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明年發射 至少一次載人(圖)

2021-01-09 騰訊網

  發射神舟八號飛船的改進型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在原長徵二號F火箭基礎上,對助推器、控制系統和故障檢測系統等進行了改進,提高了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火箭全長58.3米,起飛質量497噸,運載能力為8130公斤。新華社發

  10月31日,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武平向中外媒體記者介紹任務有關情況。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如果一切順利,此刻,浩瀚的寰宇已迎來新的客人,天宮一號的首位「伴侶」神舟八號飛船已發射升空,即將和天宮一號團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天宣布,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第五次會議研究決定,神舟八號飛船瞄準11月1日5時58分07秒發射,2天內完成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天宮」和「神八」的「擁吻」高潮即將上演。

  神舟八號飛船不載人

  據介紹,神舟八號將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我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突破和驗證太空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技術;考核改進後的神舟飛船和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工程各系統間的協調性;驗證組合體工作模式,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神舟八號飛船不載人。

  按照計劃,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點火發射後,飛行約584秒,船箭分離,飛船進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330公裡的初始軌道,並在兩天內完成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昨天,執行神舟八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和著陸場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發射前各項準備就緒。

  與此同時,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9月29日成功發射以來,先後完成了平臺在軌測試和軌道控制,已進入到高度為343公裡的交會對接軌道。目前,天宮一號運行穩定,設備工作正常,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

  「零窗口」發射須分秒不差

  與以往的飛船和天宮一號不同,神舟八號飛船要求分秒不差的「零窗口」發射。此前,天宮一號的發射窗口瞄準在9月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中間有5分鐘的間隔,在這5分鐘之內發射都可以。

  太空飛行器的發射需要選擇相應的發射時機,允許太空飛行器發射的時間範圍稱為發射窗口。要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的神舟八號飛船,必須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軌道面包含發射點的時段進行發射,以保證兩個太空飛行器基本共面。同時,還要滿足這兩個太空飛行器在軌道上正常工作的條件,因此必須選擇合適的發射時段,使太空飛行器入軌後與地球、太陽有一定的相對位置,保證太空飛行器的溫度控制系統、姿態控制系統、太陽能電池陣能正常工作。由於改變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平面需要消耗大量的推進劑,為了節省推進劑,使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基本共面,要求神舟八號的發射窗口為零。

  神舟八號發射前4小時,地面控制系統將根據軌道周期、軌道高度、軌道傾角、近地點幅角、升交點赤精、扁心率共6個參數來確定天宮一號的情況,之後將數據傳輸至發射場,發射場根據這些數據來確定交會對接時間。這一時間確定後,其他時間節點依次倒推,最後得出神舟八號發射的精確時間。從昨天掌握的情況看,最終確定的發射時間與預計時間相比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明年發射兩艘飛船

  這次神舟八號為無人飛行,2012年將進行神舟九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試驗,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

  神舟八號飛船與「神九」、「神十」一樣都是按照載人狀態設計的,但「神八」增加配置了兩類設備,一種是圖像記錄設備,它將把這次交會對接過程記錄下來,這對於航天員地面訓練將會很有幫助。另一種是力學參數測量設備,它將把這次飛船飛行過程中的各種力學參數記錄下來,這對於評價飛船的載人力學環境是很有意義的。總體上講,通過這次飛行,可以驗證改進後的飛船能否適應載人航天飛行的要求。

  明年「神九」是否載人要對此次發射進行評估後確定。

  同時,天宮一號也已經為航天員進駐工作生活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比如天宮一號上已經裝載了航天員太空鍛鍊設備,以及醫學監測和健康維護設備。

  目前,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完成了初步選拔,包括2名女航天員在內的航天員乘組,正在按計劃開展交會對接任務訓練,訓練的重點是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技術。

  ■答疑解惑

  神八天宮如何應對風險?

  百種故障預案反覆演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說,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是航天領域公認的技術難關,風險很大,從國際上已經進行的交會對接任務看,早期曾發生過飛行器相撞的事故,近期國際空間站的一些對接任務也遇到過一些麻煩,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為應對風險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方針,對飛行產品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把關和測試試驗,確保飛行產品高質量,不帶任何疑點發射。二是進行了大量的地面仿真與試驗驗證。重點是針對最為關鍵的自主控制系統和對接機構,組織國內頂尖的專家進行了獨立的覆核,為了驗證控制方案和對接機構的性能,建設了國際一流的試驗設施、設備,儘可能創造條件模擬太空環境來進行試驗驗證。三是制訂了較為完備的故障預案,針對交會對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制定了近百種故障預案,並進行了反覆的合練演練。

  針對不同類型的故障,設計了各種安全模式,以應對預案外的故障。比如為防止兩個飛行器碰撞,設計了飛船撤退和撤離兩種主動安全模式。同時,設置了安全控制點,制定了安全判據,以此有效控制風險。

  武平表示:「我們對神舟八號發射和交會對接任務充滿信心。」

  神八承擔哪些空間科學實驗?

  中德合作開展17項實驗

  神舟八號飛行期間,中國和德國將利用裝載在飛船上的通用生物培養裝置,合作開展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其中中方10項、德方6項、聯合實驗1項,分別進行基礎生物學、空間生物技術、先進生命支持系統中的基礎生物學,以及空間輻射生物學等4個方面的科學研究,對於推進微重力科學、空間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和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項合作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在空間科學應用領域開展的國際合作。

  神八設備有哪些改進?

