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家》這部電視劇中,房似錦幾乎每籤一單,背後都有些許令人心酸的故事。其中最令人遺憾的莫過於宋爺爺和江奶奶的故事。因為兩位外甥的貪婪,最後兩位老人是雙雙含恨而終,可謂把悲涼的氣氛推向了頂峰。不過,在江奶奶「走」之前,房似錦有過一個建議,就是老洋房用來出租,然後讓江奶奶搬到一家好一點的養老院去住。
房似錦的建議其實是不錯的,但是江奶奶去意已決,所以最終故事沒能有一個圓滿的收場。如果說,《安家》的劇情多少有點虛構的成分,那麼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實打實的生活了,並且關係著你、我、他。
在《朋友請聽好》最近一期的特輯中,有一位叫蘇瑤的聽眾特打來電話,分享了她的故事:
蘇瑤本身是獨生子女,又常年在外地打拼,大概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的那種。如今父母已年邁,所以蘇瑤本著為父母健康的問題著想,想嘗試讓父母搬去養老院住,這樣自己在外打拼也可放心些。這裡有一個關鍵點不得不提:就是蘇瑤只是側面提了一下,父母就反應很大,甚至當場摔了碗筷,還說她沒良心。所以,也就是說,目前這件事基本是商量的餘地都還沒有。
對於蘇瑤的故事,有兩個核心:1、本身是獨生子女,且事業在外地;2、父母年邁。那麼可以簡單推算一下,蘇瑤大概率是80後,或者90初生人,換句話說蘇瑤的故事不會是個例。曾幾何時,80後、90初的人,被認為是「寵壞的一代」,畢竟身為獨生子女的他們,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可如今時過境遷,這一批人沒有成為長輩們口中的「小皇帝」。而在晉升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後,他們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沒有兄弟姐妹的困境。那麼此時,父母的養老問題當然是一個不得不說直面的問題,甚至比「原生家庭」的問題還嚴重。因為「原生家庭」畢竟是過去,坎都過來了,但是養老問題,無疑是未來一座相當大的山。
蘇瑤在陳述故事的時候,語氣雖然儘量平和,但是範丞丞還是捕捉到了她隱約的哭腔。可見,在「送父母去養老院」的問題上,蘇瑤已經完全沒招。而另一邊的何炅聽著也十分心疼,但這一次,「萬能」的何炅老師基本也是黔驢技窮。
何炅老師最終給到的建議,是讓蘇瑤嘗試拍一些養老院的照片,以此方法嘗試降低老人對養老院的牴觸感。總之,何炅建議的核心,就是要儘量和父母溝通,找到真正讓他們心中不安的因素。坦白講,何炅的建議是很中肯,但是實施起來怕也難以湊效,所以,最後謝娜只能用一句「每一家的環境不同」來收尾。
謝娜的話聽起來有些「妥協」的意味,但又不得不說很現實。家,一直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但同時也是我們最大的軟肋所在,要不怎麼會有」清官難斷家務事「一說呢?回顧蘇瑤的故事,其實核心問題並不在父母該不該去養老院,而在於父輩對養老院的固有印象問題。因為時光再倒回一些年,養老院確實是部分不孝子女推脫責任的領地,父母心有餘悸不是沒有道理。可如今還一樣嗎?
在《我們的師傅》這檔綜藝中,有一期節目大張偉等人是有幸拜訪了登高望重的戲骨演員,牛犇老師。當時一到牛犇老師的住地,大家就有點懵了:怎麼像這樣一位殿堂級前輩,住的卻是養老院?眾人不解。可當牛犇老師帶著大張偉等人看了一圈養老院的環境後,所有人的觀點都改變了。
先不說本身舒適的居住條件,以及周圍都是同齡人這些客觀因素,就連養老院內的健身中心也是讓人眼前一亮。所有的設施和器材都是為老年人專門定做(延緩老年痴呆等等),而且周邊還有很多自助的檢測儀器,可以自行檢查老年人血壓,讓健康問題得到適時保障。
再說食堂。有專人每天定製營養餐,大家一塊在食堂吃,氣氛也是其樂融融(人多不易感到孤獨)。最重要的是,只要有老年人過生日,食堂還會特別烹飪專屬的「長壽麵」。可以說考慮得相當周到。
此外院內的各種活動就更不用說了,一起唱歌一起郊遊,一起喝茶練字,這晚年生活,何其樂哉!惹得大張偉等人都直呼也想住進來了,不過一看價格,又紛紛望而卻步。
誠然,像牛犇老師住的養老院,價格自然不菲,但拋開價格問題,更應該解決的還是父母,以及部分年輕人對養老院的認知問題。其實現在的養老院跟以前已經完全不同,也不應該直接把養老院跟「不孝」掛鈎。所以,當大家在熱聊蘇瑤的故事時,很多網友也紛紛在謝娜這邊留言「養老院收不收25歲的老人,我想去」,也有些調皮一點的,表示「單身的我看到這個問題,也開始擔憂自己的老年生活了」。
其實大家對這個問題這麼上心,無非就是觸到軟肋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蘇瑤,又該怎麼辦呢?如果你還有兄弟姐妹幫忙分擔,那祝賀你;如果你是獨生子女,但事業離家近,也恭喜你;如果事業家庭無法兼顧,但有一雙開明的父母,你運氣也不錯。
可當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對時,註定前方的路會有些艱難,這裡也只能說,祝福你!陌生的朋友,且行且努力吧。最後鬥膽一問:大家現在有面臨養老的問題嗎?對於獨生子女,又可不可送父母去養老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