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國產液力變矩器現在水平怎麼樣?與日本差距有多大?

2021-01-08 騰訊網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為響應堂主要多踢館的號召,我問一個之前問過關於國產液力變矩器的問題,它被歸類到優質留言,但是沒回復,那我再問一次。我讀大學時,還聽說國內不能自主生產好的液力變矩器,那這玩意兒難在哪,有哪些用途以我們的工業實力還搞不定?

液壓液力部件本來就是我國工業現在的大短板之一,你看國內市場上還有不少人買小松的二手挖機,就知道這問題大發了。

圖:挖掘機製造和使用都不難,但是液壓件漏液這一個問題就能折騰死人。

圖:日本90式坦克在開放日漏液壓油。

這些產品其實造出來不算很難,難的是造出來以後你到市場上能穩定的使用,不出漏子,尤其是液力變矩器現在主要是兩個用戶群體,一個是商用車司機,國內商用車(卡車、大巴)司機野蠻駕駛、野蠻操作那是出了名的,保養也偷工減料,而且超載還嚴重,這種情況下液力變矩器市場很難做起來;另一個是轎車的AT變速箱,這又是要儘可能的傻瓜化,減少用戶的麻煩,這就需要品質做到很高才能站穩市場了。

圖:液力變矩器結構示意圖。它由泵輪、渦輪和導向輪組成。泵輪同主動軸相連,能把主動軸輸入的機械能依靠離心力的作用轉換成液體的動能和壓頭,供渦輪做功之用。渦輪和從動軸相連,能把液體的動能和壓頭所含的能量由從動軸輸出。

圖:實際的奔馳液力變矩器結構。

這兩者結合起來,世界上能搞定的其實已然不多了。尤其是變矩器這玩意開發周期又不短,以10年前我們的產業水平和市場環境,要搞還是很麻煩的。畢竟10年前很多人還覺得自動檔沒啥用,現在卡車司機很多也覺得簡單才是好,這樣產業培育就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現在挖機產業比20年前已經好多了,再過些年國產變速箱成為主流也不是不可能的。

問:堂兄,反美武裝為什麼不攜帶火箭筒、迫擊炮、大口徑步槍,滲透至1-2公裡,對其直升機停機坪、補給點、工事出入口等進行襲擊,打完就跑,讓美軍抓不到人,也不敢進行火力報復,這比遠距離扔火箭彈好的多吧?

如果他們有本事這麼襲擊,那他們就不是現在這個德行了。

這種近距離滲透的特種戰術,要求部隊有極高的素質和組織紀律性才行,簡單來說那至少也是越共鼎盛時期水平。而如果伊拉克、阿富汗這些反美武裝哪個有這樣的能力,早多少年就推翻政府統一本國了,哪兒有傻大木和塔利班啥事。

圖:1966年12月4日,越共襲擊美軍新山一機場,號稱用迫擊炮、火箭筒擊毀美軍飛機164架,美軍紀錄是20架飛機損傷,但全部可修復。

這種特種作戰不是抗日神劇裡面燕雙鷹那樣橫衝直撞,更不可能是八百裡外一槍爆頭,實際上這些第三世界國家,很多正規軍都用不好迫擊炮,也不會潛伏滲透技能,更不要說這些沒有正規軍事訓練的了。

圖:遊擊隊襲擊機場最成功的戰例是八路軍襲擊日軍陽明堡機場,129師679團在團長陳錫聯帶領下,於1937年10月19日夜發動襲擊,24敵機悉數被毀,擊斃日軍百餘人,營長趙崇德犧牲。

越共當初在南越襲擊美國基地,其實靠的也是南下的北方正規軍,而南方遊擊隊這方面完全就不靠譜,這還是有組織和沒組織的巨大差距。

圖:現代這種戰例也有,2016年5月14日,俄軍駐敘利亞機場被襲擊,4架米-24直升機被迫擊炮摧毀。

圖:2012年9月14日,15名塔利班武裝分子身穿美軍軍服混進基地,炸毀6架AV-8B攻擊機、6個加油站,兩名美軍士兵被擊斃。但這15名武裝分子也都被擊斃了,這是古代的死士,不是偷襲後還能全身而退的高級的能真正鼓舞全軍士氣的打法。

