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戰機水平,1996年到2020年,到底有多大的逆襲?

2021-01-12 騰訊網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96年和2020年我國兩棲登陸水平,見證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今天,我們聊聊當年的空軍和現在的空軍。認真的說,1996年,我國戰機的水平並不高,與對岸存在很大的差距。與同時期的美國戰機相比,差距更加明顯。20多年過去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從古代歷史上,世界各國的戰爭基本上分為了陸戰和海戰。其中,陸地作戰屬於主體,海戰屬於輔助部分,動輒出現了幾十萬軍隊的陸地大決戰。在這方面,我國的歷代中原王朝都是陸地強國。但是,進入19世紀以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航海技術和武器技術相互融合以後。裝備了大量的鐵甲艦,西方各國陸續發展自己的遠洋艦隊,海軍的地位開始迅速提高。

在19世紀的一系列戰爭中,出現了海軍大戰的場景,例如甲午戰爭。當時,大型戰艦的數量幾乎是一個強國的標準。例如德國和英國的軍備競賽,重要項目就是戰列艦的數量。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內燃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作為新生事物,飛機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起初,飛機都是民用版本。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先後把飛機投入戰爭之中。研發的飛機性能越來越完善,各國陸陸續續建立了自己的空軍或者航空部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一系列的空戰。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的性能已經進一步完善,出現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戰機,例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美國的P51戰鬥機等等。在這一時期,由於航空水平制約,我國當時還沒有能力設計和生產飛機。在抗戰期間,所有的戰機都是進口的。認真的說,進口戰機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為戰機屬於消耗品,一旦戰機數量損失嚴重,又得不到進口或者補充,會直接影響陸軍部隊作戰。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經常出動戰機,對我國各個地區進行轟炸,我國吃了沒有制空權的虧。眼到了50年代初期,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階段。

由於舊時代的積貧積弱等一系列原因,在1949年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我國空軍裝備的戰機,基本上都是從戰場上繳獲的或者起義的。戰機的型號非常複雜,而且來自於多個國家,數量還非常少。在1949年的閱兵式上,由於自身的戰機數量太少,為了起到迷惑敵軍的作用,飛行速度比較快的戰鬥機,不得不飛了兩趟。我國的航空航天基礎薄弱,一時之間還無法自己設計、生產戰機。在這樣的情況下,50年代中期,我國陸續開始了150多個重要項目。

在蘇聯的援助下,我國開始對蘇聯米格17、米格19戰機進行仿製,並且推出了國產化的殲5戰機、殲6戰機。1959年的建國10周年閱兵式上,國產化的殲5戰機,第一次飛過了檢閱臺。至於殲6戰機,則是60年代的主力戰機,號稱「殲6包打天下。」當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國已經無法從國外進口、仿製戰機了,更得不到其他戰機的詳細設計圖紙。我國通過第三國,獲得了蘇聯的米格21戰機,這是六七十年代比較出色的戰機。通過一系列反向科研攻關,我國成功仿製了米格21戰機,並且出現了國產化的殲7戰機。

至於殲8戰機,則是面對米格23戰機的壓力,我國發展的一種高空高速戰機。由於各方面的條件限制,殲8戰機在80年代的技術並不穩定。在這些戰機中,殲5和殲6屬於一代機,殲7和殲8則屬於二代機。在80年代中期,殲10戰機項目已經上馬。但研發戰機需要漫長的周期,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殲10戰機出現之前,我國需要一些比較先進的戰機應急。從美國或者其他西方國家進口戰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1990年,我國從蘇聯訂購了24架蘇27戰機(蘇27SK戰機,航電系統很一般)。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續履行合同。

