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春潮》由實力派演員金燕玲和郝蕾搭檔出演,該片由廖慶松、市山尚三監製,楊荔鈉編劇並執導,以女性視角展開中式母女關係的現實「畫像」,詮釋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雙重困境下的自我成長。
該片從編導到演員,全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團隊。
海報上,郝蕾沉溺在綠色潮水中,大幅的潮水,既指代了女主身上無法抽離的女性困境,又代表了女性暗流湧動的情慾世界。
《春潮》此前用於影展的另一版海報。
畫面中,三位扭曲變形的主人公,直接隱喻了原生家庭關係對女性所造成的拉扯與擠壓。
海報上心理學家海靈格的名言格外引人注目:「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僅此一句話,就牽引出了該片的核心線索——「女性意識的代際關係」。
影片聚焦原生家庭話題,通過真實細膩的鏡頭將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中國三代家庭關係搬上銀幕。原生家庭中的矛盾,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總是悄無聲息地上演,毫無預兆地爆發。
外婆紀明嵐(金燕玲 飾),是社區裡的熱心大姐,對外熱心助人,對內嚴厲刻薄。
母親郭建波(郝蕾 飾),性格沉默倔強,對女兒開朗溫暖,對母親隱忍克制。
女兒郭婉婷(曲雋希 飾),為人天真懂事,總是為夾在母親和外婆中間充當潤滑劑。
三代人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
母親紀明嵐專制強勢,把對命運的怨懟時刻掛在嘴邊,甚至在外孫女面前也毫不掩飾對郭建波父親的控訴。郭建波與母親不斷對峙、崩塌的關係也讓外孫女在這個潮水湧動、情緒不安的原生家庭中被牽扯、被影響。
而《春潮》中所表現出的母女關係,便正是這樣一種擰巴的複雜態勢。
母女二人時而疏離,時而對抗。
母親紀明嵐總是無休止的將暴怒和抱怨,施加在女兒郭建波身上。而需要母親經濟支持的郭建波,大多數時候卻只能用沉默來消解母親咄咄逼人的數落和敵意。
直到紀明嵐昏迷住院,郭建波才終於通過一段近5分鐘的獨白,發洩出了心中所想:「你安靜了,世界就安靜了。」
與此同時,在她們身上,導演還賦予了十分鮮明的時代特性。
上一代的紀明嵐,是個控制欲極強的長輩,她身上有著大多數50後、60後父母的共同特徵:思想古板守舊,不願做出改變,並喜歡利用長輩的身份,對別人指指點點。
下一代的郭建波,是個熱衷於關注敏感新聞的社會記者。這種職業上的特殊性,為她賦予了更多的話語權與自主性,讓她成為勇於踐行自我價值的現代女性。
儘管男性角色在電影裡被刻意削減,可夫權與父權的陰影,還是時刻籠罩在女性群體當中。
母女之間的談話,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圍繞著已經故去的父親而展開。他既是紀明嵐口中調戲婦女的登徒浪子,也是郭建波心中和藹可親的引路人。前者對他不斷咒罵,而後者則對他念念不忘。
在處理男性角色方面,《春潮》多少還是帶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片中刻畫的男性角色,要麼猥瑣下流,要麼不負責任,多具有明顯的貶低意味。
除此之外,片中編排的祖孫三代,在口音方面同樣也讓觀眾嚴重出戲:說臺灣腔的外婆+說普通話的媽媽+說東北話的外孫女。
三人聚到一起,宛如重組家庭一般。每每遇到激烈的爭執場面,總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些許喜感,與影片的嚴肅初衷背道而馳。
作為國產片中為數不多的聚焦中國式母女關係的影片,《春潮》所呈現的子女對家長的反抗與順從、家長於家庭關係中的地位與話語權也真實展現了母女關係中無可規避的現實。對此,該片製片人李亞平說:「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是誰,也無法切斷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但這決定了我們是不是快樂。我們要尊重最親密的人的情感世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