問:堂主,海軍眼瞧著就有彈射航母了,可前兩艘卻是滑越的。那麼海四代、海軍用無人機和預警機等飛機怎麼辦,滑越的一批彈射的一批,還是既能彈射又能滑越?如果是後者,是否影響性能啊。

滑躍和彈射對飛機的要求差異沒有多大,完全可以兼顧。畢竟艦載機最難的是降落,滑躍和彈射都是攔阻降落,對飛機的要求完全一致,這就實現了最大的一致。

滑躍起飛時,飛機前輪要承受速度矢量改變時的額外阻力和重力,在大約1秒的時間內滑行30米垂直升高約6米,垂直加速度從1g變成大約1.3g,於是需要適應這個力。但是這個力太小了,還不如艦載機降落時前起落架砸的那一下重,所以根本不需要額外加強,能滿足攔阻降落要求就能滿足滑躍起飛要求。

圖:殲-15和蘇-30MKK前起落架對比,可見二者的粗細和結構都差不多,沒有多少額外加強。

採用現在普遍使用的前輪彈射起飛時,飛機前起落架要承受彈射器的拉力,加速度大約是3-5g,這個過載是很大的,所以彈射飛機的前起落架都很粗壯。能滿足彈射起飛要求的艦載機一定可以滿足滑躍起飛要求,反之則不行,這不僅是牽引鉤一個設備的事情,更是受力能力的問題。

圖:同樣30噸級的F-35C,其前起落架要粗壯得多。如果它的前起落架和殲-15一樣長,那麼還要更加粗壯。

彈射時的作用力通過前起落架傳遞到機身,雖然和攔阻降落時受的力動量差不多、方向一致,但一個是從前起落架向後傳遞,一個是從後機身向前傳遞,如果設計時沒考慮到也有可能無法直接承受,還需要改設計。

圖:前起落架加了牽引鉤的殲-15,看來它的結構設計考慮到了這一點。

目前看,可能殲-15就這個樣子不改也不買了,後面的航母直接上殲-20艦載型,等殲-15退役了就讓遼寧級也用殲-20,完全可以通用。

問:一直在想個問題,重機槍的作用基本上就是遠距離壓制,那麼為什麼基本上多是12.7毫米以上的,不能選用9毫米10毫米左右的口徑嗎?用鉛芯加長度,做成重彈一樣可以遠程壓制啊。反正不指望他們摧毀裝甲設備和永固工事,這樣槍械的重量和彈藥重量可以大幅下降,對輕步兵相當友好了。望賜教!

現在基於.338口徑的機槍可是潮流啊,當然這個是8.6毫米,沒到9毫米這麼大。

圖:美國8.6毫米LWMMG機槍,有望成為下一代機槍。

12.7毫米子彈現在問題是要兼容老的彈藥,所以膛壓、彈型都受影響。槍口動能很大,但是在遠距離的彈道已經有點太彎曲了,不如全程超音速的.338子彈在遠距離那樣彈道低平。而7.62毫米彈藥更是遠距離ED,穿透力還弱雞,所以現在大家都在搞.338子彈。

圖:M2大口徑機槍這種,在一戰時期是用於壓制敵方機槍,二戰時兼顧反裝甲任務,也能摧毀輕型野戰工事,這麼多年慣性延續下來,而且其打輕裝甲目標的能力確實比中口徑的強。中蘇為了加強反裝甲能力,還搞出了14.5毫米口徑機槍。

.338子彈看著只比7.62大一點,但是7.62在20米距離都打不穿的防彈衣,.338在800米外都可以打穿,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重量也沒增加多少。現在加特林版本的.338都出來了,可以裝載直升機上代替7.62毫米加特林或者M2大口徑機槍。

圖:Dillon Aero公司展示的.338子彈加特林機槍。

另外10毫米子彈其實也是有的,CheyTac LRRS狙擊步槍用的.408子彈,在700米距離上留存的動能比12.7毫米子彈還大,也更精準。不過這玩意除了經常在電影裡面出鏡以外,實際賣得很慘,更不要說軍隊做制式武器了。

圖:CheyTac LRRS狙擊步槍,發射.408 CheyTac或.375 CheyTac子彈,號稱2286米距離上誤差低於1角分,實測3發子彈在2122.32米的落點為42.2釐米。

問:堂主,現在很多汽車廠商搞三大件都是靠燒錢堆技術,那坦克呢?坦克用的也是內燃機,一樣的技術路線就不能靠堆技術,搞個超跑級別的坦克出來?造坦克總不至於比造航發還難吧?//堂主鼠年好。濰柴發動機馬力大質量好,怎麼現在我軍坦克、重卡之類的重型裝備仍然不比歐美啊,民用技術移嫁到軍事上很費勁嗎?

