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是啥意思?

2021-01-13 老胡說三農

「規矩」一詞出自《禮記·經解》中,在該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自從有了「規矩」一詞後,民間便制定出了許多規矩,比如,吃飯要有規矩;睡覺要有規矩,與人交往要有規矩,甚至「磕頭」和「說話」也需要有規矩。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磕頭」和「說話」的規矩。

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頭有「三不磕」

磕頭又稱為「叩首」或「叩頭」,是一種禮儀形式,磕頭會因對象和場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規矩。至於這種禮儀形式從何時興起,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字記述。

一般情況下,磕頭者多為晚輩或社會地位比較低的人,這些人會給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磕頭,而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則很少會給晚輩或社會地位比較低的人磕頭的。其實,這就是磕頭的規矩。

即便是磕頭也有規矩,但是,如果遇到以下三種人,是不能夠給他們磕頭的。

1.狂妄自大之人

《荀子·強國》中稱:「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所謂的「狂妄」是指那些放肆妄為,妄自尊大,目中無人的人。這一類人處處唯我獨尊,把自己看得高於一切,從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極端的驕橫跋扈。

這一類人縱然是長輩或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也是不能夠給他們磕頭的。否則,就會助長他們狂妄自大的習氣,就會使他們更加驕橫無比,同時,也會使磕頭者顯得卑微和低賤。因此,不能給狂妄自大之人磕頭。

2.雞鳴狗盜之徒

雞鳴狗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意思是指那些並沒有什麼本領,但卻幹一些偷偷摸摸勾當的人。

在這一類人的心目中,根本沒有「道德」二字,他們時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而去損害別人的利益,是一類不讓人尊重的人。因此,不管他們的輩分或社會地位有多高,都是不能夠給他們磕頭的,否則,自己就變成了分不清是非的糊塗之人。

3.大逆不孝之輩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孝道」佔有重要的地位。《爾雅》中稱:「善事父母為孝」。其意思是說:善於侍奉父母為孝。如果不善於侍奉父母,那就是大逆不孝之輩。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長大成人,當父母年老的時候,子女理應該侍奉父母,用以報答養育之恩。然而,有些人卻把父母的養育之恩棄之腦後,對父母極不孝順。這樣的人就成為了大逆不孝之輩。對於這一類人來講,不論他們的輩分或社會地位有多高,也是不能夠給他們磕頭的,否則,就等於自己認同他們的行為,從而使自己成為了一個不能夠明辨是非的人。

二、話有「三不說」

只要不是聾啞人或有語言障礙的人,人人都會說話。但是,話是不能夠隨便亂說的,在說話時一定要講究藝術或技巧,否則,不但顯得自己庸俗,而且,還有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說話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在說話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不說過頭話

所謂的「過頭話」是指超過分寸的話或誇口的話。明明自己沒有某些方面的能力或辦不成某些事情,但自己偏要「誇口」,其結果會導致自己「失言」,從而使自己失去在別人心目中的信任。因此,「過頭話」是不能說的。

2.不說撒謊的話

撒謊又稱為「說瞎話」。而「瞎話」是無法通過事實驗證的,說不定在某一天就會被事實所「戳穿」,從而使自己失去信用。因此,撒謊的話是不能夠說的。

3.不說傷人的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和睦相處。一旦自己說了傷害別人的話,那麼,別人就有可能記恨自己一輩子,從而在自己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而得不到別人的幫助。甚至還會因自己的「傷人話」而給自己帶來非常不利的後果。因此,傷人的話是不能夠說的。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農村俗語的大概意思。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仔細想想,這句俗語還是蠻有意義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記住這句俗語,並切實遵守這句俗語中所道明的規矩。大家說是不是呢?

