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不一樣的國學,至簡,道德,返璞,去禮,實用!
易經學習,是沒有辦法剝離象數理佔任何一門的,可以不必特別精通,但必須都有所涉獵。而最為普遍的基礎,天幹地支應該說是其中不可迴避的,也沒什麼複雜,不過應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因為都是獨立的漢字,除非記得滾瓜爛熟,否則應用的時候還是要費力搬運推演一番,這是制約其發展的很大原因。我個人是很不喜歡麻煩的,所以另闢蹊徑,用數理簡化之,分享在此供大家參考,不當之處,盡請指正。
天幹十數,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數,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至於為什麼是十天幹,十二地支,又為什麼是甲乙子醜等來編排,眾說紛紜,很難確定真實由來,畢竟成就的年代太久遠,早在甲骨文中就已有相關記載,所以不必太過深究。
由於天幹地支主要用於六十甲子曆法,在易經應用中也多是由此定四柱,或者五行,所有具體的名稱如何其實沒有所謂。反而是其計數更為重要,所以何不能幹脆捨棄甲乙子醜之類的文字,純粹以數理統計之。
比如十天幹,以十數為一循環,取我們最普遍用的十進位數取代,象徵天道,分別為0代甲,1代乙,2代丙,3代丁,4代戊,5代己,6代庚,7代辛,8代壬,9代癸。
再如十二地支,以十二數為一循環,以十二進位取代,象徵地道,分別為0代子,1代醜,2代寅,3代卯,4代辰,5代巳,6代午,7代未,8代申,9代酉,A代戌,B代亥。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A和B,對於沒有計算機基礎的人來說可能無法理解,其實就是10和11,因為避免多位,所以用A和B代替。
這樣的簡化之後,運用起來就很方便了,特別是曆法上面,六十甲子輪迴,就是從00,11。。。8A,9B這樣的兩位數就可以完全表示了。舉例而言,一個人生辰是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壬申時,那麼就可以簡化為51,99,00,88這幾個數字,應用推演起來很方便,因為可以直接對應到時間數字,省略了繁雜轉化。至於陰陽五行,是需要稍微注意的,這裡偶數為陽,奇數為陰,五行直接對應數字,稍微區別傳統即可。
這裡我只是簡單介紹了這樣的思路,具體應用需要詳細整理,我相信一定比純粹文字更容易掌握和應用,也更方便於推廣,是我對國學的一點新探索。
易經之難,並非在本身,而在於附著在上面的種種紛繁學說和應用,慢慢剝解一些看,本質應該在數,在陰陽的具體量化變換。很多國學的研究,可能都需要這樣的思路,古文的文章都是儘量短小,為的就是不讓讀者執著文字,而深入思考其本質。
非常感謝收藏,轉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