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種地一年,野豬一夜毀完,農民只能自認倒黴?

2021-01-08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農民辛苦一年,野豬一夜毀完:如何在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農民利益中找到平衡?

首發:1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雄鷹

「打也不敢打,防也防不住」「眼看著莊稼被糟蹋」「很多人都不敢種地了」……隨著國家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一些野生動物數量明顯增加。與此同時,部分繁殖能力強、破壞性大的野生動物種群,在一些山區已嚴重危害農作物生長,其中野豬尤為典型。

廣東、湖南、安徽、陝西、甘肅、河北等地山區莊稼都不同程度被野豬糟蹋。野豬屬於保護動物,體型較大,一般的隔離和驅趕措施很難防禦其侵害,群眾目前沒有有效的防禦應對措施,一些農戶甚至因此產生放棄種地的想法。

漫畫:曹一

部分農村地區野豬泛濫莊稼遭到嚴重破壞

「這裡的野豬非常多,村民們種的玉米,很多都被野豬破壞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日前在華北某地農村採訪時,不少村民反映當地野豬泛濫成災,給村民們的耕種帶來很大挑戰。面對野豬對玉米地的侵擾,當地一些村民束手無策,有些人甚至不願意種糧,寧願土地拋荒,外出打工。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了解到,近些年,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及加大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一些野生動物的數量明顯增加,但也給農民帶來了很多煩惱。部分野生動物開始呈現泛濫發展態勢,尤其是繁殖能力強的野豬,因其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在不少農村地區已成災患。

野豬具有春拱種、夏毀苗、秋啃果的特性。公開資料顯示,廣東、湖南、安徽、陝西、甘肅、河北等地,近幾年都發生過野豬破壞莊稼事件。在人民網開設的「領導留言板」專欄上,全國很多地區的村民反映,當地野豬泛濫成災,對農作物形成嚴重的危害。陝西省丹鳳縣蔡川鎮上莊坪村村民留言,當地野豬橫行,每晚下山毀壞莊稼,秋收時期原本迎來豐收,地裡的莊稼卻遭到野豬肆虐,農民只能拿上被子睡在地裡。

一頭野豬出現在陝西省佛坪縣三官廟村的玉米田裡(資料圖片)。新華社發(馬亦生攝)

廣東省韶關市近些年野豬數量明顯增加。2018年,韶關部分地區的野豬開始危害村民的莊稼,且越來越嚴重。韶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韶關多地村民反映野豬成災,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損失。韶關市始興縣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始興縣內多地莊稼被野豬糟蹋,有統計的面積就有150多畝水稻。「這只是基層政府收集到的數據,還有大量被糟蹋的莊稼,是沒有被統計到的。」韶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不久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位於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的一片玉米地看到,部分即將收穫的玉米棒子已經被野豬弄在地上,一些玉米已經被吃光。「野豬帶來的破壞是毀滅性的,野豬拱過去後,地裡的莊稼基本上就沒有了,就像犁地一樣,把土刨開了。」當地村民說,水稻、花生、番薯、玉米、芋頭、粉葛等根莖作物,深受野豬喜愛,這幾年被野豬破壞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

陝西省佛坪縣三官廟村村民趙仁勳拿著被野豬毀了的玉米棒子一臉無奈(資料圖片)。新華社發(梁啟慧攝)

群眾缺乏合理防禦措施,往往只能自認倒黴

野豬的繁衍能力非常強,成活率較高。周田鎮的一些村民反映,一頭野豬一年能夠繁衍五頭野豬,如果不加幹預,只需要幾年時間,在一定區域內就會形成大的野豬種群。村民們反映,這幾年,村裡出沒的野豬明顯增多,每到農作物成熟時的收穫季節,三五成群的野豬在晚上就會來到田間地頭,「摘取」豐收的果實,村裡的玉米、水稻、花生等等,都遭到過野豬的破壞。周田鎮靈溪村村民鄺發榮說,野豬還有一定的攻擊性,如果發現野豬偷吃莊稼,還不能靠得太近,有被它攻擊的風險,只能遠遠地對著吼叫。

野豬屬於《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動物,私自捕殺是違法行為,村民無權擅自獵捕。因為無法獵捕,面對野豬之禍,村民們只能採取一些土辦法對其進行驅逐。每到收穫季節,為了驅逐野豬,一些村民就在田地邊上,紮上很多稻草人或者用竹竿掛上很多衣服進行驅逐,也有部分村民在田地裡點上馬燈,通過照明驅逐。但久而久之,這些土辦法所起的作用也不大,禍患依舊存在。「野豬非常聰明,土辦法只能夠『騙』它一會兒。」鄺發榮說,最無奈的時候,只能選擇睡在田地裡守著莊稼。

