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個「沒有時間」地區,鐘錶被荒廢一旁,每年三個月白天

2021-01-16 旅遊視界觀

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寶貴的,沒有誰的時間專門為了某個人去浪費的,因為時間有「腳」,不會說停下來等著你去追上它,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去活在當下,用有限的時間去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可以在工作之餘給自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適當的放鬆自己,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或許我們很難想像在我們日常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沒有時間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然而在世界上真的就存在這樣的地方,它是世界上首個「沒有時間」的地區,甚至鐘錶都被荒廢在一旁,但仿佛就像從童話裡走出來的世界一般,美若人間仙境,還存在著全球少有的極端自然現象。

這個童話世界就是索瑪若伊島。位於北歐的挪威境內,整個島嶼都被北極圈包圍,因為這個島嶼實在是太特殊了,每年要經歷3個月極晝和3個月極夜,時間規律在這座島上根本不適用,這也是小島選擇廢除時間的主要原因,據悉在這個島嶼上生活著350多個居民。他們決定在2019年的時候通過籤署協議然後向政府申請廢除島上的時間制度。如今他們已經如願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廢除時間的地方。

那麼廢除時間之後對島上居民的生活有影響嗎?其實不管是在哪兒廢除時間對生活的影響都會是非常大的。而這裡還與別的地方不一樣。因為這裡一年中幾乎有半年的時間就處於極晝或者是極夜之中。這樣的生活似乎對於我們來說看起來好像很稀奇,甚至還有些羨慕生活在這裡的人,想要去體驗一下,但對於這裡的人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對這種變化已經沒有感覺,與我們平常見到的天氣沒什麼區別。

其實生活在索瑪若伊島的人生活也非常的不規律,每天都是隨心所欲的生活,想要出海打魚就出去,累了就睡覺,睡醒就勞動,或者和朋友相約,根本不注重時間。尤其是極晝的時候,可能在凌晨3點的時候這裡的人還在約著打球或者是出海打魚都是有可能的,沒有時間觀念在這裡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更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

既然說了是童話世界,那麼這座島上的風景必然不會差啦,因為位於北極圈內,一到冬季這裡就會被冰雪覆蓋,有幸冬季來到這的遊客會發現這宛如白色的冰雪世界,而且運氣好的驢友還可以在這裡看到極光,在世界上很少地方能看到的自然景象,島上還有著很多天然的峽灣,具有北歐特色的自然景觀,電影《碟中諜6》就是再次取景的,有幸來到這的千萬不要錯過。