超跑可以每年或者隔個一兩年出一款新車,坦克能嗎?

實際上每一款新式坦克出來的時候,那都是代表了廠商最先進、最高端的技術,所謂不如超跑,那只是因為一個坦克往往會服役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為了後勤的穩定性,動力系統定型後基本不會再大改,所以到後期你看著自然就覺得落後了。

圖:1980年代服役的M1就是燃氣輪機動力,而現在超跑也是拿燃機動力當噱頭。

圖:超跑加速快等優勢,是靠發動機在車體內佔據的空間大,從而使整車功重比高實現的。坦克不只是讓人坐進去,還得配備一大堆設備,可沒法裝這麼大的發動機。

圖:如果你的意思是像超跑一樣高端的坦克,那鼠式坦克了解一下?二戰德國在超人哲學指引下,搞了不少類似的超級武器,實踐證明沒啥大用,武器裝備還是得能上規模才行。而要論凝結人類智慧結晶,那先進的主戰坦克其實都是超跑,只不過軍隊財大氣粗能買很多,所以看起來像五菱神車。

柴油機本質上還是2B產品,針對的是商業用戶,賣出去就是固定資產,往往考慮要用幾十年,所以你看民用柴油機迭代也沒轎車發動機那麼迅速。

濰柴發動機是可以,問題是國外的更強啊……實際上現在我們的軍用卡車發動機不是華柴道依茨,就是濰柴重汽等民用卡車的發動機,只是我們的柴油機比起MAN、奔馳、沃爾沃、斯堪尼亞還有相當的技術差距,反應到裝備上自然就差了。

圖:豹2坦克的柴油機。軍用設備要求極端性能,而且捨得給錢讓廠家研製,所以真正軍民融合發展的國家裡,廠商都是拿著軍隊的錢搞技術開發,然後把軍用技術民用化,推出其民用型號,從而節省自己的研製費用,像豹2的MTU873柴油機就有一堆民用型號。我國軍民融合發展還在路上,可以說剛剛起步不久,自然做的沒那麼好。

問:堂主,我們經常說機械化,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標準,2020年的機械化目標能不能實現;軍隊的機械化包不包括武警和預備役;摩步、機步、裝步到底區別是什麼;步兵戰車和輪式突擊車在機械化領域的作用和地位是怎樣的;用猛士車裝備的快反部隊是低端機械化還是正常的機械化?急切!

摩步師在我軍的軍語裡面的定義,是人員乘坐卡車機動,火炮等也有卡車牽引的步兵部隊。機步和裝步在我軍則是一回事,是步兵乘坐裝甲載具機動,火炮實現自行化的部隊。

圖:搭乘卡車機動,下車進入戰場還要步行5公裡,這就是摩託化步兵。

圖:搭乘裝甲運輸車、步戰車直接進入戰場,那就是機械化部隊和裝甲部隊。

至於2020年能不能實現機械化,堂主又不是某些論壇裡面的鍵盤委BOSS、嘴炮裝發部長,我咋曉得?

你問的輪式突擊車如果指的是突擊炮,那它們是在輪式機械化部隊裡面,佔據的是重型機械化部隊裡面坦克的生態位,實際上就是一種輪式輕型坦克的作用。而步兵戰車是裝甲輸送車的發展,讓運兵車可以直接提供一些火力支援步兵,步兵和戰車配合比步兵跟坦克配合更方便。

圖:輪式突擊炮由輪式裝甲運輸車改裝,與後者編在同一部隊,以簡化後勤、保持相同的戰役機動能力。

猛士裝備的其實是輕裝步兵,主要還是以下車徒步作戰為主,只是長距離機動的時候可以使用猛士來運輸。

圖:這種部隊執行的就是山地作戰、反遊擊戰等任務,因為地形限制使得裝甲車無法進入,或者敵人太弱不值得花大錢用裝甲車,那就是他們的戰場。執行反恐任務的武警也屬於這一類。