因野豬是受保護動物,且具有體型大、攻擊性強等特徵,基層政府獵捕野豬也受到一些限制。2020年11月,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委辦公室在處理村民反映「野豬泛濫,糟蹋農作物」問題時回復稱,公安部門對槍枝管理非常嚴格,使用槍枝進行零星的獵捕不具備條件,只有當種群數量過大時,經過評估相關部門方可組織專業狩獵隊伍進行獵捕。但該縣目前野豬種群數量還沒有達到需要組織獵捕的程度。

江西省廣昌縣人民政府官網2020年12月發布的《關於第十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第34號建議的答覆》提到,近幾年廣昌縣實施封山育林政策後,野豬數量增長明顯,對農作物危害嚴重。2019年以來,該縣林業部門一直致力於解決野豬危害,也爭取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同意獵捕一定數量的野豬,但因為疫情影響和槍枝管理困境,組建狩獵隊籌備工作停滯。目前採取的措施是:由各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有獵捕經驗人員,對野豬危害較重區域用獵狗圍獵方式獵捕野豬,嚴禁使用縣政府發布禁獵通告裡面的禁獵工具與禁獵方式。

陝西省佛坪縣三官廟村村民張安新(右)與家人一起修補「防豬籬笆」(資料圖片)。新華社發(梁啟慧攝)

影響群眾種地積極性,需完善補償機制

多位村民反映,莊稼被野豬破壞後,也不知道找誰來處理,村民只能自認倒黴。一些基層幹部認為,國家雖然對受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等損失的,有補償的法律規定,但操作性不強。例如,《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中提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預防、控制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業、林業生產;因保護法律法規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依法給予補償。「地方政府的錢從哪裡出,由誰來評估損失農作物的價值等問題沒有明確,缺乏實施細則。」韶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他們收到部分鎮村老百姓的反映後,也在協助解決,但目前的規定缺乏明確的操作細則。

「農民辛苦一年,野豬一晚就毀完。」野豬對農作物帶來的破壞,不僅對糧食產量形成挑戰,也直接讓部分群眾失去種地積極性。一些群眾反映,辛辛苦苦種地,最終可能被野豬幾晚上就破壞乾淨,種了等於白種,還不如不種。近些年,很多山區的土地,因為野豬的出沒,有不少已經被撂荒。

值得注意的是,野豬主要生活在林地中,因此常常出沒於林地與農地交界的地方,尤其喜歡在這些交界處的莊稼地裡覓食。一些基層幹部反映,一般來說,住在山根邊的村民,家裡條件本身就不好,在農村也是屬於最普通的村民。選擇種地的村民,往往又是村裡最底層的群體。野豬對農作物的破壞,對這些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損失。

野豬增多,是生態環境向好、老百姓環保意識逐漸提高的體現,但野豬過多,影響農業生產甚至村民安全,也值得注意。在當前野豬不斷侵擾農村生產生活的狀況下,基層幹部和群眾呼籲:一方面,加強對防禦野豬的指導,對野豬泛濫成災的地方,結合實際進行驅逐或是合理獵捕;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農作物被受保護野生動物破壞後的補償機制,明確實施細則。部分基層幹部建議,可以從涉農資金內,劃撥部分資金,用於野豬等受保護野生動物對農作物造成破壞後的補償工作。

四位長江漁民「轉身」記:轉行轉業轉產 換賽道換思路換活法

百年漁村禁漁後:禁了好,再也不用水上漂政策好,養老生計都有保

農信貸風控警鐘:山西婁煩一農民「被貸款」成為「百萬負翁」,還上了「黑名單」

「洛陽鏟已經淘汰了!」當盜墓用上黑科技,如何打擊文物犯罪?

