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墳磕頭不要隨便磕,老祖宗有留下的規矩,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19-06-25 17:15:03 來源: 我要去遠方去旅行

舉報

  在這上千年的歷史當中,老祖宗們留下了不少規矩,其中一個就是清明節的時候上墳,這必定是一種十分隆重的儀式。所以,無論是家鄉多遠,都要回來給自己的祖宗上墳。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清明節就是為了祭祀祖宗的,這時一定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既然是祭祀祖宗的,那麼就免不了磕頭。磕頭是我國一種非常崇高的禮儀,也是一門十分深的學問。在不同的場合,磕頭的方法也不一樣。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清明節上墳磕頭的規矩呢?

  

  磕頭原本是用來表示「屈服」,是原始社會的一種行為方式。因為一些原因,後來上升為文化需要。封建社會的磕頭意味著對國軍的認同與尊重,如果再這樣的王朝,建軍不敗的話,難免是要被砍頭的。民間,人們一樣需要在廟堂磕頭。

  到了現在,人們之間不需要用磕頭來表達禮儀,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場合,還是需要用磕頭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尊重。尤其是像清明節這樣重要的日子,上墳的過程中,磕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清明節上墳時磕頭和其他場合是不一樣的,不能隨便一磕就完事了,那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不尊重,更是對自己祖先的不尊重。

  

  在這種場合下,老祖宗曾經定下了3種規矩。第一種:「一跪一叩」,然後重複三遍。意思就是合掌而跪,繼而向後退半步,這樣的動作重複三次。第二種:「三跪九叩」。這個和前者差不多,只不過是一需要三叩。第三種:重複三次「三跪三叩」,中間過程中不必起立。清明節上墳,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節上墳的時候一般都是比較簡單的。大家對老祖宗定下的規矩逐漸簡化,通常使用一拜三叩,跪一次磕三次頭就罷了。大家都認為只要心意到了就可以,沒必要像以前那樣繁瑣。當然,也有不少地方現在用鞠躬來取代磕頭,怎麼看都像少了一點傳統的味道。

  

  小編認為,這種節日我們還是按照祖先的要求,按照傳統文化的要求辦事好了。老祖宗們留下的規矩,每一代後人都應該銘記於心,要不然,真正到了需要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