截至1996年,24架蘇27戰機已經全部到貨。當時,這是我國最先進的戰機了。那麼,同一時期,對岸戰機處於什麼水平呢?當時,對岸擁有4種類型的戰機,分別是:F16戰機、幻影2000戰機、IDF戰機和F5戰機。在這些戰機中,F5戰機有100餘架,屬於二代機,性能與殲7、殲8互有千秋。IDF戰機屬於三代機的入門機,由對岸自己生產,數量有120多架,性能在殲7和殲8之上。至於幻影2000戰機和F16戰機,則是標準的三代機,分別由法國和美國生產。幻影2000戰機有50多架,F16戰機則有120多架,這兩種戰機,至今仍是對岸的「扛把子」戰機。

在我國戰機中,真正能夠一較高下的戰機,只有進口的24架蘇27戰機,以及少量的殲7和殲8戰機。面對可能增援的F14戰機、F15戰機、F16戰機等等,雙方的差距更加明顯。一轉眼20多年時間過去了,當年的差距已經時過境遷。由於自身無法生產戰機,也無法對戰機進行升級改造。對岸的將近300架三代機,還是90年代的水平,雷達、航電系統等已經完全落後。認真的說,即便是與國產化的殲11B戰機對抗,也根本沒有任何優勢。由於長時間的消耗,相當一部分戰機已經接近了使用壽命,對岸的戰機在越來越少。

我們接下來看看我國戰機的巨大變化,堪稱是翻天覆地。首先,我們聊聊蘇27家族。在90年代,鑑於蘇27戰機的出色性能,我國陸陸續續進口了100多架蘇27戰機。隨後,還進口了大量的蘇30戰機。21世紀初期,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我國開始生產國產化的殲11戰機,在戰機方面不再受制於人。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在殲11戰機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進型號,例如著名的殲11BS戰機。此外,在殲11戰機的基本結構上,我國還推出了殲15戰機和殲16戰機。其中,殲15戰機屬於海軍艦載機,殲16戰機則是集大成者的戰機。

請注意,這些戰機最低也屬於三代機的中期水平,甚至達到或者接近了三代半戰機的水平。例如殲16戰機的綜合水平,極度接近美國最新F15SA戰機的標準。除了上述「蘇式」戰機之外,我國還自行設計了殲20戰機、殲10戰機和殲轟7戰機。殲20戰機自不必說,屬於標準的四代機經典之作,能夠與美國F22戰機談笑風生,雙方能夠打得有來有去。殲10戰機則是我國國產的三代機,分別ABC3個型號。其中,A型屬於三代中期標準,B型和C型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三代半戰機的標準,例如相控陣雷達、中程和遠程主動飛彈等等。

