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2021-01-10 騰訊網

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除了結婚嫁娶之外,最大的喜事就是喬遷新房了。因此,蓋房子的風水也就成為了農村老一輩人最重視的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跟蓋房子有關:「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吧!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

「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很多人乍一看這句話會以為是說,如果你家大門朝向是對著西邊,那麼容易受人欺負。其實還有另一層解釋:這裡說的寒暑受人欺,並不是有人一定會去欺你家,而是自然環境在欺負你,也就是說這樣的住房結構布局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

大門朝西,夏天下午以後的太陽當堂曬,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倒山陽。下午2點以後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此時如果房子還在曬太陽,那麼住在裡面的人中暑機率就會比其他房子中的人大多了。這是暑欺。

而冬天太陽過了南回歸線(中國都在北半球),太陽落山並不是在正西,而是偏南。朝向正西的大門在冬天是曬不到太陽的,可想而知,整個冬天都不能曬太陽的房子是怎樣的,住在裡面的人又怎能健康?這是寒欺。

「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這句話有道理嗎?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小時了了

我國住宅造型結構,一般都是座座坐北朝南,大門朝南,吸天氣之精華,日出日落都能感受到陽光的存在。從風水角度,那就是陰陽調和,南為陽,北為陽,男為陽,女為陰,正面為陽,背面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

"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我們不要說人來欺了,夏天的日照就夠你受的。過去也沒有電器設備,冬天來了,西北風颳來凍得渾身哆嗦。是不是這個道理。

從房屋的地理環境看,大門朝西是不太好。

一般在農村,很少有人家建座向朝西的,除非街道兩旁,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東西都留一個門,一個為主門,一個側門。備於空氣流通,對家裡人也有好處,但是,東西兩個門儘量不要同時開,容易漏財。

@陌上花開且緩歸

大門朝西的房子,就是坐東朝西的格局,屋背衝東,主要採光面向西。

冬季晝短夜長,太陽落山較早,等到曬到西面時,光線已經漸弱,對於屋內採光及保暖均不利。而夏季呢是夜短晝長,西曬的太陽尤其毒辣,又不利屋內降溫。

而且冬季多刮西北風,如果大門朝西,寒冷的北風就會長驅直入,又不利屋內保溫。而且西北風又溼又冷,人吹多了,就容易溼寒入侵,不利身體健康。尤其是小孩和老人,還有體質虛弱者更容易生病。再者,在風水上,風還有陰風和陽風之分。家中時有陰風,不僅宅中人易生病,而且運勢也會被破壞。

@有緣人

雖說坐北向南,大門往南開是農村建房的首選房型,但在實際建房中,到底選用什麼樣的布局,大門朝向哪邊好,還是得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如果無奈成了大門朝西的房型,那麼建議在東向開窗,這樣對於屋內採光、保暖都有利。而且,中國人都說「紫氣東來」,紫氣是一種吉祥之兆,東面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紫氣生成的地方,家中東面開窗,並時常打開,會有祥瑞之氣進入家中。

雖說,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寓意,但有了這層寓意,就會給居住者一個心理暗示,心情就會好很多,心情好了,各方面就會順多了。

@木木

朝向西邊的房子其實也還不錯,視野開闊,光照充足,冬季陽光明媚時,整個屋子裡暖洋洋的,所以我沒有感覺到冬天朝向西邊的房子有什麼不好!

而夏天向西邊的房子就比較厲害了,至正午過後,太陽西移,光線便可直直地射入屋內,一直持續到晚上太陽下上之時。經過七八小時的加熱後,整個屋子就像是蒸籠一樣,別提有多熱了,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西曬!一般而言,城裡的西曬房,價格都會偏低一些!