你認為這座沒有時間的島嶼怎麼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廢除時間制度的地方,將鐘錶都掉到一旁,風景異常優美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由於許多國家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時區,因此也會採用不同的計時,但總體來說,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不管是哪個地區,都應該存在著時間的制度,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這個世界上有著這樣一個地方,它是世界上首個被廢除時間制度的地方。
  • 時間:在鐘錶內外
    通過查看鐘表、日曆或手機,我們知道了某一時刻的「時間」,並把它與事件、人物和地點建立聯繫。這是人類自近代以來完成的統一時間、統一敘事。差別只在於時區不同,「當地時間」亦有所不同。  古往今來,從神秘學說、哲學到現代物理學,每一種知識體系都先後在爭奪解釋時間。在今天尤其被普遍信任的是現代物理學的理解。它幾乎打碎了關於時間的一切堅固的觀點。
  • 2020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得獎名單出爐(上)
    每年誕生的鐘表傑作數不勝數,到底哪些腕錶可堪稱年度最佳?目前只有「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可以給你最為中肯、最受業界認同的解答。自2001年創立至今,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已然成為全球關注度最高的鐘表獎項,沒有「之一」。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都用什麼工具來分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
    鐘錶是我們現代人司空見慣的時間工具,幾乎每家都會有一個鍾或手錶,發展至今天,鐘錶越來越小型化,各種奢侈表,名表充斥著市場,電子鐘也大行發展,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更夫打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都成更夫的代名詞了,打更其實就是報時,晚上七點打「落更」,「二更」為晚上九點,「三更」為晚上十一點,「四更」為凌晨一點,「五更」為凌晨三點。
  • 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
    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現代社會的人生活過得都十分的快,每天都過得很緊湊,好像每一分和每一秒都很重要,必須抓在手裡,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有鐘錶,我們可以記錄時間的流失。可是在古代的時候根本沒有鐘錶,鐘錶是近代才發明出來的,那麼古代的人他們又是用什麼東西來記錄每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我們在一些影視劇裡面經常會看到一些更夫,晚上的時候會出來敲著棒子打更,但是他們又是怎麼知道當時的時間呢,其實古代人計時的時候會用日晷,滴漏或者燃香。
  • 鐘錶時間:操控時間的幻夢
    指針在移動,滑過錶盤上的每一個刻度,都意味著時間的前進。指針在錶盤上周而復始地循環,時間也隨之漸漸流逝。錶盤上的刻度,計量著時間的軌跡。它將時間清晰地分成秒、分鐘和小時,配合著指針的移動,告知人類身處哪一個時刻。一如從2020年的12月31日到2021年的1月1日,不過是錶盤上的指針在「12」的刻度上輕輕移動了一下兒,但就在那一瞬間,人類邁入了新的一年。
  • 在野外沒有手錶怎麼利用大自然來辨別時間呢?掌握這幾點知識就可以...
    2.在非熱帶地區,從鋸斷後大樹的樹墩上可以看出,樹的年輪是朝南一邊稀疏,朝北一邊則稠密。3.樹幹或巖石上的苔蘚通常長在背光處,在北半球,朝北或東北那面苔蘚較多;在南半球,則朝南或東南那面苔蘚較多。這一方法不是很準確的。4.北方地區,北坡雪多、樹木多,而南坡少雪,樹木也少。5.秋天雁南飛,而春天雁北飛也可用來辨識方位識。
  • 小時和鐘錶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會出現12進位制?
    小時和鐘錶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會出現12進位制?時間:2016-06-05 15:15   來源:中國百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時和鐘錶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會出現12進位制? 在人類的絕大部分歷史中,一直只有三種劃分,也就是日、月和年。
  • 古代沒有電、電池、鐘錶,陰天日晷也看不了,那如何掌握時間呢?
    古代沒有電、電池、鐘錶是怎樣看時間的?既然沒有鐘錶的依靠,古人就只有靠一些土辦法自已來摸索規律,掌握時間了。晴天可以根據太陽的起落看時間;夜間可以根據雞鳴來確定時間,下午根據雞上籠確實時間;   當然,陰天時古人可用點香和打更等方法來確定時間
  • 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如何精確掌握時間的?
    今往古來來說說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如何精確掌握時間的?古代沒有現代的機械錶、電子表、石英表,但是也有計時器,不過精確度不高,達不到現代人對於時間掌握程度的要求罷了。目前經科學發掘出土、有準確年,為了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根據晝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種計時的方法。
  • 鐘錶時間 操控時間的幻夢
    指針在移動,滑過錶盤上的每一個刻度,都意味著時間的前進。指針在錶盤上周而復始地循環,時間也隨之漸漸流逝。錶盤上的刻度,計量著時間的軌跡。它將時間清晰地分成秒、分鐘和小時,配合著指針的移動,告知人類身處哪一個時刻。一如從2020年的12月31日到2021年的1月1日,不過是錶盤上的指針在「12」的刻度上輕輕移動了一下兒,但就在那一瞬間,人類邁入了新的一年。
  • 絕美古董鐘錶,美到忘記時間
    銅鍍金四明鍾,22×19×42cm鍾和表都是計量、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一般來說,按國際慣例,機心直徑超過50毫米,厚度超過12毫米的為鍾;機芯直徑在50毫米以下的則為表;至於古董鍾,現在習慣於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或歷史超過100年的各式時鐘稱作「古董鍾」。
  • 看看中國這些古老的「鐘錶」
    圭表說明在古代雖然不像現在能隨時看看鐘表手錶甚至手機等知道時間,但也有量度時間的辦法。那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確切記載使用圭表的時間為公元前659年。圭表等太陽鍾在陰天或夜間就失去效用。為此人們又發明了漏壺和沙漏、油燈鍾和蠟燭鍾等計時儀器。圭表直立於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當太陽照著表的時候,圭上出現了表的影子,根據圭上表影,就可知道方向、時間、季節等。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 摩登日記|首款世界時間腕錶的誕生
    1935年,天才鐘錶匠路易·柯蒂耶 (Louis Cottier)發明了世界時區鐘錶機芯。他通過巧妙的設計,將24個時區的代表城市容納在錶盤外圈,本地時間按照常規的12小時方式直接讀時,其他23個時區的時間則可以從錶盤中的24小時刻度內圈讀取。
  • 鐘錶擺放要求多!鐘錶擺放的風水禁忌
    小編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孫女為了給爺爺祝壽,高價買了一副「壽」字掛在爺爺床頭,字畫下面放了一個鍾,寓意爺爺的時間長長久久,長命百歲。爺爺看到了卻氣個仰倒,這不是詛咒自己「壽終」嗎~可見,鐘的寓意非常多,單看人們怎麼理解。而大家有沒有關注過鐘錶擺放的風水呢?
  • 大學明明是最適合學習的階段,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荒廢時間?
    ,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荒廢時間?」 其實過度補償心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的常見,你比如說如果你沒有按照飯點吃飯,餓了很久以後你就會暴飲暴食; 再比如說下了班吃過晚飯你本來打算看書的,結果躺倒沙發上心想上班都這麼苦了,刷半個小時抖音休息一下吧。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太陽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看時間方式了,這也形成了古時候人們的勞作規律。
  • 明清時期西洋鐘錶的傳播
    廣東督撫定期向朝廷匯報來華外國商船上是否搭載有特殊技藝之西洋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五月,康熙特差人到廣州傳旨督撫,「見有新到西洋人若無學問只傳教者,暫留廣東,不必往別省去。……若西洋人內有技藝巧思或系內外科大夫者,急速著督撫差家人送來」。這些西洋人中包括鐘錶技師,他們以廣州作為據點,申請批准、等候答覆、學習漢話,最終進入宮廷。
  • GPHG:一年一度鐘錶華山論劍
    「悍匪」打劫鐘錶金行的故事被改編搬上大熒幕 剩下一半櫃檯裡也只有間金DJ或者全金DD,運動表款一隻也沒有, GPHG是法語「Grand Prixd' Horlogerie de Genève」的縮寫,即日內瓦鐘錶大賞,素有「鐘錶界奧斯卡」之稱。 從2001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由全球各地的收藏家、經銷商、媒體和制表師等數十位專業人士所組成的評委會,經過兩輪投票,評選出一年當中數款最佳腕錶。
  • 白天出現夜晚消失的世界上「神秘」的村莊,科學家至今仍無法解釋
    從那時起,我國旅遊業在世界旅遊界的話語權將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將不斷擴大。然而,受疫情影響,出境旅遊受到限制,且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這對一些依靠中國遊客賺取收入的國家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依我看,到國外旅遊不僅僅是去感受異國文化和美食的過程,旅途中我們還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和事,這會使你由衷地感嘆:「原來,世界上真有這麼一群人,這麼一個地方,可以過這麼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