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價、房貸利率下調……不過是在房價承壓較大的地區,稍微給點氧氣。雖然我們不希望看到房地產這頭怪獸興風作浪,但也不能讓他死掉,所以在壓制他的時候,時不時業要給點氣兒。
問題是,有些人聽風就是雨,說房價要按不住了。也有些人認為房價下降是由於種種並不相關的原因。事實上,結論對了,過程也要正確,想要對市場保持長期正確的研判,不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房價向下走,原因卻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瀏覽諸多文章,發現大家對於房價要降的判斷,是基於「金九銀十」熄火、土地流拍數量增加,地產大咖「活下去」等事實。問題是,這些事實與房價下降並無直接關係。
首先說「金九銀十」,筆者之前多次撰文,指出「金九銀十」不過是開發商和媒體共同構建的說辭,當這種說辭在輿論中形成一種很像「真理」的東西時,人們的思維就會不自覺地向其靠攏。比如,「雙十一」也是人造的節日,與消費相關,但「雙十一」的情況,並不能代替CPI等指數,作為國民消費情況的依據。「金九銀十」數據的含金量,也不過就是樓市中的「雙十一」罷了。沒啥子用。
其次,土地流拍。從長遠來看,土地流拍不是降房價,而是漲房價,畢竟房子建得少了,會帶來供不應求的可能。不過,流拍作為市場不景氣的一個信號,倒是很貼切,說明開發商開始看中資金鍊,不敢「大撒幣」,這對於投資者而言,意味著要現金為王了。
至於說什麼活下去,隨著大地產商接下來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不過是他們經營轉型的內部激勵口號,調侃一下就行,不用當真。
限貸是關鍵!貨幣量是王道
不過,廣州接觸限價這事兒又怎麼看呢?是不是房價承壓過重,開始放鬆調控,繼而會迎來新一輪房價上漲?
新華社發文打消了這種念頭:「種種政策表明,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調控舉措不是裝裝樣子的花拳繡腿。
而且什麼限價、限購,都不構成對房價的絕對管控。
限價,是在房價上漲勢頭遏制不住的情況下,出臺的對於新房的管控,帶來的後果無非是兩種:新房二手房倒掛;茶水費、裝修費屢禁不止。儘管單價降了,最終這些成本還是都加到了買房人的頭上。開發商是不會做虧本的生意的。
還有就是限購,這個政策只能對部分城市管用,但對於大局來說,反而起到了壞作用。一線城市不讓買房了,那就去二線城市買;二線城市限購了,那就去三四五線城市買;城市限購了,那就去農村買……最後,全國房價都漲起來了。所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限貸。
限貸,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限制資格:二套房不能貸款、外地人不能貸款等;另一方面,是限制數量。比如最近很多地方的商業銀行都沒有貸款額度了。
這才是真正的房價殺手鐧。我們知道,購房的資金基本上靠信貸支撐,一套房首付也就30%,70%的資金都是來自於銀行。所以,卡住了信貸的口子,基本上就卡住了房價上漲的油門。
此外,限貸最關鍵的就是考慮資格和額度,利率調整根本不是問題。為什麼說利率不是問題呢?因為歷次央行加息都是0.5或0.25的幅度調整,一年下來充其量也就一到兩個點,而這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漲幅,根本不構成威脅。
綜上,降息,會增加市場看空預期,並不會直接帶來房價上漲趨勢;而限貸,才是真正遏制房價上漲的最直接原因。等到什麼時候出現「首付兩成」,「全面不限貸」的時候,才是房價上漲可能性最大的時候。房價想躁動?別慌,就算它是孫悟空,也有信貸這個五指山壓著呢。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