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2021-01-14 社會森羅萬象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和禁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農曆七月十五不能隨便出遠門,因為這天是鬼節。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風俗就是: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在同一個村裡,某家老人去世了,周圍的鄰裡鄉親不用主人家上門通知,都會趕去參加葬禮,農村人叫做「燒香」,甚至別村的村民也會趕去參加葬禮。但是婚禮就不一樣了,必須要得到主人家的邀請後才可以拿著請帖去參加。這是為什麼呢?有什麼講究嗎?

紅白事在農村人的眼中非常重要,絲毫不能馬虎。白事不僅僅是一家人的事情,早已是全村人的大事。如果是年紀很大的老壽星去世,這叫壽終正寢,主人家也不會特別的悲痛,因此也合稱紅白喜事。白事的講究可多了。老人去世後,子女們忙著張羅後事,還要披麻戴孝去親戚家報喪,鄰裡鄉親是不用通知的,他們會不請自來。然後還有宴席,哭靈和下葬。主人家事情多,根本來不及挨家挨戶地去通知村民。

二是老人去世,身為親人心裡肯定不好受,也沒有心情去邀請。更重要的是,在農村人看來,邀請別人參加葬禮很不吉利。村民裡通過口耳相傳,和哀鳴聲就可以判斷出誰家有老人離世。這個時候村民都會不請自來,帶上紙錢去主人家弔唁。白事是全村的大事,死者為大,村民們都會盡份心意,就算是有矛盾的人家也會趕去參加。村民們住在村裡,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基本都認識熟悉,上門弔唁是盡份自己的心意,另外讓主人家節哀順變。

喜事就不一樣了,喜事也有講究。喜事一般是兩家人的事情,和全村人關係不大,村民們沒有去的義務。況且年輕男女結為夫妻舉辦婚禮一般也是邀請親朋好友、親戚、同學和相鄰的鄰居。主人家要麼是電話通知要麼是親自上門送請帖,這樣顯得正式,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其他村民沒有得到邀請的話是不會參與的,因為這件事和他們沒多大關係。主人家沒邀請,貿然上門太失禮了,也很尷尬。

村民們平時都忙著做自己的事情,很難有機會聚在一起。村裡有紅事白事,村民們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增進感情,難能可貴,濃濃的鄉情顯得愈發珍貴。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除此之外,農村還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正是這些風俗習慣才構成了原汁原味的農村,勾起了我們腦海中深處的記憶和濃濃的鄉情。

