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皇帝的壽命大多數都不長?原因有3點

2021-01-09 老無歷史觀

明朝歷任皇帝壽命

1.明太祖(洪武)朱元璋,71歲。

2.明惠宗(建文)朱允炆,26歲。

3.明成祖(永樂)朱棣,65歲。

4.明仁宗(洪熙)朱高熾,48歲。

5.明宣宗(宣德)朱瞻基,38歲。

6.明英宗(正統、天順)朱祁鎮,38歲。

7.明代宗(景泰)朱祁鈺,30歲。

8.明憲宗(成化)朱見深,41歲。

9.明孝宗(弘治)朱祐樘,36歲。

10.明武宗(正德)朱厚照,31歲。

11.明世宗(嘉靖)朱厚熜,60歲。

12.明穆宗(隆慶)朱載垕,36歲。

13.明神宗(萬曆)朱翊鈞,58歲。

14.明光宗(泰昌)朱常洛,39歲。

15.明熹宗(天啟)朱由校,23歲。

16.明思宗(崇禎)朱由檢,35歲。

明朝16帝

除了第二任朱允炆(失蹤)和最後一任朱由檢(自殺),明朝其他的皇帝朱元璋最長壽71歲,其次是他兒子朱棣65歲。

而此後皇帝的普遍壽命都不高,從第四任到第十五任皇帝,平均壽命為40歲。

如果再除去嘉靖帝和萬曆帝,後面十任皇帝平均壽命只有36歲。

在中國,皇帝是個高危職業,既要擔心大臣奪權,太監暗害,又要操心國政,還要努力造人。

因此皇上勞心勞力,到頭來卻大多不長壽。

可是如明朝皇帝這般的壽命,平均只有36歲,放到現在也就是剛從青年向中年邁進,在歷朝歷代中的確算不多見的。

分析其原因,總結為三點:

1、明仁宗的不良基因遺傳給了後代

朱元璋在明朝皇帝中最長壽的,活了71歲,而他的兒子也遺傳了他的長壽基因,26個兒子中只有2個早夭,其他24個皇子的平均壽命為46歲,活到60歲的有6個。

朱棣有3個兒子,其中一個被明宣宗處死,但即使如此,也都活過了45歲。

然而情況到明仁宗朱高熾出現了不一樣,朱高熾從小身體就不好,一度因為身體原因幾乎被廢掉太子之位。

明仁宗劇照

或許是他的不好的身體基因遺傳給了後代,他的只有兩個活過50歲,兒子的平均年齡只有38歲,其中有五個兒子都因為沒有子嗣而廢除封國。

再到明宣宗朱瞻基,他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死時37歲,另一個死時不到30歲。

再到後面的皇帝,長居深宮,本身就缺乏先祖朱元璋、朱棣等戰場歷練的機會,平時又不重視弓馬訓練,又遺傳了不良的身體素質,因而其壽命就比較短。

2、明朝皇帝普遍喜歡服食各種丹藥

明朝皇帝,多數都服食丹藥。這裡的丹藥包括希望延年益壽的延長壽命丹藥,也包括為了提高為愛鼓掌能力的各種「丸」。

像明宣宗朱瞻基,去世時38歲,有種說法是其服食丹藥過多致死。

明世宗一生崇信道教,晚年也是因服食丹藥而亡。

明光宗更是為了能日御數女,而服用「紅丸」導致暴斃。

明世宗劇照

那時候科學技術並不發達,所謂的丹藥裡,多數有汞、鉛、銅等金屬元素,對人身體非常有害,但皇帝們卻當作養生保健品服用,因此死的普遍較早,甚至皇帝壽命比藩王還短。

明光宗劇照

3、明朝皇子相缺乏嚴格的皇家教育,養成了不良嗜好

明朝的皇帝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遠不如清朝皇帝做得好。

清朝皇帝對待皇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幾歲就開始學習,從早上五點直到晚上,四書五經、騎馬射箭、滿漢書法等等。一年只有過年等有限的幾天休息時間。

因此清朝的皇子們身體素質和文化素養普遍較高。

但明朝卻對皇子的教育不太上心,致使皇帝們都染上了酒色、貪玩等不良嗜好。

最典型的是明武宗,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將軍稱號,沒事就帶兵出關打仗玩。還建立了一個豹房,珍奇猛獸、絕色美女都安排在裡面,以豹房為家,皇宮都不回了。

