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易經理論革新思路,天幹地支的數理簡化

2021-01-08 水貨白痴呆子

講述不一樣的國學,至簡,道德,返璞,去禮,實用!

易經學習,是沒有辦法剝離象數理佔任何一門的,可以不必特別精通,但必須都有所涉獵。而最為普遍的基礎,天幹地支應該說是其中不可迴避的,也沒什麼複雜,不過應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因為都是獨立的漢字,除非記得滾瓜爛熟,否則應用的時候還是要費力搬運推演一番,這是制約其發展的很大原因。我個人是很不喜歡麻煩的,所以另闢蹊徑,用數理簡化之,分享在此供大家參考,不當之處,盡請指正。

天幹十數,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數,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至於為什麼是十天幹,十二地支,又為什麼是甲乙子醜等來編排,眾說紛紜,很難確定真實由來,畢竟成就的年代太久遠,早在甲骨文中就已有相關記載,所以不必太過深究。

由於天幹地支主要用於六十甲子曆法,在易經應用中也多是由此定四柱,或者五行,所有具體的名稱如何其實沒有所謂。反而是其計數更為重要,所以何不能幹脆捨棄甲乙子醜之類的文字,純粹以數理統計之。

比如十天幹,以十數為一循環,取我們最普遍用的十進位數取代,象徵天道,分別為0代甲,1代乙,2代丙,3代丁,4代戊,5代己,6代庚,7代辛,8代壬,9代癸。

再如十二地支,以十二數為一循環,以十二進位取代,象徵地道,分別為0代子,1代醜,2代寅,3代卯,4代辰,5代巳,6代午,7代未,8代申,9代酉,A代戌,B代亥。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A和B,對於沒有計算機基礎的人來說可能無法理解,其實就是10和11,因為避免多位,所以用A和B代替。

這樣的簡化之後,運用起來就很方便了,特別是曆法上面,六十甲子輪迴,就是從00,11。。。8A,9B這樣的兩位數就可以完全表示了。舉例而言,一個人生辰是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壬申時,那麼就可以簡化為51,99,00,88這幾個數字,應用推演起來很方便,因為可以直接對應到時間數字,省略了繁雜轉化。至於陰陽五行,是需要稍微注意的,這裡偶數為陽,奇數為陰,五行直接對應數字,稍微區別傳統即可。

這裡我只是簡單介紹了這樣的思路,具體應用需要詳細整理,我相信一定比純粹文字更容易掌握和應用,也更方便於推廣,是我對國學的一點新探索。

易經之難,並非在本身,而在於附著在上面的種種紛繁學說和應用,慢慢剝解一些看,本質應該在數,在陰陽的具體量化變換。很多國學的研究,可能都需要這樣的思路,古文的文章都是儘量短小,為的就是不讓讀者執著文字,而深入思考其本質。

非常感謝收藏,轉發,關注!