至於殲轟7戰機,經過一系列的改進之後,性能也不可小覷。至於當年的殲8戰機,經過不斷的改進以後,最近的改進型號,據說能夠發射中距彈。認真的說,一旦出現緊張情況,我國可以集中1000架以上的三代機、四代機作戰。無論是數量和戰機性能,都遠超對岸。即便是外來勢力幹涉,也沒有什麼畏懼。因為外來幹涉勢力可能投入的戰機數量,仍不如我國戰機多,而且雙方的戰機水平大體相當。當然,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截至目前,我國仍有相當一部分殲7戰機,仍在服役。此外,大型轟炸機和戰略運輸機等等,仍是軟肋。壯軍容,威四方。礪戈矛,森甲仗。剖文犀,七屬爛如銀;帶鮫函,璀璨難名狀。者的是,金城保障。關於我國各方面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1996年到2020年,中國的軍艦水平,到底有多大的發展?
    不得不說,1996年,雖然海軍的艦艇數量佔據優勢,但技術水平處於明顯的劣勢,而且大中型艦艇很少。20多年之後,雙方的力量則發生了逆轉。今天,我們就聊聊雙方海軍艦艇的對比。 不過,從1996年之後,雙方海軍的發展出現了逆轉。從1996年到2020年,對岸海軍都獲得了哪些大中型艦艇呢?
  • 24年的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空軍裝備水平比較
    在上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逐漸將戰機投入到戰場上,空戰也是在一戰第一次打響,隨後後期各國對戰機進行了升級和改進。而戰機在二戰已經成為了主力輸出選手,只不過當時中國還深陷日本侵華的困擾,就算鮮有能使用的戰機,也只能靠進口。
  • 24年變化有多大?我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水平比較
    中國在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後,就一度被稱為全世界最強大的陸軍,這樣的稱號可一點都不誇張,雖然中國初期在武器裝備上比較孱弱,但中國的軍人意志才是戰場上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存在。那麼24年過去了,產生的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相差多少?比一比就知道了。
  • 從1996年到2020年,中國登陸作戰能力有多大變化?
    在1996年為了應對臺海危機,我國在相關海域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登陸作戰演練,但在當時我國的登陸作戰能力受到了廣泛的詬病。那麼24年之後的今天,我國的登陸作戰能力又是怎樣的呢?以空軍為例:1996年的我國空軍還是以老式殲5殲6戰機為主,殲7殲8等飛機數量都比較稀少。而當時我國的臺灣地區裝備著數百家的F16,IDF和幻影2000等戰機,性能上幾乎是碾壓我國。
  • 25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和2021年空軍裝備水平比較
    1996年,東南沿海大演習相信很多人都還有印象,搶灘登陸,艦炮齊射,空對地飛彈看過去陣仗相當大。可是究竟當年中國解放軍真正實力如何? 那麼我們當時空軍水平如何呢,能否「保衛」天空嗎? 答案是很難,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國空軍最先進的還是蘇-27戰鬥機,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只能依靠幾十架還未真正形成戰鬥力的蘇-27,以及一些強-5、殲-7等等。蘇-27當時空軍奪取制空權的主要依靠,在演習中主要攻擊手段是發射空對地火箭。
  • 中國軍隊的防空能力,從1996年至今,到底有多大的崛起?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的性能已經進一步完善,出現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戰機,例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美國的P51戰鬥機等等。 對於一個國家的國防體系來說,除了擁有大量的戰機之外,還需要擁有防空力量。因為地面防空力量屬於最後一道屏障,一旦自己防空力量被摧毀,那麼,對手的戰機就能夠長驅直入,直接打擊腹地的各個地區。起初,我國把空軍和防空軍分開建設。由於任務需要和機構重疊,到了50年代後期,空軍和防空軍合併。最初,空軍防空部隊主要是以各種口徑的高射炮為主,例如100毫米、85毫米、57毫米和35毫米口徑的高射炮。
  • 24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摘自:今日頭條@萬乘之尊 1996年,曾經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雖然展現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顯示了決心和能力。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一:1996年的登陸攻島能力
  • 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比較
    假設基於現實,24年前臺海危機期間有一場世紀大演習,好似一個火藥桶就差一根火柴可以點燃引爆。歷史沒有給它引燃的機會,但並不代表未來不再發生,只不過隨著時間遠去各方軍力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中。1996年,三軍最精銳力量齊集一堂,萬炮齊轟、搶灘登陸、海陸空一體看似熱鬧非凡。
  • 24年變化有多大?海軍1996年和2020年防空裝備水平比較
    時間回到1996年,距離人民海軍創建已近半個世紀,原來的「空潛快」裝備並沒有取得多大突破,海軍還在奉行近海防禦原則。直到2015年隨著裝備體系日益完善,海軍明確指出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
  • 24年的變化有多大?1996年和2020年中國海軍登陸艦對比
