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直到今天才對這句俗語有了一些淺顯的理解,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應該是農村老話「看看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與「有其母必有其女」是一樣的道理。意思就是說,看女孩母親的為人性格,就基本可以判斷這家閨女的脾氣秉性了。從某種意義講,這句俗語要比「有其母必有其女」更客觀一些。
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大概為:「通過觀察母親的言行舉止,就能知道其女兒的部分優缺點」,這裡用「腳後跟」來隱喻「母親走過的路、做過的事、說過的話」,是母親對女兒的言傳身教。「便知閨女三四分」而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既承認了母親對女兒的影響,但也肯定了女兒自身成長的主導性。換一種說法可以理解為:「看到母親的做派就能推測其女兒的大概走向」。
因而,一個家庭,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別是在孩子面面,不能把自己的錯的行言傳給孩子,不然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紙雁飛
我們這有人說勤快娘帶懶女呢,母親再能幹,啥都大包大攬,女兒怎麼能隨娘呢,所以孩子領悟力再強,作為女人身家本領必須要會,並且要教她懂得多付出方是處家之道。至於性格,她可能與父母之中比較強勢的人相似,過分強勢的父母,她如果不是被同化,就是站在這位的對立面的。
@杜裡坤
我不認為,孩子的性格可能隨父親也可能隨母親,母親是什麼樣子孩子一定一樣嗎?母親溫柔善良美麗孩子一定溫柔善良美麗嗎?母親脾氣暴躁脾氣古怪,女兒也是這樣嗎?根本不是,可能孩子在大人的身邊時間長了會慢慢學會一些,但是在社會的大環境下他們會學得更多。
@涼風涼過心
有的小孩子是來報恩的,乖巧、懂事。有的小孩子是來討債的,打爹、罵娘。另外還有物極必反的父母親天天打麻將,孩子從小就煩,長大後各個有出息。沒有賭博惡習。
@藍橋詠月
個人感覺對對的,媽媽性感溫柔,心很軟,不會哄人還老實,做什麼事都替別人考慮,把自己永遠放在最後一個,唉這些我全遺傳了,說實話我不喜歡這種性格,不想被人當軟柿子捏,但是就是改變不了。
@花千萬
看性格遺傳的是怎樣遺傳,如果是集夫妻雙方好的於一身,孩子就乖巧些,如果是集缺點於一身,就是來討債的,還有的只是向某一方的,像了好的就好的,像了壞的就壞,性格是很難改的,如果孩子的父母是性格急躁的,孩子也是隨父母,想孩子文靜也好難。
@流星雨
我現在就活成了我媽的樣子,獨自一人拉扯我三兄妹長大,家裡永遠是乾淨整潔,飯菜葷素搭配好。在我爸最需要我媽的時候我媽永遠在我爸身邊……我媽特別的旺我爸,我爸能有現在的成就6成多來自我媽的付出。
@燈火闌珊處
不能一概而論。主要看在什麼環境長大。我跟我父母脾氣秉性一點都不像。見過我跟我父母的人都問為什麼我一點不像他們。我只能說我從小跟外公外婆長大。
@墨黎花
我媽做飯不好吃,不喜歡收拾房間,她老人家就喜歡跳跳舞,還上老年大學,還會出去旅遊,而我家裡收拾得連一根頭髮都沒有,做飯口味自我感覺良好,現在孩子高中天天以孩子為主,我女兒至少現在還不怎麼會做家務活,我媽天天還說誰讓我這麼能幹的。
總結:不得不說,父母對於子女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好的家庭教育往往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父母現在的一言一行,也是在為子女的未來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