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卻匈奴700裡,源於「亡秦者胡」預言?嬴政:我信你個鬼!

2021-01-09 騰訊網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明確帝國接下去的發展方向,於是召集手底下那幫文臣武將,討論放眼目之所及的天下,究竟還有什麼潛在的危機,會威脅秦帝國千世萬世的統治。

此時有個盧生,提出了「亡秦者,胡也」的預言!

這個盧生是誰?他指的那個亡秦的「胡」,又是哪個?

有關盧生的歷史資料十分有限,僅有的隻言片語來自於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他出場的身份形象,與後來替秦始皇四處求仙尋找長生不死藥的徐福,頗有幾分相似,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神叨叨的味道。

而他說的「胡」,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是秦帝國北方大漠草原上的胡人,也就是匈奴;另一個版本,則充滿了宗教因果輪迴般的色彩,講這個「胡」就是秦二世皇帝「胡亥」。

敢情是秦始皇沒把兒子的名字給取好,所以才給亡了國啊!

不過,這兩種說法,小編更傾向於盧生指的是匈奴。

很容易推理,盧生預言的時候,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還是個滿地跑的娃娃呢,哪看得出他將來有作死秦朝的本領?之所以把秦亡的禍根推到胡亥身上,估計是被秦國滅亡了的六國後人,自圓其說的一套瞎編,就像編排秦始皇是呂不韋生的雜種一樣,充其量是過過嘴癮的意淫。

而威脅秦政權穩定的外部因素匈奴,卻是當時擺在檯面上,幾乎人所共知的情形。

從西周立國到秦統一天下,活躍於西北戈壁和漠北草原的戎狄胡人族群,就一直是威脅中原地區的不安定因素。

就拿匈奴來說,早在戰國中後期,他們的騎兵就經常南下,劫掠燕、趙兩個靠北國家的糧食、牲畜和人口。於是,燕趙與胡人交界的地區,就出現了以抵禦匈奴為目的的長城防禦工事。

秦始皇兼併趙、燕兩國,也就等於將自己推到了與匈奴直接對峙的戰爭前沿。如此重要的地緣政治環境轉變,就不得不令秦朝決策層開始考慮起匈奴問題。

由這個角度分析,盧生提出「亡秦者胡」的觀點,不僅契合秦帝國剛剛統一的大背景,而且很快成為了秦廷整個決策層的共識。

因為不久之後,秦始皇就發動了由蒙恬率領的30萬秦軍對匈軍事行動,並且還投入大量勞役,修築後續的秦直道、萬裡長城等配套軍事工程。

至於盧生「神仙方士」的形象,如果站在秦漢意識形態環境氛圍裡,那就更是十分容易理解了。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秦始皇,放眼天底下還怕誰?可以說,人世間已經沒有值得這位千古一帝敬畏的東西了。那麼,讀書人拿什麼嚇唬、牽制至高無上的皇帝呢?

有了,那就是打雷、閃電、狂風、暴雪,都由不得秦始皇控制的老天爺!

這也是為何後來的董仲舒,要編出一套「天人感應」的理論,來引導漢武帝在人世間執政時,還要顧忌一下老天臉色的道理。在董仲舒看來,什麼水災、旱災,那都是老天在警告皇帝沒管理好國家呢。

同樣的道理,盧生搬出不在秦始皇統治範圍內的神仙來說事,無非就是為自己「亡秦者胡」的戰略觀點,增加說服力而已。

鬼神,鬼神,古代鬼和神往往排在一起講。秦始皇採納了方士盧生的建議,也就是認可了神仙。認可了神仙,也就是他相信了鬼。於是,最後就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秦始皇——我信你個鬼!」

當然,以秦始皇的雄才偉略,影響他對匈政策的主要因素,肯定不會是盧生的神仙代言人身份。或者說秦始皇是利用了古人對鬼神的迷信心理,推出盧生這麼個有神仙背景的人物,為自己的對匈軍事行動,增加了凝聚國人共識的動力。