    那麼24年過去了,中國海軍的登陸作戰艦艇的發展變化有多大呢? 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野牛氣墊船、726型氣墊船、724型氣墊登陸船和722型氣墊登陸船,登陸裝備的噸位涵蓋了從幾百噸到幾千噸再到萬噸,種類齊全,有著強大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一次兵力和裝備投送將超過3個師。如果075型兩棲攻擊艦服役以後,還將進一步改變中國海軍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 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水平比較
    在勇氣加裝備才能發揮更大效能的現代化戰爭中,似乎裝備先進程度可以影響到戰爭結果。回到90年代中期的東南沿海,曾經有場貼近實戰的世紀大演習讓我們去一探究竟,看看當年的陸軍裝備和現在相比有多大區別。 90年代中期,陸軍裝備可以用寒酸形容,陸戰之王還是以五對輪的59式、69式中型坦克為核心,外加62式輕型坦克。
  • 25年變化有多大?1996年東風任務已由2021年遠火取代
    1996年,火箭軍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二炮,當年東風系列主打戰略核威懾,在型號和任務執行方面沒有現在這麼豐富。25年前臺海危機引發的那場大演習,三軍最能拿出手的裝備集體閃亮登場,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因為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早就脫鉤,代差嚴重已全面落伍。
  • 1996年,中國步兵戰車發展滯後,歷經20年如何全面超越?
    到了二戰期間,坦克的性能已經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例如德國的豹式坦克、蘇聯的T34坦克、美國的謝爾曼坦克等等。與此同時,各種關於坦克的問題也出現了。在坦克衝鋒的過程中,如果缺乏步兵的掩護,很容易淪為反坦克武器的活靶子。與此同時,由於坦克的突擊速度比較快,步兵在步行的情況下,根本無法伴隨坦克作戰。因此,各個世界強國都在想辦法。
  • 1996-2011年中國黑客大事記
    9月22日,被譽為「中國黑帽子大會」的COG 2011信息安全論壇在上海召開,中國黑客界近350人出席了本次論壇,眾多國內安全界領袖共同公布了《黑客自律公約》。冰血封情現場回顧了1996年至2011年中國黑客重大事件。COG籌備委員會9月16日通過了《黑客自律公約》草案向公眾媒體公布。
  • 1996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江澤民發表講話指出:1996年,我們將制定和開始實施「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今後的十五年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徵程上,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任重道遠,前途光明。 1月5日至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是研究實現「九五」期間農業和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重點部署1996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
  • 1965年美空軍挑釁中國領空,卻成互毆:白折損3架戰機在海南
    然而,這場鮮為人知的1965年中美空戰正式開始之即,情況反轉,我方未發一槍一彈,而3架敵機"喪命"。 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中國空軍贏得如此漂亮?  一、中國戰機殲-5   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是沒有自主製造的戰機的。正是因為沒有戰機,中國軍隊在與美國作戰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可是吃了不少大虧。
  • 回顧24年前,1996年東南沿海演習,裝備對比能有幾成勝算?
    這是個假設性問題,但1996年東南沿海那臺大演習如假包換,就像一個火藥桶只要扔進一根火柴立刻就燃爆。當然歷史沒給它爆炸的機會,不過經過24年發展我們再來反思這段場景,以當時雙方軍力對比再加上可能加入的外部幹擾,客觀分析我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 殲-10戰機首飛22周年,生日快樂!
    22年漫漫徵途 國慶閱兵、多國軍演、飛越朱日和 …… 從初露崢嶸到一代名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殲-10飛機的研製 傳承了航空人的理想和追求 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於祖國的人 殲-10戰機首飛這一天,成了他的"生日"
  • 從67年到20年,看海鹽人民的工資水平變化有多大!
    所以說平均下也就是300到500的水平每個月。 1995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當年全國職工全年平均工資為55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283元。到了1994年,差不多就是1000元,那段時間工資長的好快。現在他們退休金加一起11000左右。 記得90年時候,首鋼工人工資是600-700,已經驚人的高薪了。相當於現在一個月2萬的收入那麼驚豔。
  • 印度空軍又墜毀一架戰機,印網友:巴基斯坦和中國都不用親自動手
    要知道,米格-21是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於195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種單座單發輕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戰鬥機,首飛於1956年,後在1959年服役。到目前為止,該機已經在世界各地的天空飛行了半個世紀。圖為 米格-21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米格-21曾經戰功赫赫,但隨著現代化戰爭的進步,它還是落後於先進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