總結來看,這句話在以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放在現在,尤其是放在城市,就不太適用了。因為各種條件限制,不得買大門朝西的房子的大有人在,只能通過一些裝修、裝飾去化解。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建房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蓋房有何講究?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家蓋新房。由於農村自然的地理條件影響,農村房子基本上都是蓋一棟一棟的。而且土地相對來說比較寬,很多農村人們在村裡都蓋了一棟漂亮的房子。然而對於蓋房而言,農村老人常說「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這是什麼意思,蓋房有什麼講究?
  • 「兩樹夾一房,家敗人丁亡」看似不著邊的農村俗語,實則大有道理
    農村俗語可以說是農村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俗語聽起來好像不著邊,但實則暗含了深刻的道理,對我們為人處世、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都有指導意義。在農村關於建房的俗語也是非常多,看看你都聽過嗎?生人借房,門不避塘,房上砌牆,家破人亡這句俗語第一次聽的人可能很難理解,但其實仔細思索,這句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前三句指的是三種不好的行為。「生人借房」中的「生人」並不是指陌生人,而是指生產的孕婦。意思是不要把房子借給孕婦生孩子居住,意在告誡我們房子不能隨便亂借。「門不避塘」就是字面意思,門口就有一個大池塘。
  •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你就發現農村的生活是很豐富的,不僅能見到很多你在城市裡沒見到的東西,連一些話語你也是覺得比較新鮮的,有時候可能就幾個字,可是想想還是很有意思。
  • 北方農村常說「雷打雪,遍地賊」,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即農村約定俗成的諺語、老話,經過幾千年來的積累和更迭,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其中很多觀點和現象在現在也隨著時間一一得到了驗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雷打雪,遍地賊」與天氣有關,在北方農村比較常見,一起來看看是啥意思吧!北方農村常說「雷打雪,遍地賊」,這句話啥意思?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
  • 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在農村雖然有很多的老人並沒有讀什麼書,但是農村人天性純樸善良,做人做事也踏實,說話也直白沒什麼套路。而跟人說起道理的時候,是一套一套的。而且還能引用很多簡單像是打油詩詞一樣的短語。
  • 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農村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是啥意思?
    「規矩」一詞出自《禮記·經解》中,在該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自從有了「規矩」一詞後,民間便制定出了許多規矩,比如,吃飯要有規矩;睡覺要有規矩,與人交往要有規矩,甚至「磕頭」和「說話」也需要有規矩。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磕頭」和「說話」的規矩。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叫:「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話說的是在農村蓋房子的一些講究,其實在農村蓋房子有很多講究,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有沒有道理呢?門朝南子不寒這句話的意思是蓋房子的時候門要朝南,大家都知道南面朝陽,採光好,家裡陽光充足更適宜人居住。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非常有趣,聽著解悶,今天坐在暖和的太陽地裡,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神侃,這些老年人都是從建國初期過來的,對農村俗語出口成章,說馬上到臘月了,一年又過去了,小孩又大一歲,老人可又老一歲,出去打工的也該回來了,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底?不是有句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嗎?這又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三大火爐」最旺的時刻到了;大暑是啥?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啥意思?何為大暑?記兒時每次問家長,外公這樣說:「大暑似蒸籠,熱氣直達玉皇宮」,大暑時節時間是在公曆每年的7月22日-24日之間,我們知道大暑是太陽到達黃經120°,而小暑則是太陽到達黃經105°時,數字上看似多了小小的15°,可這也正是24節氣的第十二個節氣的不同之處。
  • 農村俗語「家有三喜出能人,宅有四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三喜出能忍,宅有四實人富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頭朝東來腳朝西,睡覺必定要遭殃』,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流傳千年而不衰,而且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種獨有文化,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總結的生活或社會經驗,對於現代人的為人處事、生產都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比如這句『頭朝東來腳朝西,睡覺必定要遭殃』,有道理嗎?
  • 家宅莫探頭,探頭引盜偷,這句農村俗語講的意思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雖然有不少是講述的警示、育人的意寓。不過有些農村俗語,其實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這些俗語講述的是封建迷信的玄學之說。要是這樣也就罷了,權當學習一下以前的玄學知識,了解下古人的另一種智慧。但是這些俗語的原意,又讓一些沒有職業道德的風水師,或者一些對風水一知半解的人,歪解了。常見的這類俗語,有那句白虎蓋青龍,本意是說陰宅的講究。
  • 農村俗話:『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卻又折射出人生大道理,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源從何方無從考究,但真知灼見卻有目共睹。在古代農耕時代,女子的地位相當低下,向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然視為不貞,而男子多耕種為主,男婚女嫁時,為了考察這個人的品行,往往通過看這個人的身體一部分,即可知曉其性情品行,有句農俗『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這些年,國家對農村的大力扶持後,城市和農村差距越來越小,尤其是城市郊區農村,從外觀上看,城市和農村的分界變的日益模糊不清,都是同樣的磚瓦房 ,平坦寬曠的道路,文體娛樂方式也多樣起來,羨煞眾人!在這巨大的革新變化中,有一樣卻始終不變,那就俗語,它承載了農村人的記憶,更是反映了農村人的習俗以及智慧!雖說一些俗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人們遺忘,但傳承下來的俗語仍煥發著燦燦金光,今天我們探討下這則俗語!
  • 農村俗語:「皇帝愛長子,百姓愛老么,」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我們常能聽到老人家嘴裡念叨著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很多代以前的老農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創編出的,對一些大道理的總結,對後人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能避免我們走很多的彎路。今天要介紹的兩句俗語有些關聯,你知道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