明武宗劇照

明穆宗、明神宗、明熹宗等都是不理朝政,把國家政務給了內閣或者身邊宦官,自己一心發展自己的愛好去了。

長期的酒色、無規律的生活,很快就會掏空這些本不強健的皇帝的身體。

也正是因為如此,導致有明一朝,皇帝的普遍壽命比較短。

相關焦點

  • 明朝的時候,皇帝都不長命,這是什麼原因呢
    而決定一個國家是否昌盛的主要因素就是皇帝的賢明與否,我們一提到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尊貴,皇帝是一個國家的主人,整個國家都是他的,自然皇帝就能享用到最好的東西,不管是哪個方面,吃的,喝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我認為皇帝應該被養的非常好,壽命應該也是高於常人的。但是通過史料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皇帝壽命很長的卻很少,尤其是在明朝,皇帝的壽命都很短,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壽命不長?
    說到古代皇帝壽命的事,估計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中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應該是不足40歲,這個水平是低於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其實比較簡單,他們的生活中有一部分違背的生命的本質。 我們現在都知道想要獲得長壽,除了遺傳因素以外,生活習慣和飲食條件缺一不可,是一個綜合的因素,不是靠單純某一個方面就能保證的,所以古代皇帝每天光靠錦衣玉食是無法保證長壽的,而這些皇帝大多數是勤政累壞的,當然也有別的原因,不過大多數是因為勞累過度。
  • 古代皇帝條件那麼好,為何壽命卻不長
    中國古代500多位帝王,除了康熙,乾隆,武則天和蕭衍外,大多數皇帝的年數都不長,古代帝王平均年齡只有39歲,相比於古人的平均壽命足足少了16年,他們享受著當時最好的衣食住行條件和最高的醫療水平,為什麼這樣短命呢?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工作壓力大。
  • 古代皇帝壽命都很短,這是什麼原因?其實這跟後宮「侍寢」有關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皇權社會,皇帝是國家的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是衣食住行都有專人打理,皇帝只要每天批閱奏摺,處理好國家發生的事情,保持安穩和國家經濟發展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的心中做皇帝也是一個夢想,但其實歷史學家研究,古代的皇帝壽命都很短,平均都活不到40歲,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為什麼皇帝都死得早?縱慾過度只是原因之一
    中國皇帝雖被稱為萬歲,但實際長壽者並不多。據統計,歷代皇帝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這209人的平均壽命為39.2歲。在現在人眼裡,這個壽命算是相當短暫了。不過也有人認為,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才35歲,因此,皇帝的平均壽命並不低。
  • 中國各朝代皇帝的壽命有多長?
    全文共1121字 | 閱讀需3分鐘 在秦漢以來的封建社會中,「萬歲」是皇帝的專用祝詞,後來還成了皇帝的代稱。
  • 皇帝一生享受無數榮華富貴,為何大多數壽命很短?
    因為除了死於宮廷政變,被刺殺或者毒殺的以外,大多數的皇帝,死亡的原因都可以用科學做出解釋。首先說死於非命的皇帝,這個最典型的就是亂世的皇帝,從秦二世開始,被趙高殺了,之後子嬰,被項羽殺了。再往後皇帝成批的死亡是在五代十國南北朝那會兒,皇帝是個危險的活,十幾歲就被殺死的不在少數,最極端的比如南朝的齊朝,4年之間換了7個皇帝,你就能明白死的有多快了。
  • 易中天為什麼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
    歷史上明朝的皇帝真的是最差的嗎?是的。起碼平均水平遠低於其他朝代。這並不是說明朝的皇帝不好,而是和其他朝代比起來略顯「無能」。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聽筆者娓娓道來。
  • 擁有無窮資源,享受最好待遇,為何皇帝壽命一般都不長
    中國歷史上從秦始皇建立皇帝稱號到清末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共有皇帝422人,平均壽命只有39歲。真正高壽的皇帝只有梁武帝蕭衍、武則天、康熙、乾隆等寥寥數人。自古皇帝難長壽,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皇帝是個高危職業,心理壓力特別大。歷史上皇帝壽命特別低,很多情況都是非正常死亡。
  • 為啥大多數男人的壽命,都比女人短?3個因素,早點了解清楚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女性的衰老速度比男性快,但大多數男性的壽命都比女性短。你的身邊肯定也有這樣的經歷,一對年老的夫妻,年齡相仿,但男性總是最先去世。由此可以看出,男性壽命較短的現象並不是個例,這肯定是有一些原因。
  • 皇帝成長計劃2明朝皇帝卡片一覽 明朝皇帝卡解析