迷你踢館

問:首踢堂主,請教一個問題:為什麼雨水澆不滅航發,是什麼原理。

航發不光雨水澆不滅,以前還會直接往發動機裡面噴水來提高噴流密度,加大推力,像渦噴版的B-52起飛的時候就噴水,米格-25也有噴水功能。

因為水滅火是帶走大量熱量導致火滅,而航發並不怕你帶走熱量,他恰恰需要工作介質把這個熱量轉化為動能帶走,好從噴管裡面噴出去。

圖:米格-25的噴水加力裝置(進氣道裡的「王」字噴管)。杯水車薪,如何能滅火。

問:堂主好,之前看過一個文章,講我國052C的海之星源於蘇聯天空哨兵雷達,雖然裡面結構到底啥樣不清楚,但是看外形特徵幾乎一模一樣,特別是每面陣上方的長條形設備,052C、052D、055的艦橋頂上都有,那個是什麼設備,為什麼不能整合進陣面內,是因為模仿天空哨兵設計的原因嗎?

萬物源於蘇聯……前些天還有人在吵吵說直-10和054都是蘇聯設計,這種你搭理他都嫌多。

紅旗9飛彈基本型是岸基的,基於C波段雷達,數據鏈就是直接用C波段火控雷達的波束傳輸。換到海上,相控陣雷達是S波段的,那就只有做一個單獨的長條天線來傳輸數據。

圖:052C的外部可沒有長條形設備,天線罩內部上下都有,那就是飛彈數據鏈和敵我識別天線。052D和055外部才有,那是敵我識別天線。

問:記得堂主說過,99A唯一美中略顯不足的技術指標就是火力不易升級,畢竟蘇式轉盤裝彈機限制了彈體長度。但現在連15都換上尾倉式的了,99A咋就還沒看見給換裝上呢,難道真的是很難嗎?

換的話,那整個車得拖回去升級了,炮塔整個都得換掉,成本太高。

問:堂主曾經說過乘波體的外形設計是難點,我們公開了DF-17的外形,別的國家是不是容易抄襲,尤其是美、俄等強國。

氣動永遠是和控制直接相關的,你能實現什麼控制能力才能做什麼氣動外形。像鴨翼布局飛機,你讓一般國家抄,那起飛就得摔。

圖:降落時飛控故障導致墜毀的鷹獅。

問:堂主,飛機在地上滑行的時候怎麼驅動的?像汽車那樣嗎,直接驅動輪子走?還是靠發動機噴或者螺旋槳吹?那直升機呢,靠別人推或者拉嗎?

固定翼用自己的發動機推(拉)著走,直升機一般先拖去起飛點再說。

圖:伊爾62客機的駕駛艙,左側駕駛座上的方向盤就是在地面用的。

圖:直升機也不是完全不能走,比如阿富汗的米24,因為在高原發動機動力不夠,都要先這個姿勢滑跑一下才能飛……

問:看了好久的踢館,今天提個能源問題:堂主提過戰時煤變油的方法,因為技術和成本不能轉為民用。我國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能否通過化工方式變成燃油?當今沒能民用或者不能戰時軍用,是技術還是成本問題,或者兼而有之?反過來,燃料電池的最佳燃料氫,能否通過化工方法作為常壓液體攜帶?那這不是多此一舉麼……天然氣那麼貴,用來造油純屬浪費啊。

我國天然氣也需要大量進口,資源一點也不豐富。

問:堂主,今天才知道客機上有APU這種東西。請問戰鬥機除了F-22等四代機,三代戰鬥機是不是也有APU呢?看了一年首次踢館望採納

都有APU,你看大黃蜂肚皮底下有個黑洞洞,那就是APU的排氣口。

圖:F-18E在主起落架後方,機翼後緣根部。

問:堂主接踢,加特林式機關炮很早就有了,海軍也用的很早,那為什麼在二戰期間沒看到這類多管機關炮用於防空,而是厄利孔這類單管機炮堆滿了甲板。哈奇開斯又到哪裡去了?