「走西口」故地的反貧困決戰:革命老區忻州脫貧攻堅紀實

「蘿蔔白菜十三條」:探求社區治理「最優解」

相關焦點

  • 哭……農民辛苦一年,野豬一夜毀完!
    野豬具有春拱種、夏毀苗、秋啃果的特性。公開資料顯示,廣東、湖南、安徽、陝西、甘肅、河北等地,近幾年都發生過野豬破壞莊稼事件。在人民網開設的「領導留言板」專欄上,全國很多地區的村民反映,當地野豬泛濫成災,對農作物形成嚴重的危害。陝西省丹鳳縣蔡川鎮上莊坪村村民留言,當地野豬橫行,每晚下山毀壞莊稼,秋收時期原本迎來豐收,地裡的莊稼卻遭到野豬肆虐,農民只能拿上被子睡在地裡。
  • 超級野豬夜闖村莊毀地傷人 村民跨省怒追3天3夜
    連傷三人,毀地連連,從腳印看估計重400斤  6個獵人,3桿老槍,5條獵狗追了3天3夜,從淳安追到浙皖邊境,本報記者全程跟蹤記錄——  百裡追擊淳安野豬王  它連傷三人,毀地連連。這是淳安山民印象中從未遇到過的野豬王。靠單人的力量很難與它抗衡。  從11月28日夜第一次發現野豬蹤跡開始,到次日與野豬的正面交鋒,再到後來決定圍追抓捕,淳安千島湖楊家村的6個老獵戶,制定了詳細的追捕計劃。  3天3夜。
  • 中國大豆缺口:明年接近9000萬噸,專家說種地農民卻嗤笑
    既然缺口這麼大,能不能通過增加補貼、鼓勵農民種大豆來改善現狀?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現在的豆農收益非常低下,而且產量不高一年種植次數也比較少,大豆沒辦法熬過惡劣的寒冬,這也導致整個北方少有能靠大豆謀生的農民,補貼再高也比不上付出的成本,讓農民依賴沒譜兒的事本身就是不靠譜。
  • 周公解夢:夢見這4件事情,金錢運下降,只能自認倒黴!
    周公解夢:夢見這4件事情,金錢運下降,只能自認倒黴!1、學生夢見老師打電話到家裡,學習成績會提高。夢見戀人打電話給自己,要小心第三者插足。電話鈴響意味你的潛意識有重要的事要告訴你。你是否怕回答它?這意味著你害怕你的潛意識,或害怕別人。你應該聽從你的潛意識,以便了解害怕的原因。
  •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交還是不交?看完明白了!
    農村合作醫療,農民交還是不交?看完明白了!現在已經立冬了!又到了農村合作醫療繳納的日子。而這幾天村裡的喇叭也是不斷的重複著,以催促村民們儘快繳納新型合作醫療。記得在去年的時候,我們這邊農村的合作醫療費用是280元一位,而今年新的農村合作醫療又發生了變化,大人340元,小孩240元,算起來和去年繳納的標準差不多吧。
  • 我想請問,農民種地有多大利潤,夠現在的生活開支嗎?
    大多數農民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大米黃豆,紅薯等農作物。南方多以種植大米為主,而北方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種地有多大利潤呢?就是按現在價格每畝地一年收益也就1100元,這裡還不包括自然災害,比方臨近成熟期大風颳倒了等。另外也不包括人工,這就是農民的基本收入。
  • 2021年種地補貼喜迎2大變化,農民日子好過了
    可以說國家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一直政策扶持著,可是由於近年,農民外出打工增多,農村出現了大量摞荒田和空置房,浪費了土地寶貴資源,所以國家進行土地及宅基地確權,以便更好的盤活土地資源,提升農民種地積極性。一年的畝產量就能達到12萬元的產值。餐館等有很多人時。所以也少去了去一些人很多的經典拍遊客照的煩惱。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安置房的價值也可能進一步「上升」。
  • 曾因賣太歲豪賺300萬的遼寧農民,如今躲進樹屋喝「大酒」尋開心
    曾幾何時,遼寧農民王承德,就是一夜暴富的代名詞。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夜暴富」容易躥紅,也容易招黑。
  • 年齡大的農民種不了地,年輕人不願種地,農村的土地以後誰去種?
    在農村,很多老人已經無力耕種,而年輕人進城打工不願回鄉種地,這是現實普遍問題。當初的土地承包到戶,確實解放了生產力,解決了吃飯問題。何況這幾年農作物的價格不高,種地的收入真是太少了!2018年我們這裡的每畝地的平均收入真的沒有出去打工一個月掙得錢多!未來幾年土地流轉已經成為一個趨勢!能出去打工掙錢的基本上都把自己的土地流轉了。現在我們這裡種地的基本人群基本上可以用老幼婦殘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真正在家小規模承包土地的也是60多歲的人了!所以未來年紀大的種不成地了以後,必然會出現職業農民來農村承包土地搞種植!
  • 孫軍:科學種地,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
    談及回鄉初衷,孫軍說,每次回來,家鄉變化都不大,村民辛苦一年也只是勉強維持生活,「傳統農業的勞動力以中老年人為主,生產方式較為分散,技術含量偏低,產量不高,也賣不出好價錢,農民的收入一直上不去。我就想能不能改善傳統農業效益低的現狀,帶著家鄉父老一起致富。」