    皇帝成長計劃2明朝皇帝卡牌怎麼樣?明朝皇帝卡片解析。小編特意做了這一期,大家快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金卡 明太祖朱元璋而其他三項都是圍繞叛亂進行,但總體而言也用處不大,叛亂的主要原因還是野心高,只要我們勤於科考勤於找人,勤於換下野心高的地方官員,基本是不會出現叛亂的,而且叛亂又不是丞相叛亂,不還有你們最愛的sl大法嗎4. 萬國來朝:初始敵國敵意值降低20%,貢品隨機增加,商業增加100,貿易請求必定成功,貿易收入增加30%,初始國庫增加150w。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壽命不長?
    皇帝則不同於一般老百姓,他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且擁有全國最好的醫生(御醫),按理來說,他們的壽命應該比普通老百姓長。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據統計,我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比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還低。這是為何?一是縱慾過度。皇帝擁有三宮六院眾多的嬪妃,他們夜晚十分操勞。許多皇帝面對美色,無法把持自己,在房事上過度操勞,導致英年早逝。
  • 三個原因告訴你,明朝是怎麼滅亡的,崇禎皇帝是可恨還是可憐?
    三個原因告訴你,明朝是怎麼滅亡的,崇禎皇帝是可恨還是可憐?文▏小先生明朝最為漢人統治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所滅亡後,後世之人每每提起明朝大嘆可惜,讓人可惜的原因有好幾點,第一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第二點可惜就是說崇禎皇帝,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表現出的骨氣非常值得人可敬可佩,無論明朝末年艱苦還是奉行,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信條,崇禎皇帝更是先殺死自己的妃子皇子,隨後留下
  • 宮裡御醫眾多,又不愁吃穿,大多數皇帝為何還短命?原因很簡單
    皇帝風流一輩子,不愁吃穿,享盡榮華富貴。可奇怪的是,自古以來的皇帝似乎壽命都不長,到底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吃穿也都不愁,為何會如此命短呢?大致有以下三點原因。其一,皇帝職業太過高危。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皇帝,這不僅表明著皇帝享有普通人沒有的待遇,也意味了皇帝職業的危險性。權力越大,潛在的威脅也越大。想當皇帝的人有大把,所以日日夜夜都有人在想方設法謀害皇帝,如果侍衛保護不夠得當,皇帝被害死絕對是分分鐘的事情。
  • 揭秘明朝十六位皇帝的死因,多數死因撲朔迷離,而且都是英年早逝
    明朝皇帝給後人的印象是兩極分化,有人覺得他們貪玩、懶惰,有人覺得他們天資聰明,勵精圖治,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明朝皇帝的壽命大都不長,在明朝很多內閣大臣活到六七十歲的並不少見,
  • 自古皇帝都短命,吃得好穿的好,為什麼還是短命?其實原因很簡單
    皇帝想必在我們國家史上算得上是生活的最好的,他們吃的好,穿的也好,甚是讓人羨慕,但是縱觀這個歷史所有的皇帝你會發現,皇帝的壽命是很短的,在我們國家的500多個帝王裡面,活的歲數超過80的,才區區4人,過了70的也才8人,但是在民間活的超過80,90,100的都大有所在,為什麼皇帝的壽命就這麼短呢
  • 明朝皇帝的名字中都帶有五行?這和朱元璋立的一個規矩有關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首先這個朝代是中國封建時期最後的由漢人掌權的國家。其次,明朝在二百七十六年中總共誕生了十六位皇帝。而這十六位皇帝中有十三位都葬在同一處地方。這十六位皇帝,從開國的朱元璋到最後的朱由檢,其中國家也是由興盛變為衰敗。
  • 明朝的皇帝基本活不過40歲是明十三陵的風水引致
    還有更大原因致仁宗、宣宗、英宗、景帝等明朝絕大多數皇帝皆短命(活不過40歲)筆者不公開。 3.仁宗的獻陵也是欽天監風水國師扦葬 仁宗死後宣宗1425年6月12日繼皇帝位,仁宗的獻陵沒有來龍,因成祖朱棣的長陵加上仁宗的獻陵都有重大問題致宣宗1435年正月初三日死亡,享年37歲,此時還是六運。
  • 萬曆皇帝的頭盔上,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錯誤,這就是明朝亡國的原因
    萬曆皇帝的頭盔上,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錯誤,這就是明朝亡國的原因萬曆皇帝在十三陵的陵墓叫定陵,這是解放後,我考古專家唯一發掘的帝王級別的陵墓,在這座陵墓中,一共出土了非常齊全的3千多件帝王陪葬所必須的寶貝。
  •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都英年早逝?原來是有這些致命因素
    「皇帝」這個詞,意思是指天地,而天地是萬物之主,可見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地位是相當的崇高,九五之尊。回顧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歷史,其中到底有多少個皇帝呢?我們先來看看封建王朝一共是有八十三個,而皇帝與地區的國王加起來就有五百五十九位,這其中稱王的有一百六十二人,稱帝的有三百九十七人。都說古代人的壽命都比較短,那麼我們今天來說道一下古代帝王他們的壽命一般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