  希望小編的這次簡單介紹,能夠幫你了解我國的一些傳統習俗。磕頭的確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其中的規矩我們也得了解。如果上墳的時候不知道該幹什麼,就會顯得特別沒有修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春節祭祖有什麼講究?磕頭還有規矩?如果你在外地回不去,又該怎麼辦?
    在我們源遠流長的甘氏家族文化中,除夕前後一般會舉辦祭祖儀式。春節祭祖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重之情,也是為了讓先人保佑自己的子孫後代繁衍生息、順順利利、富貴發達。 春節祭祖有講究 祭祖也是要講究規矩的。
  • 拜年磕頭的講究磕幾個 臨沂拜年需要磕頭的注意了
    每年春節拜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不少網友苦惱的是拜年還要磕頭。的確,對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說磕頭有些為難,而在我們臨沂農村,很多地方還是有著磕頭拜年習俗的。   其實磕頭也只是一種隆重的拜年方式,入鄉隨俗向長者致敬沒有什麼的,如果糾結違背當地的禮儀反而不好看,當然現在和以前也不一樣,如果不是那麼講究,磕不磕也要分情況。   出去磕頭一般是一大家子人一塊,年長的、輩分高的在前面,小輩兒的在後面。也有的地方是是男子一幫、女子一幫,好友一幫。也有的老人說,媳婦要磕頭,閨女不用磕頭。
  • 清明節上墳磕幾個頭合適?
    清明節傳統習俗是要磕頭的,祭祖給老人鞠躬或磕頭應該是三個。掃墓時給祖先跪拜磕頭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必須要遵守。一般和信仰沒有關係,如果不跪拜磕頭就是不尊重祖先,是為不孝。清明節掃墓磕頭,民間通俗的要求是:直系親屬長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9個(也有的地方是3個)。直系旁親(伯父之類的):3個(或1個)。其他:行禮就好了。清明節上墳怎麼擦墓碑:清明節上墳擦墓碑時,需帶著四樣東西,乾淨的水,乾淨的布,新買的細紅綢,沒用過的掃帚。
  • 「結婚的時候要求給對方父母磕三個頭」「我們那兒只給死人磕頭」
    這個時候挑刺的就冒出來了,一個小夥子突突跳上舞臺,用雙手按住新郎的肩就說:「雙膝跪地呀,還得磕三個頭「。新郎這邊的人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事先兩家人商量好了啊,沒有這一出啊,怎麼突然又加了這個環節?新郎僵持著,新郎家的人趕緊過來勸說,但新娘家的人也在一旁說行禮的按照女方規矩來,一個小夥子說:「不磕頭也行,再給9萬彩禮,少磕1個頭給3萬「。
  • 接親中熊親戚讓磕三個頭,新郎怒問新娘:你也要我磕頭嗎?
    現在的婚鬧就是一種惡習。如果說,上面所說的婚鬧是藉由傳統禮俗行不齒之事,還有一種婚鬧,卻來源於親人間情緒的發洩,是親人之間的「相愛相殺」。婚姻是由兩個人的愛情而導致的兩個家庭的結合,兩個家庭會就雙方婚姻的種種物質條件進行商談。只要涉及到物質、涉及到錢財,基於人性,就會有談得攏或者談不攏的情況發生。
  • 農村喪事,一般磕幾個頭?原來還有這說法
    其實給死磕頭有講究和章法,因為我國地域不同,規矩和民間風俗不一,各有千秋。在豫東平原一般有二十四拜禮,和九拜禮。民間傳流傳有:神三鬼四之說,一般在奠供之前先磕四個頭。在正時奉供中大都採取九拜禮者多,二十四拜禮因客人較多,再則因繁碩而較少採納。在我們這裡,要是老人去世了,村上人無論男女,基本都去弔孝。
  • 「閨女上墳,娘家無人」,這句話說的什麼意思?並非是老祖宗迷信
    這個類型存在於我國的各種文化中,它簡單而受歡迎,但卻反映了我們的生活。或許我們年輕的時候聽老人家說話,並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含義。但等我長大了,我發現那裡有許多可憐的東西。舉例來說,我們常聽到「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大家都知道他有什麼道理嗎?
  • 拜年的規矩習俗有哪些 臨沂家族拜年為啥還要磕頭
    春節臨近,不少網友已經開始準備過年了,過年是要拜年的,有些網友愁這個,臨沂拜年的規矩和講究也有不少,你知道多少呢?   拜年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拜師要磕幾個頭?金庸筆下這些門派,最多的要磕一千個
    大凡拜師學藝,磕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禮節,至於磕多少個頭,不同門派估計有不同的要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小說中,有不少拜師儀式的描述。我們不妨來看看,不同的拜師儀式,到底要磕多少個頭。
  • 新娘子結婚要給長輩磕頭,一個頭20塊,有人磕昏過去
    結婚磕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甘肅農村卻有這樣的習俗,結婚儀式過後,新娘子需要給在場的長輩磕頭,而在場的長輩需要給新娘子磕頭費,一般在20--200不等。要是碰到不開明點的婆家還好,碰到不開明的,老一輩甚至會專門兌小錢,然後讓新娘子不停磕頭,反正只要給錢就必須磕頭,沒有規定一個人只能磕多少的說法。
  • 老祖宗留下規矩農村東西有「四不借」,在村裡千萬別向人借這四樣
    在古代更是如此,因此老祖宗們在幾千的生活中為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告訴大家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借的,如果借了有可能影響到大家的關係。特別是關係到雙方利益的比如現代社會的「RMB」,借完錢後及時還大家都皆大歡喜;但是現在很多人臉皮很厚了,借錢的都是「大爺」了,會影響雙方的關係還不如不借呢。在農村中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四不借」的規矩,讓小編跟大家一塊分享一下是那四種東西吧!
  • 為什麼你20萬的彩禮都給了,卻不願意給我父母磕三個頭
    曾有過這樣的一個司儀,他在婚禮上祝福新郎「夜夜換新娘,全國各地都有丈母娘!」結果很如人意,這個司儀被新娘家轟了出去,所以婚鬧需要適度,否則只會給婚禮帶來厄運。 最近就有個李女士諮詢我們一個問題:為什麼他20萬的彩禮都給了,卻不願意給我父母磕三個頭!
  • 農村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是啥意思?
    「規矩」一詞出自《禮記·經解》中,在該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自從有了「規矩」一詞後,民間便制定出了許多規矩,比如,吃飯要有規矩;睡覺要有規矩,與人交往要有規矩,甚至「磕頭」和「說話」也需要有規矩。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磕頭」和「說話」的規矩。
  • 給幾個紅包磕幾個頭?新人結婚當天磕百十個頭,下場新娘就癱了
    最近在湖北武漢有一對新人結婚,但新娘感覺這個婚結得很是辛苦。經了解,按照當地風俗新人首先要拜堂,三叩首之後所有親戚長輩坐在面前受禮並給新娘改口費。由於新郎家長輩比較多,還有很多年紀比他小但輩分比他大的人也需要跪地叩拜,就這樣兩位新人在接下來半個小時內重複著起身跪下起身跪下,接連磕了百十個頭。
  • 大年初一走親戚有講究,老祖宗留下三個禁忌,年輕人還知道嗎?
    大年初一走親戚有講究,老祖宗留下三個禁忌,年輕人還知道嗎?再過一個星期就是除夕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好迎接新年的準備呢?可以趁著新年的時候買自己看中的新衣服,小孩子也能肆無忌憚的吃喜愛的零食。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家庭保留著大年初一去親戚家拜年的習慣,通常去的都是一些平時來往密切的親戚家裡,或者是一些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家裡。
  • 老祖宗留下的習俗不能忘
    老祖宗留下的習俗不能忘2020年馬上就要迎來第二個月,我們中華民族也馬上要過農曆年了。春節是中國人民最為看重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圍繞著慶祝新年,驅邪禳災,祈求來年豐收。除此之外,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中,民間形成了許多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習俗,有許多習俗直到現在還在延續。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在外勞作一年的朋友都會在這段時間中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伴家人和朋友。
  • 西藏旅遊需禁忌的幾點,了解瑪尼石、經幡、磕長頭,一起尊重藏民
    西藏是一個以宗教信仰生活的地方,這裡的人民也比較樸實,但是這裡有很多忌諱,相信大家不一定都全懂。因為在西藏有很多的民族,因此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講一講,在進入西藏以後旅遊的需要注意的禁忌。
  • 去世前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農村祭祀習俗,時間口訣值得參考
    因為這兩件事非常重視,是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所以這裡面就有很多規矩和習俗。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  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
  • 老祖宗留下的元宵節7大禁忌 很少有人全知道你知道幾個呢
    老祖宗留下的元宵節7大禁忌 很少有人全知道你知道幾個呢時間:2020-02-07 22:17   來源:今日頭條 舌尖計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祖宗留下的元宵節7大禁忌 很少有人全知道你知道幾個呢 自古以來,在元宵節這天就有賞花燈、猜字謎的習俗,但過節除了熱鬧,當然還有少不了規矩,在民間元宵節還有祭祀之禮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