  • 五年前,遼寧農民因撿140斤太歲一夜暴富,他後來如何?
    在五年前,有一個遼寧的農民撿了140斤的太歲,大家可能會好奇太歲是什麼。人對於太歲到底是什麼有著不同的看法,一些資料顯示太歲甚至和木星有著一定的聯繫,而我國民間也認為太歲是一種神仙之類的肉類化身。五年前,遼寧農民因撿140斤太歲一夜暴富,他後來怎樣?
  • 一位新型職業農民的成長曆程
    王飛的成功帶動了周圍的一批人,不少人開始意識到,返鄉做一名職業農民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馮仕政說,「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種地?農村人:種地能娶上媳婦嗎?
    導語: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種地?農村人:種地能娶上媳婦嗎?中國從古至今一直都是農業大國,種地仿佛成為了中國人的本能,很多外國人都驚嘆,中國人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種出「花」來,當我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自豪感,但是這份自豪感還能維持多久?
  • 雷州農民畫家吳鵬:一手荷鋤種地 一手拈筆作畫
    吳鵬正在作畫。這些畫作的「主人」,是來自雷州的農民畫家吳鵬。 上世紀60年代,吳鵬出生於雷州市烏石鎮平步村一農家,自小喜愛繪畫,心中一直藏著一個「畫家夢」。由於家境清貧,他的畫家夢受到重重阻礙,但他從不放棄,一手荷鋤一手作畫,先後發表漫畫作品上千幅,國畫作品曾獲「廣東省第十五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優秀獎等,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農民畫家,現為省漫畫學會會員、湛江市美協會員、雷州市美協副主席。
  • 5年前,遼寧農民撿到140斤太歲一夜暴富,現在過得如何?
    現實中有很多經歷了一夜暴富後來又一貧如洗的案例,一個人突然得到大筆財富,如果被欲望支配不會合理利用,也就是「德不配位,有錢不貴」,基本下場都很難。而來自遼寧的一位普通農民,曾因為撿到巨型太歲火遍網絡,他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忘初心的故事。
  • 種棚二十年:拿命掙錢,是這幫農民最好的出路|百家故事
    捆好的茼蒿,準備裝框不要看不起農村人,可能你打工一年都比不上他們大棚一茬菜的錢,我記得在有一年冬天,壽光那邊下大雪把大棚都壓塌了,我們這邊的茼蒿一斤五六塊錢,五六塊錢一斤什麼概念,就是你一把下去就是十塊錢,真的做夢都會笑醒
  • 農村出現「丟荒」是為什麼,農民有地不種耕地丟荒這是怎麼了?
    「土地」是農民的衣食父母是農民的命根子,並且從古代開始農民有了土地就等於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便在古代封建統治之下,很多農民寧可給地主種地繳納地租也要種地,這也說明了土地在農民的重要性,但是現在奇怪的是農村出現有地不種,這幾年農村的建設越來越好,老百姓越來越有錢了,並且國家也下發了很多惠農政策
  • 村民非法用「電貓」獵野豬 每頭可賺上千元(圖)
    5月4日,永濟中條山北麓山腳下的村民張某欣喜地告訴記者:「一年中,如果運氣好的話,能捕上十幾頭。」  張某去年才開始涉足此業,原本,他在永濟市一家蘆筍加工廠裡上班,一個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在當地也算是衣食無憂。「那一千元比起這一千元來,不是一個概念。這項收入不費時間、不費力氣,我隔幾天就去布網,而且沒有什麼本錢。連上我的工資,一年就是兩萬多元收入。」
  • 為什麼農民到了退休年齡沒有退休金呢?那農民老了靠什麼養老呢
    客觀的講,就算我發現的遲緩一些,但農民朋友們交新農村醫保、社保(指養老保險)也最多是最近十年的事情,而且,普遍的交,才是最近五年的事情。當然,這其中的醫保,交的時間比較長,應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但醫保跟養老的退休金無關,所以,這篇文章,我們不談農村醫保。所以,最終的結果是,現在雖然農民老了,但第一批開始交社保,也就是養老保險的農民,依然沒有什麼退休金。
  • 農民是勤勞善良聰明無私又顧全大局的群體,值得所有人尊重
    老一代農民為什麼會想對其它行業比較困難一點,有的人說是農民學問低的原因,有的人說是農民懶惰,有的人說是農民見識少,比較笨的原因,到底老一代農民為什麼會相對比較困難呢?今天我就給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那些老一代農民比較貧窮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