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狙擊手在很遠的地方一擊致命的橋段,但是,要做到一擊致命,不僅需要狙擊手過人的素質,還要有一把好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高精狙項目負責人範方梅,就是一位愛槍勝過愛口紅的女設計師。
狙擊步槍項目負責人範方梅和她的研發團隊花了3年多的時間研製出的我國新一代高精狙步槍。範方梅,外表看起來娟秀纖細,卻與油乎乎、冷冰冰的槍枝打了30年的交道。 與一般的女孩不同,上學的時候,範方梅更擅長數學和理化,文科則不佔優勢。高中時,範方梅立志成為一名工程師。上世紀80年代末,她從南京理工大學特種產品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從事國防產品科研工作。當時,模仿蘇德拉戈諾夫的7.62毫米半自動狙擊步槍在這個兵工廠剛剛開始定型生產。年輕的範方梅跟著老一輩設計師們做輔助工作。 中國狙擊手曾因槍枝遭比賽淘汰
狙擊步槍的學名叫「高精度戰術步槍」,通常配有光學瞄準鏡或夜視瞄準具,狙擊手可在600至1000米內殺傷重要單個有生目標。最初的狙擊步槍並非專門製造,而是在普通步槍中挑選精度相對較高的作為狙擊槍使用,但是隨著狙擊戰術的普遍應用,狙擊步槍成為各國軍隊的重要裝備。對於一個國家的軍工產業而言,最尖端的製造,並不單指飛彈,戰鬥機,航母等高科技裝備,一支槍也是這個國家軍工製造最尖端科技成果的一種展示。然而,2009年,國際狙擊大賽,由於使用槍枝的精度不夠,中國選手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了。 將差距化為挑戰動力 攻堅克難
一個有著百萬軍隊,有著全體系生產鏈條的中國軍工製造,竟然沒有一支合格的狙擊步槍,比賽的失利,讓差距成為一種挑戰。而正是在這屆比賽的2009年,範方梅被選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建設工業狙擊步槍項目的負責人。範方梅和團隊的研發,是從查閱85式7.62毫米狙擊步槍研製階段的資料和試驗數據開始的,同時收集國內外狙擊步槍發展動態,可是這一步走得並不順利。 據範方梅介紹,當年買國外的槍不像現在這樣容易,沒有任何拿來可以參考。唯一能夠參考的就是之前我們自己自動步槍的經驗,但是本身所參考和借鑑的東西不是很多。 100米距離,一個硬幣大小的射擊範圍,這是範方梅負責研發的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的射擊精度。2絲,0.02毫米,一根頭髮絲的粗細,這是這款步槍試製樣品的零件加工精度。製造一支槍涉及幾十個加工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槍枝最終的精度。經過半年的時間,範方梅的項目團隊終於造出了第一批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
按照國際標準,每一支高精狙步槍要在一百米距離內,連續三發子彈擊中不大於一元錢的硬幣,然而在槍枝動態測試試驗室裡,第二批高精狙步槍的測試沒有合格,這給了範方梅當頭一棒。失敗的原因在於槍管的彈道上,範方梅帶領團隊,在400餘根槍管,8萬餘發子彈,8萬多個試驗數據中,重新設計這支步槍的槍管內膛。優化後的7.62毫米口徑高精狙步槍,再次進行測試,百米開外,三發子彈連續擊中靶心,這次打靶成績達到0.5角分的國際精度先進水平。 中國高精狙射落冠軍 2012年7月27日,中國代表隊第一次帶著這支國產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在哈薩克斯坦參加了國際特種狙擊手比賽。在全部17個比賽課目中,中國代表隊獲得14個課目的第一名,代表中國參加比賽的兩個小組以絕對優勢分獲總分第一名、第二名。得知這一消息,範方梅喜極而泣。 範方梅:「好的槍必須要好的狙擊手來發揮它的性能,所以當時確實真的很激動。從事這個行業覺得無悔,做這個產品以後我覺得對得起我這份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