其實,統一六國級別的戰爭,還遠未足以讓秦始皇對戰爭機器踩下剎車,他要排除所有幹擾秦帝國長治久安的潛在隱患,最直接的軍事決策就是北擊匈奴、南服百越。

而百越與匈奴,顯然散布於北方幾千上萬裡邊境線上的匈奴騎兵,更讓秦始皇感到戰爭威脅迫在眉睫。

早在戰國末期,匈奴就趁北方邊境防守空虛,將帳篷和羊群扎在了黃河河套地區。

「黃河九曲,唯富一套」,對匈奴來說,河套草原不僅能夠蓄養更多的部族和牛羊,而且從此他們還獲得了更方便往南劫掠的前沿基地。

也就是說,秦國與匈奴之間的軍事主動權,掌握在了匈奴騎兵手裡。匈奴人想打秦國,從河套草原背個牛肉乾騎上馬,就奔你國都鹹陽來了。而秦國想反擊匈奴單于王廷,則必須先計劃拿下河套地區,因為對方有戰略緩衝區啊!

這樣的窩囊氣,豈是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願意受的?

因此,出兵攻打匈奴的軍事行動,也就成了必然之舉。再加上盧生造勢已久的「秦亡於胡」戰爭威脅論,蒙恬的30萬虎狼之師,不僅一口氣卻匈奴700餘裡,而且還把戰鬥前沿往北推向了匈奴境內,用秦直道和萬裡長城兩項國家工程,牢牢地拒敵於國門之外。

然而,秦直道和萬裡長城,恰恰又暴露出秦始皇戰略防守的被動思維,終究斷不了「亡秦者胡」的禍根。

只不過「胡」由匈奴變成了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秦」則改朝換代到了魏晉、隋唐,直至最後南宋亡於蒙古的忽必烈之手。

對比觀察秦帝國在對南方百越和北部匈奴的問題上,所採取的截然不同的政策。對匈奴,秦人只是生硬地將他們關在門外。而對百越,秦始皇卻向新佔領地區遷移了大量人口,再加上後世歷朝歷代對南方的不斷開發,直至形成被譽為魚米之鄉的江南農業區。

發現奧妙了吧?漢人開疆拓土、對付外來族群的手段,概況起來就簡單的倆字——種地!

適合發展農耕的地區,中原王朝往往能夠通過持之以恆地移植農業經濟,不出幾代人就能使新開拓疆域荒山變茶園、溝壑成良田,即便斷髮紋身野蠻的吳人、越人,也能教成老實巴交的扛鋤頭農民。

但是,在北方以遊牧經濟為主的草原戈壁地區,移植農耕作業的手法就行不通了。

漢武帝窮盡一生打匈奴、開拓西域,也只是在適合農耕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站穩了腳跟,國力強盛時還能主動出擊敲打敲打遊牧族群,一旦國勢衰微就會出現五胡亂華、靖康之變的被動局面。

最終解決這一問題的,是本身就以「胡人」形象統治中國的滿清王朝。

這個多面體政權,他們的老大既是漢人的皇帝,也是滿蒙兩族的大汗,還是藏傳佛教的保護者。以強勁武力維持著的多重身份,徹底打破了「亡秦者胡」的王朝魔咒!