相關焦點

  • 白事中俗語:「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紅白喜事是家家戶戶的大事,其中也少不了很多的講究,就辦白事而言,其中就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即使是一些很小的細節,如果不加注意,就有可能引發不小的誤會,甚至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影響。在這方面,部分農村流傳得最廣的是「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的說法,它們具體是指什麼呢?又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白喜事講究多「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都是指什麼?
    農村白喜事講究多「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都是指什麼?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這個是誰都無法逃脫的。其實農村的很多老人,對於生死都看得很淡,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就會為自己準備「身後事」了。雖然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但是在農村裡紅白喜事的講究還是很多的,在平時可能大家感覺沒什麼,但是在辦理紅白喜事的時候,有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卻會引起很大的誤會。在農村裡關於白喜事的禁忌,流傳著「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也就是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講究呢?
  • 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在農村雖然有很多的老人並沒有讀什麼書,但是農村人天性純樸善良,做人做事也踏實,說話也直白沒什麼套路。而跟人說起道理的時候,是一套一套的。而且還能引用很多簡單像是打油詩詞一樣的短語。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農村白事的這些講究,你知道幾種?
    在農村,紅白喜事是家家戶戶的大事,其中也少不了很多的講究,就辦白事而言,其中就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即使是一些很小的細節,如果不加注意,就有可能引發不小的誤會,甚至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影響,因此對農村的朋友來說,弄清楚這些禁忌十分重要,在這方面,部分農村流傳得最廣的是「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臘月忌尾:臘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老人還常常把臘月叫做「歲尾」,作為結尾的一個月份,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臘月的講究,人們認為,有些事情在進入到臘月後就不能再做,只有平平安安地將這一年送走,我們才會順順利利迎接新的一年,那麼臘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這些年,國家對農村的大力扶持後,城市和農村差距越來越小,尤其是城市郊區農村,從外觀上看,城市和農村的分界變的日益模糊不清,都是同樣的磚瓦房 ,平坦寬曠的道路,文體娛樂方式也多樣起來,羨煞眾人!在這巨大的革新變化中,有一樣卻始終不變,那就俗語,它承載了農村人的記憶,更是反映了農村人的習俗以及智慧!雖說一些俗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人們遺忘,但傳承下來的俗語仍煥發著燦燦金光,今天我們探討下這則俗語!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除了結婚嫁娶之外,最大的喜事就是喬遷新房了。因此,蓋房子的風水也就成為了農村老一輩人最重視的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跟蓋房子有關:「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吧!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立春在九有何說法?
    導讀: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立春在九有何說法?今天是12月29日,一九的最後一天,明天我們就迎來了二九。數九在農村也叫冬九九,數九一共九個數九天,每個九天有九天,在民間人們之所以用九來計數,主要就是因為九是「至陽」的說法,所以數九天的開始就是溫暖開始聚集,寒冷開始消散的開始。在農村,人們對於每個九天的變化都有自己的總結,比如一九二九的時候,氣溫還是比較能接受,只有難出手的情況,但到了三九四九,這氣溫就會降至一個峰值,這時候的氣溫是所有九天最冷的時候,所以老人們常說「三九四九冰上走」。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啥意思?明年啥時候打春
    導讀: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啥意思?明年啥時候打春近期天氣顯得愈發的寒冷,這也是節氣應該出現的天氣。隨著小寒節氣的臨近,天氣明顯一天比一天的冷,尤其是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寒潮的來襲。進入了真正的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季節。
  • 農村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有何來歷?啥意思?
    從小在農村生活的我,小時候曾聽過不少俗語。這些俗語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既乏味又有趣。有些通俗易懂詼諧有趣,而有些卻是村裡的長輩解釋多次還是模稜兩可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句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看看這句話啥意思。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也就是說不同的面相,會預示著不同的命運。
  • 臘月到,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摘要:臘月已到,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2020年了,而在12月26日就已經進入農曆臘月份了,這也就意味著距離2020年的春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
  • 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是啥意思?頭九不下雪好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在民間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說法,意思是雖然一九、二九天氣已經開始變冷,不過還尚未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頭九不下雪好不好呢?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的意思是,如果在一九中並沒有出現降雪天氣,那麼在整個數九中,天氣都會很暖和。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今年啥時立春?
    導讀: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今年啥時立春?現在正值寒冬臘月,也是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隨著大寒的臨近,春節也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今年的大寒節氣恰逢臘八節,大寒和臘八是在同一天,臘八是固定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