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研究員 鄭 蓉
2~5歲孩子出現口語不流利(俗稱口吃)的現象很常見,他們會多次重複某個音或某個字。主要原因是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思維速度。也就是說,想表達的內容很多,但口語表達能力有限,就會出現說話不流暢的現象。男孩大約是女孩的3倍,這種現象可能持續幾周或幾年,一般都會自行恢復,我們常稱之為「發展性口吃」,當然還是有少數長大後發展成真正的口吃者。
如何早期辨別「正常的說話不流暢」和「口吃」呢?1. 說話時伴隨一些不自然的臉部肌肉動作。2. 重複說話時,伴隨著音調升高。3. 如果是較嚴重的口吃,會明顯感覺孩子說話相當吃力。4. 孩子可能會出現逃避說話的行為,或利用其他的聲音、畫面來開始說話。有以上現象,可能預示著孩子有口吃現象。
很多家長遇到孩子說話不流暢時,就急於糾正:「沒關係,你慢慢說,不要急!」「想清楚再說」「深呼吸一下再說話」……通常,孩子專注於思考的過程,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重複說話。但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經常急於糾正,就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說話方式「不正確」,可能會加重孩子的症狀。如果孩子說話不流利,家長可以怎麼做?
營造輕鬆愉快的聊天氛圍。聊天的氣氛越輕鬆,毫無壓力,會使孩子思考更高級的語言表達技巧。當你察覺孩子說話不流利時,安靜地等,等他把想表達的句子講出來,不要表現出不耐煩或提醒他慢慢講。
不要糾正孩子說話或幫孩子把話說完整。如果總是糾正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可能會造成孩子不願意溝通。如果經常幫孩子把話說完整,孩子缺失了主動思考語言表達技巧的機會。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就算他們說話不流利,我們還是能有效溝通的。
不要提醒孩子說話方式不對。雖然感覺告訴孩子「停下來,想一想再說」「先深呼吸一下再說」「慢慢說,說清楚」是在幫助孩子,但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在提醒孩子意識到自己說話不對,這會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反而加重症狀。
和孩子說話時,成人需要放慢語速。成人放慢語速後,孩子也就放慢了自己的說話速度,幫他一邊思考一邊表達。
如果以上方法都嘗試過,並持續一段時間,都無法改善孩子講話不流暢的問題,同時又具備以下問題,就儘早帶孩子去醫院就診評估:口吃現象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口吃且伴隨有身體或臉部的動作;感覺說話變得很吃力困難;開始逃避需要說話的情境;說話時音調越來越高;超過5歲還一直有口吃問題。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