相關焦點

  • 詳論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數理意義及其規律
    20、讀到這裡,肯定有學者會想,這是最基本的理論,拿這裡來贅述幹嘛?其實筆者不僅僅是為了論述這些。21、下面我們要轉入10天幹與12地支關於其數理、方位、季節、喜忌等等細節的論述。讓我們結合易經八卦的數理來綜合分析。一是十天幹甲木為天幹之首,子水為地支之首。從數理講,甲木在10天幹代表1,而地支子水也代表1。
  • 易經中「天幹地支」是如何搭配的,其實大有來歷,看完真長見識!
    我國古代的書籍當中,多次談到了天幹和地支這兩個概念。其實天幹和地支,是古人為了探索人生的奧秘和宇宙時空而發現的密碼,這種密碼經過簡化後,才有了天幹地支這兩種符號。我們理解天幹地支,首先要先了解古人對天文的觀察,二十八星宿就作為了很好的參照物。
  • 81數理吉兇、數字能量學手機號理論講解(一)
    在這「81個數」中,例舉了從1到81這些數字的吉兇禍福,這些數理含義雖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卻不十分準確。據說81數理是由日本人發明的,雖然有些人自稱建立在周易的基礎上。但是在中國古代是沒有這些數理說的,因此看來81數理並不是周易的內容。老師簡單講解一下81數理,大家只當娛樂就好了,不必要當真。
  • 《易經》天幹地支與股市波浪周期理論及未來2個月的大盤預測
    易經學說 以陰陽 五行 八卦 幹支為基礎,論述宇宙人生,萬物之變化規律。股市是經濟學範疇,西方經濟學,自股市誕生以來,逐步研究出波浪周期理論。那麼透過數據,規律,進而討論,天幹地支之間的,能量關係,我們知道,60甲子,地支,是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間隔6位數相衝,形成6數的規律,天幹,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間6相剋,間八相生,故周期數在7。故音樂,剛好7個音符,中國道教很重視七數,西方7天一禮拜,威廉江恩在投資周期論述中,也非常重視,七數,七天,七月,七年,與七的倍數。
  • 易經尋根:起卦時的天幹地支與卦象有什麼關係
    周秋鵬《周易》原文對六十四卦的解釋,以及《易傳》對周易的論述,都沒有提到天幹地支。可見至少到了周朝,人們用卦象佔卜時,沒有把天幹地支作為佔卜的一個材料。但《周易》原文中提到了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說明當時的人類已經把天幹地支當作日曆使用了。
  • 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創立於何時,天幹地支又從何而來!
    五行的由來陰陽五行和天幹地支是中國本土文化裡和中國漢字同時出現的,它由中國傳入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一定程度是說這些古老的玄學文化在異國保存得比中國本土更純正。那麼,它們形成於何時,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有什麼呢?五行的產生早於幹支,目前已獲取的文獻資料還沒有直接依據,但從《三命通會》一書的初篇可知淵源。
  • 五行與天幹地支推介
    易經跟五行有沒有關係,對於這個問題,有的人會抱著周易不放,經典中沒有講五行嘛。狹義來說確實是沒有的,五行是古人對宇宙自然的感悟,天地之間不外乎這幾種元素。而易經是起源於伏羲八卦,是伏羲以及後來的文王、孔子為代表的諸聖的對宇宙自然的看法。
  • 什麼叫天幹地支?天幹地支又有多少個?
    天幹地支起源於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又被稱為幹支,正如天幹地支這四個字所表述的,幹支是由天幹與地支所組成。其中天幹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十個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中,甲乙攜帶風氣,丙丁攜帶火氣,戊己攜帶溼氣,庚辛攜帶燥氣,壬癸則攜帶了寒氣。由此表明五行之氣遵照了五行相生的規律演化,也表明了十天幹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運行。
  • 十二地支的由來及天幹地支的關係
    地支與天幹的關係天幹與地支中,十天幹是在天上所成的象,十二地支則是這十個天象在地上所成的形。幹是主幹,支是分支,地支就是支持、配合天幹的意思,是支持天幹運動的力量。天幹為象,地支為形;天幹為陽,地支為陰;天幹為體,地支為用。
  • 易經的預測入門:八卦五行與天幹地支,以及河圖洛書的由來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易經的預測入門的一些基礎知識,希望通過講解,能讓各位朋友對易經有個更好的了解,打下堅實學習易經的基礎。易經的預測基礎知識入門:5 天幹地支有十個天幹、十二個地支。十天幹: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天幹地支紀年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由於天幹地支的意義均來自於樹木,所以他們的原始字義也被人們賦予了生動的說法。
  • 易經八卦、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在命理學中的運用!
    先秦以前的佔卜主要是依據《周易》,確切的說是《易經》的八卦。《周易》的佔卜功能在流傳過程中被附益了很多東西進入,形成了後世五花八門的算命方式和方法。我們常見的有使用三枚銅錢的「錢筮法」,還有用棋子的「靈棋卜」,還有比較流行的「求籤法」等等。而我們現在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八字算命」。
  • 「天幹地支」是四維宇宙尺度的唯一準繩
    幹支何以名如果幹支放在一起說,是分陰陽的,幹為陽,所以叫天幹,也叫天元;支為陰,所以作地支,也叫地元。十天幹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幹與河圖對應配合,就會有很多妙處,方位五行都有所演化,即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十二地支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重新梳理《易經》天幹地支紀時,發現新的規律
    在《易經》預測中,天幹地支紀時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識。任何事物、事件的產生、發展、消亡都是因為時間。人一生的得失成敗也是因為時間在不停地運轉。幹支紀時是怎麼來的呢?它隱藏著什麼秘密?幹支紀時與事物產生與滅亡到底有什麼聯繫?帶著這些問題來開啟幹支紀時規律的探秘。
  • 天幹地支、十二生肖和二十八星宿的關係
    其實自己的屬相是與中國古代的天幹地支紀年是一致的。天幹地支天幹地支(Heavenly Stems and Earth Branches)是中國古代一種紀年的方法,有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交叉搭配,組成六十個基本紀年單位,人們常常說的「六十一甲子」也就是從這裡來的。天幹地支紀年使用的痕跡在歷史知識中體現得更多一些,比如我們常說的「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的命名。
  • 易經卜卦基礎篇一:天幹、地支、五行與八卦
    陰陽是構成易經八卦的基本要素,後面的64卦也是由八卦延伸而來,而八卦也有屬性之分,要卜卦,是必須與天幹、地支結合在一起。一、天幹地支與八卦後天八卦分別為:坎、坤、震、巽、乾、兌、艮、離。天幹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貝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天幹地支組六旬,六十甲子時空斷
    連山易是最早的易經文化,它是對客觀事物的推演,是對天時的演化,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產物,更是天下萬物生息自然現象的總結。 連山易有著博大精深,無不包容的氣魄,它的推演方法以三元為主,以六甲為證,而後用年、月、日、時為細枝進行演繹。
  • 認識傳說中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我們現在可以從甲骨文裡找出來,可見這個文化的來源很早。中國人發展最早的是天文,發展到最高級的時候,就歸納起來用十個符號作代表,這十個符號就名天幹,亦作「天斡」,不過「天幹」是漢以後用的名詞,其實應該用「天斡」才對,不必用「天幹」這個詞。
  • 「秒懂」天幹地支紀年法
    天幹地支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用一個天幹和地支來紀年就是幹支紀年法了,天幹地支循環使用,肉眼可見天幹地支一一對應、循環往復的話,幹支首年就是甲子,顯然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數)循環往復一輪是60年,這就是花甲(即稱甲子60周歲)的來歷。
  • 淺談天幹地支和易經八卦的關係
    之前在《易經入門知識匯總》中,提了一下河圖,上面的兩個點和七個點代表火。再把河圖洛書貼出來看看,很顯然後一種說法完全正確,沒有任何問題。河圖就是這麼畫的。但是前一種說法錯了嗎?沒有!前一種說法來自十天幹。貼一張經典的圓圖。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圖,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就是前面的第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