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怎麼回事?有些講究

2021-01-14 我來說人文

對於農村來說,由於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一般誰家有了紅白大事,總是會有許多人上門,紅事的上門賀喜喝杯喜酒,白事的上門幫忙料理後事,鄉裡莊鄰總是非常純樸自然,過去還會表現得更加講究一點。那麼,為什麼農村俗語有這樣一種說法:「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中又有什麼道理呢?

「紅事不請不到」。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風俗習慣各有不同之處,而紅事恐怕全國基本上大同小異,也就是說一旦家中有了喜慶的事情,比如婚嫁、做壽等,凡是親朋好友,你自己認為應該請來喝喜酒的人,就一定要親自發出書面或口頭邀請通知,過去甚至是要登門相請的。顯然這是出於傳統的禮數禮節禮貌,因為你家有喜事,別人不一定知道或者知道的不太清楚,就算是知道了,主家也應當親自邀請,以示尊重。古人云:「禮尚往來」,恭恭敬敬地請到了別人到場,既是主客雙方的榮幸,也是禮尚往來的講究,更是今後來往的紐帶。

「白事不請自來」。與紅事不同,家中有親人去世,全家人都處在非常悲痛之中,有的甚至已經看守老人許多個日日夜夜了,身心俱疲,精力非常有限。這時候,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鄉裡莊鄰,只要聽到後,就會馬上前去弔唁,繼而幫忙料理後事。其主要原因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死者為大,入土為安」。聽到消息後,就親自前往弔唁幫忙是對逝者和家人的尊重,農村裡的人很講究人情世故,過去大集體比較貧窮困難的年代,村莊裡誰家老人去世了,除了門旁鄰居主動上門幫忙外,連生產隊都是會主動安排專人負責任協助料理後事的。

二是「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過去的農村葬禮是土葬,從親人去世到入土為安的三天時間內,可以說真的不亞於組織一次像樣的大型活動。禮數講究眾多,程序規矩繁雜,可謂時間長任務重,就幫忙人數而言,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諸如主事、記帳、接待等行管一條線;大廚、買辦、幫廚等餐飲一條線;送葬、挖坑、安葬等工程一條線;桌凳椅幾、香菸茶水、清潔衛生等後勤一條線;車輛安排、客人安排、消息傳遞等調度一條線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人啊,可是主家人只能守在逝者的靈榻旁磕頭還禮,而這麼多的事情,就全靠大家的主動幫忙的幫忙,出主意的出主意了。

三是「人間自有真情在」。農村中的老人葬禮,有時候真的是全村莊人,甚至是附近村莊的人都會過來幫忙料理,很像是一件很隆重的大事情,當然,這絕對是出於一片樸素的鄉鄰真情,也是對死者及其家人聲望的充分肯定,真的與錢財沒有什麼關係,只要知道了,就會主動來弔唁,並看看有什麼能幫得上手的事情可做,已形成了互相幫助,鄉情凝聚的風俗習慣和約定俗成,有的人甚至忙得顧不上吃飯睡覺。