  對接後飛船可停靠180天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昨天表示,為了迎接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改進。「600多臺套設備中,一半以上發生了技術狀態變化。其中,新研設備約佔15%。」

  武平說,改進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為具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功能,新增和改進了一些設備;二是為提高飛船的性能及安全性、可靠性,對部分系統進行改進,飛船具有與目標飛行器對接後停靠180天的能力。

  武平表示,通過這些改進和交會對接任務的飛行驗證,將逐步形成標準配置、狀態固化的載人飛船,為後續任務的組批投產奠定了基礎。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韓娜

相關焦點

  • 天文歷史上的今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409毫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九十一號發射陣地發射升空,返回時間為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38秒896毫秒,返回地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任務時間為33天(30天駐留+3天飛行),載人成員為2人。
  • 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 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F型火箭發射成功,中國首位航天員被順利送上太空。這是中國進行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38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楊利偉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使者」。飛船環繞地球運行14圈,安全飛行了21小時23分、60萬公裡,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獨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之一。
  • #歷史上的今天#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成功發射
    #歷史上的今天#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成功發射 2017-10-12 0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舟九號航天員訪港前發出便箋感謝港人[2012-08-10]
    新華網香港8月9日電(記者劉歡)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9日消息,三位完成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在啟程訪問香港前發出便箋,表達對港人的謝意。
  • 箭向蒼穹啟天宮——「天宮二號」發射側記
    當時與長徵二號FT2火箭一同生產出來的長徵二號F Y10火箭,早在2013年時執行任務,搭載「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升空。  2013年「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以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圓滿收官,暫時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從15日晚,天宮二號成為新的話題,中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
  • 歷史上的今天︱神舟九號航天飛船成功返回地面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應桃蕊 整理神舟九號航天飛船成功返回地面2012年6月29日上午10:05在空中10多天後,中國神舟九號航天飛船成功返回地面,著陸成功安全返回,搜救人員打開神舟九號艙門,迎接三名太空人勝利返航,截止10點19分,艙門已經打開,醫監醫保人員進入艙內,三名太空人身體狀況良好。
  • 我國擬2年完成空間站11次發射,明年上半年發空間站核心艙
    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啟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我國將在明年上半年用長五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周建平表示,明年發射核心艙後,我國會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
  • 歷史上的今天|1月10日 中國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
    1946年1月10日「政協會議」否定國民黨獨裁統治1964年1月10日我國與突尼西亞建立外交關係2001年1月10日中國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發射火箭: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六十五次飛行,也是繼一九九六年十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二十三次獲得成功。
  • [東方時空]兩岸看神舟
    短片――回顧   費俊龍:總隊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   總隊長:出發。   指揮中心: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起飛。  這裡就是發射神舟六號的發射塔架,非常有幸能夠站在這上面,這個塔架是一百多米高,完全是鋼結構的,當時是長徵二號火箭託載著神舟六號在這邊,是被發射塔架的兩翼包裹著固定在這裡,固定在這個發射平臺上。火箭升空之後,由於燃料燃燒,大家可以看到留下了漆黑的印跡。
  • 中國天宮二號將於9月15日發射
    【#中國天宮二號#將於9月15日發射!】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將於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今天下午,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T2火箭已開始加注推進劑。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後,將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準備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
  •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 浩瀚太空迎來第一座"中國宮"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新華社酒泉9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 王玉山、李清華、趙薇)千年流淌的古老弱水河,在這個秋天的夜晚,目睹了中國人飛天夢想的又一次勇敢起航,見證了中華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壯美騰飛。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浩瀚太空迎來第一座「中國宮」。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一問:天宮二號長啥樣,住在裡面舒服嗎?    天宮二號在外觀上與我國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類似,都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天宮二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
  • 太空大禮空降「偉人故裡」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
    神州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韶山揭幕交接儀式在韶山毛澤東廣場舉行,與會領導嘉賓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周建平與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神州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展出。
  • 俄羅斯聯盟號系列(TMA)宇宙飛船簡介(圖)
    第2頁:聯盟號飛船的返回艙   資料圖片:2003年4月26日,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在哈薩克斯坦的巴克努爾發射成功。中新社發 Ic/cnsphoto 攝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升空   聯盟號(俄語:Союз)是前蘇聯研製的第三代載人飛船的名字。與之相對應的載人航天計劃稱為聯盟計劃。
  • 美國新載人火箭「戰神一號」即將升空(圖)
    美國宇航局新火箭「戰神一號」停放在39B發射臺上準備發射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2003年空難中粉碎後,前總統布希下令推行全新載人航天項目「星座計劃」,目標是在2017年重返月球,並為登陸火星作準備。「戰神I」系列火箭就是這個計劃的首項成果。
  • 10月12日:"神六"載人飛船將兩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1952年10月12日,他所在部隊奉命攻佔391美軍前哨陣地,在潛伏時他被美軍發射的偵察燃燒彈燒著。他強忍劇痛,始終未動,直至壯烈犧牲。戰後,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追授「模範青年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