相關焦點

  • 寇可往,我亦可往!在位54年的漢武帝,為何追著匈奴打了44年?
    但第一次他們就選錯了對象,千古一帝秦始皇豈能讓國土遭匈奴踐踏!那讓俺如何承載千古一帝的名號? 再加上方士盧生給秦始皇進獻了一本圖書,上面胡說什麼"亡秦者胡也",更讓秦始皇大受刺激!俺這個剛剛始皇帝,還沒有千秋萬代,就要亡了?而且是"胡"?這個"胡"是誰呢?
  • 如果嬴政活著,項羽劉邦還能爭奪天下嗎?秦始皇:在座的都是渣渣
    而我們尋常概念中的封建社會,其實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指的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取消分封制、在全國推行單一的郡縣制。這一體制下,所有權利收歸帝王,由他根據業務需要,任命各級「職業管理人」當自己的「爪牙」。而這一制度,正是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它也是秦國統一天下的秘訣所在。
  • 當初預言2020年會發生大事的火星男孩,後來為何沒消息了?
    甲子之雨恐不可,聽彼謠言愁殺我。 了解秦漢歷史的人可能知道,秦始皇曾經讓人幫忙算一卦,算卦者說亡秦者,必胡也。當時秦始皇以為的胡指的是胡人,沒想到這句預言中的「亡秦者,必胡也」中的胡,是秦二世胡亥。有時候這些預言可以成真,科學家們也無法解釋其中的緣由。除了古代有各種應驗的預言之外,現代也有很多預言。
  • 陰差陽錯修成的中國偉大工程,如今是中國黃金名片,源於一個騙子
    其實長城並不是由專門的一個朝代所修建而成的,每朝每代都參與到修葺工程裡,它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那時候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的攻擊,所以開始修建一些連續排列的城堡,也就是「列城」以達到防禦的目的,而這也就是長城早期的雛形,歷史上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就與它有關。
  • 在你心中,秦始皇是一個怎樣的人?
    接下來我們將從幾個方面為您詳細的介紹秦始皇的一生,至於總結,相信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裡不過多辯論,各位讀者心中有數即可。一、從秦始皇的生平軌跡來認識秦始皇1、秦始皇童年時期秦始皇在邯鄲出生,當時異人(子楚、秦莊襄王)還在趙國做人質。異人在趙國做人質期間,無意中認識了呂不韋。
  • 秦始皇:嬴政一生遇到的三個奸人,兩個死於非命,一個逍遙法外
    導讀: 嬴政一生遇到的三個奸人,兩個死於非命,一個逍遙法外大家好,我是護花史者,今天是周末的最後一天了,在大家的閒暇之際我們一起來親進秦朝的歷史,秦朝是我國中央集權制的開創者,也是把整個國家從分裂的狀態進行了統一,真正的實現了民族的統一,也是為後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嬴政一生遇到的三個奸人
  • 秦始皇滅六國後,還有第七國存在,嬴政容它12年,終被胡亥所滅
    秦王嬴政13歲繼位,22歲親政,奮六世之餘烈,到了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六年),嬴政終於開啟了「滅國」模式。10年間,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盡滅,嬴政南平百越,北徵匈奴,建立了大一統的巍巍秦朝。殊不知,秦始皇雖然誅滅了六國,其實,當時還有「第七國」一直存在,而且,嬴政有生之年,一直沒有滅掉這個國家,它就是衛國。
  • 月神是嬴政最相信的護法,預言天明會把蓋聶殺死,最終能兌現嗎?
    小時候的時光總是美好的,回想小時候無聊之餘就喜歡讀讀小說看看動漫,那時候的動漫有很多,《葫蘆娃》、《秦時明月》、《奧特曼》都是當時熱播的,其中《秦時明月》是小編印象最深的,這部動漫圍繞荊軻刺秦開展而來,荊軻之子天明的身份一直就是個謎,而秦王嬴政最相信的護法月神曾揚言天明最終會殺了荊軻之友蓋聶,
  • 令人拍案叫絕的千古奇詩,你知道幾首?
    1.數字詩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山村詠懷》 一首詩,同時嵌入從小到大的10個數字,就描繪出一幅清幽的鄉居風光圖。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山東煙臺射殺一「海神」,真的是蛟龍嗎?
    但無論如何都得承認,嬴政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上位之後,他又是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又是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一刻不願停止自己的步伐。 自公元前220年起,他便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巡遊」行動,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進行巡遊,路上甚至射殺了一「海神」,震驚世人,秦始皇自然頗為得意,但此時的他萬萬沒想到,這會是他人生最後一次巡遊。