當然,移風易俗,提倡節約辦婚喪大事,反對鋪張浪費是時代的進步,文明的需要。可是作為當事人的主家,無論是紅事還是白事,確認應該請的至親好友,出於禮數還是一定要即時通知到位的。紅事是預期的,應該提前相請,白事是天降的,知道了就必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幾千年來傳統歷史文化的彰顯,所以,不管是活潑歡快的喜樂,還是低沉悲傷的哀樂,都流淌出無比親切的親情友情,鄉情人情,是傳統,是文化,更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傳承。您說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不成文的講究,有啥道理
    然而具體到紅事和白事來說,兩者的講究不同,大家的行為也不盡相同。比如說,在農村,很多老人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並不是約定俗成的講究,卻也是人盡皆知,那麼別後有啥道理呢?『紅事不請不到』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情,在農村,關於結婚方面的講究也很多,在舉辦結婚典禮之前,有一個看似平常實則非常重要的禮節必不可少,那就是發請柬,請柬上標準舉辦婚禮的時間和地點等基本信息,當然主要的目的還是誠意的邀請對方前來參加自己的婚禮。如果收到了請柬那麼是必定要去的,畢竟這代表了新人對自己的誠摯邀請,不去勢必會得罪人。但如果沒收到請柬怎麼辦呢?
  • 俗語新解之「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
    緣起『紅白喜事不得不說的秘密』農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流傳下通俗易懂的俗語,它們帶著一點點玄幻的色彩,其中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學會很多人生道理。今天小編來說說對俗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理解。
  •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在過年期間可以說是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著過年時間大家都有時間辦理喜酒,而農村人過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會導致過世,這也造成了過年期間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不過農村人說到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農村人「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確在人情世俗裡是這個實情的。在我老家的確是這樣,多少年的習俗,沒有改變。農村紅事不請不到,這是有講究的,紅事一般是指娶媳婦結婚嫁女,家添人丁生小孩慶生,老人過大壽,建新房,搬新居。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高興的喜事了,就要和親朋好友目前們一起分享,並慶祝一下,所以在古代就有了辦喜事的習俗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而說到辦喜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紅喜事和白喜事。
  • 農村俗語:「白事不請自到,紅事不請不到」,都有哪些講究?
    可能有人會說了,有的人就是一輩子都不結婚的呀,當然了這些社會上少數的例子,就不在我們今天所討論的範圍內了。今天我們主要想給大家講的就是,在農村裡人們面對這兩件事情的態度和做法。在農村,人們把喜事也就是結婚這種事情叫做「紅事」,我們經常看到有人結婚的時候,家裡都是張燈結彩的,遠遠望去一片紅色;而要是家裡有人去世了的話,就叫做「白事」,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大家都會披麻戴孝的穿上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因此農村就流傳出了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白事不請自到,紅事不請不到」,意思就是說,一個家庭要是辦白事的時候,一般情況不用邀請,鄰裡街坊的自己就會來了。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農曆七月十五不能隨便出遠門,因為這天是鬼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風俗就是: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話有兩個地方說的不對,一個是紅事不幫忙,這不對,農村只要紅事辦喜酒的,像娶媳婦,村裡人也會過來幫忙,都能整的熱熱鬧鬧,所以這麼絕對的說不幫,是有些武斷。另外一個就是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也不對,現在的農村人,也開始有些銅臭味,不是宗親白事,多隨禮而人不回,但要是宗親,一般人都會回,這是目前農村的一個現狀。題主可能更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農村人更傾向於去幫助白事忙而輕紅事?這是什麼原因呢?農人分析,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導致。
  • 「紅事叫,白事到」農村這些「不成文」的規定,你了解多少?
    但是,在農村有些規矩禮法雖然沒有人規定必須遵守,但是這些禮法已經深入農村人的骨髓成了一個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所謂「紅事叫」,在農村,家裡的男孩娶妻需要男方在家裡大擺筵席款待賓客,而農村人家大多數是在家裡擺席,因此就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如果人家叫你去幫忙,說明在人家的心裡你是他們家親近的人,雖然婚禮當天你會幫著忙裡忙外,但是婚禮結束以後,主人家會單獨宴請婚禮幫忙的人。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趕回去,是有什麼講究麼?
    在農村鄰裡之間最講究互相幫助了,一般是一家有難,街坊四鄰都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而在農村裡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紅喜事不主動去幫忙,而白喜事只要受到邀請,那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趕回去幫忙,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紅事不幫忙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家庭辦喜事都去飯店定桌了,沒有必要那麼多人幫忙了,況且,對於喜事,人不到禮到了就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白事是很突然之間發生的,在家人去世後人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就要忙著辦喪事,根本也沒有精力去想著找誰幫忙,並且,孝子要守靈,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需要很多人幫忙。
  • 「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紅白喜事為什麼有這樣的規矩?
    在農村生活,就是生活在一個被親近的、熟悉的人包圍的世界中。因為一個村本身就是一個微縮的社會群體,相對於城市而言,由於面積小、人口少,所以大家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每一家人都非常的熟悉,那麼自然就有很多的人情往來。在過去,一個村幾乎都是一個姓,加上物質條件也不那麼的豐富,不管誰家中有什麼事,都是大家互相幫襯著。農村的人情往來不外乎婚喪嫁娶、建房上梁、小孩滿月及老人慶壽等。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喜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如果你家有喜事就要挨家挨戶去叫人家,讓人家去喝你家喜酒,抽喜煙,當然你不叫別人也不會去。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農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非常多,最常見的風俗就是辦紅白事,在農村,喪事大過喜事,人死講究入土為安,農村有句俗語這麼說,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說的就是農村葬禮的各種講究,包括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
  • 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農民這是咋了?
    農村裡有一句老話:「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誠然,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古訓。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農村裡遇到結婚、添子、搬家等紅事,而一些人如果有事無法去喝酒,但是只要禮物到了,主家人自然不會介意的,畢竟這紅事要輕一些,改天主家再邀請一下客人或本家人喝酒就是了。
  • 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有什麼說法和講究
    農村地區有很多傳統習俗,尤其婚喪嫁娶方面的講究,禮數是非常重要的。有句俗語叫「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其大概意思是這樣,村裡辦喜事的人家,主人要上門邀請,親朋才會去參加,沒有收到邀請是不能參加的。
  • 紅事和白事兩個車隊相遇,該誰讓行,聽聽農村的老人怎麼說!
    紅事和白事兩個車隊相遇,該誰讓行,聽聽農村的老人怎麼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的,相信現在很多朋友也應該都是買了一輛車作為代步工具吧,其實相信就比如說現在人們出行都會講究自己的排場的,就比如說如果結婚的話,那麼豪車也真的是多的,不能再多了,必須要有豪車,開到沒有也會花錢租幾輛來開到。紅事和白事兩個車隊相遇,該誰讓行,聽聽農村的老人怎麼說!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畢竟這些事有許多禮儀習俗和多如牛毛的講究框框,自家人不一定能夠張羅得過來。就拿在農村結婚來說吧,除了訂婚的各種繁瑣講究,到了結婚就天,主家要草擬客人名單,確定婚前的各種細節,看是否遺漏,當地有什麼習俗需要避諱的等等,而街坊四鄰來後,能幫著你打掃衛生,有的幫著擺桌,買菜等等。
  • 紅事和白事車隊相遇,到底該如何處理?聽聽村裡的老人是怎麼說的
    紅事和白事車隊相遇,到底該如何處理?聽聽村裡的老人是怎麼說的相比於城市中農村的裡的規矩可能要更多一些,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種封建迷信的殘留,是一種應該丟掉的糟糠,可其實是這樣嗎?不是,農村殘留的這些規矩其實正是原始居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畢竟誰不想擁有一個還的未來呢?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
  • 在農村參加白事,這3件事很忌諱,一定不能做,免得惹主人不高興
    要說農民最在意的事情,那麼除了紅事應該就是白事了,紅事指的就是結婚一類的喜慶事,在農村這樣的事情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而白事指的就是喪事,這樣的事情就要特別的顯示其莊重性,在農村,辦理白事的時候有著非常多的規矩,也有很多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