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屆「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名單發布(從左至右依次為:畢可春、羅天文、程偉、伍興章、胡晟民、朱學忠、韓沂妗、陳建、陳浩、程慧朋、特木其勒、汪家科、陳先紅)
□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忠 通訊員 李偉 周怡
聞令而動、夙夜奮戰,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是新時代應急管理人的本色與擔當。
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應急管理廳、省總工會主辦的「2020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宣傳展示活動結果揭曉,畢可春等10人當選「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朱學忠等3人當選「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特别致敬人物。
2018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擔負應急救援、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三大核心職能,從相關部門轉隸來的同志們匯聚在一面旗幟下,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應急人。記者了解到,畢可春、伍興章、汪家科、陳浩、陳先紅、羅天文、胡晟民、特木其勒、程偉、程慧朋等「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和朱學忠、陳建、韓沂妗等特别致敬人物,來自應急指揮管理、安全執法監督、防震監測減災、煤礦安全監察、消防救援等全省應急管理系統。
他們有的不懼風險、率先垂範,在戰疫和防汛第一線勇挑應急管理重擔;有的面對生死考驗,逆向而行,用血肉之軀勇闖刀山火海;有的攻堅克難,全力督辦消除重大安全隱患,辛勤耕耘安全生產一線;有的數十年如一日紮根森林山區,守護綠水青山……他們心繫群眾安危、敢於赴湯蹈火、立足崗位奉獻,以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的實際行動,生動展現了新時代應急管理隊伍甘於犧牲奉獻、勇於擔當作為、善於開拓創新的時代風採和精神風貌。
「新時代應急先鋒,他們是榜樣模範。」省應急管理廳廳長施政介紹,「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和特别致敬人物是在基層評選推薦,宣傳、紀檢、組織部門審核,網絡投票,專家、評委評審,社會公示的基礎上產生的,全省應急管理系統將廣泛開展「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學習宣傳活動,大力營造崇尚先進濃厚氛圍,凝聚奮發有為磅礴力量,激勵全省應急管理工作者牢記使命,枕戈待旦,奮力在護航湖北高質量安全發展中建功立業。
【側記】
平凡應急英雄 守護你我身邊
□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忠 通訊員 李偉 周怡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13位甘於奉獻、不負使命的最美應急人,也許你從未見過他們,但他們從未停止閃耀。
他們身後,是數萬名湖北應急人的光榮隊伍;他們身上,激揚著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無畏勇氣;他們心中,銘刻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忠誠誓言!
2020年,湖北接連遭受疫情、汛情侵襲。事態何其緊「急」,援軍如何響「應」?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支持關心下,湖北應急人牢牢穩住安全生產基本盤,有序應對各類自然災害,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水平,用拼搏和汗水交出了最好的答卷。
應急救援,他們勇挑重擔衝鋒在前
回望2020年湖北戰疫史,太多畫面讓人動容。一定有人記得在醫療物資最為緊缺之時,新華路體育場那架從天而降的直升機。
那是一次振奮人心的降落,更像是一場不得不贏的博弈,因為他們為白衣天使們送來了最需要的防護「鎧甲」。執行這次空運物資調度任務的,是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朱學忠。直升機17時從武漢起飛,17時37分降落在仙桃臨時起降點,17時55分安全抵達新華路體育場,全程僅用時55分鐘。