  • 霍金生前預言秦始皇還活著,你認為有多大的可能性?
    其實這和劉慈欣《三體》裡的理論是大體一致的。    那就是高級文明如果要消滅你(相對低級文明),和你無關。  所謂霍金生前預言秦始皇還活著,背後自然有另一個邏輯在支撐。而霍金和秦始皇只不過是為了證明這個理論的噱頭罷了。  其實這個理論是一個天文學概念。就比如,我們在夜晚看星空,有的星星很亮,有的很暗。有些很有些星星離我們很近,可能只有幾千光年,有些很遠,可能上萬光年,甚至上百萬光年。光年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個距離概念。光年表示的以光速傳播一年時間的距離。
  • 簡讀歷史:開掛的人生無需解釋,3分鐘看懂秦始皇波瀾壯闊的一生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大一統格局的塑造者和奠基人,他出生在異國他鄉,童年滄桑坎坷,少年登基為王,經過複雜的政治鬥爭,奪回王權後,開始了統一之戰,僅僅用9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歷代秦王終生都無法實現的夙願。
  • 從秦始皇到現代,人們都做出哪些瘋狂之舉?
    然而,《山海經》裡卻記載了人能夠達到長生不老狀態的三個國家。在《山海經》裡,有一個十分神秘的國家,叫做「軒轅國」,在這個國家裡,最短命的人也可以活到500歲至800歲。另外,《山海經》裡還有一個「不死國」,說的是,在崑崙山腳下,住著一群黑人,而這個國家的人是不死的。
  • 沈騰「撞臉」兵馬俑 《國家寶藏》解密秦始皇帝陵之謎
    沈騰「撞臉」兵馬俑  《國家寶藏》解密秦始皇帝陵之謎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普通的秦國士兵在兩千年前的亂世之中,將體會怎樣的人生苦辣?12月13日晚,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繼故宮之後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秦始皇被痛罵了兩千年
    他認為,「秦焚書,六經未因此而亡」,先秦經典是秦漢以後逐漸散佚的,秦始皇只是在背黑鍋。他還說,「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絕」,秦始皇雖在鹹陽坑了460餘人,但天下儒生眾多,「尚不啻百億萬也」,比如西漢的伏生、叔孫通等就是秦朝的博士,也沒見他們被迫害致死,儒學也沒有斷絕。這是說,不是嬴政坑了儒生,是後世文人「坑」了嬴政。
  • 《曹娥誄辭卷》解讀:「當墮不墮逢王叵」預言了什麼?
    你要說它用典不切吧,他會說,我這裡說的是德,而不是事跡。最後一段挺有意思的:漢議郎蔡雍(邕)聞之來觀,夜暗手摸其文而讀之。雍(邕)題文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又云:三百年後碑冢當墮江中,當墮不墮,逢王叵。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之。
  • 淺談《正氣歌》裡的十二典故上
    趙盾聽說後,找到董狐說,我並沒有弒君呀!但董狐卻說,你沒有處罰殺君者,同時你還是晉國執政者,倘若你逃出了晉國那麼弒君與你無關,可畢竟你沒有離開晉國……趙盾無奈之下只好做罷。這也為趙盾家族後來險些招來滅門之禍打了伏筆,是為流傳很廣的趙氏孤兒。
  • 霍金臨死之前曾預言秦始皇還活著,這句話可能性大嗎?
    秦始皇是2000多年前的人,預言罷了霍金生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了,他是當今科學界的泰鬥,熟悉不熟悉的人,但也有人聽說過他寫的《時間簡史》吧!這本書中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宇宙描述得很詳盡,當然,霍金先生在這本書中的描述也很精彩,但我們畢竟不是科學的內行人。
  • 最堅固的國防是人民,最強大的力量是人心:秦始皇究竟錯在何處?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裡,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 秦始皇海外尋「仙」記:殺死一條大魚,返程途中暴斃
    每座山的高度和周長都有三萬裡,山頂上的平坦的地方也有九千裡,而山與山之間相隔有七萬裡。間隔雖然很遠,但是對於居住在上面的神仙來說,這個空間上的距離卻正好可以讓他們時常翹個班互相串個門。這些神山上有黃金打造的宮殿,有白玉砌成的樓臺,有珍珠鋪就的檻階。山上的飛禽走獸是純白色的,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樹上掛的果實都是珍珠、美玉和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