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熱播時,觀眾都在斥罵蘇明玉的媽媽趙美蘭,罵她對女兒狠心。趙美蘭不支持女兒報補習班;不允許她讀清華。
明玉無法忍受母親的苛刻,離家出走,一直到母親去世都沒回過家。
我們常常說,女兒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媽媽是女兒溫暖的港灣。但出於怎樣的原因,世上本該最親近的母女形同陌路,漸行漸遠?
楊荔鈉的電影《春潮》,回答了這個問題。
1.
在瀋陽的老城區,住著一戶普通的人家,家裡有姥姥、媽媽,還有一個小女孩。
姥姥的名字叫紀明嵐,她出生在南方的一個小鄉村,遠嫁北方的城市。結婚的初衷是為了擺脫「鄉下人」的身份,沒有感情的婚姻裡,姥姥過得不幸福。但她對左鄰右舍熱情大方;在社區居委會幫著各家各戶解決麻煩事兒,是個熱心腸的人。
媽媽的名字叫郭建波,是位記者。隻身報導老師傷害學生、孤寡老人自殺的社會新聞;很有正義感,對朋友也很和善、笑意盈盈。
女孩兒叫郭婉婷,還在念小學,成績很好,也很古靈精怪。
三代同堂,住在一個屋簷下,少不了生活的摩擦。
一天下午,姥姥紀明嵐帶著一群居委會的老朋友在家排練合唱,好不熱鬧。
但是下班回來的郭建波沒有給大家好臉色,避開人群躲在陽臺抽菸。姥姥紀明嵐聞著煙味過來斥責郭建波「有毛病」。
郭建波沒有回嘴,直接將菸蒂戳在母親晾曬的蘿蔔乾上。甚至報復性地拉掉洗碗池的水管,水流淌一地。變相趕走家裡陪著母親一起排練合唱的老朋友,這是有意和紀明嵐作對。
其實,這是件小事兒。不喜嘈雜的郭建波可以出門散會兒步再回來;不喜歡女兒當著眾人抽菸直接勸她「不要抽菸」就好。雙方都不必要在小事上針鋒相對。
越是瑣碎的小事,越能反應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雖然我們常常聽說,吵吵鬧鬧才是一家人。
但在一次次細小的爭吵中,姥姥紀明嵐對女兒郭建波說盡了最難聽的話,用最鋒利的刀重傷她。
面對母親紀明嵐的言語暴力,郭建波從來沒有頂嘴,都只是隱忍在心裡,漸漸對母親生出恨意。
一天晚上,郭建波做噩夢,夢見母親紀明嵐變成了一隻羊,被人拖走宰殺。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怨恨到了極致,女兒惡毒地希望母親走掉好了,這樣一切就都結束了。
「你安靜了,這個世界也就安靜了」。
2.
因為郭婉婷的調皮搗蛋,郭建波和母親紀明嵐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
事情的導火索是郭婉婷沒有去上鋼琴課,在家調皮搗蛋。剪掉姥姥的衣服,把姥姥的絲巾拖在地上,站到鋼琴上痴笑玩樂。
先是婉婷的媽媽郭建波回到家,略帶責編的問了女兒為什麼沒有去上鋼琴課,也趕忙收拾殘局。還沒來得及清理乾淨,姥姥紀明嵐就回到家裡。看見地上一片狼藉,自己的衣服被裁剪成碎片,一陣怒火湧上來,動手打了孫女郭婉婷。
爭吵下,郭建波直接帶著婉婷離開紀明嵐的家,回到自己的職工宿舍住了一夜。
等第二天郭建波把郭婉婷送回家時,姥姥紀明嵐告知了孫女家裡的秘密:
「婉婷,姥姥告訴你,你沒有爸爸。你媽也不知道你爸是誰;她不要你,不願意生你;只有姥姥要你,只有姥姥疼你」。
這幾句話在年幼的婉婷心裡割下了裂痕。紀明嵐和女兒郭建波的母女關係也變得難以修復。
在冷漠的家庭氛圍中,姥姥紀明嵐一夜病倒,住進了醫院。
躺在病床上,戴著呼吸機,安安靜靜。
女兒郭建波為母親擦拭身體。而母親斥罵她的所有惡毒的話都煙消雲散。
3.
母女本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是因為什麼變得形同陌路,互相傷害呢?
對郭建波和紀明嵐這對母女來說,她們之間最大的矛盾就來自「父親」的角色。
紀明嵐眼中,丈夫是個流氓,在菜市場偷摸女人被毒打;沒有感情,沒有擔當,甚至還出去嫖娼。
終於丈夫死了,紀明嵐可以無所顧忌地怨恨、咒罵這個讓自己不幸福的男人。
而對郭建波來說,爸爸親手給製作玩偶,踩著自行車載著自己穿街走巷,這都是童年美好的記憶。他不是一個好丈夫,卻是一個好父親。
再加上,已經化作塵土的人被一次次咒罵詬病,死後不得安生。身為女兒,郭建波為爸爸感到不公。
但不管是紀明嵐還是郭建波,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兩個人都是矛盾的。
另外一方面,在母愛這個話題上,姥姥紀明嵐也有一個苛刻的母親。她哭訴自己結婚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狠心的娘還不停地來要錢。生活已經如此拮据,哪裡來的錢再去給娘家呢?只有忍著母親的壓力,自吞苦水。
一個不被愛的人也很難去愛別人。所以,紀明嵐意識不到自己脫口而出的謾罵給建波帶來的巨大傷害。
「你這個神經病!你不檢點!你不要臉!我給你跪下……」
這些話就像一顆顆尖銳的刺,扎在郭建波心上。建波回饋給母親紀明嵐的,則是冷漠與怨恨。
4.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有一本書,叫《為什麼家會傷人》。
書裡寫到:在中國,最常見的情形是,媽媽缺乏尊重孩子的意識;即便有了這種意識,也難以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
在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英子對天文感興趣,媽媽宋倩不贊成她的愛好;英子想去南京念大學,宋倩想方設法的把她留在身邊。終於逼得女兒失眠、抑鬱,甚至要逃去深圳跳海。
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愛,毋庸置疑。但不尊重英子的興趣愛好,不了解女兒的想法。用錯方法的愛壓得英子喘不過氣來。
當然,這種不理解是雙向的,作為女兒的英子也無法感統深受單身母親的壓力與媽媽內心的想法。
在《春潮》的豆瓣的影評中,有觀眾講述和郭建波類似的經歷:
高中時期,因為拍照被母親用非常難聽的話罵訓斥很久。我花了很長時間來克服拍照的恐懼,但她並不懂我的這種心理感受……母親離了婚,姥姥姥爺給她施加了很多壓力,她也是被傷害過的女兒。生活對媽媽太殘酷了,日積月累的疼痛在她身體裡爆炸開來,波及到離她最近的我。我不能怪她,我於心不忍。
鬼谷子有言:「弱者嗜尊,以謙切入」。
在弱者的內心深處,她們必然渴望得到尊重。因此,跟她們們交談時,要保持謙虛有禮的態度,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讓對方感受到誠意。
現實生活中,母親通過言語的強勢來塑造自己的威嚴,來表達自己的強大,本質是母親自身的卑微。
人們常常說,女人如水,但母親有時會以冰的形象出現。冰只有在溫暖的環境裡才會融化。
愛是本能,愛的能力終身學習。家庭不是戰場,親情需要經營,不避諱摩擦,不吝嗇尊重和理解。
給母親,給女兒。
作者:熊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