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汽車電子]外拒碰瓷千裡之外,內安車主忐忑之心,行車記錄儀乃一神器。上廣角、加算法,近十年記錄儀發展進步神速,汽車電子行業發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記錄儀憑藉其穩定、性價比等優勢牢牢佔據汽車電子銷量榜首之位。
行車記錄儀作為一款視頻攝錄設備,其功能相對單一,常以功能機的角色出現,但其銷量多、用戶基數大,許多車主難免對產品用法、特點不熟悉。下面筆者結合使用技巧和實際碰到的問題,跟大家聊聊行車記錄儀設置方面的問題,希望能給大家使用記錄儀有所幫助。
時間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空間裡,三圍空間包括長寬高。二維空間只有長寬,三維空間由無數個二維空間疊加而來。四維空間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提出來的概念,它是把三維空間加上了時間軸而成,可見時間的重要性。
懂得這麼多,是不是顯得我很有(能)學(裝)問(X)
日期時間設置好麻煩少
言歸正傳,行車記錄儀的日期時間一定要設置好,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設置,操作簡單並不在這裡詳細介紹。當發生交通事故時,記錄儀拍攝的視頻可當佐證,正確的時間設置可以給事故認定提供參考,對填寫《事故快速處理單》和交警責任認定有幫助;另外,當下有許多限時行駛的交通通行政策,以北京為例,公交車道早晚高峰禁行,尾號限行時段為早7點到晚8點,長安街有的路口限時段不讓左轉,如果你的行車記錄儀時間不正確,發生事故時遇到一位胡攪蠻纏的司機真是有理說不清。
設置記錄儀的日期和時間
時長選擇有學問
循環錄影已經不是什麼黑科技了,視頻是分段進行存儲的,通過不斷把視頻抹掉、存儲來實現記錄儀的長時間拍攝。當發生事故時,觸發記錄儀內置的G-sensor,當前段視頻會自動保存並不會被覆蓋掉。那麼拍攝時長多久合適呢?
設置記錄儀拍攝時長
通常記錄儀的拍攝時長可分為1分鐘、3分鐘和5分鐘。1分鐘的視頻過短,發生事故前的行駛過程可能會拍攝不全,對整體事故的判定帶來不確定性,況且一些劣質記錄儀兩段視頻間會有丟幀,影響使用效果;5分鐘視頻時間過長,有時車輛過減速帶會造成記錄儀的「假碰撞」,把視頻緊急保存,會佔用過多的設備內存,所以筆者認為3分鐘的視頻時長比較適中。
記錄儀清晰度好壞有多種因素
對於行車記錄儀來說,每個用戶都有著不同的標準,但拍攝清晰是毋庸置疑的。記錄儀拍攝的清晰度跟鏡頭、圖像傳感器、方案都有直接關係,在夜晚等光線差的環境下依靠光圈進光量、HDR等算法的調節。而記錄儀設置目錄中,主要有解析度和曝光方面的調節。
解析度不要盲目相信數據
記錄儀常見的解析度有720P、1080P、1296P和1440P,目前1080P已經成為記錄儀行業的標杆。1080P對應的解析度為1920X1080,意味著圖像水平有1920個像素點,圖像豎直方向有1080個像素點,單張圖片像素約等於208萬;1296P對於解析度為2340X1296,單張圖片像素約等於303萬,也就意味著同是1分鐘時長的視頻,1296P所需存儲空間是1080P的1.5倍。
記錄儀解析度設置
通過多款記錄儀的實際路測,1080P格式的拍攝完全能夠滿足行車記錄的需要,該清晰度能滿足車牌、路標等信息拍攝需求。從行業角度分析,目前市面上的方案幾乎以1080P為標杆,許多廠商為了增加產品的競爭力採取插值做法,這也是行業內的潛規則之一,大家互相之間心照不宣。所以解析度設置方面,1080P足矣,不要盲目相信數據。
夜視調節有多種方式
夜視拍攝效果調節有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調節曝光補償。曝光補償類似於相機中的白平衡,可以調節畫面的明暗,但是調節過高會影響畫面的品質,出現更多的噪點,使得畫面失真,所以不建議調整。
曝光補償設置
HDR設置
HDR高動態和WDR寬動態是記錄儀近來的新技術,它們屬於一種算法處理,通過曝光時間的控制或是通過前後兩張照片的合成,最終讓畫面的亮度達到一個平衡,讓最亮或最暗的像素得到處理,從而提高了畫面的清晰度。在記錄儀設置中,此類功能要保證開啟,對於在光照過強或黑暗環境的拍攝都有幫助。
G-sensor是把雙刃劍
G-sensor是重力傳感器,當車輛發生碰撞或劇烈震動,就會觸發記錄儀內置的G-sensor,它是實現緊急錄影和停車守衛的核心部件。
G-sensor靈敏度設置
G-sensor觸發後,當前的視頻就會被保存並不被循環錄影覆蓋,便於用戶查看視頻時發生的情況。對於G-sensor靈敏度的設置許多用戶並不清楚那個檔位合適,靈敏度太高,車輛過減速帶或坑窪路段就會觸發,導致存儲空間都被這些「假碰撞」視頻佔據,影響記錄儀拍攝續航時間;靈敏度太低又不容易觸發,實在讓用戶摸不著門。針對記錄儀的G-sensor靈敏度可以通過關閉尾箱門來進行測試,關閉的力度比正常時稍大,即可監測出靈敏度是否合適,是否會引起不必要的觸發行為。
推薦相關閱讀:
《面對圍追堵截 行車記錄儀逆襲還是墮落》
《後裝車機「窮」則思變 吐槽後能否逆襲》
《滿滿的血淚史 行車記錄儀你可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