬曆帝,後面十任皇帝平均壽命只有36歲。在中國,皇帝是個高危職業,既要擔心大臣奪權,太監暗害,又要操心國政,還要努力造人。因此皇上勞心勞力,到頭來卻大多不長壽。
  • 乾隆為何稱為長壽皇帝?只因生前戒掉這個嗜好,如今很少有人做到
    ,在位六十餘年,即使禪讓位子還繼續訓政,除了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外,實際上還是古代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為何被稱為長壽皇帝,又為何活的這麼久?中國古代帝王壽命排名:值得一說的是,除了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之外,歷史上還有人認為,活得最久的皇帝應該是南越武帝趙佗,根據史料記載,此人活到了百歲之久,不過呢,由於這些沒有認可依據,考古人員都無從考究,對此可信度並不大,而能夠從史料中確定「活最久」的帝王,也只有乾隆皇帝,並且有跡可循當然了,作為帝王一代統治者,都想要長命百歲,延年益壽,但這幾乎不可能,從始皇帝嬴政開始
  • 在古代,為何大多數皇帝的壽命比較短,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嗎?
    皇帝在古代是最高的統治者,掌握著生殺大權,但是看似威風的表面下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的,尤其是古代的皇帝長壽的並不多,很多皇帝都是英年早逝。
  • 古代皇帝壽命都很短,這是什麼原因?其實這跟後宮「侍寢」有關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皇權社會,皇帝是國家的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是衣食住行都有專人打理,皇帝只要每天批閱奏摺,處理好國家發生的事情,保持安穩和國家經濟發展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的心中做皇帝也是一個夢想,但其實歷史學家研究,古代的皇帝壽命都很短,平均都活不到40歲,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宮裡御醫眾多,又不愁吃穿,大多數皇帝為何還短命?原因很簡單
    皇帝風流一輩子,不愁吃穿,享盡榮華富貴。可奇怪的是,自古以來的皇帝似乎壽命都不長,到底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同治皇帝根據調查統計,古代皇帝的平均年齡都沒能達到四十歲,明明宮中還有一群醫術高明的御醫隨時待命
  • 各朝各代的真命天子壽命為何如此短暫,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都是很短的,由於當時生產力並不太發達,所以他們普遍情況下生命都很脆弱,並且抵不過天災人禍,如果生了一場大病,很有可能就會喪生。那麼其實在孤單的時候,一些帝王,他們的壽命也並不是,比常人要活得長,他們有時候甚至,比平常的人,死得還要快,這是為什麼呢?
  • 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有何含義?你能區分嗎
    而皇帝作為中國古代最尊貴的人,對於文化的產出功不可沒。 古往今來對皇帝的稱呼非常複雜,關於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十分容易讓人混淆,那麼你能知道其含義嗎? 當然,有的皇帝在位期間可能只有一個年後,比方說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為「貞觀」,清朝世宗的年號為「雍正」。 但是也有的皇帝在位期間也會改元,唐朝女皇武則天在位期間長達十四年,她曾先後改元近二十次,唐朝的另一位皇帝唐高宗也曾經改元多達十四次。 那麼為何皇帝在位期間需要改元呢?
  • 為何秦始皇穿黑龍袍,而後世皇帝龍袍大多是黃色?
    我們經常看宮廷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古代皇帝都是身著黃龍袍,可是唯獨秦始皇穿的是黑龍袍,有專家表明:不是他們不想,是不敢。這是為何?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嗎? 在古代有四種顏色非常的重要,分別是黑、白、紅、黃,而黑色象徵的就是權力和威嚴,所以自周朝以來,歷代天子在六冕之制中多是使用黑色
  • 古代女子為何大多都短命?這其中有三種因素,都很致命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喜歡用「紅顏薄命」一詞來形容長相漂亮的女子,比如古代的四大美人,都很「薄命」。那麼古代漂亮女子為何大多都短命?這其中有三種因素,都很致命。
  •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都英年早逝?原來是有這些致命因素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都英年早逝?原來是有這些致命因素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工蓋五帝」,便將「皇」與「帝」這兩個字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皇帝」這個詞,意思是指天地,而天地是萬物之主,可見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地位是相當的崇高,九五之尊。回顧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歷史,其中到底有多少個皇帝呢?我們先來看看封建王朝一共是有八十三個,而皇帝與地區的國王加起來就有五百五十九位,這其中稱王的有一百六十二人,稱帝的有三百九十七人。都說古代人的壽命都比較短,那麼我們今天來說道一下古代帝王他們的壽命一般是多少呢?
  • 壽命比較長的人,吃飯時大多有3個好習慣,其實很簡單
    要想壽命長一點,應該要做些什麼?北京醫院研究所,曾經對長壽縣大於等於90歲的人,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他們在吃飯時大多有3個好習慣,大家不妨學一學。習慣一,小口吃飯,一口完全咀嚼乾淨才吃下一口,很多人都聽說過大口吃飯才香,但從健康方面來說,吃飯的時候小口吃,牙齒可以充分地咀嚼食物,這樣方便消化。
  • 明朝的時候,皇帝都不長命,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國古代有著很多的王朝,有的朝代很輝煌,有的朝代也很衰敗。而決定一個國家是否昌盛的主要因素就是皇帝的賢明與否,我們一提到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尊貴,皇帝是一個國家的主人,整個國家都是他的,自然皇帝就能享用到最好的東西,不管是哪個方面,吃的,喝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我認為皇帝應該被養的非常好,壽命應該也是高於常人的。但是通過史料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皇帝壽命很長的卻很少,尤其是在明朝,皇帝的壽命都很短,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