老的加特林都是手搖的,又不是太高射速,戰後加特林復活是因為高性能馬達提供的高射速。戰時高射炮很多都是建成後臨時加的,哪兒有電線或者液壓來給炮用。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以柔克剛更平順 傳動解讀之液力變矩器篇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說說傳動的事情,什麼離合器、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組,差速器,還有神一樣的液力傳動,看看它們到底有哪些門道,首先出場的就是液力變矩器。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說說傳動的事情,什麼離合器、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組,差速器,還有神一樣的液力傳動,看看它們到底有哪些門道,首先出場的就是液力變矩器。
  • 【行業百科】山工裝載機的變矩器及變速箱常見問題(一)
    【行業百科】山工裝載機的變矩器及變速箱常見問題(一) 2018年08
  • 是不是所有的AT變速器都通過液力變矩器連接?
    請教一下是不是所有的AT變速器都是通過液力變矩器跟發動機連接的,另外洗車店的磨泥洗車會不會傷害車漆呢?這是個好問題確實能科普一下,首先之前咱們的AT變速器它就是自動變速器的統稱,其實包括現在的雙離合什麼的都應該劃分到AT下邊去,因為AT它就是自動變速器的意思,能自動換擋的變速器就叫自動變速器。
  • 液力變矩器原理,裝上它發動機動力翻倍,Okex:給我家三輪裝一個
    如此強大的推力單單靠發動機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部件便是液力變矩器。液力變矩器位於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起到類似離合器的作用。但是液力變矩器同時具有增大力矩的作用,與液力耦合器不同,液力耦合器只有渦輪和泵輪。其原理類似於兩個相對的風扇,其中一個通電旋轉,會帶動另一個風扇旋轉。
  • 汽車雙離合變速箱為什麼不用液力變扭器以改善換擋闖動問題?
    所以雙離合由於特殊的換擋原理,加上液力變矩器也無法解決變速箱的頓挫換擋問題,最多只能稍微緩和一下。而且這樣做不僅提高了成本,還增加了動力損耗,同時也增加了油耗,降低了傳遞效率,因此與雙離合以其最大優勢而聞名的「高效」的初衷相悖。另一個點雖然液力變矩器可以實現對動力的「柔性」傳遞和「變矩」傳遞,但對輸出平順有緩和作用,這些常常在起步時、低速時,但一旦達到一定的轉速值,就仍然失去了柔性傳遞的優勢。
  • 日語N1到N5差距有多大,每一級別都什麼水平?
    日語N1到N5差距有多大,每一級別都什麼水平?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學習過日語,甚至有一些大佬們甚至3個月到4個月就拿到了N1的證書,這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了,佳利略天資愚鈍,而且還懶,大概是通過一年半左右時間才把標日高級學完,但也是總算把N1拿下來了。
  • 現在差距有多大?
    鄧爺爺1978年,當時我國的GDP總量為3645億元,大約是1495.14億美元;人均GDP只有僅僅的381元人民幣!雖說當時我國的GDP總量排名世界第九位,但是人均生活水平處於世界末端!就連當時溫飽問題很多地方都沒有解決!雖然在1949年我國成功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一直處於初級階段,當時借鑑蘇聯老大哥的發展模式,並且也是在摸石頭過河,所以在1978年之前,在經濟上的發展不是很大,但是為我們後期社會主義的迅猛發展做了鋪墊和經驗!
  • 日本人鍾愛「虎牙」?世界各地的審美差距到底有多大
    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以及審美標準,在我們眼中的不完美,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一件相當完美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世界各地的審美差距到底有多大吧11 日本:虎牙在西方國家,整齊的牙齒備受推崇,但在日本,人們覺得突出的虎牙格外可愛。很多年輕人專門找牙醫整牙,就是為了讓虎牙更明顯。
  • 中國的戰機水平,1996年到2020年,到底有多大的逆襲?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96年和2020年我國兩棲登陸水平,見證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今天,我們聊聊當年的空軍和現在的空軍。認真的說,1996年,我國戰機的水平並不高,與對岸存在很大的差距。與同時期的美國戰機相比,差距更加明顯。20多年過去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國產汽車的「硬傷」·保值率真實標準解析
