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民,人們特別講究些傳統的風俗習慣。而結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在農村結婚尤其隆重,風俗習慣也特別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在中國古代,婚娶就已經有許多成套的規矩了。首先,婚姻兩字,是昏因。是指男子在黃昏時迎娶新娘,一指在黃昏以後交合。而女子因男子而來,遂成婚姻。這裡就點明了古代一個習俗,既黃昏後迎娶。
而古代男女婚娶的年齡,也隨朝代不同各有不同。但總體不外乎,男子加冠,女子及第以後。跟現在法律規定,十八歲成人一個道理。不過古代,一般男子二十加冠。女子歲數小,十六以後就可以嫁人。
而在古代,禮法森嚴。男女婚娶,要符合六禮。既一曰納採,二曰問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徵,五曰請期,六曰親迎。這是古代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納採,是男方備禮物去女方家提親。古時候可帶大雁。文明,是求婚後,託媒人問女方生辰和名字。納吉,就是雙方合了八字以後,反饋給女方,然後男方帶禮去女方家定親,交換信物等。納徵,是在訂婚後,男方將聘禮送去女方家。然後女方還會回禮等。請期,是男方選出結婚日期,送往女方家,再由女方家挑選最後定奪。親迎,就是指大婚當天迎娶了。
在婚娶以後,並沒有完事。還有鬧酒,聽窗,回門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那麼為什麼要介紹下古代的婚娶呢?小編家在陝西,這裡算是歷史文化保留比較多的地方了吧。在現代婚姻中,雖然名目變了。但小編發現,基本步驟,還是延續的古代的傳統婚禮。那麼,就以我們這為例子,看看現在婚姻,有哪些習俗。
自談戀愛或在城市裡結婚的,就不提了。在這裡農村,很多還是要經過媒婆介紹的。在介紹交換照片,電話號後。如果互相有興趣,媒婆會安排見面相親。一般男方會到女方鄰居家,或者親戚家,或者媒婆家。不能直接去女方家,會對女孩名聲不好。會再傍晚時候,女孩來的男方所待的地方。然後,主人回簡單介紹,就會把兩人帶到一個小房子裡面。然後就沒人管了,場面一度尷尬。
到了兩人接觸幾次覺得合適的時候,會有雙方父母,男女方一起吃頓飯。這就想當於古代的納採了。男方父母會給女孩紅包。
父母見過滿意,就是媒婆兩邊跑。一邊催女方家人,要生辰八字。一邊回給男方轉答女方所需要的彩禮條件。我們這邊大部分彩禮不是很高,幾萬塊。會有一些偏僻或者比較特殊地區,流傳出天價彩禮。比如前四後八,既定婚四萬,結婚八萬。小編以前結婚給了四萬八,不算多也不少。要合生辰八字,主要是個象徵意義。八字要來了,也說明對方認同了,親事基本上可以敲定了。
再下來,就會按照約定,履行給女方的承諾。一般,男方會先送去一部分彩禮,不會都給完。然後,男女方都會有親戚陪同,購買三金,女方衣服褲子什麼。男方給女方有四季八套,或者四季十二套衣服的講究。女方會象徵性給男方買婚禮當天要穿的衣服一套。
這些,履行完了,會進去訂婚階段。想當於古代納吉,訂婚當天主要是酒席,親戚介紹。古代十帶大雁,我們這講究公雞換母雞。然後親朋都會給新人紅包。而在訂婚當晚,男方會帶幾個朋友,在本家長輩帶領下,去女方家送是羅。一種扁擔擔的木製箱子,裡面裝一些禮果酒品之類。以前是人扁擔抬,現在都是車拉過去。這些微不足道的,主要是成年長輩會私下去補交其他的彩禮等。這想當於古代的納徵。
在女方家,男方會被周圍鄰居親戚玩。主要是鎖車子,鎖門討要糖果。以前是糖果,現在是以買糖果的名義要錢。會有女方家人煮雞蛋,或者做碗肉湯款待嬌客和抬是羅的人。但別想太美,一個雞蛋可是一百,可勁吃吧。反正從頭至尾,男方都得出錢。
這階段過了,就是媒人兩邊跑。也既請期,拿著男方家選的幾個日子,讓女方家定日期。如果男方家完成了聘禮,彩禮一系列。女方家可以乾脆的給你個日子。如果男方家沒有履行完承諾,可能婚定了,兩三年還結婚不了。以前就出現過,讓男方等三年,男方自動悔婚的情況。
最後就是迎娶了,在迎娶當天。都會有些小節目,一般男方發些紅包就完事了。比如迎親隊伍,路上停車,要加油買煙。到女方家裡,不讓進門,脫鞋等等。但也衍生了許多別的名頭,比如女方歲數錢,一歲一千,給吧。或者女方體重錢,一斤一百,給吧。這就有點賣女兒了。
當男女舉行完婚禮以後,也會有鬧洞房,回門的習俗。可見,現代婚禮,雖然名目繁多,內容層出不窮。但都在古代婚禮的基礎上,變點花樣。中國傳統的習俗影響還是很深遠的。那麼,各位家鄉婚娶有什麼習俗呢?可以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