疫情期間,朱學忠領命調度,打通防疫物資空中運輸通道,先後36次為15個市州運送防疫物資,20批次從上海等地轉運防疫物資,運送物資91.25噸。「早一秒運送到位,就意味著可以早一秒救人。」朱學忠說,自己不能辜負使命。
22歲的胡晟民是洪湖市長渠路消防站消防員。疫情期間,他連續奮戰百日,先後完成洪湖「小湯山」醫院加固、涉疫場所消殺等任務。聽聞洪湖市人民醫院原住院樓被作為定點收治醫院,醫療廢水急需人工轉運,胡晟民主動申請:「我年輕,我請戰!」每日攀爬6米多高的槽罐,冒著廢水噴濺等諸多危險,胡晟民每天實施多次輸轉作業,確保每一次醫療廢水安全處置,誓守疫情防控「最後一公裡」。
脫下軍裝13年,武漢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陳浩始終保持軍人本色,為了能第一時間調用救援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陳浩邀請專業團隊繪製《武漢市應急救援力量部署圖》,把104支應急救援隊伍的人員、裝備、專長和能力等情況,統一標註在圖上。「應急救援,刻不容緩。掛圖作戰,才能心中有數。因為關鍵時刻,我們應急人必須衝鋒在前。」陳浩樸實地說。
防災減災救災,他們守護百姓平安
山川瀟灑,江湖浪漫,荊楚大地每一種美好,都深深地拓印在應急人心上。一道道防災、減災、救災的防線,護佑著這裡的祥和歡暢。
去年夏天,梅雨期連續9輪強降雨席捲荊楚,多項指標超歷史極值,面對1998年以來防汛最為嚴峻的挑戰,應急系統和全省黨員幹部一起,實地督導、日夜巡查,以戰時狀態迎戰洪魔,奪取了最終的勝利。
宜昌夷陵區應急管理局就有這麼一位女漢子,巡堤守夜義不容辭。哪裡有隱患,哪裡就有她協調整改的身影;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她組織搶險的身影。去年汛期,在她組織下,當地成功轉移山洪泥石流風險區群眾3300餘人次。她,就是夷陵區應急管理局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韓沂妗。去年12月,當選中組部、中宣部評選公布的「最美公務員」,韓沂妗謙虛地說:「這份榮譽是她代表全省應急人去領回來的,功勞屬於大家」。
去年汛期,石首市堤內江河全線突破警戒水位。52歲的石首市應急管理局局長羅天文,帶領機關幹部堅守在防汛救災第一線60多天,被群眾稱作「拼命三郎」。為保長江安瀾,羅天文主導制定了兩個預案,做好荊江堤段防守分工和人員轉移安置準備。此外,他還妥善做好因災倒損房屋群眾的安置工作,保障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乾淨水喝,有病能及時治療,盡最大努力保障受災群眾生活需求。
面對自然災害,全省應急人跋山涉水、守護平安。正是有了他們的盡忠職守,我們才能盡情享受江河安瀾,歲月靜好。
安全生產,他們使命在肩化險為夷
應急人的詞典裡,從來就沒有唾手可得的安逸。責任在肩上,他們的腳步從未停止奔忙;人民的需要,就是他們前赴後繼的方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危化品到底是什麼,可老百姓都知道,危化品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宜昌市應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長程偉,從事危化監管工作16年,一直奔走在危險化學品生產車間、救援一線,先後參與109起事故的現場處置救援和11起危險化學品洩漏、道路運輸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他首創的特殊作業「九步工作法」,自2018年推行以來,宜昌化工行業、危險化學品領域實現無亡人事故,創新工作方法在全省交流推廣,成為業內響噹噹的「化危者」。
「礦山保姆」伍興章是保康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在礦山安全監管崗位上,他一幹就是13年。他每年超過200天以上奔波在礦山、踏勘在礦井,用每年排查整治3000多條礦山安全隱患的執著,守護著全縣3000多名礦山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
守護煤礦安全的「螺絲釘」程慧朋,是湖北煤監局統計中心管理崗七級職員。7年來,圍繞小煤礦關閉退出、「打非治違」、巡視整改等重點工作,程慧朋始終在路上,他說:「平安是我最美的勳章!」
風險隱患交織疊加,安全防控形勢複雜,全省應急人枕戈待旦,把守生命的口岸。他們把使命扛在肩頭,把責任記在心間,披星戴月保障安全生產,惟願國泰民安。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