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上千年的歷史當中,老祖宗們留下了不少規矩,其中一個就是清明節的時候上墳,這必定是一種十分隆重的儀式。所以,無論是家鄉多遠,都要回來給自己的祖宗上墳。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清明節就是為了祭祀祖宗的,這時一定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既然是祭祀祖宗的,那麼就免不了磕頭。磕頭是我國一種非常崇高的禮儀,也是一門十分深的學問。在不同的場合,磕頭的方法也不一樣。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清明節上墳磕頭的規矩呢?
磕頭原本是用來表示「屈服」,是原始社會的一種行為方式。因為一些原因,後來上升為文化需要。封建社會的磕頭意味著對國軍的認同與尊重,如果再這樣的王朝,建軍不敗的話,難免是要被砍頭的。民間,人們一樣需要在廟堂磕頭。
到了現在,人們之間不需要用磕頭來表達禮儀,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場合,還是需要用磕頭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尊重。尤其是像清明節這樣重要的日子,上墳的過程中,磕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清明節上墳時磕頭和其他場合是不一樣的,不能隨便一磕就完事了,那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不尊重,更是對自己祖先的不尊重。
在這種場合下,老祖宗曾經定下了3種規矩。第一種:「一跪一叩」,然後重複三遍。意思就是合掌而跪,繼而向後退半步,這樣的動作重複三次。第二種:「三跪九叩」。這個和前者差不多,只不過是一需要三叩。第三種:重複三次「三跪三叩」,中間過程中不必起立。清明節上墳,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節上墳的時候一般都是比較簡單的。大家對老祖宗定下的規矩逐漸簡化,通常使用一拜三叩,跪一次磕三次頭就罷了。大家都認為只要心意到了就可以,沒必要像以前那樣繁瑣。當然,也有不少地方現在用鞠躬來取代磕頭,怎麼看都像少了一點傳統的味道。
小編認為,這種節日我們還是按照祖先的要求,按照傳統文化的要求辦事好了。老祖宗們留下的規矩,每一代後人都應該銘記於心,要不然,真正到了需要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
希望小編的這次簡單介紹,能夠幫你了解我國的一些傳統習俗。磕頭的確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其中的規矩我們也得了解。如果上墳的時候不知道該幹什麼,就會顯得特別沒有修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