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農民為什麼會想對其它行業比較困難一點,有的人說是農民學問低的原因,有的人說是農民懶惰,有的人說是農民見識少,比較笨的原因,到底老一代農民為什麼會相對比較困難呢?
今天我就給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那些老一代農民比較貧窮的真正原因。
要說老一代農民學問低,見識少,這個我認同,在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能去學校讀書的人真是不多,那些老一代農民,整天都是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有的一輩子連縣城都沒有去過,這也是事實。
但要是說農民懶惰,這我不但不認同,而且是讓我這個農民養大的孩子,感覺氣憤。
特別是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農民,他們每天頂著烈日,辛勤耕耘在田間地頭,汗流浹背的田間除草,每天都是起早貪黑,一鋤頭一鋤頭翻地,一鐮刀一鐮刀的收割莊稼。
農閒時候又要去幹義工,修水庫水渠公路鐵路,改河道,在當時那種艱苦的條件下,就是這些農民肩挑手提,為祖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分白晝和黑夜,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為祖國的基礎建設發揮著巨大的貢獻!
如果說這樣的人懶惰,那我就想問,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勤勞啊?
說到農民笨,我簡直是無語了,往上查個十代八代,又有幾個不是農民,咱們社會的進步發展,那裡少了農民的貢獻,農民自己發明的勞動工具少嗎?原來的勞動工具哪個不是農民發明創造的?
原來老一代的農民之所以相對比較貧窮一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想有一點良心的人都不會忘記。
在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農民辛苦種地種糧,由於條件限制,產量並不是很高,要交公糧,三提五統,徵購糧等這些費用。
在咱們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發展工業,施行的是以農養工的政策,利用農業的剩餘來支持工業的發展,當時農民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他們認可自己餓著肚子,也把最好的糧食上交國家,農業稅,徵購糧,愛國糧,餘糧等,他們都是不顧自己,爭先恐後的來交齊要出的費用。
所以如果說當時農民貧窮是因為笨的人,我只能說你們是忘本,不知道你們說這話的時候虧不虧心啊。
你們睜開眼看看現在的年輕農民,他們比哪一個人笨,他們在祖國建設發展的大潮中,混得風生水起的大有人在,不比任何人差。
咱們睜開眼好好看看,現在各行各業,哪個行業沒有農民出身的精英,哪個行業沒有農民出身的人才。
所以我想說,農民是一個善良勤勞聰明的群體,而且是一個無私顧全大局的群體,是咱們的衣食父母,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群體。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和看法,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指正。
圖片來源網絡!