相關焦點

  • 「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紅白喜事為什麼有這樣的規矩?
    人情往來是人與人之間聯繫感情的紐帶,是農村人禮尚往來的表達方式。以紅白喜事而言,這裡面也是非常講究禮數的,如果你對其中的門道不清楚,失禮了的話,就很容易被村民們說道,大家會覺得你「不懂事」。有這樣一種說法:「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的地方也說是:「紅事叫,白事到」,都是說的一個意思。這就非常直白的說明了農村人在紅白喜事中的人情世故和應該遵守的規矩。
  • 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有什麼說法和講究
    農村地區有很多傳統習俗,尤其婚喪嫁娶方面的講究,禮數是非常重要的。有句俗語叫「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其大概意思是這樣,村裡辦喜事的人家,主人要上門邀請,親朋才會去參加,沒有收到邀請是不能參加的。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高興的喜事了,就要和親朋好友目前們一起分享,並慶祝一下,所以在古代就有了辦喜事的習俗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而說到辦喜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紅喜事和白喜事。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怎麼回事?有些講究
    對於農村來說,由於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一般誰家有了紅白大事,總是會有許多人上門,紅事的上門賀喜喝杯喜酒,白事的上門幫忙料理後事,鄉裡莊鄰總是非常純樸自然,過去還會表現得更加講究一點。那麼,為什麼農村俗語有這樣一種說法:「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中又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農村人「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確在人情世俗裡是這個實情的。在我老家的確是這樣,多少年的習俗,沒有改變。農村紅事不請不到,這是有講究的,紅事一般是指娶媳婦結婚嫁女,家添人丁生小孩慶生,老人過大壽,建新房,搬新居。
  • 「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不成文的講究,有啥道理
    然而具體到紅事和白事來說,兩者的講究不同,大家的行為也不盡相同。比如說,在農村,很多老人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並不是約定俗成的講究,卻也是人盡皆知,那麼別後有啥道理呢?『紅事不請不到』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情,在農村,關於結婚方面的講究也很多,在舉辦結婚典禮之前,有一個看似平常實則非常重要的禮節必不可少,那就是發請柬,請柬上標準舉辦婚禮的時間和地點等基本信息,當然主要的目的還是誠意的邀請對方前來參加自己的婚禮。如果收到了請柬那麼是必定要去的,畢竟這代表了新人對自己的誠摯邀請,不去勢必會得罪人。但如果沒收到請柬怎麼辦呢?
  •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在過年期間可以說是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著過年時間大家都有時間辦理喜酒,而農村人過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會導致過世,這也造成了過年期間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不過農村人說到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你們那有嗎?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
  • 農村俗語:「白事不請自到,紅事不請不到」,都有哪些講究?
    在農村,人們把喜事也就是結婚這種事情叫做「紅事」,我們經常看到有人結婚的時候,家裡都是張燈結彩的,遠遠望去一片紅色;而要是家裡有人去世了的話,就叫做「白事」,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大家都會披麻戴孝的穿上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因此農村就流傳出了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白事不請自到,紅事不請不到」,意思就是說,一個家庭要是辦白事的時候,一般情況不用邀請,鄰裡街坊的自己就會來了。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農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非常多,最常見的風俗就是辦紅白事,在農村,喪事大過喜事,人死講究入土為安,農村有句俗語這麼說,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說的就是農村葬禮的各種講究,包括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
  • 塔灣村57年喪事不待客 喜事有標準
    原標題:塔灣村57年喪事不待客 喜事有標準   呂陸信是曹縣樓莊鄉南塔灣村數得著的富裕戶。年前,他的獨生子呂玉聖結婚,招待客人只辦了10桌,花了2000元。  「比以前其他村的花費,起碼要少幾萬元。」3月23日,呂陸信的妻子對記者說,「方圓幾個村數我們村過得好,但禮節風俗數我們村清淡。
  • 俗語新解之「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
    緣起『紅白喜事不得不說的秘密』農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流傳下通俗易懂的俗語,它們帶著一點點玄幻的色彩,其中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學會很多人生道理。今天小編來說說對俗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理解。
  • 俗語:「壽宴不送煙,喪事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以前的農村人情味是非常重的,鄰居有什麼困難都會一起幫忙,誰家有什麼喜事都會一起熱鬧,無關錢財。但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人們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了,關於人情往來的事也開始隨禮了,比如結婚、生日宴席以及喪事等等。不僅各種事都要隨禮,隨禮的講究還特別多,有一句俗語說的就是隨禮的禁忌。
  • 農村自建房有什麼講究,什麼季節建房最適宜?
    農村自建房在季節的選擇,和各種鄉規習俗禁忌都有很多講究的。農村建房周期普遍很長,昕瑞生態自家的農村自建房就歷時2年才建好,才喬遷新房。全國的氣候條件,和風俗習慣不一樣,在季節的選擇和講究也不一樣。昕瑞生態只談談南方,我們當地的一些建房季節選擇和建房講究及禁忌。
  • 農村怪現象「喜事不來禮要到,白事不來禮不收」,這有啥講究嗎?
    農村是一個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當然農村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畢竟在農村裡,幾乎是沒有多少外人能見到,在村裡都是本村的人,或者是親戚之類的人,所以農民在處理一些事情方面也是想的很周到,畢竟農村的風俗不同,所以規矩也是有很多的講究,就拿現在的農村來說吧,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大家的捧場,在農村裡第一是人情,
  • 在你們那裡的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
    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其實現在的年輕人講究是越來越少了,無論是紅事或者白事,菜譜的差異是越來越小了,以前辦喪事的時候都是村裡人來幫忙,現在都是服務隊,可以總結這樣一句話,只要錢到位,一切都不是問題。
  • 俗語「喜事叫,喪事到」,為何有這種說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中國歷來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在農村俗語、諺語的廣泛傳播源於數千年以來,以細微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發展,這是一種經驗的總結,高度提煉概括而來的通俗的語句。農村有一句俗話是「喜事叫,喪事到」,那這句俗語具體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喪事習俗有「三大忌諱」,個中講究你知道嗎?
    在農村地區,因為地理和環境的不同,有「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說法,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習俗,特別是農村的喪事習俗,需要講究的東西非常多。農村的喪事向來有「三大忌諱」,箇中講究你知道嗎?2.不能用柳木製作棺材 在農村,逝者去世時要先把遺體放入棺材才能下葬,現在實行火葬也是把骨灰放入棺材後才下葬。棺材對於農村的老人是很重要的,很多老人在生前都會製作好自己的棺材,以備百年之後使用。製作棺材的木材非常重要,一般都選用松木製作,禁用柳木,這是因為松樹常青,象徵著家族興旺,而柳樹不會結籽,象徵的意義不好。
  • 農村送禮有規矩,講究「喜不送傘,壽不送鍾,喪不後補」啥意思?
    農村是個很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在農村,可能除了吃喝拉撒,一年中最大的開銷就在人情往來裡面了。農村其實就是個最大的熟人圈子,親朋好友,鄰裡街坊,辦喜事,辦白事都要去參與。既然都走動如此頻繁,參加這些,怎麼能兩手空空的去呢?所以送禮和禮金都是必不可少的。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為何會有這樣的講究?
    文/北舊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為何會有這樣的講究?小編一直都在想,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生物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思想,沒有哪兩個人的思想是可以完全一樣的,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某一方面,大多數人們的思想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在某一方面忌諱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