    #老司機聊汽車品牌#提到國產汽車會聯想到哪些關鍵詞?也許最核心的關鍵詞應當是「保值率」。本篇不討論車輛保值的意義究竟有多大,只簡單說明兩點。1:國產汽車價格基數整體偏低,價格下探的幅度偏小。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了解,各類車型故障數量最多的前十名中,合資汽車平均佔比超70%;在緊湊級轎車和中型轎車兩大陣營中,前十全數為合資汽車——炒作出來的高保值率汽車,不見得有真的有品質。進入正題:都說國產汽車保值率低,高保值率的德系與日系汽車,知名品牌五年(車齡)平均保值率不超過40%;不能否認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合資汽車可以達到45%,但是大多數都還是比較差的。
  • 我國配音演員和日本聲優有多大差距?從小夏配音說起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國配音演員和日本聲優有多大差距!優秀聲優越來越多!網絡配音成我國配音新趨勢!小夏的年齡是很小,但她作品還曾經獲得新浪2012年度十大微電影第八名。小夏接觸配音的時間其實是很晚的,2008年才開始初次接觸網絡配音,最開始是隸屬於懷舊配音聯盟,後來在《國慶買票難》等一些作品中表現出色,逐漸受人關注。
  • 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吃火鍋差距有多大?網友:對比完一目了然
    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吃火鍋差距有多大?網友:對比完一目了然。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說到火鍋的話,我相信大家也都是特別喜歡的一種美食的種類了,尤其是對於在這樣一個季節,如果吃上一頓熱騰騰的火鍋,還真的是讓人覺得特別舒服,而且對於火鍋像這樣的一種很火辣的美食來說,並不是只有我們國家才會有,而且對於美國和日本的火鍋也是相當有特色的那麼對於他們到底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吃火鍋的呢?和我們平時吃的火鍋有著什麼樣的一些差別呢?今天就和大家來一起看一下吧。
  • 踢館:10噸級的直20潛力很大,能改成重型攻擊直升機麼?
    圖:當然偶爾也有這樣做的…… 單純的穩定式瞄準鏡,我們現在也不算差的了,雖然比美國還有差距,但是我們哪行哪業和美國沒差距?總不能有差距就不搞不開發了嘛,所以這個路子還是得走的。就像堂主之前說過的,美國人摸著石頭過河,我們摸著美國人過河,就我們現在的國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也沒別的路子了。
  • 國產龍芯3A4000的性能水平公布,可達到國際主流CPU的水平
    國產芯再傳喜訊,有望比肩因特爾i5,國產龍芯3A4000的性能水平公布,可達到國際主流CPU的水平。據證券時報報導,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龍芯3A處理器銷量已經超過30萬,嵌入式龍芯銷量也超過了30萬顆,已經累計用於10顆北鬥導航衛星。
  • 7速奔馳C260變速箱電腦故障頓挫維修,變矩器故障抖動維修
    今天給他家帶來的維修案例是奔馳C260,行駛有5萬多公裡,裝配的是7速722.9自動變速箱,722.9變速箱使用車系有奔馳C系、奔馳E系、奔馳S系、例如:C260、E350、E300、E260、S280等等。
  • 24年的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空軍裝備水平比較
    而戰機在二戰已經成為了主力輸出選手,只不過當時中國還深陷日本侵華的困擾,就算鮮有能使用的戰機,也只能靠進口。 好在新中國在成立之後也搭建起自己的空中體系,只可惜當時的戰機大都是從戰場上繳獲,不僅數量少,而且在性能上也沒有任何牌面,這才出現了建國時飛機需要來回飛兩次的窘境。
  • 龍芯3A5000成功流片明年可量產 和蘋果M1晶片比性能有多大差距?
    近期,國產晶片產業又迎來重磅消息,龍芯3A5000晶片已經於10月完成了流片,不出意外的明年可以量產。新晶片相比上一代的龍芯3A4000性能提升不少,這使得國產自主研發CPU的性能再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不過,對於這次的龍芯3A5000,有網友跳出來問,該晶片和蘋果自研的M1晶片相比較,差距有多大。顯然,這兩者對比的話差距是相當大的,我們可以分別來看看蘋果M1的基準測試數據以及龍芯3A5000的相關信息,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 中國男單張擇率小將戰踢館大師 賽場秒變樂園
    來自2016「健達+運動」兒童網球訓練營的200名網球小將踏上專屬 「健達球場」,首度體驗3D網球遊戲、與大師們比肩擊球,玩得不亦樂乎,大師賽現場秒變孩子們的歡樂網球樂園。中國頭號男單張擇化身人氣網球導師,攜精銳小將迎戰「踢館」大師賽選手、男雙世界排名第八位約翰•皮爾斯(John Peers),以一場趣味網球賽為為期一個月的訓練營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